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有蘇武牧羊,昭君出塞,張騫出使西域。
蘇武牧羊講的是蘇武在天漢元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jié)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后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jié),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jié)不屈。至始元六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后,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jié)操。
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故事。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jié)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并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后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后,被封為“寧胡閼氏”,象征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后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lián)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lián)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zhàn)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后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1、傾國傾城漢朝中山李氏兄妹三人到京城長安發(fā)展,李延年進入皇宮樂府,他向漢武帝推薦他妹妹是絕世佳人,一見傾城,再顧傾國。
漢武帝十分高興就召見李延年的妹妹并封她為夫人,漢武帝十分寵愛這個絕色夫人。2、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民間對西漢建國功臣韓信一生的經(jīng)典概括,有流言說蕭何不是漢高祖的丞相。
“成也蕭何”是指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是指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不論是成功還是敗亡都是由于同一個人。
3、汗馬功勞劉邦起兵反秦,蕭何始終幫著他,籌謀劃策,忠心耿耿,是劉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后,劉邦又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擔任相國。
劉邦認為論功勞應以蕭何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為“酂侯”(酂,縣名,今湖北光化縣),食邑八千戶。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們說:“我們拼死拼命,多的經(jīng)過百余戰(zhàn),少的也打過幾十仗,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只會耍筆桿、發(fā)議論,根本沒上過戰(zhàn)場,封賞反在我們之上,這是什么道理?”劉邦問道:“你們知道打獵的事嗎?”大家同聲回答:“知道?!?/p>
再問道:“那么你們知道獵狗嗎?”又是同聲回答:“知道?!眲钣谑墙又f:“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住處、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發(fā)蹤指示者人也)。
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功狗而已,至于蕭何,能發(fā)蹤指示,他才是功人。而且你們多數(shù)是單身跟隨我,有同族兩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難得了,可是蕭何,他叫全家族的幾十個男子都參加了我們的軍隊,跟著我一同出力。
他的大功勞是怎么也不能忘記的!”大家聽了,便誰也不吭氣了。4、衣錦還鄉(xiāng)史記記載,楚霸王項羽攻占咸陽后,有人勸他定都關中,但項羽鄉(xiāng)土觀念很濃厚。
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后人便延伸出了‘錦衣夜行’,慢慢就有了衣錦當還鄉(xiāng)的說法。劉邦的四面楚歌更動搖了項羽的軍心。
將士痛哭。想當初,項羽為了攻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陽者為王的良機;再因為不忍心,錯失在鴻門宴上殺劉邦的機會;后因火燒阿房宮后想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當時,有智者建議他在秦地建都稱王。而項羽面對秦宮破殘,又思欲東歸,還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此話一針見血的道出了項羽衣錦還鄉(xiāng),榮祖耀宗的觀念。俗話說得好:好男兒志在四方。
項羽雖然具備中國古人的傳統(tǒng)思想,但他又胸懷稱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奮戰(zhàn)中,始終是個孤獨的悲劇英雄。項羽一方面想當?shù)弁?,一方面也想當人人羨慕的大英雄。
并一心想在江東父老鄉(xiāng)親的面前揚名顯威。這些都成了他難成帝業(yè)的攔路虎。
5、夜郎自大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chǎn)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于鄰近地區(qū)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tǒng)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里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yōu)榱擞蠂醯男囊猓谑蔷驼f:“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啰!”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p>
部下們?nèi)匀划惪谕暬卮鹫f:“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睆拇艘院?,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jīng)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后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tǒng)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昭君出塞西漢到了漢宣帝當皇帝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
那時北方的匈奴由于內(nèi)部相互爭斗,結(jié)果越來越衰落,最后分裂為五個單于勢力。其中有一個單于,名叫呼韓邪,一直和漢朝交好,曾親自帶部下來朝見漢宣帝。
漢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韓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親自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元帝同意了,決定挑選一個宮女當公主嫁給呼韓邪單于。
后宮里有很多從民間選來的宮女,整天被關在皇宮里,很想出宮,但卻不愿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著急。
這時,有一個宮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親。她名叫王嬙(qiáng),又叫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
管事的大臣聽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報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選擇吉日,讓呼韓邪和昭君在長安成了親。
單于得到了這樣年輕美麗的妻子,又高興又激動。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已經(jīng)晚了。
據(jù)說元帝回宮后,越想越懊惱,自己后宮有這樣的美女,怎么會沒發(fā)現(xiàn)呢?他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才知道畫像上的昭君遠不如本人可愛。為什么會畫成這樣呢?原來宮女進宮時,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選,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給皇帝看,來決定是否入選。
當時的畫工給宮女畫像,宮女們要送給他禮物,這樣他就會把人畫得很美。王昭君對這種貪污勒索的行為不滿意,不愿送禮物,所以畫工就沒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
為此,元帝極為惱怒,懲辦了畫工。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騎著馬,離開了長安。
她冒著塞外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韓邪單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
她一面勸單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了60年。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了墳墓,并奉為神仙。
鑿壁借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
匡衡就在農(nóng)忙的時節(jié),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锖夂苤?,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
可是匡衡家里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
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
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漢朝蘇武牧羊 匈奴自從給衛(wèi)青、霍去病打敗以后,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
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 匈奴的單于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他們扣留了。
漢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
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jié),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出使匈奴。 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
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個漢人叫衛(wèi)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
單于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 衛(wèi)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對衛(wèi)律很不滿意。
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wèi)律,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原去。 張勝很表示同情,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單于大怒,叫衛(wèi)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 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
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 蘇武說:“事情已經(jīng)到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
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后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奪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勸住了。
虞常受盡種種刑罰,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拼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 衛(wèi)律向單于報告。
單于大怒,想殺死蘇武,被大臣勸阻了,單于又叫衛(wèi)律去逼迫蘇武投降。 蘇武一聽衛(wèi)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jié),活下去還有什么臉見人?!?/p>
又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 衛(wèi)律慌忙把他抱住,蘇武的脖子已受了重傷,昏了過去。
衛(wèi)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蘇醒過來。 單于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jié)的好漢,十分欽佩他。
等蘇武傷痊愈了,單于又想逼蘇武投降。 單于派衛(wèi)律審問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
衛(wèi)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殺了;接著,又舉劍威脅張勝,張勝貪生怕死,投降了。 衛(wèi)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p>
蘇武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么要連坐?” 衛(wèi)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wèi)律沒法,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于待我好,封我為王,給我?guī)兹f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盡富貴榮華。
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蘇武怒氣沖沖地站起來,說:“衛(wèi)律!你是漢人的兒子,做了漢朝的臣下。你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顏無恥地做了漢奸,還有什么臉來和我說話。
我決不會投降,怎么逼我也沒有用?!?衛(wèi)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單于報告。
單于把蘇武關在地窖里,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他屈服。 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
蘇武忍饑挨餓,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餓了,扯了一些皮帶、羊皮片啃著充饑。過了幾天,居然沒有餓死。
單于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莘指糸_來,不許他們通消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惫蛟趺磿⊙蚰兀@不過是說要長期監(jiān)禁他罷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么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jié)。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饑。
日子一久,旌節(jié)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fā)生內(nèi)亂,分成了三個國家。
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fā)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
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jīng)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葸€在匈奴。他買通匈奴人,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
使者見了單于,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只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么說他死了呢?” 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
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是活著,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fā)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fā)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jié),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jié)的大丈夫。
鑿壁借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
匡衡就在農(nóng)忙的時節(jié),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锖夂苤?,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
可是匡衡家里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
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瓉韽谋诳p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
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漢朝蘇武牧羊匈奴自從給衛(wèi)青、霍去病打敗以后,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
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 匈奴的單于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他們扣留了。
漢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
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jié),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荩鍪剐倥?。 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
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個漢人叫衛(wèi)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
單于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 衛(wèi)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對衛(wèi)律很不滿意。
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wèi)律,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原去。 張勝很表示同情,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單于大怒,叫衛(wèi)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 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
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 蘇武說:“事情已經(jīng)到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
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后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奪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勸住了。
虞常受盡種種刑罰,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拼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 衛(wèi)律向單于報告。
單于大怒,想殺死蘇武,被大臣勸阻了,單于又叫衛(wèi)律去逼迫蘇武投降。 蘇武一聽衛(wèi)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jié),活下去還有什么臉見人?!?/p>
又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 衛(wèi)律慌忙把他抱住,蘇武的脖子已受了重傷,昏了過去。
衛(wèi)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蘇醒過來。 單于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jié)的好漢,十分欽佩他。
等蘇武傷痊愈了,單于又想逼蘇武投降。 單于派衛(wèi)律審問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
衛(wèi)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殺了;接著,又舉劍威脅張勝,張勝貪生怕死,投降了。 衛(wèi)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
蘇武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么要連坐?” 衛(wèi)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wèi)律沒法,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于待我好,封我為王,給我?guī)兹f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盡富貴榮華。
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蘇武怒氣沖沖地站起來,說:“衛(wèi)律!你是漢人的兒子,做了漢朝的臣下。你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顏無恥地做了漢奸,還有什么臉來和我說話。
我決不會投降,怎么逼我也沒有用?!?衛(wèi)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單于報告。
單于把蘇武關在地窖里,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他屈服。 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
蘇武忍饑挨餓,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餓了,扯了一些皮帶、羊皮片啃著充饑。過了幾天,居然沒有餓死。
單于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莘指糸_來,不許他們通消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惫蛟趺磿⊙蚰?,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jiān)禁他罷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么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jié)。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饑。
日子一久,旌節(jié)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fā)生內(nèi)亂,分成了三個國家。
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fā)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
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jīng)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買通匈奴人,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
使者見了單于,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只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么說他死了呢?” 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
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是活著,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p>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fā)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fā)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jié),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jié)的大丈夫。
西漢歷史人物霍去病的小故事 霍去病名字的來歷 霍去病的名字聽起來很特別,"去病"兩個字有講究。
漢武帝時,霍去病的母親衛(wèi)少兒是衛(wèi)青和衛(wèi)子夫的姐姐,衛(wèi)子夫得漢武帝的寵愛,當了皇后,衛(wèi)青后來也成為大將軍。這樣,霍去病和衛(wèi)青便是甥舅關系。
因而,衛(wèi)少兒就能夠經(jīng)常出入武帝的皇宮。相傳霍去病生下不久,還沒有來得及起名字,母親抱著他去深宮探望妹妹衛(wèi)子夫。
這時,漢武帝正臥病在床。走進皇宮,異常肅穆,人們說話都小聲小氣,走路也躡手躡腳的。
唯恐驚攏了皇帝。衛(wèi)少兒抱著孩子,輕輕地拍著,只怕他哭鬧起來,驚動圣上,但走著走著不知怎,孩子突然"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在在武帝昏昏迷迷之間猛然聽見嬰兒的哭聲,驚得出了一身冷汗,頓時覺得身體輕松舒暢起來。
他一高興,忙問:"那是何人抱著孩子?"衛(wèi)少兒一聽,嚇得渾身打顫,一步也不敢挪動了,站在那兒等候皇上降罪。漢武帝見是衛(wèi)少兒,便賜她坐下,還叫她把懷里的孩子抱過去,武帝接過孩子,龍顏大悅,他百般戲逗。
說來也怪,這孩子到了武帝懷里,眉開眼笑,逗得武帝直樂,便問衛(wèi)少兒:"孩子可曾取名?"衛(wèi)少兒說:"還沒有起下名子",武帝笑了笑說:"寡人近幾天來身體欠安,這孩子幾聲大哭,驚得我一身冷汗,病便霍然去除,朕賜名與這孩子叫'去病'怎樣?"衛(wèi)少兒一聽連忙叩頭謝恩。 從此,衛(wèi)少兒的這個孩子就取名霍去病。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