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獲,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人,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謚號,所以后人稱他“柳下惠”。據說他又字“季”,所以有時也稱“柳下季”。他做過魯國大夫,后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典范,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睹献印分姓f“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稱。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
姬姓周朝(前1046~前256)建立后,武王分封開國元勛,其弟周公旦以公爵位封于魯國,都曲阜,但留朝執(zhí)政,由長子禽父(字伯禽)代為就封,史稱魯公。其五代孫名“稱”,即第十二位魯君魯孝公(前?~前769),有季子字子展(或稱公子展、夷伯展)。子展之孫曰無駭。公元前715年,無駭卒。當時諸侯以字為謚,魯隱公便命其族以祖父字為展氏。此乃展氏得姓之始。展禽為無駭之子,這便是展、柳二姓均尊展禽即柳下惠為始祖的歷史淵源。
戰(zhàn)國時代,齊國無鹽地方(在今山東東平縣東),有一個女子,姓鐘離,名春,長得特別丑陋,所以多次選擇丈夫都沒有成功。四十歲時,她去見齊宣王,向宣王指出了齊國當時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齊宣王敬佩她的才能,使娶她為王后,封她為“無鹽君”。
后來,人們就把“無鹽”作為丑女的代稱,如同把“西施”作為美女的代稱一樣。——西施,是春秋時代越國苧蘿山的一個采樵女子,越王把她獻給吳王,是傳說中的古代絕色美人。(參看“東施效顰”)
無鹽和西施,一個極丑,一個極美,簡直無法相比。如果竟把她們兩人相提并論,那就是把丑的抬得太高、把美的貶得太低,這叫做“刻畫無鹽,唐突西施”。(刻畫,是加工描繪;唐突,是無禮沖撞的意思。)
《晉書·周顗(yi)傳》載:周顗,字伯仁,晉元帝時,歷任尚書左仆射,朝中官宦認為他為人高潔,把他比作樂廣。樂廣也是當時被認為高潔的人物,有“樂翁冰清”的贊語。但是周顗卻認為樂廣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當庾亮告訴他有人把他比作樂廣時,他并不高興,說道:“何乃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
以丑比美,比得不恰當,而且因此褻瀆了美好的人物,就叫做“刻畫無鹽,唐突西施”。
柳下惠(亦稱柳下季),姓展,名獲,字子禽,春秋時柳下(現山東省兗州市)人。其后代現居住于山東濟南平陰縣展洼村)。父親展無駭為魯國司空(pn qk )。子禽官拜士師(掌管監(jiān)獄的官)。因他居官清正,執(zhí)法嚴謹,不合時宜,棄官歸隱,居于柳下(今濮陽縣柳屯)。死后被謚為“惠”,故稱柳下惠。
“坐懷不亂”版本一
舊小說多引用“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來贊揚男子之美德。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 裹緊,同坐了一夜,并沒發(fā)生非禮行為。于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
“坐懷不亂”版本二
也有傳 說是:某年夏天,展獲外出訪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廟暫避,但一踏進門檻,見一裸體女子正在里面擰衣,展獲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澆注。廟內婦女發(fā)覺,躲在門后,忙著濕衣。此事傳為佳話,故有“柳下惠坐懷(槐)不亂”之美名。
姜嫄(上古時代人),姓姜,陜西省武功縣人,原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兒,后來成為黃帝曾孫帝嚳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跡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務農,成為中國的農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
原始社會末期,今關中西部的武功、楊凌一帶曾是炎帝后裔姜族部落的封國有邰。姜族部落也稱有邰氏。有邰氏有個女兒叫姜嫄,其子棄是周人的始祖。在夏朝時周族的首領棄為“后稷”負責管理農事,以后被奉為農神。棄成了農神,母以子貴,姜嫄也被后世尊為圣母。今武功縣武功鎮(zhèn)的南門外有姜嫄圣母墓、圣母祠正殿懸有“母儀邰城”的巨匾,表達了后人對這位生育農神,造福人類的偉大母親的崇敬和懷念農祖后稷 后稷的母親是姜嫄。在后稷出生之前,姜嫄經常敬奉神明。祈求有子??墒钱斔蛟谕獠壬咸斓劬薮蟮淖阚E懷孕生子后,又以為這是不祥之兆,于是曾三次將孩子拋棄。孩子幾次大難不死,姜嫄認為這是神靈保佑,便將其抱回撫養(yǎng),由于曾被拋棄的緣故給孩子起名棄。
“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這句話是東晉晉元帝時期的王導的名言。
王導時任司空,行政級別相當于今天的3級公務員,即大至相當于副總理級別。而“伯仁”是另一個人,姓周名yi(左豈右頁),字伯仁。
周伯仁時任尚書,行政級別相當于今天的3—4級公務員,大至相當于國務委員或某部部長。 話說王氏當時也是一個豪門大族,王導的一個親兄弟叫王敦,時任江州牧(大致相當于武漢軍區(qū)司令員),兼荊州刺史(大致相當于湖北省省長)。
在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韜武略無人能敵,牛皮哄哄,很不買朝庭的賬,不僅對中央的命令陽奉陰違,而且偶爾還直接跟中央對著干。晉元帝很是惱火。
此時晉元帝寵信劉槐刁協(xié)兩個人,對這兩個人言聽計從。王敦自認為水平高過劉槐刁協(xié),卻偏不重用,大為光火,于是起兵造反,兩萬精兵,從武漢直撲南京,晉朝中央大驚。
此時劉槐向晉元帝建議,將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員一律殺光。晉元帝不知如何考慮的,并未答應。
即便如此,王導聽了,也大為驚恐。于是王導帶著有官職的宗族子弟二十幾個人,親自到晉元帝前哭訴,說家門不幸,出了王敦這個叛臣逆子,但是我們一心為公,絕對忠于陛下。
不僅如此,此后每天,王導都帶著這二十幾個人,到中央辦公室門口站著,以示清白,沒有通敵。 有一天早晨,王導他們正站著的時候,晉元帝宣周伯仁進見,周伯仁大搖大擺從王導他們面前經過。
王導見了,大聲叫道:“伯仁,我家?guī)装倏谌?,請您多關心??!”熟料那周伯仁理也不理,抬頭挺胸就進去了。周伯仁見了晉元帝,極力替王導開脫,說王導一向忠心,絕對不會跟王敦一起造反。
晉元帝覺得有理,就留周伯仁陪自己一起吃飯。周伯仁一向好酒,喝得稀里糊涂,這才告辭出來。
此時王導他們不知里面情況怎么樣,還一直在外面站著呢。見周伯仁出來了,又低聲下氣,連叫“伯仁,伯仁”,結果周伯仁正眼沒瞧他們,搖搖晃晃就回家了。
到了家,又連忙寫了一篇奏折,詞語懇切,替王導他們求情。 王導見周伯仁如此表現,那個氣啊,就甭提了,不僅如此,更懷疑周伯仁向晉元帝說了自己的壞話了呢。
于是心里暗恨周伯仁。 卻說王敦確實有兩下子,二萬精兵打得劉槐幾萬大軍潰不成行,一路直逼,三下五除二就占了南京外城了。
晉元帝一看不好,一邊連忙打發(fā)劉槐刁協(xié)逃跑,一邊又忙著對王敦封官許愿。總而言之,王敦做了大官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相當于國務院總理,兼中央軍委主席,兼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組部長,兼武漢軍區(qū)司令員,兼胡北省省長。
到此,王敦當然要大開殺戮了,對那些平時跟自己關系不好的,一律殺的殺貶的貶。周伯仁也不例外。
當然要殺。但是周伯仁當時是兩大才子之一啊,很有名望,王敦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勸王敦不要殺周伯仁,王敦看了王導一眼,王導一聲不吭。
于是王敦大手一揮,殺!于是周伯仁人頭落地。 第二天,王導當然可以直入朝庭了,于是王導神氣活現地去中直機關轉了一圈,突然在臺子上發(fā)現了周伯仁給晉元帝的上書,這才發(fā)現周伯仁感情是外示無情,其實內里很是為王導開脫罪名的。
于是王導拿著周伯元的表書,痛哭道:“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殺,幽冥中負此良友了?!?。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