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歌》是明代著名才子文徵明的兒子文嘉所作。詩人以通俗流暢的語言,明白如話的句子勸勉人們要珍惜時間,勿虛度年華,莫荒廢光陰。
明日歌 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首詩七次提到“明日”,反復(fù)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詩歌的意思淺顯,語言明白如話,說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義。 這首《明日歌》給人的啟示是: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能盡力爭取和失而復(fù)得,只有時間難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時間永不回頭。
關(guān)于《明日歌》的作者,有兩種版本。一為明代的錢鶴灘。明代的文嘉,其實是《今日歌》的作者。 文嘉像
文嘉 (1501~1583)明代畫家、詩人。字休承,號文水,湖廣衡山人,系籍長州(今江蘇蘇州)。文徵明之仲子。吳門派代表畫家。初為烏程訓(xùn)導(dǎo),后為和州學(xué)正。能詩,工書,小楷清勁,亦善行書。精于鑒別古書畫,工石刻,為明一代之冠。畫得徵明一體,善畫山水,筆法清脆,頗近倪瓚,著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間仿王蒙皴染,亦頗秀潤,兼作花卉。傳世作品有《山水花卉圖冊》、《垂虹亭圖》、《寒林鐘馗圖》、《江南春色圖》等。著有《鈐山堂書畫記》、《和州詩》。[2] 錢鶴灘 錢鶴灘,又名錢福(1461—1504),字與謙,號鶴灘。明朝 華亭(現(xiàn)在上海松江)人,是學(xué)者。著有《鶴灘集》。 傳世作品是《明日歌》。 為明代狀元,生于明英宗天順五年(1461),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字與謙,松江華亭人。因家住松江鶴灘附近,取號為“鶴灘”。少時勤奮,天資穎悟。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中進士第一,庚戊科狀元。官翰林修撰。福詩文以敏捷見長,有名一時。著有《鶴灘集》《鶴灘遺文》等著作六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原文
后生家每臨事,輒曰:“吾不會做。”此大謬也。凡事做則會,不做則安能會耶?又,做一事,輒曰:“且待明日?!贝艘啻笾囈?。凡事要做則做,若一味因循,大誤終身。 家鶴灘先生有《明日歌》最妙⑩,附記于此:“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cuō)跎(tuó)⑾。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p>
戰(zhàn)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
趙求救于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nèi)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jīng)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zhàn)術(shù)。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zhàn)守年余,趙衰魏疲。
這時,齊國應(yīng)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里?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
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現(xiàn)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nèi)部空虛,我們?nèi)鐜П蛭簢鄱汲谴罅好筒暹M去,占據(jù)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yù)先選好的作戰(zhàn)地區(qū)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zhàn)例,被后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
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zhàn)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圍魏救趙 就是孫臏指揮齊軍打敗龐涓率領(lǐng)的魏軍,援救趙國的著名戰(zhàn)役。自此,孫臏便聞名天下了。
【原文】 魏與趙攻韓,韓告急于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
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p>
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蹦藯壠洳杰?,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
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fā)?!?/p>
龐涓過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fā),魏軍大亂相失。
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探源】
暗渡陳倉,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當敵軍被我牽刺而集結(jié)固守時,我軍悄悄派出一支部隊迂回到敵后,乘虛而入,進行決定性的突襲。
此計與聲東擊西計有相似之處,都有迷惑敵人、隱蔽進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處是:聲東擊西,隱蔽的是攻擊點;暗渡陳倉,隱蔽的是攻擊路線。
此計是漢大將軍韓信創(chuàng)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古代戰(zhàn)爭史上的著名成功戰(zhàn)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敗,群雄并起,紛紛反秦。劉邦的部隊首先進入關(guān)中,攻進咸陽。勢力強大的項羽進入關(guān)中后,逼迫劉邦退出關(guān)中。鴻門宴上,劉邦險些喪命。劉邦此次脫險后,只得率部退駐漢中。為了麻痹項羽,劉邦退走時,將漢中通往關(guān)中的棧道全部燒毀,表示不再返回關(guān)中。其實劉邦一天也沒有忘記一定要擊敗項羽,爭奪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強大起來的劉邦,派大將軍韓信出兵東征。出征之前,韓信派了許多士兵去修復(fù)已被燒毀的棧道,擺出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關(guān)中守軍聞訊,密切注視修復(fù)棧道的進展情況,并派主力部隊在這條路線各個關(guān)日要塞加緊防范,阻攔漢軍進攻。
韓信“明修棧道”的行動,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敵軍注意力,把敵軍的主力引誘到了棧道一線,韓信立即派大軍繞道到陳倉(今陜西寶雞縣東)發(fā)動突然襲擊,一舉打敗章邯,平定三秦,為劉邦統(tǒng)一中原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故事】
一般來說,一個將領(lǐng)實施某一計謀取成功之后,敵方會吸取教訓(xùn),防止再次上當。因此,故伎重演,難度很大。古代軍事奇才韓信,二施“暗渡陳倉”的計謀,玩弄敵人于股掌之上,堪稱一絕。
楚漢相爭,各路諸侯,自知力量不敵劉邦、項羽,他們密切注意戰(zhàn)爭動向,尋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劉邦,后見漢兵受挫,就轉(zhuǎn)而投靠項羽,聯(lián)楚反漢。
大將軍韓信舉兵攻打西魏,大軍進至黃河渡口臨晉關(guān)(今陜西大荔東)。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臨晉關(guān)對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濟西),憑借黃河天險,緊守度日,封鎖臨晉關(guān)河面,森嚴壁壘。
韓信深知,如果從臨晉關(guān)渡河,損失太大,難以成功。他決定再施“暗渡陳倉”的計謀。他佯裝準備從臨晉關(guān)渡河決戰(zhàn),調(diào)集人馬,趕造船只,派人沿黃河上游察看地形。經(jīng)過認真調(diào)查韓信決定從黃河上游夏陽(今陜西韓城南)渡河,那里地勢險要,魏兵守備空虛。韓信一面命大軍向夏口調(diào)集,一面佯裝從臨晉關(guān)渡河,派兵丁擂鼓吶喊,推船入水,作出強攻的樣子。魏軍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就在漢軍佯裝大舉強渡的時候,漢軍已在韓信率領(lǐng)下從夏陽渡河后,直取魏都平陽(今山西臨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漢軍,已經(jīng)來不及了。漢軍生擒西魏王豹,占領(lǐng)了西魏。
民間傳說一
使君子-中藥材
相傳,三國時劉備的兒子思了一種怪?。好嫔S、四肢枯瘦。渾身無力,肚子脹得像面鼓,一叩“嘭嘭”直響。劉禪還經(jīng)常哭著,鬧著。要吃黃土、生米一類的東西。一天,日麗風和。劉禪要去野外玩耍,劉備便派兩名士兵帶他去附近玩玩。誰知,天色將黑回家后,劉禪突然又吐又瀉,兩手捧著肚子直是喊疼。當劉備向兩個士兵問明情況時,劉禪疼得愈加厲害了。兩士兵瞧見劉禪又哭又叫,裹腹而滾。嚇得跪在地上,不敢起身。劉備忙問他們劉禪到底在外邊吃了什么,其中一個士兵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跪拜道:“……小公子看見一種野果,哭喊著要采摘。小的們勸他不住,就讓他摘幾顆拿著玩。誰知,……”劉備一聽,認為劉禪是吃野果中毒。立叫兩個士兵忙去找醫(yī)生。 誰知那兩士兵出門后不多時,劉禪拉下了許多蛔蟲和蛋花樣?xùn)|西后,便不哭不鬧,安靜了許些。還嚷著說肚子餓。劉禪喝了半碗稀粥,又拉了些蛔蟲,然后便獨自玩了起來。等醫(yī)生趕到時,劉禪早就安安靜靜地睡熟了。日后,劉禪的肚子軟了,黃土、生米一類的東西也不要吃了。 劉備眼看著兒子的身體日漸好起來,興奮不已。暗自思想,定是那種野果治好了兒子的怪病。他便急切地又命那兩個士兵帶了十幾個人,到野外采集那種不知其名的野果。采后把它晾干,碾成粉末,散于民間,醫(yī)治像劉禪一樣的怪病。果真有效。于是,百姓便抬著豬羊,敲鑼打鼓,喜笑顏開地來到劉備軍中致謝。劉備拿出狀似橄欖,有棱有角的野果問及大家這叫什么名字,百姓卻搖頭不知。這時,只見一書生模樣的人擠入人群。大聲言說:“既然這野果不知其名,而最先品嘗此果的人是劉使君的公子。就不妨稱它‘使君子’吧!”眾人一聽,連連擊掌稱好!民間傳說二 相傳北宋年間,潘洲一帶有一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醫(yī)道,而且樂于救助窮苦百姓,深受鄉(xiāng)鄰的尊敬。一天,他上山采藥,被一種結(jié)在蘑狀植物上的果實所吸引。這種果實形狀很像中藥山梔,又有些像中藥訶子。他將果實的外殼剝?nèi)L了嘗,發(fā)現(xiàn)其味道甘淡,卻有芳香之氣,于是摘了一些帶回家。因采回的果實尚未干透,他擔心藥物放久了會變質(zhì)發(fā)霉,便將果實放在鍋中炙炒。不一會兒,鍋里溢出一股芳香之氣,饞得年幼的孫子嚷著要吃。郭使君無奈之下,只得揀出炒熟的四五枚給孫子吃。誰知道,第二天早晨孫子在大便時竟然排出幾條蛔蟲。郭使君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于是又取出十余枚果實讓孫兒吃了。不料未到一個時辰,孫兒一個勁地打嗝、嘔吐,郭使君忙用生姜、陳皮、甘草等藥來解毒。幾天后,他又減半量給孫子服用,這次孫子又順利地排出幾條蛔蟲。從此,郭使君凡遇到蟲積、疳積的患兒,就酌量使用這種果實去醫(yī)治,多獲良效。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醫(yī)生,就給這種藥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使君子”。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
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xué)習(xí),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shù)?!钡珔莿偯靠骋桓鸲鴺鋭?chuàng)傷就馬上愈合,日復(fù)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天咫》。 傳說之二 吳剛又叫吳權(quán),是西河人。
炎帝之孫伯陵,趁吳剛離家三年學(xué)仙道,和吳剛的妻子私通,還生了三個兒子,還生了三個兒子,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陽神炎帝,把吳剛發(fā)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
而吳剛的妻子對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內(nèi)疚,命她的三個兒子飛上月亮,陪伴吳剛,一個變成「蟾蜍」,一個變成「兔」,一個不詳。 見《山海經(jīng)》 傳說之三 南天門的吳剛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經(jīng)常掛著與嫦娥相會,而疏於職守。
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氣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樹的大樹,如果吳剛不砍光這棵月亮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相會。 吳剛砍啊,砍啊,從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將樹砍光,玉帝卻派烏鴉來到月亮樹旁,"唰"的一聲,把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了。
吳剛馬上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追回后,吳剛回到樹旁一看,只見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生到樹上去了。
從此,每當吳剛快要砍光大樹的時候,烏鴉就站在樹上哇哇大叫,吳剛只要停下斧頭,望它一眼,大樹便會重新長出枝葉。 這樣,年復(fù)一年,吳剛總是砍不光這棵月亮樹。
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樹葉從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誰拾獲這片月亮樹的葉子,誰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銀珠寶。
傳說之四 吳剛伐桂釀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 吳剛每天伐樹不止,千萬年過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樹依然如舊,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吳剛知道人間還沒有桂樹,他就把桂樹的種子傳到人間。
古時候在杭州的兩項山下,住著一個賣山葡萄的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人們尊敬她,稱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冰封雪凍,清晨,仙酒娘子剛開大門,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中年男子,看樣子是個乞丐。
仙酒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還有點氣息,就慈心大發(fā),也不管別了怎么議論她,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熱湯,又喂了半杯酒。 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激動地說:謝謝娘子救命之恩。
我是癱瘓人,出去不是凍死,也得餓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guī)滋彀伞? 仙酒娘子為難了,因為常言道,寡婦門前事非多,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里,別人會說閑話的。
可是再想想,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餓死??!終于點頭答應(yīng),留他暫住。 果不出所料,關(guān)于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大家對她疏遠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
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后來,人家都不來買酒,她實在無法維持,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
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到一位白發(fā)老人,挑著一擔干柴,吃力地走著。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滿地。
老人閉著雙目,嘴唇顫動,微弱地喊著:水,水……荒山坡目哪來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老人忽然不見了。 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 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
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采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
吳剛助善者,降災(zāi)奸詐滑。 仙酒娘子這才明白,原來這癱漢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
這事一傳開,遠近都來索要桂子。 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很快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無限風光。
對那些心術(shù)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fā)芽,使他們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 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當年,吳剛的妻子緣婦由于內(nèi)心負疚,便叫三個兒子,一個叫鼓、一個叫延、一個叫殳斨,飛往月亮,陪伴他們名義上的爸爸,度過那漫長無盡的清冷歲月。吳剛的三個兒子叫鼓的變成了“蟾蜍,叫延的變成了小兔,叫殳斨的變了叫“不詳”天癸。
從此殳斨開始制作箭靶,鼓、延開始制造鐘、磬,制定作樂曲的章法。所以寂寞的廣寒宮時常仙樂飄飄。
后世,唐明皇漫游月宮的時候把這些游樂曲記錄下來,回到人間,創(chuàng)作了《霓裳曲》。傳說唐明皇漫游月宮的時候,吳剛還接見了他呢!只不過當時他面容疲倦,而且他的斧頭已經(jīng)生滿了黑銹,破舊的衣袖也因為沒有人縫補而破爛不堪罷了。
戰(zhàn)國時代,有一年,秦國圍攻趙國,由于情況危急,趙國平原君頻頻向魏王及魏國公子信陵君求援。原本魏王已派將軍晉鄙帶領(lǐng)十萬大軍前去救趙,后因害怕秦國報復(fù),就把軍隊駐留在邊境,采取觀望策略。
信陵君為此憂心萬分,屢次請求魏王趕快出兵,又讓門下賓客辯士想方設(shè)法地勸說魏王,但魏王懼怕秦國,始終不肯出兵救趙。當時,信陵君門下有一食客叫侯嬴,建議信陵君盜取魏王兵符,帶領(lǐng)邊境上的軍隊前去救趙。
侯嬴還教信陵君去拜托魏王的愛妾如姬幫忙,因為信陵君曾對如姬有報父仇之恩。信陵君依照侯嬴所建議去做,于是就有了“如姬竊符”的情節(jié)。因此,“偷天換日,強似攜云握雨”的意思就是∶為了報答信陵君的大恩,我來魏王的寢宮盜符,用偷天換日的手法,勝過用博取魏王的恩愛來取得。
后來,“偷天換日”就被引用為成語,比喻騙局很大且玩弄手法極巧妙。
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意思是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后,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chǎn)生錯覺,并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有時也可將“明修棧道”省略掉,把“暗度陳倉”單獨來使用。
二、典故
楚漢之爭時,項羽倚仗兵力強大,違背誰先入關(guān)中誰為王的約定,封先入關(guān)中的劉邦為漢王,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聽從謀臣張良的計策,從關(guān)中回漢中時,燒毀棧道,表明自己不再進關(guān)中。
后來,劉邦拜韓信為將軍,他命士兵修復(fù)棧道,裝作從棧道出擊進軍關(guān)中,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守將不備,占領(lǐng)陳倉。進而攻入咸陽,占領(lǐng)關(guān)中。于是,劉邦實現(xiàn)了先入關(guān)中的約定。
擴展資料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背景
由于秦朝暴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反秦。九月,劉邦在沛縣主吏蕭何和獄椽曹參等人的擁戴下聚眾響應(yīng)起義,稱沛公,不久劉邦投奔項梁。
公元前206年,項羽、劉邦滅秦戰(zhàn)爭結(jié)束,項羽憑借其軍事實力,裂土分封18個諸侯王,自封為西楚霸王。為困鎖可能與其爭奪天下的劉邦,將巴(郡治江州,今重慶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屬四川)、漢中(今陜西秦嶺以南及湖北西部三郡)封于劉邦,迫其離開關(guān)中。
劉邦在漢軍將士急切思念并盼望早日返回故鄉(xiāng),有些意志薄弱又迫不及待的人已經(jīng)逃跑。劉邦主動推波助瀾,借勢還定三秦,親率漢軍出漢中發(fā)動滅三秦之戰(zhàn)。劉邦采納將領(lǐng)韓信建議走陳倉道,決計突襲關(guān)中,東向與項羽分爭天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陳倉之戰(zhàn) (楚漢戰(zhàn)爭時戰(zhàn)役)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明日歌》是明代著名才子文徵明的兒子文嘉所作。
詩人以通俗流暢的語言,明白如話的句子勸勉人們要珍惜時間,勿虛度年華,莫荒廢光陰。 明日歌 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首詩七次提到“明日”,反復(fù)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
詩歌的意思淺顯,語言明白如話,說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義。 這首《明日歌》給人的啟示是: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能盡力爭取和失而復(fù)得,只有時間難以挽留。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時間永不回頭。 關(guān)于《明日歌》的作者,有兩種版本。
一為明代的錢鶴灘。明代的文嘉,其實是《今日歌》的作者。
文嘉像 文嘉 (1501~1583)明代畫家、詩人。字休承,號文水,湖廣衡山人,系籍長州(今江蘇蘇州)。
文徵明之仲子。吳門派代表畫家。
初為烏程訓(xùn)導(dǎo),后為和州學(xué)正。能詩,工書,小楷清勁,亦善行書。
精于鑒別古書畫,工石刻,為明一代之冠。畫得徵明一體,善畫山水,筆法清脆,頗近倪瓚,著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間仿王蒙皴染,亦頗秀潤,兼作花卉。
傳世作品有《山水花卉圖冊》、《垂虹亭圖》、《寒林鐘馗圖》、《江南春色圖》等。著有《鈐山堂書畫記》、《和州詩》。
[2] 錢鶴灘 錢鶴灘,又名錢福(1461—1504),字與謙,號鶴灘。明朝 華亭(現(xiàn)在上海松江)人,是學(xué)者。
著有《鶴灘集》。 傳世作品是《明日歌》。
為明代狀元,生于明英宗天順五年(1461),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字與謙,松江華亭人。因家住松江鶴灘附近,取號為“鶴灘”。
少時勤奮,天資穎悟。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中進士第一,庚戊科狀元。
官翰林修撰。福詩文以敏捷見長,有名一時。
著有《鶴灘集》《鶴灘遺文》等著作六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原文 后生家每臨事,輒曰:“吾不會做?!?/p>
此大謬也。凡事做則會,不做則安能會耶?又,做一事,輒曰:“且待明日。”
此亦大謬也。凡事要做則做,若一味因循,大誤終身。
家鶴灘先生有《明日歌》最妙⑩,附記于此:“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cuō)跎(tuó)⑾。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p>
【探源】 暗渡陳倉,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當敵軍被我牽刺而集結(jié)固守時,我軍悄悄派出一支部隊迂回到敵后,乘虛而入,進行決定性的突襲。
此計與聲東擊西計有相似之處,都有迷惑敵人、隱蔽進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處是:聲東擊西,隱蔽的是攻擊點;暗渡陳倉,隱蔽的是攻擊路線。
此計是漢大將軍韓信創(chuàng)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古代戰(zhàn)爭史上的著名成功戰(zhàn)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敗,群雄并起,紛紛反秦。劉邦的部隊首先進入關(guān)中,攻進咸陽。
勢力強大的項羽進入關(guān)中后,逼迫劉邦退出關(guān)中。鴻門宴上,劉邦險些喪命。
劉邦此次脫險后,只得率部退駐漢中。為了麻痹項羽,劉邦退走時,將漢中通往關(guān)中的棧道全部燒毀,表示不再返回關(guān)中。
其實劉邦一天也沒有忘記一定要擊敗項羽,爭奪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強大起來的劉邦,派大將軍韓信出兵東征。
出征之前,韓信派了許多士兵去修復(fù)已被燒毀的棧道,擺出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關(guān)中守軍聞訊,密切注視修復(fù)棧道的進展情況,并派主力部隊在這條路線各個關(guān)日要塞加緊防范,阻攔漢軍進攻。
韓信“明修棧道”的行動,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敵軍注意力,把敵軍的主力引誘到了棧道一線,韓信立即派大軍繞道到陳倉(今陜西寶雞縣東)發(fā)動突然襲擊,一舉打敗章邯,平定三秦,為劉邦統(tǒng)一中原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故事】 一般來說,一個將領(lǐng)實施某一計謀取成功之后,敵方會吸取教訓(xùn),防止再次上當。
因此,故伎重演,難度很大。古代軍事奇才韓信,二施“暗渡陳倉”的計謀,玩弄敵人于股掌之上,堪稱一絕。
楚漢相爭,各路諸侯,自知力量不敵劉邦、項羽,他們密切注意戰(zhàn)爭動向,尋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劉邦,后見漢兵受挫,就轉(zhuǎn)而投靠項羽,聯(lián)楚反漢。
大將軍韓信舉兵攻打西魏,大軍進至黃河渡口臨晉關(guān)(今陜西大荔東)。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臨晉關(guān)對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濟西),憑借黃河天險,緊守度日,封鎖臨晉關(guān)河面,森嚴壁壘。
韓信深知,如果從臨晉關(guān)渡河,損失太大,難以成功。他決定再施“暗渡陳倉”的計謀。
他佯裝準備從臨晉關(guān)渡河決戰(zhàn),調(diào)集人馬,趕造船只,派人沿黃河上游察看地形。經(jīng)過認真調(diào)查韓信決定從黃河上游夏陽(今陜西韓城南)渡河,那里地勢險要,魏兵守備空虛。
韓信一面命大軍向夏口調(diào)集,一面佯裝從臨晉關(guān)渡河,派兵丁擂鼓吶喊,推船入水,作出強攻的樣子。魏軍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就在漢軍佯裝大舉強渡的時候,漢軍已在韓信率領(lǐng)下從夏陽渡河后,直取魏都平陽(今山西臨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漢軍,已經(jīng)來不及了。
漢軍生擒西魏王豹,占領(lǐng)了西魏。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