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緣木——緣木求魚。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緣,攀援、爬)爬到樹上去捉魚。
比喻方向、方法錯誤,不可能達到目的。 2、守株——守株待兔。
典出《韓非子·五》。意思是:(株,露出地面的樹樁子)在樹樁旁等著,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知 通變或妄想不經(jīng)過主觀努力而僥幸獲得成功。 3、枕戈——枕戈待旦。
典出《晉書·劉琨傳》。意思是:(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天亮)枕著武器等著天亮。
比喻殺敵報國的心情急切,一刻也不松懈。也用來形容警惕性極高。
4、嘗膽——臥薪嘗膽。典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意思是:(薪,柴草;膽,苦膽)在柴草堆上睡覺,又在起坐和睡覺的地方掛上苦膽,吃飯睡覺之前都要嘗嘗膽的苦味。比喻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刻苦自勵,奮發(fā)圖強。
——這兩句詩的大意是:緣木求魚、守珠待兔的愚蠢作法留下笑柄,被后人們嘲笑,而一心殺敵報國枕戈待旦者和刻苦自勵的臥薪嘗膽人卻為們所稱道。
《孟子?梁惠王》載, 孟子與梁惠王對話,孟子說,以你這 種不體恤老百姓的做法求你所想望的富國強兵秄霸天下的雄圖,“猶 緣木而求魚也。”
緣木求魚,比喻勞而無功,一無所獲。唐?溫庭筠《病 中書懷呈支人》:“定為魚緣木,曾因兔守株,唐?羅隱《答宗人袞》:“敢 恨守株曾失意,終知緣木更難求,唐?貫休《行路難“負心為爐復為 火,緣木求魚應且止。”
又《淮南子?說山訓》:“為魚德者,非挈而入淵 為猿賜者,非負而緣木;縱之其所而 已。”東漢?高誘注釋說,以政事為喻、能文者為文官,能武者為武官, 故曰縱之其所.“緣木”是“為猿負 木”的略語。
猿猴自由攀登樹木,無 需人類幫助。后因以“負猿緣木”非出自愿,喻居官受命,身不由己。
唐?獨孤及《審溥韓十四郎中…… “宦情緣木知非愿,王事敦人敢告勞。”。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 釋 比喻死守狹隘經(jīng)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出 處 先秦·韓非《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
用 法 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楊八老越國奇逢》:“妾聞治家以勤儉為本,~,豈是良圖?”
近義詞 刻舟求劍、墨守成規(guī)
反義詞 通達權變
燈 謎 柳
典 故
宋國有個農(nóng)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只野兔從旁邊的草叢里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nóng)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nóng)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農(nóng)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提示]
這是一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樹墩子上,這是生活中的偶然現(xiàn)象。宋國那個農(nóng)夫卻把它誤認為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必然現(xiàn)象,最后落得個田園荒蕪,一無所獲。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想靠碰好運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我們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觸株②,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③,冀復得兔④。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⑤。——《韓非子》
[注釋]
①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和樹莖。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種農(nóng)具,形狀象木叉。
④翼——希望。
⑤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參考資料:/view/29923.htm
“緣木求魚”這個成語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戰(zhàn)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期時齊桓公和晉文公的霸業(yè),想通過發(fā)動戰(zhàn)爭來擴張領土,樹立威信,使自己稱霸于天下。孟子就去見齊宣王,對齊宣王說:“聽說你想用戰(zhàn)爭征服天下,這是絕對辦不到的。
你想使天下都歸順自己,就必須先好好地治理自己的國家,施行仁政,使天下的官員、農(nóng)民、商人,甚至旅行者都愿意到你這兒來。如果用武力去征服,就好比是爬到樹上去抓魚(‘緣木而求魚’),是根本達不到目的的。”
緣,攀援。“緣木求魚”指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方法錯誤,不可能達到目的,勞而無功。
擴展資料:
生活中緣木求魚的例子并不少見,比如人民網(wǎng)發(fā)表的一篇文章: 用“垃圾桶陣”治亂扔垃圾是緣木求魚,深刻揭露了錯誤的方法,必定不可能得到所追求的效果。
200米長街道安放150個垃圾桶,有圖有真相的新聞為人們展現(xiàn)出一道別樣的景觀。據(jù)稱此舉是“為了倡導市民養(yǎng)成不要亂扔垃圾的好習慣”,但是擺放“垃圾桶陣” 難免有緣木求魚之嫌。
一、“垃圾桶陣”既不節(jié)約也不環(huán)保。近乎于“手拉手”的垃圾桶密集擺放,少不了一定數(shù)量的制作成本,且造成了環(huán)保資源的無謂浪費,違背了勤儉節(jié)約、資源優(yōu)化和效率優(yōu)先的環(huán)保原則。
二、“垃圾桶陣”還會擾民。一些生活垃圾腐爛之后難免會產(chǎn)生異味,而如此高密度的垃圾桶擺放,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空間環(huán)境可想而知。
三、其實“垃圾桶陣”更是對人們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的一種認知誤區(qū)。即以遷就和滿足人們生活惰性的方式,換取行人游客將垃圾隨手扔進垃圾桶的結(jié)果。這種“有桶必扔”的思維模式,不過是一種一廂情愿式的幻想,甚至可以說是緣木求魚的一種做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緣木求魚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用“垃圾桶陣”治亂扔垃圾是緣木求魚
1、成語“守株待兔”出處:《韓非子?五蠹》——戰(zhàn)國?韓?韓非
2、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
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3、譯文:宋國有個農(nóng)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只野兔從旁邊的草叢里慌慌張張地
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nóng)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為
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nóng)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只又肥
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
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
上來。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農(nóng)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因
為沒能再次得到兔子,農(nóng)民自己淪為了宋國的笑柄。
4、成語“守株待兔”含義:原比喻希圖不經(jīng)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xiàn)也比喻不主動
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守狹隘經(jīng)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墨
守成規(guī)。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