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登臨泰山之前,就聽說過“蟲二”的掌故。
曾經有一導游帶領日本觀光團游覽泰山勝景,在登山路旁見到一塊摩崖刻石,上鐫“蟲二”兩個大字。“蟲”字上面加了一撇,“二”則跟現在一樣。
日本客人問這是何意,導游答不上來,當時頗為尷尬。后來輾轉 問到郭沫若那里,他哈哈一笑,說這實際是古代文人的拆字游戲而已,繁體“風月”二字拆去邊框即得“蟲二”,隱喻“風月無邊”之意,用來形容這里風景優(yōu)美。
一向對郭沫若聰明廣博頗為折服?!跋x二”作“風月無邊”講,細想確實絕妙無匹。
后來屢次去泰山,都是直接把車開到中天門,坐索道空中來去,從無緣見“蟲二”一面。直到1998年夏,與愛人一起攀爬,才不經意間在萬仙樓北側盤路西面發(fā)現這方石刻,于是兩個人樂呵呵做“二蟲”狀請人幫忙照相留念。
匆匆鑒考,方知這兩個約摸一尺見方的行楷是光緒二十五年歷下劉廷桂題鐫的。劉廷桂是何許人也我并不清楚,也未曾關心,心里只是存疑這絕妙的創(chuàng)意是不是就出自他的頭腦呢? 再后來在網上點擊蘇杭美景飽眼福,意外得知西湖湖心島上也有“蟲二”題字。
不過這個“蟲二”來頭就大了,是乾隆皇帝親筆書寫的,比泰山之“蟲二”時間上就古老多了。這一方面排除了歷下劉廷桂的版權,另一方面也讓人浮出新疑竇:難道這會是皇帝老兒的才思?不會吧。
繼續(xù)搜索,還有云南安寧溫泉龍山東麓的曹溪寺,據說也有一石碑刻有“蟲二”字樣;江南三大名樓之岳陽樓據說曾有呂洞賓的仙筆天書“蟲二”。這已經神乎其神了,僅堪一笑了之。
另外對“蟲二”能查到的比較確切的證據,是清人褚人獲著《堅瓠集》引《葵軒瑣記》云:“(唐伯虎)題妓湘英家扁云:‘風月無邊’。見者皆贊美。
祝枝山見之曰:‘此嘲汝輩為蟲二也’?!瘪胰双@是康熙年間人物,《隋唐演義》的作者,《葵軒瑣記》是明代著作,都能證明乾隆皇帝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不過,唐伯虎藏“蟲二”于“風月”,乾隆皇帝寓“風月”于“蟲二”,“風月無邊”與“蟲二”互為謎面、謎底的轉化,才是真正的“風月無邊”,盡現中華文字的倜儻風流。
據民俗學家解讀,二月二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北方叫“龍?zhí)ь^日”、“春龍節(jié)”,在南方又叫“踏青日”、“花潮日”,這個節(jié)日是從唐代流傳下來的。包括春節(jié)在內,中國的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都與農耕有關,二月二也是如此。我國自古就是個農業(yè)國家,由于二月二是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的一個重要時間,農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jié),草木萌動、大地復蘇,農民們面臨春耕、播種,非常需要土壤具有水分,因此在古代的這個時候正是農民向龍王求雨的季節(jié)。在古代人相信龍與雨有關,而且天上有九條龍,每年由不同的龍輪換值班,因此每年農民會供奉不同的龍來求雨。因此,這個時候如果龍能降下“貴如油”的雨水,對人們來說是最高興的事了。“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八月八、九月九”,這些古人用日月重疊的日子來祭拜上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很多都快淡出人們的生活了,但惟獨不能改變人們對民俗節(jié)日的紀念,大家都是為了祈求一年里風調雨順,有個好兆頭。
二月二的吃食,東西南北中各地大相徑庭,吃什么的都有,唯天津吃煎燜子。何以?其實這都跟龍有關,關于看待龍,天津人有著批判的眼光,把龍分為了“勤龍”和“懶龍”。大地回春,萬物復蘇,萬蟄皆起,害蟲們也紛紛出籠。老時候,到了二月二,天津老大娘們有用笤帚疙瘩敲打坑沿的習俗,就是給害龍害蟲以威懾、驅除的意思。而這天的吃食,也以龍身的各個部位直接稱呼,如面條就稱龍須面,豆芽就稱為龍須菜。天津煎燜子也叫煎龍鱗,煎出兩面黃嘎,也是對有害的“懶龍”的懲治。對此,從其他資料中找到,河北、山東一帶二月二日吃炒豆,借爆炒黃豆時的響聲驅蟲除害,同天津的習俗有相近之處。
而天津習俗是此日謂為 “ 龍?zhí)ь^ ” 。均食烙餅、煎燜子、炒雞蛋、炒綠豆菜(又稱 “ 龍須菜 ” )。婦女忌做針線,恐傷龍目。
同時還有一個沒有經過考證的習俗, 二月二,剃頭,據說在這一天剃頭叫“剃龍頭”。相應的還有一個民俗:正月不剃頭,并且以法律規(guī)范的形式作了表述:“正月里剃頭,死舅舅?!边@都沒有什么可相信的依據.
二月二龍?zhí)ь^的典故如下: 1、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
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見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見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guī),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比藗?yōu)榱苏三埻酰教幷议_花的金豆。
到次年農歷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于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傳說有誤,武則天是唐朝時期人物,玉米是明朝才傳入中國的,那時哪里來玉米種子?) 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xù)給人間興云布雨。
從此,民間形成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2、龍?zhí)ь^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jié),傳說是龍?zhí)ь^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xiāng)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慶祝“龍頭節(jié)”,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1+1=2意思是墨守成規(guī),不懂變通。其實,1+1在很多時候不等于2。
講個故事吧,一個商人,要教他的孩子學習經商。走到小巷里,大風把廣告牌吹到了地上。商人問孩子:“你把這些廢鐵賣掉能賺多少錢?”,孩子說,一斤1元,大概能賣50多吧。商人感嘆了一聲,繼續(xù)問:“不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嗎?”孩子搖了搖頭。商人說:“你把他們加工成門把手能賣多少錢呢?”孩子恍然大悟,一個5元,大概能買800多吧!商人又說:“你還能賺得更多嗎?”孩子笑了笑,說,如果把他們加工成精致的奧運福娃,一定還能賣得更多。
這個故事就是說,1+1≠2,一堆廢鐵加上一堆廢鐵不等于兩堆廢鐵,我們要善于想像,大膽創(chuàng)造,才能打破1+1=2的常規(guī),打破禁錮的思想束縛,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敢于打破常規(guī),才能取得成功,歷史上不也有許多這樣的人物和典故嗎?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