不是“鐵華”,是“鐵華車(鐵滑車)”
鐵滑車是評書中出現(xiàn)的古代的一種戰(zhàn)車,又稱鐵華車,正史中未見記載,外形為雙輪手推車形,車體類似現(xiàn)在的水罐車,根據(jù)用途表面還可能有鐵刺。據(jù)說是漢軍名將韓信所造,韓信曾用它困住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足見其威力?!墩f岳全傳》中沒有詳細介紹鐵滑車的重量,但按照高寵被它碾得“稀扁”來推測其至少應不低于一千斤。
評書中的故事:“北宋末年,金兵南下,韓世忠、梁紅玉夫婦在要塞兩狼關(guān)御敵時,曾擺出鐵滑車以抗金兵。但對陣時由于大炮炸膛,兩狼關(guān)失守,鐵滑車未能派上用場,此役謂之“雷震三山口,炮炸兩狼關(guān)”。 后兀術(shù)五路進兵,困高宗于牛頭山,但因岳飛勤王軍至,無法上山。副元帥哈鐵龍遂制造鐵滑車,設(shè)下埋伏。岳飛帳下猛將高寵沖營時,哈鐵龍推出鐵滑車,沖向高寵,高寵奮力連挑十一輛鐵滑車,但終因戰(zhàn)馬乏力倒地,高寵竟被第十二輛鐵滑車碾壓而死。 ”
——看樣子,這種車是順著山坡被推下來用勢能碾壓敵軍的
挑滑車是宋朝岳飛手下高寵的故事
高寵是高思繼的后代 。高思繼是五代十國第一名槍,他的孫子高懷德、高懷亮亦成為了北宋開國的英雄(開平王)。只是傳到后來,高家槍不如楊家槍了,高懷亮也改練了雙鞭。倒是呼延贊繼承了高家槍,并把高家槍改成了呼家槍,傳了下去。到了高寵這一代,竟然學到了失傳已久的家傳絕學,高家槍到了他手里又重現(xiàn)輝煌。
挑滑車 戰(zhàn)死只因高寵連續(xù)挑十一輛鐵滑車,挑到第十二輛鐵滑車之時,坐騎疲憊,掀他于馬下,措手不及,被鐵滑車碾死。
宋朝年間,奸相使奸計殘害忠良之將岳飛,又派人追殺岳飛、高寵的后代,幸得武林高手拼死相救,岳霆、高風才免遭滅頂之災。幾經(jīng)輾轉(zhuǎn),跟隨武當鼻祖張三豐、鐵傘先生呼延三絕習武練功,高風也被劍圣瘋僧收留為徒。
不是“鐵華”,是“鐵華車(鐵滑車)”鐵滑車是評書中出現(xiàn)的古代的一種戰(zhàn)車,又稱鐵華車,正史中未見記載,外形為雙輪手推車形,車體類似現(xiàn)在的水罐車,根據(jù)用途表面還可能有鐵刺。
據(jù)說是漢軍名將韓信所造,韓信曾用它困住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足見其威力?!墩f岳全傳》中沒有詳細介紹鐵滑車的重量,但按照高寵被它碾得“稀扁”來推測其至少應不低于一千斤。
評書中的故事:“北宋末年,金兵南下,韓世忠、梁紅玉夫婦在要塞兩狼關(guān)御敵時,曾擺出鐵滑車以抗金兵。但對陣時由于大炮炸膛,兩狼關(guān)失守,鐵滑車未能派上用場,此役謂之“雷震三山口,炮炸兩狼關(guān)”。
后兀術(shù)五路進兵,困高宗于牛頭山,但因岳飛勤王軍至,無法上山。副元帥哈鐵龍遂制造鐵滑車,設(shè)下埋伏。
岳飛帳下猛將高寵沖營時,哈鐵龍推出鐵滑車,沖向高寵,高寵奮力連挑十一輛鐵滑車,但終因戰(zhàn)馬乏力倒地,高寵竟被第十二輛鐵滑車碾壓而死。 ” ——看樣子,這種車是順著山坡被推下來用勢能碾壓敵軍的。
南宋初年的故事。
南宋初年,金兵侵犯江南。岳飛與金兀術(shù)會戰(zhàn),岳飛的兵馬被金兵圍困在牛頭山(宋高宗趙構(gòu)也被困在牛頭山)。金兀術(shù)知道岳營的兵將驍勇善戰(zhàn),難以取勝,于是調(diào)來鐵滑車,阻擊宋兵沖出山口。
雙方交戰(zhàn)時,高寵突出助戰(zhàn),大敗金兀術(shù),于是乘勝追擊,在牛頭山戰(zhàn)場西北角遇金兵大營,以為是屯糧之所,單騎踏營。金軍元帥哈鐵龍以鐵滑車阻攔。高寵奮不顧身,用槍連續(xù)挑翻了十一輛滑車,終因座下馬匹力盡,挑第十二輛鐵滑車時被壓死。
《說岳全傳》原文是這么表達的——“…到得第十二輛,高寵又是一槍,誰知坐下那匹馬力盡筋疲,口吐鮮血,蹲將下來,把高寵掀翻在地,早被鐵滑車碾得稀扁了…”金兵滑車被破,抵擋不住,倉皇敗走,岳飛大獲全勝,解除了牛頭山的包圍。
擴展資料
高寵怒挑滑車
高寵因知宋高宗牛頭山被困,特奉母親之命,前去保駕。路上遇上正押運糧草的牛皋、鄭懷、張奎,高寵假裝要搶他們糧草,輕松大戰(zhàn)三人聯(lián)手,戲耍三人。后向他們道出自己目的,受三人的邀請,結(jié)拜為異姓兄弟。
六七十萬金軍,將牛頭山圍的水泄不通。被高寵翻江攪海一般,殺得尸如山積,血流成河,沖開十幾座營盤。后一槍擊敗金兀術(shù),單槍匹馬沖進金人陣營,殺的番兵番將,人亡馬倒,死者不計其數(shù)。高寵進東營,出西營,如無人之境,殺得金兵叫苦連天,悲聲震地。
后遇金軍糧庫,想上山前往放火之時,哈鐵龍叫人把鐵滑車推下山,高寵輕松將其挑飛,連挑十一輛。在挑第十二輛時,戰(zhàn)馬疲憊倒下,掀他于馬下,被鐵滑車壓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挑滑車
“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是說西伯侯姬昌在羑里被殷紂王囚禁三年獲釋歸國后,亟思訪求賢才。聞姜尚隱居渭水河濱,遂驅(qū)車前去拜訪,二人交談中,姬昌見姜果然韜略蓋世,便邀其出仕,輔佐周邦。姜尚為考驗姬昌求賢誠意,要姬昌為之拉車,方允登程。姬昌求賢心切,親為姜尚拉車,于是君臣同離渭水。
文王拉車在西海右岸松林峰畔,為一組巧石,其中一石如車,上面一人端坐,前面又有一石,其狀似人拉車,于是人們使將它與歷史上“文王拉車”的典故聯(lián)系起來,賦于它這一形象的名字。今人曾作詩云:“文王禮士又尊賢,贏得周朝八百年。臣坐輦中觀勝景,為君親自把車牽?!?/p>
故事的起源是姜太公直鉤釣魚,傳說“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說的是姜太公為了引起西伯侯的注意,拿一根沒有魚餌的鐵針,在離水三尺高的地方日日“垂釣”。一天果然引起西伯侯的注意,西伯侯姬昌發(fā)現(xiàn)姜太公不同凡響,是圣人,親自登門請姜太公到府上當他的軍師。而姜子牙卻要姬昌親自拉車,才肯上門。
西伯侯姬昌求賢若渴,二話不說請姜太公上車就走。姬昌力大無比,拉著車朝西邊一口氣就走了301步,突然跌倒。跌得頭暈目眩,爬起來后西伯侯發(fā)現(xiàn)竟搞錯了方向,糊里糊涂的拉著車朝東邊走了507步,終于體力不支,癱倒在路。姜太公便說:“天數(shù)??!西伯侯,你一共走了808步,周朝就存在808年?!?/p>
文王一聽只有800多年,很是后悔,還想繼續(xù)拉車,然而姜子牙說:“天數(shù)如此!興衰存亡,自有定數(shù),豈是兒戲!”所以“西周”有301年,而“東周”有507年,周朝江山共有808年歷史。
還有說是前301步,由于文王步履穩(wěn)健,故“西周”國富民強,繁榮昌盛,而后507步走的跌跌撞撞,故歷史上就出現(xiàn)了“戰(zhàn)國七雄”。最后跌的爬下,五體投地,所以,就出現(xiàn)了“春秋五霸”。
原來姜太公讓周文王拉車的意圖一是看文王的誠意,二是測算上天恩賜周朝存在的年限,由于是天機,不可泄露,就有了“文王拉車”千古傳說。話說后來文王打下了天下(歷史里是武王建立了周朝,尊父親為文王),姜子牙就跟他說,等我死了不要把我埋了,把我裝進棺材里,吊在王座的上方,讓我每天聽著上朝議事,我保你八百單八年,周文王照做不提。
八百多年后,周朝出了個大王,叫周懶王(歷史中有周赧王,并沒有周懶王),這的大王很懶,每天上朝都躺在寶座上,一睜眼就看見那口棺材,覺得很不吉利,就叫人把棺材挪走了,結(jié)果沒過幾年,周朝就完了,剛好八百零八年。
“滑車”
1.古代用于提水或吊重物的機械。與轆轤相近,構(gòu)造原理相似。
2.傳統(tǒng)武生名劇《挑滑車》里的“滑車”:就是用藤條或鐵條捆綁的碎石,從山上滾下,利用慣性殺傷敵人。
我國在 4000多年前就已廣泛使用石車,到殷代車已直接用于戰(zhàn)爭,此后發(fā)展形成了多種戰(zhàn)車。粗分大約有野戰(zhàn)車、云梯、撞車,巢車和跑車幾類。還有一些特殊用途的作戰(zhàn)車輛,如縱火車、揚塵車、搭橋車等。《詩經(jīng)》:“與爾臨沖,以伐崇墉?!薄芭R”是一種云梯,“沖”是一種撞車。
京劇傳統(tǒng)劇目《挑滑車》,又名《挑華車》、《牛頭山》, 取材于《說岳全傳》第三十九回。
南宋初年,金兵侵犯江南。岳飛與金兀術(shù)會陣于牛頭山。點將之際,岳飛因恐高寵不熟悉牛頭山地形,未予重用。高寵不滿,質(zhì)問岳飛,岳飛令守軍中大纛旗。兩軍交戰(zhàn),宋軍不利,高寵見狀情急,不顧違抗軍令,交湯懷、鄭環(huán)看守大纛旗,奮勇下山,解岳飛之圍,并沖入敵陣,連挑金將,大敗兀術(shù)、黑風利。兀術(shù)撤兵,高寵乘勝追擊。兀術(shù)以鐵滑車自山頭滑下以阻之,高寵奮力連挑十余輛,人馬力盡,被滑車壓死。
主要塑造了高寵的抗金英雄舍身大戰(zhàn)金賊形象。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