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1.《春曉》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2.《春日》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shí)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時(shí)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dú)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夏------------ 1.《夏夜嘆》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
安得萬里風(fēng),飄飖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yáng)。
物情無巨細(xì),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
何由一洗濯,執(zhí)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
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xiāng)。 北城悲笳發(fā),鸛鶴號且翔。
況復(fù)煩促倦,激烈思時(shí)康。 2.《初夏》宋.朱淑真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shí)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3.《首夏》唐.白居易 孟夏百物滋,動植一時(shí)好。
麋鹿樂深林,蟲蛇喜豐草。 翔禽愛密葉,游鱗悅新藻。
天和遺漏處,而我獨(dú)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遠(yuǎn)道。
舊國無來人,寇戎塵浩浩。 沉憂竟何益,只自勞懷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潯陽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魚賤如泥,烹灸無昏早。 朝飯山下寺,暮醉湖中島。
何必歸故鄉(xiāng),茲焉可終老。 ----------秋-------------- 1.《天凈沙 秋思》元.馬致遠(yuǎn)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秋詞》唐.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3.《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4.《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5.《山居秋暝》 唐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6.《秋夜曲》 唐 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7.《子夜秋歌》 唐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
8.《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 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
9.《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shí)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10.《秋夕》 唐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
11.《登高》 唐 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dú)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2.《中秋月》 宋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冬------------ 1.《冬夜書懷》唐.王維 冬宵寒且永。夜漏宮中發(fā)。
草白靄繁霜。木衰澄清月。
麗服映頹顏。朱燈照華發(fā)。
漢家方尚少。顧影慚朝謁。
2.《邯鄲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yuǎn)行人。
3.《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唐.王維 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隔牖風(fēng)驚竹,開門雪滿山。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guān)。
1、《雪梅》——作者:宋代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fèi)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2、《使至塞上》——作者: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hù)在燕然。
3、《早發(fā)白帝城 》——作者: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4、《憫農(nóng)二首》——作者: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登鸛雀樓》——作者: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雪梅盧梅坡《雪梅》賞析 雪 梅 〔宋〕盧梅坡① 梅雪爭春未肯降②, 騷人閣筆費(fèi)評章③。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注釋】 ①盧梅坡,宋詩人。
生卒年不詳。②降(xiáng),服輸。
③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譯詩】 梅花和雪花都認(rèn)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 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賞析】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并寫。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澤東《卜算子·詠梅》中就曾寫道:“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bào)。
待到山花爛漫時(shí),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bào)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征。
但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fā)生了“磨擦”,都認(rèn)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diǎn)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shí)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
詩的后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fèi)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zhí)一端的根據(jù)。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nèi)烁饔兴L,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長,補(bǔ)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1 漢字諧音特點(diǎn)的古詩 笑話 對聯(lián) 歇后語
媽媽的眾姐姐 -- 多疑(姨)
戲臺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戲臺上的鞭子 -- 加碼(假馬)
觀音堂里著火 -- 妙哉(廟災(zāi))
孫猴子坐金鑾殿 -- 不象仁(人)
君 壽星打靶 -- 老腔(槍)
壽星彈琵琶 -- 老生常談(彈)
麥柴稈吹火 -- 小氣(器)
弄堂里跑馬 -- 難出題(蹄)
旱魅拜夜叉 -- 盡(精) 見鬼
園外竹筍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氣(夫妻)
秀才做詩 -- 有兩手(首)
禿子脫帽子 -- 頭名(明)
何家姑娘給鄭家 -- 正合適(鄭何氏)
肚子里撐船 -- 內(nèi)行(航)
龜蓋量米 -- 什么聲(升)
扯胡子過河 -- 謙虛(牽須)過度(渡)
扯鈴扯到半空中 -- 空想(響)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恥(刺)
兩百錢的花生 -- 有得駁(剝)
兩手捧壽桃 -- 有理(禮)
護(hù)國寺買駱駝 -- 沒那個事(市)
花椒掉進(jìn)大米里 -- 麻煩(飯)了
二、有關(guān)漢字諧音特點(diǎn)的對聯(lián):
1.蓮(連)子心中苦 ,梨(離)兒腹內(nèi)酸
2.身居寶塔,眼望孔明(諸葛亮),怨江圍(姜維)實(shí)難旅步(呂布)
3.鳥處籠中,心思槽巢(曹操),恨關(guān)羽(關(guān)羽)不得張飛(張飛)
4.兩舟競渡,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攀噲)
5.百管爭鳴,笛清(狄青)難比蕭和(蕭何)
6.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須梅,(有幸不須媒)
7.孔子生於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漢中
8.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蕩,不思報(bào)國反成仇!
史可法,洪承疇。
三、體現(xiàn)漢字諧音特點(diǎn)的古詩:
1、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一馬陷足污泥內(nèi),老畜生怎能出題(蹄) --解 縉
2、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須梅,(有幸不須媒)
3、狗啃河上(和尚)骨 --蘇 軾 ,水流東坡詩(尸) --佛 印
4、向陽門第春常在 --蘇 軾 ,積善人家慶(罄)有余(魚) --佛 印
5、師姑田上擔(dān)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繡裁(秀才)
6、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漢中 (光舞:閃電;漢 中:天空)
7、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fēng) ,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8、蓮(憐)子心中苦 ,梨(離)兒腹內(nèi)酸
1.春夏秋冬的古詩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fù)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幽居初夏 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shí)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己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登高 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dú)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2.氣象諺語
知了鳴,天放晴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jiān)谝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shí)間:2.7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