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愚昧無知是道德水準低下與犯罪的重要原因
1、沒有文化必然導致愚昧
2、愚昧無知必然導致道德水準低下
3、道德水準低下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第二節(jié) 培養(yǎng)服刑人員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1、學習才能使人進步
2、學習能夠提高自己綜合素質(zhì)
3、學習中矯治惡習陶冶情操
第三節(jié) 努力掌握科學技術(shù)知識,增強服務(wù)社會的本領(lǐng)
1、科學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
2、掌握科學技術(shù)才能對國家和社會有所貢獻
3、掌握科學技術(shù)才能增強就業(yè)謀生能力
寫作要求:
1、每章字數(shù)不少于8000字,平均每節(jié)約3000字,每小點1000字。
2、內(nèi)容風格,盡量白話,通俗易懂;前面簡要說理,后面用例子說明觀點。
3、站在教育者(即警官)的角度來寫。
4、每一小節(jié)后面出2~3道思考題。
!??!大家?guī)兔ψ屑毧聪?,不能給論文給點材料也行,多多益善啊。?;卮鹫挝医o追加50分,謝謝大家了
知恥方成人 荀子說:“人不知恥,乃不能成人?!?/p>
馬克?吐溫說:“人是唯一知道羞恥和有必要知道羞恥的動物?!?我說:“人而無恥,何以為人?知恥方成人?!?/p>
“知恥方成人”,一直是仁人志士立身處世的寶貴經(jīng)驗和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法寶。楚大夫沉吟澤畔,他以“工巧”為恥,以“偭規(guī)矩而改錯”為恥,,最終“伏清白以死直”,投身汩羅,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他,傳唱千古。
陶淵明悠然南山,他以“戚戚于貧賤,汲汲于富貴”為恥,他“不為五斗米折腰”,解甲歸田,躬耕隴畝,“率直曠達,安貧樂道”的他,流芳百世。李太白詩酒天涯,他以“捶眉折腰事權(quán)貴”為恥,詩海傲王侯,書劍行天涯,落拓不羈、清高自持的他,萬世傳名。
……這一些仁人志士,哪一個不是知善知惡,知榮知恥,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他們沒有強烈的恥感意識,如果他們沒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如果他們不具備為正義,為自由,為尊嚴而戰(zhàn)的激昂斗志 ,我相信,不管他們的詩文多漂亮,他們也不能萬古常青。 “知恥方成人”,前提是要明于恥的界限,保持清醒的認識。
當前,我們處于一個急劇轉(zhuǎn)型的大變革時期,大量涌進的外來文化和各種各樣的外在誘惑,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以至部分人思想混亂、價值迷惘,對什么是恥分辨不清。當一個人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缺乏分辨力,頭腦中分不清恥與榮時,什么愚昧無知、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驕奢淫逸甚至背離人民、危害祖國的事都有可能做得出來。
現(xiàn)代社會是多元的、開放包容的,但在基本準則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線,人民無論怎么選擇,都離不開做人的本色和社會運行的基本規(guī)則。只有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善于辨別榮恥的界限,才能知羞恥而成人。
作為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更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因此我們的思想道德培養(yǎng)和榮辱觀的樹立直接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特別是我們年輕的特質(zhì)使我們更容易受社會風氣和各種思潮的影響,也更容易成為民族傳統(tǒng)道德和社會主義道德的缺失者。這并不是杞人憂天,現(xiàn)實社會中道德缺失的現(xiàn)象中也不乏當代高中生,無論是圖書館、閱覽室中書籍頻繁失竊引發(fā)的誠信危機,還是考試抄襲成風的不良習氣,一切都指向了處在純潔象牙塔中的我們,其中的很多人不僅沒有成為社會道德的捍衛(wèi)者和弘揚者,反而湮沒于道德缺失者之中,所以我們必需宣揚“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只有知恥明德才能修身立業(yè),也才能回報國家和社會。
“八榮八恥”讓我清晰地認識了應(yīng)有的道德準則和思想操守,我作為一名高中生,一個國家的未來,鄭重承諾: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知榮明恥,努力向上,堅持信仰和追求。我也想向所有同齡人呼吁: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美德,樹立“八榮八恥”的榮辱觀,在自己的未來人生中,不僅要對得起自己的良知,更要對得起自己的國家和民族。
帶標點一共1039個字,希望能夠幫到你。
正文:
記得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 道德 去彌補,而一個 道德 不健全的人卻難于用知識去彌補?!蔽艺J為,一個人可以沒有博古通今的知識,也可以沒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決不能沒有 道德 。知識可以去積累,才能可以去學習,但惟有 道德 一旦失去,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因為古往今來,“德”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品質(zhì),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 道德 ,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會使人產(chǎn)生無盡的力量,就能夠創(chuàng)造無盡的財富! 道德 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一絲一毫都關(guān)乎節(jié)操,它不能用錢來買,不能用金子來換。 道德 是一個人的自身修養(yǎng),是反映一個人品質(zhì)的鏡子,照出一個人真實的面貌; 道德 是人類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礎(chǔ),沒有了 道德 ,人類就沒有了核心,人類將自相殘殺,爭名逐利,世界將一片混亂,慘不忍睹。
想做一個有 道德 的人是需要長期的日積月累的,必須時時留意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實踐,需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統(tǒng)一。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孕婦或小孩讓座;隨手揀起地上的果皮紙屑,放進垃圾箱內(nèi);為辛勞了一天的父母獻上一杯茶,盡一份自己的孝心;幫助同學解答一道難題;用自己的好成績來報答敬愛的老師;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實這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只有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會成為有 道德 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們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手拉手”活動、“雛鷹”活動和“希望工程”的活動等,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們,讓他們也能和我們一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這樣,我們的 道德 觀念會再次升華。
三國時的劉備曾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教育自己的兒子,它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這句話值得我們知道并銘記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 道德 觀,直至現(xiàn)在,仍千古流傳、膾炙人口。還有儒家學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說:“吾日三省吾身”講的是古人良好的修養(yǎng),也是古人重視 道德 的表現(xiàn)。既然古人都有這樣的 道德 觀念,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就更應(yīng)該努力發(fā)揚這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并世世代代傳播下去,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麗。
道德 是石,敲出希望之火; 道德 是火,點燃希望之燈; 道德 是燈,照亮人生之路; 道德 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從現(xiàn)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讓我們自覺地做 道德 建設(shè)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wèi)者,做一個有 道德 的人。
蘇格拉底建立了一個“知識即道德”的倫理體系。
他強調(diào)人應(yīng)該“認識自己”。探求普遍的、絕對的善的理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識,才是人們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
要有道德,就必須有關(guān)于道德的知識。不道德的行為是無知的產(chǎn)物。
人們只有獲得概念的知識,才會有智慧、勇敢、節(jié)制和正義。此乃“知識即美德”。
蘇格拉底認為,無人有意作惡,惡只是來自于無知。一個人之所以會去作惡,只有一個原因:無知。
由于無知,才認識不到善良。壞人有良知的種子,但卻沒有對良知的感知和認識。
作惡的壞人,缺乏對良知、善良的認識。只有認識到自己內(nèi)心的善,才會去行善,也就是有美德。
王陽明說,“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p>
如果知道了真善,一定會去做。壞人作惡,是對于善無知。
如果知道自己無知卻甘于無知,就是不善。知識與美德的關(guān)系,未經(jīng)理性審慎的生活沒有價值,只有真正認識自己,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能夠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
知識即德性,無知即罪惡。 道德和知識之間有一個天然通道。
求知,就是善,對人對己都有利。因為人并不可能知其不可而為之。
知其可,方為之。知其不可而不為之。
不學無術(shù),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無所幫助,也不會帶來利益。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7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