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濤 ,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
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shù)理論家。
2、馮子材,字南干,號萃亭,生于廣東廉州府欽州沙尾村(今屬廣西欽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
3、石達(dá)開,綽號石敢當(dāng),廣西貴縣(今貴港市港北區(qū)奇石鄉(xiāng) [1] )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廣東省和平縣,太平天國名將。
4、慈安太后 ,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出生在廣西柳州,咸豐帝的第二任皇后。
5、蕭朝貴,生于清嘉慶末年,廣西武宣羅淥垌人。金田起義的核心領(lǐng)導(dǎo)人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馮子材 (清末將領(lǐng)、民族英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蕭朝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石濤 (明末清初著名畫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石達(dá)開 (歷史人物、太平天國翼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慈安太后
關(guān)于銅鼓,壯族有這樣的傳說:古時有個青年到龍?zhí)度シ砒喿樱Q坶g人和鴨子都失蹤了。 其父提刀去找,見兒子和鴨子已被妖怪弄死,便殺死小妖,放火燒了妖怪的房子。老妖斗不過老人,就從龍?zhí)锻诹艘粋€洞,通到老人床下,想淹死熟睡的老人。當(dāng)水流到床下洞口時, 卻被一口銅鍋擋住了。老妖施計也沒斗過老人,只得敗陣而逃,此后再不敢興災(zāi)作禍了。老人見銅鍋可降妖,便造了很多,并安上翅膀,到處去平息邪惡和災(zāi)禍,最后連一口鍋也不剩 了。壯家人四處尋找,終于在小丘田里找到,有人敲響銅鍋,人們踏著咚咚的樂聲,跳起歡快的舞蹈。后來,人們將銅鍋改為銅鼓,將銅鼓伴奏的舞蹈稱為銅鼓舞。
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人物。其傳說最早見于南宋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來,有關(guān)她的傳說與歌謠 文獻記載很多。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相傳劉三姐為唐代壯族農(nóng)家女,年幼聰穎過人,被視為“神女”。十二歲能通經(jīng)傳,指物索歌,開口立就。自編自唱,歌如泉涌,優(yōu)美動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譽。十五歲時聘于林氏,唐開元十年(722年),為抗拒林氏逼婚,與情人張偉望出奔,不知所終。民間多以為雙雙成仙而去。廣西宜山壯族傳說,劉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xiāng)。后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luò)繹不絕,但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jié)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華卻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后被害死于柳州。傳說她死后騎鯉魚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說她在貴縣的西山與白鶴少年對歌七日化而為石。還有的說財主莫懷仁欲娶她為妾,三姐堅決反抗,莫懷仁買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飄然而去,等等。
相傳唐代,在羅城與宜州交界和的天洞之濱,有個美麗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劉三姐的壯族姑娘,她自幼父母雙亡,靠哥哥劉二撫養(yǎng),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三姐不但勤勞聰明,紡紗織布是眾人夸贊的巧手,而且長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絕倫。尤其擅長唱山歌,她的山歌遐爾聞名,故遠(yuǎn)近歌手經(jīng)常聚集其村,爭相與她對歌、學(xué)歌。 劉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窮人的心聲和不平,故而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當(dāng)?shù)刎斨髂獞讶守澠涿烂?,欲占為妾,遭到她的拒絕和奚落,便懷恨在心。莫企圖禁歌,又被劉三姐用山歌駁得理屈詞窮,又請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又被劉三姐等弄得丑態(tài)百出,大敗而歸。莫懷仁惱羞成怒,不惜耗費家財去勾結(jié)官府,咬牙切齒把劉三姐置于死地而后快。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眾鄉(xiāng)親的幫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順流沿天河直下龍江后入柳江,輾轉(zhuǎn)來到柳州,在小龍?zhí)洞暹叺牧Ⅳ~峰東麓小巖洞居住。 據(jù)說來到柳州以后,三姐那忠厚老實的哥哥劉二心有余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設(shè)法來阻止。一天,他終于想出了個辦法,從河邊撿回一塊又圓又厚的鵝卵石丟給三姐,說:“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頭中間鉆個洞,把手帕穿過去!若穿不過去,就不準(zhǔn)你出去唱歌!”接著鐵青著臉一字一頓地補充道:“為兄說一不二,絕無戲言?!?先還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著哥哥的滿臉慍色,那里還敢像往常那樣據(jù)理爭辯,拾起丟在面前的石頭,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過去?”她下意識地試穿,并唱道:哥發(fā)癲,拿塊石頭給妹穿;軟布穿石怎得過?除非凡妹變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為兄一言既出,絕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心想:這一招夠絕了吧,還難不倒你? 畫作
誰料三姐凄切婉轉(zhuǎn)的歌聲直上霄漢,傳到了天宮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動,恐三姐從此歌斷失傳,于是施展法術(shù),從發(fā)上取下一根頭發(fā)簪甩袖向凡間劉三姐手中的石塊射去,不偏不歪,把石頭穿了一個圓圓的洞。三姐無意中見手帕穿過石頭,心中暗喜,張開甜潤的嗓子: 哎……穿呀穿,柔能克剛好心歡, 歌似滔滔柳江水,源遠(yuǎn)流長永不斷! 從此,劉三姐的歌聲又縈回魚峰山頂、樹梢,慕名來學(xué)歌的對歌的人連續(xù)不斷。后來,三姐在柳州的蹤跡被莫懷仁偵知。他又用重金買通官府,派出眾多官兵將立魚峰團團圍住,來勢洶洶,要捉殺三姐。小龍?zhí)洞寮案浇泥l(xiāng)親聞訊,手執(zhí)鋤頭棍棒紛紛趕來,為救三姐而與官兵搏斗。三姐不忍心使鄉(xiāng)親流血和受牽連,毅然人山上跳入小龍?zhí)吨小?正當(dāng)劉三姐縱身一跳的時候,頓時狂風(fēng)大作,天昏地暗。隨著一道紅光,一條金色的大鯉魚從小龍?zhí)吨袥_出,把三姐馱住,飛上云宵。劉三姐就這樣騎著魚上天,到天宮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們?nèi)允来鷤鞒?。為紀(jì)念她在柳州傳唱的功績,人們在立魚峰的三姐巖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壯族 民間故事 喜劇美 喜劇方法 喜劇愉悅 審美人生態(tài)度 喜劇情境 喜劇效果 喜劇策略 喜劇評議主 喜劇對象
文章快照: 掛在堂屋神臺下的正中。他不僅出門欣賞一下.進門品味一番,有客人來也有意叫他們品評品評。不料他兒子從外地讀書回來.卻問:“這是誰畫的?這是一幅罵你罵得人術(shù)j分的畫.你曉得嗎?‘那只大螃蟹不是你嗎?那三只小的不是我們?nèi)齻€兒子嗎?那或斷或連的水,又是從崖頂上滴下來的,能維持得幾天?人們常說:暫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你知道嗎7”聽了兒子的這番解釋,財主一時氣得說不出話來。被人罵了競不知.還到處炫耀,多么的滑稽可關(guān)!財主對畫的前恭后倨的態(tài)度實在令人捧腹。這是一種辛辣的諷刺的笑。五、通過運用富有意趣的喜劇語言來制造l劇情趣喜劇語言在喜劇美中具有表現(xiàn)性格、渲染情境、制造歡樂等作用。它多為妙言、警句、嘲諷語、俏皮話等。壯族民間故事也有用到這種喜劇語言來制造幽默歡樂的情趣的。比如佬巧的故事中的佬巧就常用這類語言來逗樂當(dāng)有人問佬巧:“在哪里有長生不老的藥,那地方遠(yuǎn)不遠(yuǎn)?”佬巧說:“走一百年以上吧。~那就是說,我們還沒有走到那里的時候.就已經(jīng)把骨頭埋進土里去了?!崩星刹煌獾卣f:“那是因為你還投有拿到那種藥來吃.要不然,絕不會把骨頭埋在半路上。”通過這種帶詭辯性、悖論性的俏皮話,把不可能有長生不老藥的道理以一種幽默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讓人聽了不禁露出會心的微關(guān)又有人問佬巧:。佬巧呀.休知道我能活多少歲?”“一百五十歲!”那人反問一句:“你怎么知道的呢?”佬巧認(rèn)真地說:“要是你不相信,等你活不上一百五十歲的時候gxmxb米找我!”真是風(fēng)趣幽默極了,讓你聽了不能不笑起束。在老登的故事里有一則《金口玉牙》的故事,講到有一個土司每當(dāng)大年i卜夜晚,總要寫一副對聯(lián)帖在大門兩邊.新年初一早.就叫管家提高桑音把春聯(lián)朗讀一遍,等到管家話音剛落.土司就接口道:“金口玉牙!金口玉牙!”意思是取它個新年吉利這已成了慣例.年年如此有一年.土司寫的春聯(lián)是:一年四季人丁旺三冬六夏水長流。汪頭三路過他家門口,見了春聯(lián),靈機一動,把“丁”字和“水”字改了。第=天,土司照例要管家高聲朗誦。管家高聲念道:一年四季人不旺/t冬六夏尿長流”土司剛想接聲,卻發(fā)覺不對勁.細(xì)看才發(fā)現(xiàn)被改了,正氣得眼冒火,不料,這時他老婆以為他一時記不起r,連大聲接道:“金口玉牙!金口玉牙!..土司~聽,火上加油.一巴掌把老婆的門牙打脫了。這則故事引人發(fā)笑之處就在于改了兩個字之后引發(fā)了一系列不協(xié)調(diào)的喜劇情趣:一是改了兩個字后。原來很高雅、很美好的意思竟變成了帶點粗俗味的詛咒土司的俏皮話.如此強烈的反差不由你不笑出聲來;二是改動之后,春聯(lián)的意思與新年圖吉利的環(huán)境、氛圍以及土司帖春聯(lián)的本意相乖訛,從而讓人感到好笑。三是他老婆自作機靈地把土司忍住不說.在變化了的條件下也不能再說了的話按習(xí)慣說了出來,顯得非常的滑稽可關(guān)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壯族民間故事的喜劇美,一方面讓我們在笑聲中感受到了壯族勞動人民積極高漲的實踐精神,看到了他們機智靈活嫉惡如仇、詼諧幽默的性格,想象到了他們面對丑惡時的那種居高臨下的自信和鎮(zhèn)定自若的神情,另一方面又使我們在笑的愉悅中增加了對丑的認(rèn)識和對生活的感悟。[參考文獻][1]農(nóng)冠品.膏越偉壯最民間故事選[c]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2]持辛.甘霖戔學(xué)原理[m.北京:北京蔓學(xué)出版社.1993[3j朱慧珍蔓學(xué)理論基礎(chǔ)[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7e4]塌安半.論喜c與喜劇蓮的形態(tài):j:江蘇社會科學(xué),1996,(6)收稿日期2001—08~20[責(zé)任編輯周耀明j[責(zé)任校對蒙本曼]:作者簡介]雕宗啟(1966一),男廣西民族學(xué)院中文學(xué)院講師=廣西南寧,郵編:530006=論壯蒜民間故事的毒觸策‘/酞雜啟
寧長真(?——627年),或稱寧長貞,廣南西道欽州(今廣西欽州)人。
寧猛力之子,俚僚帥酋。寧長真的家族是壯族先民西原蠻的后代,世代為嶺南豪酋。
歷代封建王朝為了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屢次出兵征討,但也無濟于事,為了長治久安,不得不采取以撫為主的策略,調(diào)整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關(guān)系。從漢代到唐朝,均推行羈縻政策,寧氏家族因此得以世襲欽州刺史。
[17] 寧原悌(644—728) 一名寧悌原,世稱寧諫議,欽江縣人,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44年)出生于欽江縣。 出生宦海門第,寧氏家族在當(dāng)時的欽廉地區(qū)為顯族,能以中原文化教導(dǎo)蠻夷,開化族民。
在南朝梁至唐初的一百多年間,寧氏“五世七刺史”。曾祖為廉州刺史,父封諫議大夫。
死后葬在大墓山,隆重一時,并立祠于上蒙村,嗣后欽州、靈山皆有寧諫議廟。[18] 馮敏昌(1747—1806年)字伯求,號魚山,廣東欽州(現(xiàn)為廣西欽州)大寺鎮(zhèn)馬崗村人。
是清代壯族大文豪,曾為乾隆進士、翰林編修、戶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誥授奉政大夫。太子老師, 后人對他作出“誠五嶺之鴻儒,非只一鄉(xiāng)善士也”的評價。
一生詩作2000余首,文200多篇,主要收錄進《小羅浮草堂詩集》。[19] 馮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將。
字南干,號萃亭,漢族,廣西欽州人。咸豐間從向榮、張國梁鎮(zhèn)壓太平軍,同治間累擢廣西提督,中法戰(zhàn)起,起用為廣西關(guān)外軍務(wù)幫辦,大敗法軍于鎮(zhèn)南關(guān),攻克文淵、諒山,重創(chuàng)法軍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
甲午戰(zhàn)爭間奉調(diào)駐守鎮(zhèn)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卒謚勇毅。[20] 劉永福(1837年—1917年),字淵亭,漢族,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祖籍博白東平, 清朝時著名的的軍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軍將領(lǐng),1883年率黑旗軍參加中法戰(zhàn)爭,屢次大敗法軍。
甲午戰(zhàn)爭后,奉命赴臺抗日,但最終失敗。 馮兆金(1845——1894),字麗生,欽城竹欄街人,后遷城郊龍船埇。
年少家貧,曾為人作童工,14歲隨馮子材學(xué)射箭,后在馮部當(dāng)差役。清尤緒年間,三次隨馮出關(guān)征剿,保至副將貫戴花翎。
1882年,馮子材開缺回欽養(yǎng)病,1884年,督辦高、雷、廉、瓊四府團練,兆金亦從軍相隨。同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清軍敗退,廣西震動,隨馮子材打中法戰(zhàn)爭,多次立功。
[17] 黃明堂(1866—1938),同盟會員、民國將領(lǐng)。廣西欽州大寺鎮(zhèn)三益村委會米利村人。
壯族,清代壯族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之一。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黃明堂參加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中國同盟會,成為孫中山的忠實助手,曾先后組織領(lǐng)導(dǎo)鎮(zhèn)南關(guān)起義、云南河口起義。
黃明堂畢生追隨孫中山。在孫中山逝世后,誓不附蔣,辭職 許云上 寓居廣州。
[21] 許云上(1984-)廣西欽州人,歌手,原創(chuàng)音樂人。是新秀組合神馬樂團的成員。
樂團所有歌曲由他一手包辦,主要作品有《愛河》、《家》、《給力女生》等。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賑災(zāi)公益歌曲《愛心中國——我們在一起》由許云上作曲。
不懂您想知道的是廣西桂林歷史?還是桂林南寧歷史?還是廣西北海歷史?? 下面,我給你介紹一下桂林的傳說吧~~ 桂林的傳說由七個傳說組成: 一、桂林山水的由來。
關(guān)于桂林山水的美麗傳說 二、試劍還珠。試劍石,還珠洞 三、神象判主。
桂林城徽象鼻山 四、蘆笛藏寶。蘆笛巖的洞天福地 五、望夫石的傳說。
一隊善良夫婦的動人傳說 六、碧蓮風(fēng)波。碧蓮峰 七、螺女逃婚。
螺絲山的美麗故事 我就介紹其中的一兩個傳說吧~~ 【桂林山水的由來】 朋友,一提起桂林,你也許馬上就會想到她那如簪之山,如帶之水,幽深的洞府,嶙峋的奇石,進而 聯(lián)想那細(xì)雨空朦、煙嵐繚繞,如情似夢的絕妙佳境吧!我想,假如你能進一步了解到一個個與山水相關(guān) 的優(yōu)美動聽的故事,那么,你會對桂林山水的美妙神韻更加心神領(lǐng)會的。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這個地方既沒有山,也沒有水,更談不上人煙繁盛,桂樹成林。
那時,桂林這個 地名都還沒有呢!那么,桂林這個地方,為什么會生長出成林的桂花樹?為什么會有奇山秀水而名滿天下呢?這還得從王 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說起。 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被孫悟空攪亂后,開不成了,天上四位鼎鼎大名的仙女――嫦娥、織女、麻姑、和元 女便呼朋引伴,包覽瑤池的風(fēng)光去了。
一路上但見那仙山瓊閣,玉樹銀花,天池荷開,鳳鸞和鳴,好一派仙 家勝境。麻姑突發(fā)奇想說:“轉(zhuǎn)了一圈,瑤池不過如此,憑我等的法力,也可造一座出來。”
嫦娥當(dāng)即贊同:“說的是,我等何不找個地方,各施法力,也造座瑤池樂樂?!?元女小心地說:“觸犯了天條,可不是鬧著玩的?!?/p>
織女心生一計:“那我們到人間去,遠(yuǎn)離是非之地?!?嫦娥道:“我等不如即刻分頭下界,各造一園,看誰技高一籌?!?/p>
三位仙女聽了,撫掌稱妙。于是商定,看誰三天之內(nèi)能在人間造一座最美麗的林園。
第一天過去了,麻姑選中了今屬于云南省路南縣的一個去處,造 出一座云南石林來,堪稱“天下第一奇 觀”。麻姑喜不自勝。
第二天過去了,織女選中了現(xiàn)在叫杭州的地方,造出西湖美景,織女禁不住笑靨如花。 第三天來了,元女選中了后來叫洛陽的地方,拂塵一揮,劈出了龍門石窟,玉手一指,遍地盛開姹紫嫣紅、雍容華貴的牡丹。
她對自己的佳作也得意萬分。 唯有嫦娥,下凡三天,總選不中一處盡如人意的地方。
眼看所剩的時間不多了,她焦急地往南飛去。當(dāng)她 來到如今叫做桂林的地方,但見赤地荒野,無水無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嫦娥不覺動了惻隱之心。 于是,嫦娥從月宮中取來桂花樹種,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樹來。
“桂林,桂林,桂樹成林?!贝撕蟛庞小肮鹆帧边@個地名。
嫦娥又駕著五彩祥云,來到北方的崇山峻嶺之間。她向群山吹了一口仙氣,一座座 大山立刻變成了一匹匹高頭駿馬,她騎上一匹快馬領(lǐng)頭,馬群便乖乖地跟他向南方奔去。
經(jīng)過長途艱難跋涉,終于把馬群趕到了桂林。嫦娥按照自己設(shè)計的圖樣,將馬群變成石山并作了巧妙的安排:這里放三座,那里壘五堆,東邊置一座大山,西面擺一排小山,如今你看――那高高的猴山就是當(dāng)年的領(lǐng)頭馬啊,那馬鞍山就是當(dāng)年嫦娥坐過的馬鞍呢。
那些石馬也象是領(lǐng)會了嫦娥的心意,變成一座座挺拔俊俏而又姿態(tài)各異的青山。
山上長滿綠樹,濃蔭覆蓋,桂林的山就一天比一天更美麗更奇巧啦。嫦娥巧擺石山,使桂林群峰聳立,奇洞幽深,配上原來的桂 花樹林,真成了百里大花園。
遺憾的是沒有水,比起杭州西湖來,就顯得美中不足,略遜一籌了。 嫦娥想仿效織女,到瑤池“借水”,可是王母娘娘早已發(fā)覺,將織女監(jiān)禁起來,并派天兵天將把瑤池看管 得嚴(yán)嚴(yán)實實;就連那偌大的天河,也把守得滴水不漏。
這天,嫦娥正在桂林花林中絞盡腦汁想辦法,趕巧南海觀音正從桂林上空經(jīng)過,被桂花的沖天香氣吸引,便循香察看,見到這里處處奇峰林立,挺拔秀麗,千姿百態(tài),巧奪天工,禁不住喜形于色,贊口不絕???當(dāng)她環(huán)視四野,縱目八方,也不由得感嘆道:“善哉、善哉!只可惜少了一條江河,損折了許多靈氣?!?/p>
嫦娥一聽,正中下懷,忙不迭跑到菩薩面前道:“大師所言極是,我正為此發(fā)愁呢!” 菩薩聞言玉口一開:“這有何難,你只在群山之中開出一條河道,再將我這凈瓶里的水倒入河中,便會清波 蕩蕩,水到渠成。” 嫦娥聽了,頓時愁云盡掃,笑逐顏開,謝過觀音,接過凈瓶,就要去開河道。
菩薩一再囑咐嫦娥,時日五 更,一定送還凈瓶,否則將被關(guān)在蟾宮,不許擅離一步。 仙姑滿口答應(yīng)。
在群山之間選擇了一條理想的河道,形成一個水繞山環(huán),交相輝映的絕妙佳境。接著, 她飛回月宮,取來種樹的花鋤,按照選定的走向,落鋤開去。
于是,一條不大不小的河道,就奇跡般地 開了出來,有如游龍走蛇,曲曲彎彎。 當(dāng)嫦娥從興安經(jīng)桂林,把河道開到陽朔后,已是四更光景。
往南,溝通西江水系,還有幾百里路程,五更前是完不成的了。如果河道到此為止,那么陽朔以南的大片土地 將永遠(yuǎn)干旱。
她沉思良久。左右為難。
天雞高啼,打破了嫦娥的沉思.她玉牙一咬,豪氣陡生,決心冒著被觀音懲罰的危險,將河道向如今梧州的 方向賦去。
當(dāng)嫦娥開出北起興安,南通西江的數(shù)百里。
李宗仁(1891~1969) 中華民國代總統(tǒng)。臨桂人。
王 力(1900~1986) 語言學(xué)家、教育家。博白人。
馬君武(1882~1939) 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學(xué)者、詩人。桂林人。
袁崇煥(1584~1630) 明末抗清將領(lǐng)。平南人。
白崇禧(1893~1966) 國民黨高級將領(lǐng)?;刈澹R桂人。
瓦氏夫人(1498~1557)明代抗倭英雄。靖西人。
梁漱溟(1893~1988) 哲學(xué)家、教育家、農(nóng)村建設(shè)問題專家。桂林人。
韋拔群(1894~1932) 百色起義領(lǐng)導(dǎo)者之一。東蘭人。
李濟深(1885~1959)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領(lǐng)導(dǎo)人之一。原國民黨愛國將領(lǐng)。解放 后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副主席。
韋國清(1913~1989) 開國上將。東蘭人。
還有眾多人物入選,其中有:鄧穎超、雷沛鴻、岑春煊、于成龍、梁羽生、梅艷芳、白先勇、李寧等。
廣西壯族節(jié)日,如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很多都與漢族相同。正月過年非常熱鬧,各村寨青年男女都要以傳統(tǒng)購“拋繡球戲撲”。打“磨秋”也是傳統(tǒng)內(nèi)容之一,即栽一直木于地上,以一橫木鑿其中,合于直木頂?shù)哪バ纳?,二人一左一右撲于橫木兩端為戲,此起彼落,此落彼起,騰在半空,非常有趣。壯族每年固定的宗教節(jié)日甚多。如部分壯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獻“老人廳”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過小年。每年二月“祭龍”是各支系的共同節(jié)日?!凹例垺睍r由村中兩戶或數(shù)戶人家輪流負(fù)擔(dān)祭日歷需要的雞、豬等犧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騎馬、戴斗簽者不得通過寨心,習(xí)慣認(rèn)為每年殺豬“祭龍”能使人畜平安,五谷豐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后并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獻土地。十二月“送祖”,送“灶王”。此外,還有許多帶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禁忌。如正月初一不準(zhǔn)吹火,不得串門。平時不能坐在門檻中間。不能用腳踩灶臺和三腳。不能抬著鋤頭或戴著斗笠進家。不能攀爬或砍伐龍山上的樹木。如有結(jié)婚之家,孕婦不準(zhǔn)去看新娘。家有產(chǎn)婦時,門上懸掛草帽一頂,暗示外人不得入內(nèi)。
劉三姐 在家排行第三 故有三姐之稱 生于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 從小聰慧過人 能歌善唱 12歲即出口成章 妙語連珠 以歌代言 名揚壯鄉(xiāng) 在各地傳歌的時候偶遇了阿牛哥 在阿牛哥一家的熱情招待下暫住了下來 每天采茶歌唱 和阿牛哥日久生情,后地主莫老爺知道了三姐在阿牛哥家 故三番五次的派人前去對歌 都被三姐弄得無言以對 惱羞成怒 對歌失敗后以武力擄走了三姐 關(guān)于房中 并稱要娶三姐為妾 三姐性格剛烈 不愿屈服 以歌之聲表達(dá)了自己的憤怒和無奈 絕望之余欲與地主莫老爺同歸于盡 服伺三姐的兩丫鬟是三姐都深深被三姐的歌聲給打動 主動說要幫三姐與阿牛哥傳遞信息 在一個靜謐的深夜里 在村民的幫助下 三姐終于逃脫了地主家 和阿牛哥私奔于柳州 被莫老爺追到并逼死于河中 三姐沉入水中 一只有成人大小的鯉魚托起了三姐 闖龍門般的把三姐送上了天 從此羽化成仙。
1、“老友粉” 南寧老友粉有著百年歷史的美食。
據(jù)說,一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沒有去茶館,周記老板便以米粉,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米粉一碗,送予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狀減輕,故由此而得"老友粉"之名。
2、“橫縣魚生” 橫縣吃魚生古已有之。據(jù)清代乾隆年間《橫州志》記載,最先吃魚生的是幾千年前生活在郁江兩岸的橫縣先民———蜑人。
有一個出神入化的民間傳說,相傳晉元帝時,逸士董京赴橫州,隱居登高嶺。一日,董京攜蜑人兄妹泛舟賞月,忽見仙人乘槎而來。
董京請客,仙人稱不飲熟食,不辭而別。蜑人兄妹進山尋究,在山洞偶遇仙人,仙人以玉液瓊漿和生魚片款待。
后來,兄妹倆按仙人指點如法炮制。從此,橫縣魚生名聲大振,流傳至今。
3、“五色糯米飯” 古時候,有個壯族青年叫特儂,他的父親早已去世,只與癱瘓在床的母親相依為命。特儂非常孝順,怕母親一人在家煩悶,就背著母親上山砍柴、下田插秧。
每一次他都帶著一大包母親最愛吃的糯米飯放在她身邊,讓母親餓了隨時可以吃。特儂母子的這一舉動被在山上的一只猴子看到了。
那猴子便趁著特儂到山上砍柴時機,悄悄溜到母親身邊,敏捷地把糯米飯搶走了。母親無法動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猴子搶走糯米飯。
一連幾天如此,特儂看著一邊餓極了的母親,無奈地扯著身邊的楓葉,卻又想不出什么辦法來。猛然間,特儂發(fā)現(xiàn)自己掐楓葉的手黑漆漆的,原來是被黑色的楓葉汁染臟了。
看著黑乎乎的五指,特儂靈機一動,立即把樹上的楓葉割回家,放到石臼中舂成泥狀,用水浸泡一天一夜,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將糯米飯放到黑液汁中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將黑色的糯米撈起蒸煮,頓時一股清香彌漫全屋。
母親在屋里喊,特儂,什么東西這么香?。√貎z興奮地說,這是黑色糯米飯,多香多甜?。∵@一天正是農(nóng)歷三月初三。 清晨,特儂帶著母親上山砍柴,他用芭蕉葉包著黑色糯米飯,故意露出一點黑乎乎的顏色。
猴子看見了,以為是毒藥,碰也不敢碰,便逃之夭夭了。這一天,特儂吃了黑色糯飯,口不干不燥,還覺得渾身是勁,打的柴更多了。
從此,特儂和母親上山砍柴,都帶著黑色糯飯。后來,壯家人都學(xué)特儂,家家戶戶做黑色糯米飯。
再后來聰明的壯家人又學(xué)會了用黃梔子、紅蘭草等做成了黃色、紅色、紫色糯米飯,最后演變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飯。 4、“檸檬鴨” 說起“甘家界牌檸檬鴨”,其中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典故。
相傳民國3年(1915),時任廣西都督的武緣籍(現(xiàn)武鳴縣)陸榮廷,和小舅子譚浩明開辟廣西第一條公路——邕武公路。有一天,陸榮廷一干人馬檢查修路情況時,在界牌村外的界牌亭休息,陸榮廷見此亭旋木開裂,飽受風(fēng)吹雨打,亭上的壯錦圖案已有些失色、變形。
此時,一位農(nóng)戶正好經(jīng)過,陸榮廷就詢問了他相關(guān)信息,覺得界牌亭是南寧和武鳴的門面,應(yīng)該修葺。界牌村的村民們聽后覺得非常合理,非常感激陸榮廷,其中一位農(nóng)戶宰了家里放養(yǎng)的鴨子熱情招待他們。
但是在做菜的時候,由于鴨肉較少,農(nóng)戶別出心裁放了一些自家腌制的檸檬、酸辣椒、蒜頭、生姜等加入菜中,增加菜的分量。陸榮廷一嘗,檸檬鴨酸辣爽口,香而不膩,食欲大增,并對農(nóng)戶的廚藝大加贊揚。
從此,陸榮廷在界牌亭休憩吃鴨的故事便在村里傳開來。此后,風(fēng)云變幻,時局動蕩,一直到陸榮廷辭世的第二年(民國18年(1929)),才修建完畢。
5、“糍粑”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臣子伍子胥為報父仇投奔了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他來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坐穩(wěn)了江山,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
不久,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宏愿,率領(lǐng)吳兵攻破了楚國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報仇雪恨。此后,伍子胥受封申地。
有一次吳王令他率人修建了著名的“闔閭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吳王大喜。
惟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自知自己結(jié)怨甚多,恐日后有人難以容他。
回營后,便對自己的親信說,“大王喜而忘憂,不會有好下場。我死后,如國家有難,百姓受饑,在相門(蘇州八個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饑的食物也?!?/p>
闔閭的兒子夫差繼位后,多次拒絕伍子胥的忠告,竟聽信讒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國勾踐乘機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
當(dāng)時正值年關(guān),天寒地凍,城內(nèi)民眾斷食,餓殍遍野,國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難。在此危難之際,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暗中拆城墻挖地,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制成的磚石。
原來,這是伍子胥在建城時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后,作為城墻的基石儲備下來的備荒糧。人們不禁感嘆道,伍子胥真有先見之明!大家將糯米磚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
后來,在楚天一帶,人們每到豐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當(dāng)年“城磚”一樣的糍粑,以此來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節(jié)前必做的美食。
有的地方將糍粑制作成圓形,有大有小,象征著豐收、喜慶和團圓。有的地方又稱為年糕,這一名稱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們常說:“年糕,年糕,年豐壽。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