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1.清代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寫的是林黛玉初進賈府,與眾人相見時的情景:黛玉納罕道: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 這樣放誕無禮。
2.明代 張岱《家傳》:“與人言多荒誕不經,人多笑之?!?/p>
"頭懸國門"的典故有兩個,分別出自《 史 記 · 伍 子 胥 列 傳 》和《梅嶺三章》,具體內容如下:
1、《 史 記 · 伍 子 胥 列 傳 》
伍子胥在吳王闔閭去世后,對吳國事業(yè)忠心耿耿的他又扶助夫差即位,并幫助夫差打敗越國。面對臥心嘗膽處心積慮的越王勾踐,他一次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國復仇。在伍子胥看來,自己耿耿忠心可昭日月,之所以指手劃腳,話說得不怎么中聽,也是為了國家。
可夫差聽信讒言,反疑伍子胥謀反,竟于公元前484年秋,賜劍令伍子胥自刎。臣子永遠是君王手中的棋子,讒言永遠是宮殿里最流行的劇情。伍子胥臨死時,對身邊的人說:“抉吾眼懸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被冤枉的委屈和對國運的擔憂讓他死難瞑目。
但他這句遺言,卻刺痛了夫差,夫差在震怒中,命以鴟夷皮做囊,裹其尸投入江中。而他的詛咒竟如審判,如天罰。九年后,越王勾踐那支浩浩蕩蕩的大軍,攻進吳國城門。
2、《梅嶺三章》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陳毅將軍此時身負重傷,留在中央蘇區(qū)堅持斗爭。1935年春,陳毅率部在敵人重重圍攻下從中央蘇區(qū)突圍,轉移到贛南地區(qū)堅持游擊戰(zhàn)爭?!皠?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這一堅持就是近三年,這三年也是他們在革命斗爭中所經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時期。
1936年冬天,陳毅在梅山被敵人包圍,帶著一身傷病伏在密密的草叢中20多天,生命安危,系于一發(fā)。正是在這苦慮不得脫身的環(huán)境下,陳毅寫下了他那氣壯山河的絕筆——“梅嶺三章”?!澳蠂闊熣辏祟^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p>
在這里,陳毅引用了伍子胥“頭懸國門”的典故。山河破碎,國家多難,自己即使犧牲,也要頭懸國門,親眼看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最后滅亡。
擴展資料:
《梅嶺三章》全詩及譯文:
《梅嶺三章》 陳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傷病伏叢莽間二十余日,慮不得脫,得詩三首留衣底。旋圍解。
〔一〕斷頭今日意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此去泉臺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
〔二〕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三〕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譯文:
1936年冬天,梅山游擊隊根據(jù)地遭敵圍困,當時我受傷又生病,在樹叢草莽中隱伏了20多天,心想這次大概不能突圍了,就寫了三首詩留藏在衣底??墒遣痪?,我們又有幸的逃脫了敵人的包圍。
〔一〕今即將兵敗身死我該寫些什么?身經百戰(zhàn)才創(chuàng)立了這番革命事業(yè),多么的不易??!這次我要到陰間去召集已經犧牲過的同志。帶領十萬英靈擊敗國民黨反動派!
〔二〕南方已經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頭顱要掛在城門上,那些還活著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勝利的消息來祭奠我。
〔三〕革命者四海為家,含有血腥味的風雨應當有止境,今天為正義的事業(yè)犧牲生命,反動派必將失敗,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將實現(xiàn)。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梅嶺三章
《后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fā)兵,頭鬢為白?!?/p>
出自東漢光武帝劉秀對大將岑彭的書信?!抖氖?晉書 卷一 帝紀第一 宣帝司馬懿》中記載:宣帝司馬懿跟隨曹操去討伐張魯,對魏武帝曹操進言道:“劉備以欺詐和武力俘虜了劉璋,蜀人尚未歸附就出兵遠方去爭奪江陵,這個機會不能錯過。
現(xiàn)在我們如果出兵到漢中顯威,益州就會驚慌,趁機進兵、兵臨城下,勢必土崩瓦解。由此之勢很容易建立功業(yè)。
圣人不能違逆天時,也不能喪失時機?!蔽何涞鄄懿僬f:“人就是苦于沒有滿足,已經得到了隴西,還想得到蜀?!?/p>
最終沒有聽從宣帝司馬懿的意見。成語得隴望蜀出自于魏武帝曹操的對話。
負有盛名的割據(jù)者隗囂是天水成紀(今甘肅通渭東)人,青年時曾投在王莽國師劉歆的門下。更始政權建立的消息傳入隴中,隗囂的叔父隗崔起兵攻下天水郡治平襄,擁戴隗囂為上將軍。
隗囂聽從軍師方望的建議,出兵攻殺雍州牧陳慶和安定大尹(即郡太守)王向,又遣將略取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邊郡。更始二年(24),更始朝廷派使者來征召隗囂入長安,封隗囂為右將軍,而隗崔、隗義得不到官職。
當年年底,崔、義兩人商量要逃回天水,隗囂害怕自己受牽連,就向更始帝告發(fā)。于是,崔、義二人就被誅殺,而隗囂因忠誠而任為御史大夫。
不久,赤眉從東攻來,又傳聞劉秀已在河北稱帝,更始派在洛陽的張印、申屠建等將領密謀劫持更始帝逃出長安,回南陽地區(qū)另謀出路。隗囂也參與密謀。
更始帝發(fā)覺后,捕殺了申屠建,又派鄧曄逮捕隗囂。隗囂與手下當夜沖出長安,逃回天水。
隗囂重新招集舊部,自稱西州上將軍。赤眉進入長安,更始政權分崩離析,三輔地區(qū)的耆老士大夫,都西來投奔隗囂。
隗囂平時就是一個謙恭下士的人物,此時更是一一重用這些前來歸附的士人。所以,在當時的割據(jù)者中,隗囂的名望最大,連山東地區(qū)也聞其盛名。
移在劉秀與公孫述之間漢將鄧禹經營關中,屯兵在云陽(在今陜西淳化西北),裨將馮情反叛,竄入隴地,被隗囂擊敗在高平。鄧禹就以光武帝授予的節(jié)制大權,任命隗囂為西州大將軍,允許他專制涼州、朔方的事務。
赤眉軍撤離長安時,一度想西投隴中,被隗囂的大將楊廣擊退。隗囂覺得對漢軍有功,就上書給光武帝。
光武帝的回信對隗囂很是尊重,不把他當作屬下。當時,陳倉人呂鮪在公孫述的支持下,襲擾三輔地區(qū),隗囂又派兵馬上配合馮異反擊呂鮪。
光武帝對隗囂更是禮遇有加。后來,公孫述屢屢出兵漢中,又派人授給隗囂大司空扶安王的印綬。
隗囂不甘居于人下,斬殺公孫述的使者??墒?,當光武帝要求隗囂出兵征討公孫述,以觀其真實態(tài)度時,隗囂又婉言拒絕了。
光武帝知道隗囂持觀望態(tài)度,不會真心歸附,以后的書信,不再那么尊重,而是改用君對臣的口吻了。建武五年(29),隗囂見東方的割據(jù)者陸續(xù)被消滅,就在漢將來歙的勸導下,派長子隗恂入朝為質。
有一次,隗囂派使者周游來長安,途經馮異軍營,被仇家殺害;而光武帝派衛(wèi)尉銚期帶珍貴禮物去賞賜隗囂,剛到鄭縣(今陜西華縣)地面,就被盜賊掠去禮品。光武帝常認為隗囂是忠厚長者,一心要招攬他,至此只得嘆息說:“我和隗囂之間的事,看來好不了。
他派來的使者被殺,我送去的禮物被搶!”正好公孫述出兵攻打荊州,光武帝就下詔書,要隗囂出兵伐蜀。隗囂上書說白水關險峻,當?shù)貤5罃嘟^。
光武帝知道隗囂不可能臣服,就親自來到長安,派耿弇率七將軍,經過隴地去攻打公孫述。隗囂立即派大將王元據(jù)守隴坂,伐木阻塞道路。
諸將與隗軍交戰(zhàn),大敗而退,王元乘勢入三輔地區(qū),被馮異、祭遵擊退。隗囂向公孫述稱臣;公孫述派兵出蜀,與隗軍呼應。
得隴望蜀在漢軍不斷的攻擊和勸降下,隗軍漸有叛降的將領,隗囂見形勢窘困,派大將王元入蜀向公孫述求救,自己則帶著家屬,投奔西城守將楊廣。光武帝再次招降不成,就命令吳漢、岑彭包圍西城,耿弇、蓋延包圍上部,自己動身返回洛陽。
月余之后,楊廣身亡,隗囂的處境更加危急。又捱過了幾個月,王元、周宗帶著蜀軍五千,突然趕到西城,登高大呼:“百萬大軍來到!”漢軍大驚,還未排好戰(zhàn)陣,王元就沖入包圍圈,把隗囂接到冀縣去。
漢軍糧食耗盡,撤兵返回關中。于是,安定、北地、天水、隴西諸郡,又倒向隗囂。
建武九年(33),隗囂財力人力消耗殆盡,處境每況愈下;而且又病又餓,只能以大豆和米,熬成稀飯充饑,終于憤恨而死。隗囂部下?lián)硭纳僮于蠹優(yōu)橹?,?jù)守在落門(在今甘肅甘谷)。
一年后,來歙率軍攻克落門,隗純和諸將投降,只有王元單身入蜀,投靠公孫述為將。光武帝從隴中東返時,留下一函給圍攻西城的岑彭說:“如兩座城池都攻下,你就可帶兵南下去攻下西蜀。
人心苦于不知足,才平定隴右,又想著蜀地?!睆拇耍暗秒]望蜀”就成為譏諷人心沒有厭足之時的成語。
而光武帝正是在不斷的“得隴望蜀”中,完成其“中興”大業(yè)的;這也是歷代王朝更迭時,無數(shù)次兼并戰(zhàn)爭的內在動力。得隴望蜀(東漢建武六年(30),劉秀率兵平西北。
部將岑彭與吳漢把隗囂圍在西城。在四川的公孫述派。
季布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政治十分黑暗,老百姓的生活非常痛苦,還要負擔沉重的官差、徭役。
季布心中仰慕古代的游俠,立志當一個“除惡濟貧”的人。他從小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決心做一個說話講信用,行動講效果,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幫助別人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長大后,他成了身材魁悟,武藝精良,說一不二的青年,很受大家器重。為了躲避差役,季布干脆離家出走,沿著長江四處流浪,他沿途幫助窮苦人民,主持正義,凡是他答應過的事情他一定做到,在長江中游一帶很有名聲。
老百姓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焙髞磉@個諺語就演變?yōu)槌烧Z”一諾千金”。
季布遇上楚霸王的農民起義軍后,就興沖沖地參了軍。楚霸王項羽聽說季布到了軍中,親自召見了他,任命他當了將官。
季布作戰(zhàn)很勇敢。經常帶領士兵沖在最前面,繳獲敵人的旗幟最多,起義軍里都把他稱作“壯土”。
不久,他就成了起義軍中的高級將領。 楚漢相爭時,爆發(fā)了“成皋之戰(zhàn)?!?/p>
楚霸王項羽命令季布押解漢王劉邦的父親太公。項羽對劉邦喊道:“你若不急速退兵,我就把你爹用油鍋烹了!”劉邦一看,自己年邁蒼蒼的老父親被綁在高車上,后面是季布雄糾糾地騎在戰(zhàn)馬上,楚霸王的兵多得數(shù)也數(shù)不清,只好說道:“我與楚霸王是一起分封的諸侯,互相之間約定為兄弟。
因此,我的父親也就是項王的父親了。項王果真要烹我父親,那最好就分給我一碗肉吧!”多虧項羽的叔叔項伯在旁邊勸說,項羽才沒有把劉邦的老父親下油鍋。
公元前203年,成皋之戰(zhàn)在汜水(今河南省榮陽縣汜水鎮(zhèn))決出勝負。楚軍在渡汜水的時候,剛剛渡過了一半就遭到漢軍的突然襲擊,被打得大敗,糧草物資都被漢軍繳獲,損失慘重。
第二年,楚漢戰(zhàn)爭進入決戰(zhàn)階段,楚軍被漢軍圍困在垓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并被徹底擊潰。最后,楚霸王在烏江(今安徽省和縣東北)自殺。
漢王劉邦統(tǒng)一了中國,他就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 劉邦把父親太公尊為太上皇。
他想起季布押解太公的情景,一股怒火從心中升起,恨得咬牙切齒。他讓大臣去查明季布的情況,但誰也不知道道季布的下落。
于是,他發(fā)布了“通輯令”緝拿季布,說“誰抓到季布就賞給千金,敢于匿藏季布的要誅殺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這時,季布已經逃到了濮陽(今河南省濮陽縣西南),躲在好朋友周氏的家里。
他見到了城門口懸掛的通輯今后,立即轉回到周氏的家里,躲在屋予里發(fā)狠地磨著寶劍,決心要沖出去拼個魚死網(wǎng)破。主人周氏輕輕地敲門進來,見這情景皺一下眉頭,低聲問道:”知道通輯令啦?”季布抬起頭睜圓了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重重的點了一下頭。
周氏嘆了一口氣,慢吞吞地說:“現(xiàn)在你急.我也急,還有一位比你我更急,那就是皇帝!你是楚霸王下面的一員勇將,又是個大個子,很多人都認識你。如今將軍在我家,如果不愿聽我的話,我只好先去自首,免得他人受連累。
如果愿意聽我的話,我倒是有一條計策獻上”。季布想一想,丟下手中的寶劍,斬釘截鐵地說:“愿意聽從安排!”周氏高興地說:“這就對了。
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你決定答應別人的事情不會有反復。
我現(xiàn)在要把你裝扮成奴隸, 運到山東去賣給朱家。他雖然是一個大財主,卻是一個行俠仗義的性情人,而月與朝中幾個大臣很有交情。
世上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恐怕只有他才能夠救你。你從將軍到奴隸,地位有了天壤之別的變化,凡事一定要忍耐,動不得性子?!?/p>
季布聽了,又重重地點了一下頭。于是,周氏把季布剃成了光頭,換上粗麻布的破爛衣裳,去和家奴住在一起。
第二天一清早,周氏把季布和幾個家奴關進了柳條馬車,自己騎上馬押解著,向山東出發(fā)了。一連走了好幾天,才到了山東朱家的府上。
周氏也不計較價錢的多寡,把奴隸全部賣給了朱家。他指著季布對朱家說:“這個奴隸性子剛烈,希望先生多多給予照顧?!?/p>
朱家仔細一看,認得這個奴隸是季布,就笑著答應了。周氏走后,朱把季布特意交待給兒子,說:“你負責照管這個奴隸在田莊里勞動,他能干多少都隨他的便。
有一條你記著做到:他必須與你同桌吃飯!”交待清楚后,他就坐上馬車到洛陽去了。 朱家來到洛陽,求見汝陰侯夏侯嬰。
夏侯嬰見到老朋友分外高興,忙設宴款待。席上,朱家問道:“不知季布有什么大罪,皇上要派您負責緝拿他?”夏侯嬰回答說:“季布屢次為項羽去圍困皇上,皇上怨恨他,志在必得?!?/p>
朱家又問:“依您看,季布算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夏侯嬰說:“平心而淪,季布也是個人才,作戰(zhàn)勇敢,為人講信用,心地很公平?!敝旒页脛萁ㄗh說:“這就對了。
做臣下的人,都會各為其主。過去,季布是項羽手下的大將,他為項羽出力,那是在盡他的職責。
皇上與項羽也曾約定為兄弟,淮陰候韓信等一大批人,也都當過項羽的將官。如果項羽的臣下都該殺,哪能殺得了那么多!如今皇上一統(tǒng)天下唯獨要憑自己的私怨在全國通輯一個季布,怎么表示團結天下人共同治理國家的宏圖呢?如果季布被逼急了,北方可以投靠匈奴國,南方可以去南越國,那豈不是把名將送給敵國嗎,君侯!您應該把這個道理向皇。
李由兒時起便與扶蘇相交甚好,一同拜在蒙恬將軍門下學習兵法,但他與扶蘇的性格卻十分不同。
他性格冷峻,沉默少言,心思縝密有城府,行為舉止頗有其父李斯之風。而后就任三川郡守,駐守三川郡。
后來天下大亂各地反秦義軍不斷,吳廣統(tǒng)率義軍,屢戰(zhàn)屢勝,準備攻克三川郡,直取咸陽。但是,義軍在攻打滎陽時,遇到了李由所部秦軍的頑抗,結果滎陽久攻不下,形成了膠著的狀態(tài),另義軍吃盡苦頭,加速了起義軍內部的分化。
后來項氏崛起,項梁在定陶大破秦軍,命項羽、劉邦攻陷三川郡,李由率軍與項羽激戰(zhàn)于雍丘,雖奮勇力戰(zhàn)義軍,無奈項羽神勇,被項羽斬殺于萬軍之中。 公元前211年,“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
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庭車騎以千數(shù)。”(《史記·李斯世家》)七十歲的丞相李斯深有感觸地說:“當今為大臣者位無高于我者,我可以稱為富貴之極了。”
然而盛極則衰,好景不長。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南至云夢,東南至會稽山,刻石頌德。
七月,始皇病死沙丘。佞官趙高脅迫丞相李斯誅殺公子扶蘇,改立胡亥為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七月,陽城人陳勝、陽夏人吳廣起義,一舉攻下大澤鄉(xiāng)。接著又攻下蘄縣,勢如破竹。
當義軍攻下淮陽時,戰(zhàn)車已有六七百乘,騎兵千余騎,士卒數(shù)萬,聲勢浩大,勢不可擋。 三川郡守李由立即派人飛報丞相李斯:“賊軍十萬已到許縣,日夜可達滎陽,城內25000名士卒日夜鑄兵器,加固城墻,挖拓城河,防哨巡守。
無奈兵力懸殊,存糧也只可用數(shù)月。望速派兵增援?!?/p>
李斯立即向二世呈奏。正在咸陽宮取樂的二世一聽,竟嚇得喪魂落魄、六神無主。
李由知道形勢嚴峻,就親自帶兵防守。為穩(wěn)定城內秩序,他組織百姓協(xié)助守城,令掌管治安者加強檢查,防止奸細混入城內。
第二天黎明,城外鼓角震天,義軍潮水般涌到滎陽城下,箭如飛蝗射向守城者,并強渡城河架云梯攻城。李由指揮守城將士勇猛還擊,死者的血染紅了城河水。
一連幾天激戰(zhàn),雙方傷亡慘重,義軍只得撤回淮陽。《史記·陳涉世家》載:“吳廣圍滎陽。
李由為三川太守,守滎陽,吳叔弗能下。陳王征國之豪杰與計,以上蔡人房屬蔡賜為上柱國?!?/p>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八月,李由率三萬秦軍至雍丘(河南杞縣),與章邯破滎陽之圍以后,又共同擊敗鄧說所率義軍,在許城擊敗義軍將領伍余,直抵義軍都邑淮陽。陳王勝親自出城督戰(zhàn),無奈秦軍李、章指揮得當,上柱國蔡賜戰(zhàn)死。
陳王東逃到下城父。項梁、項羽率江東義軍渡江到中原,劉邦也率義軍在中原會合。
此時在咸陽宮中的趙高卻向二世陷害李斯說:“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守,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以故楚盜公行,過三川,城守不肯去。高聞其文書相往來,未得其審,故來敢言?!?/p>
(《史記·陳涉世家》)要求二世派人嚴查三郡守李由與義軍相勾結之事。二世聽信趙高誑言,將李斯下獄,并派王明、陳宗正到滎陽嚴查李由。
李由到雍丘不久,項羽、劉邦就攻破城陽,西攻定陶不下,直撲雍丘攻城。項羽十萬大軍兵精糧足,士氣旺盛。
面對強敵,李由一面派人到濮陽向章邯求援,一面組織軍民固守。李由身先士卒,拼命死守。
激戰(zhàn)到第四天中午,左臂中箭,血流如注。他拔出箭頭,包扎好傷口,繼續(xù)指揮作戰(zhàn)。
下午城破,李由率秦軍巷戰(zhàn)。殺到城西門身邊只剩下十幾個貼身護衛(wèi),但他們仍以一當十,拼死奮戰(zhàn),直至戰(zhàn)死沙場。
李由死后,義軍將士見他血染戰(zhàn)衣,仍手握長矛,怒目圓瞪,為之哭泣。前去調查的王明、陳宗正聞聽此事,冒死向二世呈奏曰:“臣奉詔至關東,查三川郡守李由并無通寇之事。
雍丘一戰(zhàn),為國捐軀,忠烈可嘉?!表椨鹉慷美钣蓱K烈之狀,深為感動,令人把李由尸體送回其老家上蔡以葬。
曹操割發(fā)代首儆效尤
曹操這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馳騁疆場的軍事統(tǒng)帥,在嚴明軍紀,賞罰分明,善于納諫,屈己守法方面,堪稱楷模。
公元199年,曹操準備和袁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戰(zhàn)前,曹操精辟地分析了雙方形勢后,認為:“我雖不及袁紹兵多地廣,但我軍號令嚴明,故能以少擊眾。”奪取決戰(zhàn)的勝利,必須進一步整肅軍紀,于是命令“全軍將士,上至統(tǒng)帥,下至馬佚,行軍訓練,不準踐踏莊稼,不準打罵百姓,不準調戲女子,不準倒犯民利,違令者斬首。”從此,部隊行軍訓練十分謹慎,遇有麥場,騎兵下馬,扶麥而行。百姓見狀,交口稱贊。
說來也巧,曹操一次出巡,偏偏他乘坐的戰(zhàn)馬在途中受驚,躍人麥田,踐踏一片麥苗。曹操忙從馬上滾下,立即下跪,請求掌管軍法的主簿按軍令斬首示眾。
主簿覺得統(tǒng)帥乘騎踩了麥苗,是因為馬突然受驚不是故意踐踏莊稼,不能以斬首論處,便對曹操說:“按照《春秋》大義,法不加尊。您身為全軍統(tǒng)帥,雖犯軍令,亦不能斬首?!辈懿俾牶髿鈶嵉卣f:“什么《春秋》大義?我身為統(tǒng)帥,自己制定法令,自己違法而不受懲罰,那怎能統(tǒng)馭部眾?”
主簿又解釋道:“統(tǒng)帥違令,非同小人,可以免刑。”曹操見主簿不敢軍法從事,便自拔佩劍,意欲當眾自刎。眾將驚慌不已,還是主簿手疾眼快,一把奪下曹操手中的寶劍。諸將紛紛跪下求道:“曹公,您身為全軍之首,宏圖未展,壯志未酬,怎能輕生?若將你斬首,全軍將士何人統(tǒng)帥?當今天下何人統(tǒng)一?”
曹操聽了眾將勸慰,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懇切地說:“我雖不能斬首,但一定要加刑?!闭f著,又奪回利劍,唰地一聲將自己的頭發(fā)割下一大把,擲在地上,以代斬首,接著又下令傳諭三軍:統(tǒng)帥戰(zhàn)馬踐踏麥苗,本當斬首,眾將不允,遂割發(fā)代首,務望全軍將士嚴守軍法。
全軍將士得知此事,十分佩服曹操嚴于律己的精神,自覺遵守紀律。不久,曹操統(tǒng)率這支嚴格訓練,嚴明軍紀的二萬精兵,一舉擊敗袁紹十萬眾兵,取得官渡決戰(zhàn)的勝利。
【人物簡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人。他出身低微,為宦官養(yǎng)子。二十歲舉孝廉,以“能明古學”任議郎。曾任洛陽北部尉,頓丘縣令。東漢末,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遷為濟南相。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據(jù)兗州,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興辦屯田,整訓部隊。后用其名義發(fā)號施令,先削平呂布等割據(jù)勢力。官渡之戰(zhàn)大破世族軍閥袁紹后,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封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陽。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他在北方查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yè)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tǒng)治地區(qū)的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精通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按要》等。善詩歌,今存二十余首,較完整的散文四十余篇,皆為后世傳誦。
詞 目 紙上談兵 使用頻率 常用 發(fā) 音 zhǐ shànɡ tán bīnɡ 釋 義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
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
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示 例 人勻十分討厭那些只會~,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
近義詞 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饑 反義詞 埋頭苦干、腳踏實地 歇后語 軍事論文;講武堂里學打仗 英 文 an armchair strategist 故 事 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變通。
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損兵40萬 燈謎面 《孫子》;軍書;軍事論文;趙括打仗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紙上談兵的趙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占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lián)系,上黨形勢危急。
上黨的韓軍將領不愿意投降秦國,打發(fā)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
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龁(音hé)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
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占了。 王龁還想向長平進攻。
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筑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準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zhàn),廉頗說什么也不跟他們交戰(zhàn)。
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zhàn)。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
范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說:“讓我來想辦法?!?/p>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里。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
如今來的是王龁,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p>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p>
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
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么理由。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
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里?!晕艺埱蟠笸跚f別讓他當大將?!?/p>
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
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tǒng)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
他把廉頗規(guī)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zhàn),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
趙括不知是計,拼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qū),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后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
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筑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fā)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zhàn)。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fā),把趙括射死了。
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里全部覆沒了。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迄今已歷經560多年的滄桑歲月。
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既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場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們居住、游玩的地方。3公里長、10米高的宮墻,儼然是一座森嚴壁壘的城堡,留下了一個個不解之謎。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宮又稱為紫禁城。把皇宮稱為紫禁城,有何解釋呢? 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是中垣,又稱紫微宮、紫宮。它在北斗星的東北方。
“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古人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辦理朝政與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
又因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qū)”,便有紫禁城的“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 太微垣南有三顆星被人視為三座門,即端門、左掖門、右掖門;與此相應,紫禁城前面設立端門、午門,東西兩側設立左、右掖門。
午門和太和門之間,有金水河蜿蜒穿過,象征著天宮中的銀河?;实奂盎屎缶幼〉那鍖m與坤寧宮,“乾”、“坤”二字就意味著天地的意思。
其東西兩側的日精門與月華門,則象征著日月爭輝。東西六宮及其他諸宮殿也都分別象征著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個星座。
故宮房間知多少 故宮的房間數(shù)不清。有人說,故宮有9999間房;有人說,故宮的房間應該有9999間半,那么,又為何有9999間半呢?半間在哪兒? 原來,半間是指文淵閣樓下西頭的那一小間。
實際上故宮所謂的半間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淵閣西頭這間,面積頗小,僅有一作上下用的樓梯,但仍是一整間。
文淵閣是藏我國第一部《四庫全書》的處所,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淵閣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數(shù)為間的慣例,采用了不講對稱的偶數(shù)——6間。但又為了布局上的美觀,西頭一間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間房。
故宮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據(jù)實地測量有8600余間。 冷宮何處 來故宮參觀的人,總要找找“冷宮”在哪里,看皇帝是不是真地過著“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
先談“三宮六院”。故宮中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為“三宮”。
六院分別指東路六宮:齋宮、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景陽宮及永和宮?;实鄣钠捩姸?,說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
據(jù)《禮記》記載,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說明,早在我國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嬪、世婦、御妻等名號,數(shù)量也相當驚人。封建帝王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妃子。
“宮中多怨女”,在封建社會里,多少青年女子被關進宮內,終生不得自由! 至于選到宮中的女子,一旦失寵,便在宮中禁室里等死,更為悲慘。故宮的“冷宮”在哪里?并無定所,但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即是乾清宮、長春宮;一說“冷宮”無固定地址,關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稱“冷宮”。
查遍所見明、清史料,紫禁城無“冷宮”匾額,冷宮并不是某一處宮室的正式命名。根據(jù)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代被作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處。
明末天啟皇帝時,成妃李氏得罪了權勢赫赫的太監(jiān)魏忠賢,被由長春宮趕到御園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后被幽居乾西的,還有定妃、嬪、恪嬪三人。
這個“冷宮”在紫禁城內之西。 光緒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據(jù)說關在景祺閣北邊北三所(現(xiàn)坍毀),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邊的山門里。
如果這一出自太監(jiān)之口的傳聞屬實,則此地也算得一處“冷宮”。 門字之謎 故宮各門匾中“門”字末筆直下至底沒有向上的勾腳,都寫成 。
為什么故意寫成這樣呢? “門”字寫成“ ”,宋代就有了。據(jù)說宋偏都臨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門燒光。
宰臣奏說,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末筆都有勾腳,帶火筆,因此招火,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方能免災。從此以后,凡宮殿的匾額,書寫時“門”字末筆都直下,不勾腳。
有一個為寫“門”字而喪生的故事,更能說明宮殿匾額“門”字無勾的原因:明太祖在南京命中書詹希原寫太學集賢門匾,所寫“門”字,末筆微微勾起,多疑的明太祖便大發(fā)雷霆說:我要招賢,你詹希原這廝要閉門,塞我賢路!遂下令斬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故宮誰設計 故宮這樣宏偉的建筑,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誰負責設計?又是誰主持施工的?這的確是個歷史謎團,難倒不少老北京人。
因為故宮的建筑上沒有如現(xiàn)代建筑那樣明確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設計等字樣。目前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故宮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師,姓蒯名祥,人稱蒯魯班的人設計的。
但是,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年近古稀的于倬云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曾經參加建造南京宮殿的蒯祥是故宮的設計者這個說法不確切,其實,蒯祥只是故宮的施工主持人,故宮真正的設計人應該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
永樂15年紫禁城宮殿開始進入大規(guī)模施工高潮時,蒯祥才隨朱棣從南京來到北京,開始主持宮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宮和北京城的規(guī)劃、設計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翻開故宮的興衰史,就能查閱。
馬周困新豐的典故。據(jù)《新唐書·馬周傳》唐初中書令馬周貧賤時,曾住在新豐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備受冷落。
]原文:
馬周字賓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窶狹。嗜學,善《詩》、《春秋》。資曠邁,鄉(xiāng)人以無細謹,薄之。武德中,補州助教,不治事。刺史達奚恕數(shù)咎讓,周乃去,客密州。趙仁本高其才,厚以裝,使入關。留客汴,為浚義令崔賢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豐,逆旅主人不之顧,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眾異之。至長安,舍中郎將常何家。
貞觀五年,詔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學,周為條二十余事,皆當世所切,太宗怪問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教臣言之???,忠孝人也?!钡奂凑僦?,間未至,遣使者四輩敦趣。乃謁見,與語,帝大悅,詔直門下省。明年,拜監(jiān)察御史,奉命稱職。帝以何得人,賜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機辯明銳,動中事會,裁處周密,時譽歸之。帝每曰:“我暫不見周即思之?!贬谋局^所親曰:“馬君論事,會文切理,無一言損益,聽之纚纚,令人忘倦。蘇、張、終、賈正應比耳。然鳶肩火色,騰上必速,恐不能久?!倍磉w治書侍御史,并知諫議大夫,檢校晉王府長史。十八年,遷中書令。時置太子司議郎,帝高其除。周嘆曰:“恨吾資品妄高,不得歷此官?!钡壅鬟|,留輔太子定州。及還,攝吏部尚書,進銀青光祿大夫。帝嘗以飛白書賜周曰:“鸞鳳沖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連年,帝幸翠微官,求勝地為構第,每詔尚食具膳,上醫(yī)使者視護,躬為調藥,太子問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過,取身后名,吾不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贈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參考譯文:
馬周字賓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時死去父母成為孤兒,家里貧窮拮據(jù)。他十分喜愛學習,精通《詩經》、《春秋》。性格開朗豪邁,鄉(xiāng)里的人都認為他不講究小節(jié),看不起他。武德年間,州里的助教一官無人,他補職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達奚恕常常責怪他,馬周于是離去,客居到密州。趙仁本推崇他的才氣,給他準備了很多行裝,讓他進關。馬周途中客住汴州時,被浚儀縣令崔賢侮辱,于是心中悲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豐,旅店的主人不照顧他,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閑地在那兒自斟自飲,眾人對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長安,住在中郎將常何家中。
貞觀五年,唐太宗下詔百官談論朝政行失。常何是一個武將,沒有什么學問,馬周為他分列條目寫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時務的,太宗感到奇怪,便問常何,常何說:“這不是我所能想出來的,家中的門客馬周教我這樣說。這個門客,是個忠厚孝義之人。”唐太宗就召見馬周,過一會兒還未到,太宗接連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馬周前來拜見,太宗與他談話談得非常高興,下詔讓他入值門下省。第二年,又拜馬周為監(jiān)察御史,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勝任這一職務。唐太宗因為常何而行到馬周這個人才,就賜給常何三百匹絲帛。
馬周善于陳述奏章,機敏、辯證、清晰、深入,切中要害,處理問題周密,當時有很高的聲譽。太宗常說:“我一時不見馬周就想他?!贬谋緦λH近的人說:“馬周論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沒有一字可以增刪,聽起來洋洋灑灑,能使人忘卻疲倦。蘇秦、張儀、終軍、賈誼正是這樣啊。然而他兩肩上聳,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長久?!睕]過多久,馬周升任治書待御史,兼諫議大夫職務,代理晉王府長史。貞觀十八年,他又升遷中書令。當時設置太子司議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階。馬周感嘆道:“只遺憾我資質、品格不夠,不能當上這個官職?!碧铺谶h征遼東,留馬周在定州輔佐太子。等到太宗回來,馬周又擔任吏部尚書,晉升銀青光祿大夫。唐太宗曾經用飛白書賜給馬周,上面寫著:“鸞鳳直沖霄漢,一定要憑借羽翼;輔佐所要寄托依靠的,關鍵在于盡忠盡力。”
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親自到翠微宮去,尋找好地方為他建造宅第,經常讓御廚為他備飯,御醫(yī)前去看護,唐太宗又親自為他調藥,太子也前去探視。病更重時,馬周就把原來上的奏章全部燒掉,他說:“管仲、晏子顯露君主的過失,博取身后的名聲,我不這樣做?!必懹^二十二年,馬周去世,年僅48歲。唐太宗追贈他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四收列國群王服的相關典故:宋代大將曹彬平南唐、西蜀、南漢、北漢讓群王佩服不已。具體情節(jié)如下:
攻破南唐
開寶七年(974年),朝廷準備討伐南唐。九月,曹彬奉詔與李漢瓊、田欽祚先行到荊南征發(fā)戰(zhàn)艦,潘美率領步兵接著出發(fā)。十月,詔令任命曹彬為升州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zhàn)艦都部署,分兵從荊南順流而東,攻破峽口寨,接著攻克池州,連續(xù)攻克當涂、蕪湖二縣,駐扎在采石磯。十一月,造浮橋,橫跨大江以渡過部隊。十二月大破南唐軍于白鷺洲。
開寶八年(975年)正月,又在新林港大破南唐軍隊,二月,軍隊進駐秦淮,南唐水陸軍隊十多萬人在城下列陣,宋軍大敗南唐軍,斬殺、俘獲一萬多敵人。浮橋造成后,南唐出兵抵抗,宋軍在白鷺洲大敗南唐。從三月到八月,連連擊敗敵軍,又攻克潤州。金陵城被圍,到此時一共有三個時辰,居民砍柴的路被斷絕,南唐軍屢次被打敗,南唐國主李煜非常危急,派遣其大臣徐鉉送表到朝廷,乞求緩師停戰(zhàn),宋太祖不予同意。在此之前,大軍排列成三寨,潘美鎮(zhèn)守偏北方,把戰(zhàn)爭形勢繪成圖送給宋太祖。宋太祖指著北寨對使者說:"南唐必定夜晚出兵來進攻,你趕快回去,命令曹彬迅速挖溝來鞏固陣地,不要中了敵人的詭計。"深溝挖成后,南唐兵果然夜里來突襲,潘美率領所屬部隊依靠新溝抵抗,南唐大敗。上奏戰(zhàn)報到朝廷時焚香禁殺,宋太祖笑著說:"果然如此。"
長期的圍城中,曹彬常常緩攻,希望李煜能歸降。十一月,曹彬又派人曉諭他:"事勢已經如此,只可惜一城的百姓,如果你能歸降,真是上策啊。"城即將攻克時,曹彬忽然稱疾不處理事務,諸將都來探病。曹彬說:"我的病不是藥石能治好的,只要諸公誠心立誓,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就會自動痊愈。"諸將答應下來,一起焚香立誓。第二天,病情稍微好轉。再過一天,金陵城被攻陷。李煜與他的大臣們一百多人到軍營請罪,曹彬安慰他,用貴賓禮接待他,請李煜入宮換裝,曹彬只派幾個騎兵等在宮門外。部下暗地對曹彬說:"李煜入宮如有不測,怎么辦?"曹彬笑著說:"李煜向來懦弱不能果斷,既然已經投降,一定不會自殺。"李煜的君臣,最終賴以保全,從出師到凱旋,士卒們都畏服他,不敢輕舉妄動。入宮朝見時,名帖上自稱"奉令到江南辦事回來",他的謙恭不夸耀就像這樣。
當初,曹彬統(tǒng)領軍隊,宋太祖對他說:"等攻克李煜后,任命你為使相。"副帥潘美預先向他祝賀。曹彬說:"不是這樣,這次行動,仰仗天威,遵照朝廷謀略,才能成功,我又有什么功勞呢?何況使相是極品嗎?"潘美說:"怎么說呢?"曹彬說:"太原沒有平定啊。"回朝后,獻俘虜。宋太祖對他說:"本來要授任你為使相,但是劉繼元沒有攻滅,暫且稍微等待一些時候。"聽見這句話后,潘美偷看著曹彬微笑。宋太祖發(fā)覺后,于是責問他為什么發(fā)笑,潘美不敢隱瞞,于是按實情回答。宋太祖也大笑起來,于是賜給曹彬錢二十萬。曹彬退朝后說:"人生何必作使相,好官也不過多得些錢罷了。"不久,任命他為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jié)度使。
平滅后蜀
乾德二年(964年)冬,攻伐后蜀,詔令任命劉光毅為歸州行營前軍副部署,曹彬為都監(jiān)。峽中郡縣都被攻下,諸將都想屠城來逞其殺欲,只有曹彬下令收斂部下,所到各地都感悅聽命。宋太祖聽說,下詔褒獎他。平定兩川后,王全斌等人晝夜宴飲,不體恤軍士,部下漁奪百姓不停,蜀人深感痛苦。曹彬多次請求班師,王全斌等人不聽從。不久全師雄等人作亂,聚集軍隊十萬人,曹彬又與劉光毅在新繁大敗敵軍,最終平定蜀亂。當時諸將多取子女玉帛,曹彬行裝中只有圖書、衣服而已。回朝后,宋太祖都知道這些情況,把王全斌等人交給官吏治罪。認為曹彬清介廉謹,授任為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jié)度使。曹彬入宮朝見宋太祖,謝絕說:"征西將士都被治罪,我單獨受到賞賜,恐怕不能以示勸勉。"宋太祖說:"你立有大功,又不自我夸耀功勞,即使有點小錯,王仁贍等哪里值得提呢?執(zhí)行勸勉大臣效忠國家的常典,不必辭讓。"
征伐北漢
曹彬乾德六年(968年),朝廷派遣李繼勛、黨進率領軍隊征伐北漢,任命曹彬為前軍都監(jiān),在洞渦河大戰(zhàn)敵軍,斬敵二千多人,俘獲敵兵很多。開寶二年(969年),宋太祖準備親征北漢,又任命他為前軍都監(jiān),率領軍隊先出發(fā),駐扎在團柏谷,戰(zhàn)降賊將陳廷山。又在城南與敵人作戰(zhàn),逼近濠橋,奪得戰(zhàn)馬一千多匹。宋太祖到來時,曹彬已在四面分設營寨,而自己主管北面。開寶六年(973年),進升檢校太傅。
人們常把“四收列國群王服”作為上聯(lián),對應的下聯(lián)是:三筑高城眾敵降。這里的“三筑高城”指的是唐代張仁愿筑三受降城,以威鎮(zhèn)北敵。
“四收列國群王服,三筑高城眾敵降?!背鲎岳顫O的《笠翁對韻》。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