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出自《詩經(jīng)》,“式”是文言的語氣助詞,“微”是衰微的意思?!笆轿ⅰ痹瓉碇竾一蚴雷逅ヂ?,現(xiàn)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笆轿ⅰ庇袝嬲Z色彩。
1. 衰微,衰敗。
《詩·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朱熹 集傳:“式,發(fā)語辭。微,猶衰也?!?明 歸有光 《張翁八十壽序》:“予以故家大族德厚源遠,能自振于式微之后。” 郭沫若 《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武王 以前的 周 室沒有什么高度的文化, 平王 以后的 周 室則是式微得不堪了。” 茅盾 《一個女性》:“誰曾從豐裕跌落到貧乏,從高貴跌落到式微,那他對于世態(tài)炎涼的感覺,大概要加倍的深切罷。”
有關(guān)三峽的詩詞 1.詩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fā)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jīng)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滟預(yù)驚波穩(wěn)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歸京 【唐】白居易 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 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
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 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
入峽次巴東 【唐】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shù)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三峽聞猿 【唐】貫休 歷歷數(shù)聲猿,寥寥渡白煙。 應(yīng)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
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峽聞猿 【唐】慕幽 誰向茲來不恨生,聲聲都是斷腸聲。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獨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廟,蠻煙寒鎖夜郎城。 憑君且聽哀吟好,會待青云道路平。
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唐】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唐】李白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疑是天邊十二峰, 飛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蕭瑟如有聲,陽臺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燦如綺。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溪花笑日何年發(fā), 江客聽猿幾歲聞。
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云。 夔州歌十絕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夔州險過百牢關(guān)。 瞿塘兩崖 【唐】杜甫 三峽傳何處,雙崖壯此門。
入天猶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須髯古,蛟龍窟宅尊。
羲和冬馭近,愁畏日車翻。 悲秋 【唐】杜甫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
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初至犍為作 【唐】岑參 山色軒檻內(nèi),灘聲枕席間。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云雨連三峽,風塵接百蠻。
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 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應(yīng)不迷。
江分三峽響,山并九華齊。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歸時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 【唐】孟浩然 峴山南郭外,送別每登臨。
沙岸江村近,松門山寺深。 一言予有贈,三峽爾將尋。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夢林。 蹉跎游子意,眷戀故人心。
去矣勿淹滯,巴東猿夜吟。 峽巫 【唐】楊炯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
重巖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送人歸蜀 【唐】張祜 錦城春色溯江源,三峽經(jīng)過幾夜猿。
紅樹兩厓開霽色,碧巖千仞漲波痕。 蕭蕭暮雨荊王夢,漠漠春煙蜀帝魂。
長怨相如留滯處,富家還憶卓王孫。 送王處士游蜀 【唐】齊己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
自修姹姹爐中物,擬作飄飄水上仙。 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
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yīng)緘十色箋。 出峽 【唐】胡皓 巴東三峽盡,曠望九江開。
楚塞云中出,荊門水上來。 魚龍潛嘯雨,鳧雁動成雷。
南國秋風晚,客思幾悠哉。 送友人歸荊楚 【唐】許渾 調(diào)瑟勸離酒,苦諳荊楚門。
竹斑悲帝女,草綠怨王孫。 潮落九疑迥,雨連三峽昏。
同來不同去,迢遞更傷魂。 巫山高 【唐】陳陶 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賜瑤姬。
花宮磊砢楚宮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無雙怨三峽,春風幾夢襄王獵。
青鸞不在懶吹簫,斑竹題詩寄江妾。 飄飖絲散巴子天,苔裳玉轡紅霞幡。
歸時白帝掩青瑣,瓊枝草草遺湘煙。 琴曲歌辭·三峽流泉歌 【唐】李季蘭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聞。
玉琴彈出轉(zhuǎn)寥夐,直似當時夢中聽。 三峽流泉幾千里,一時流入深閨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噴涌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
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fù)滴瀝平沙中。 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
一彈既罷復(fù)一彈,愿似流泉鎮(zhèn)相續(xù)。 峽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峽此中去,鳴鳥孤猿不可聞。
一道水聲多亂石,四時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氳。
2.詞 念奴嬌 【宋】曹冠 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 巨石巉巖臨積水,波浪轟天聲怒。
十二靈峰,云階月地,中有巫山女。 須臾變化,陽臺朝暮云雨。
堪笑楚國懷襄,分當嚴父子,胡然無度。 幻夢俱迷,應(yīng)感逢魑魅,虛言冥遇。
仙女恥求媒,況神清直,豈可輕誣污。 逢君之惡,鄙哉宋玉詞賦。
滿江紅 【宋】何師心 一水飛空,揭起珠簾全幅。 不須人卷,不須人軸。
一點不容飛燕入,些而未許游魚宿。 向山頭、款步聽疏音,清如玉。
三峽水。
沒有琴圣,只有樂圣
李龜年
唐玄宗時樂工,當時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藝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龜年、李鶴年則善歌,李龜年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于作曲等。他們創(chuàng)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由于他們演藝精湛,王公貴人經(jīng)常請他們?nèi)パ莩?,每次得到的賞賜都成千上萬。他們在東都洛陽建造宅第,其規(guī)模甚至超過了公侯府第。
安史之亂后,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幾曲,常令聽者泫然而泣。杜甫也流落到江南,在一次晏會上聽到了李龜年的演唱,就寫了一首《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值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李龜年后來流落到湖南湘潭,在湘中采訪使舉辦的宴會上唱了王維的五言詩《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群多采擷此物多相思?!庇殖送蹙S的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征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shù)附書?!北磉_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但此時玄宗已是風燭殘年。李龜年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只有耳朵還有是熱氣,其妻不忍心殯殮他。四天后李龜年又蘇醒過來,最終郁郁而死。
后人稱李龜年為“樂圣”。
輝政是一個很少說話、比較沉默寡言的人物。據(jù)說家康命令展開岐阜城攻略時,和福島正則激烈爭斗功名的表現(xiàn)相比,輝政干脆讓功,同時攻陷城。
娶回家康的女兒督姬的時候,到伏見的德川家拜訪。家康召出在長久手之戰(zhàn)中的殺了恒興的永井直勝(據(jù)說本來家康不愿答應(yīng),但在輝政的百般請求下,家康讓輝政承諾不會殺永井的條件后,才命人把永井伝八郎直勝找來),由他向輝政講述了恒興的最后時刻。但是,輝政知道直勝只領(lǐng)5000石時就不高興了,發(fā)出了“父親的脖子,只有五千石?”的嘆息。聽到女婿這么說,德川家康連忙承諾日后會再給永井加封,后來果真讓永井成為下總國古河城主領(lǐng)七萬兩千石。 (此是后話,直勝后來是逐步加封到72000石,其原因更重要的應(yīng)該是此后的戰(zhàn)功)
通稱三左衛(wèi)門,源自姬路城的三左衛(wèi)門堀(外堀川)、姬路市內(nèi)的地名中三左衛(wèi)門堀東町和三左衛(wèi)門堀西町的。另外,為人所知的名字是“輝政”,不過,這是他慶長14年(1609年)左右改的名字,在那之前的名字是“照政”。 孫子光政十分尊敬祖父輝政。
百川歸海
西漢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襲父封 為淮南王。他愛好讀書鼓琴,才思敏捷,曾召祟兵客和懂得天文、醫(yī) 學(xué)、歷算、占卜等數(shù)千人,集體編寫了一部數(shù)十萬字的書《鴻烈》,也 稱《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記論訓(xùn)》,講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些情況, 它的基本觀點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祖先早 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邊,衣著非常簡陋,生活十分艱苦。后來出了圣 人,他們帶領(lǐng)人們建造宮室;這樣人們才從山洞里走出來,住進了可 以躲避風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們制造農(nóng)具和兵器,用來耕作 和捕殺猛獸,使人們的生活比過去有了保障。后來,圣人又制禮作 樂,訂出各種各樣的規(guī)矩,使人們有了禮節(jié)和約束。由此可見,社會 是不斷發(fā)展的,人們不是老是用一個方式生活。所以對古時候的制 度,如果不再適合使用,就應(yīng)該廢除,而對于現(xiàn)在的,如果適合使用, 就應(yīng)該發(fā)揚。以上的一切都說明,像千百條來自不同源頭的江河,但 最后都會歸流入大海一樣,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為了求得更好 地治理社會,過更美好的生活
鑿壁借光《西京雜記》【作者】葛洪(284—364),字稚川,號抱樸子,東晉丹陽句容人,道教理論家, 其著作還有《抱樸子》、《神仙傳》等【原文】匡衡勤學(xué)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fā)書映光而讀之。
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
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咀⑨尅看旱剑?。
不逮,指燭光照不到。穿壁:在墻上找洞。
邑人:謂同縣的人。古時“縣”通稱為“邑”。
大姓:富戶。文不識:姓文名不識。
與:幫助。傭作:做雇工辛勤勞作。
償:值,指報酬。怪:感到奇怪。
資:借。大學(xué):大學(xué)問家。
譯文:匡衡勤奮好學(xué),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
同鄉(xiāng)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敝魅寺犃?,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
于是匡衡成了大學(xué)問家。(結(jié)論)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huán)境和條件)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xué)習(xí)和堅強毅力,終于一舉成員。
這就說明內(nèi)因才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據(jù)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nèi)因才能起作用。全文。
1903年12月,板垣進入陸軍士官學(xué)校,成為該校第16期的學(xué)員。
這一期學(xué)生中,出過許多侵華的“高手”和“有名”人物,像土肥原賢二、岡村寧次、安藤利吉等。在日本軍界被稱為“榮耀的十六期”。
1904年10月,板垣征四郎從陸士畢業(yè),11月1日被授予步兵下士軍銜,任步兵小隊長。此時,正值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剛剛19歲的板垣馳騁沙場的夢想可以實現(xiàn)了。
1904年12月,板垣隨部隊開赴中國東北前線。在這場帝國主義利益爭斗的侵略戰(zhàn)爭中,懷著粉身碎骨為天皇“盡忠”的信念,板垣狂熱地投入到戰(zhàn)爭中。
板垣因作戰(zhàn)勇猛而聞名軍中。在一次大會戰(zhàn)中,板垣的左脛部被子彈打穿,傷勢非常嚴重,但他仍堅持戰(zhàn)斗。
后來部下才硬把他抬下火線,送到隨軍醫(yī)院。待傷愈合,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這次“打仗立功”的目標因而沒有實現(xiàn)。
這場戰(zhàn)爭歷時20個月,以彈丸島國日本戰(zhàn)勝陸上強國俄國而告終。1905年9月5日,俄國被迫與日本簽訂和約,即《樸次茅斯和約》。
日俄戰(zhàn)爭的勝利極大刺激了日本侵略擴張的野心。在這場戰(zhàn)爭中,板垣跟隨部隊主要在中國東北的旅順(今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qū))、奉天(今遼寧省沈陽市)等地與沙俄軍隊作戰(zhàn),中國廣大的土地、豐富的資源,都在板垣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跡——他想到如果日本帝國擁有這些,將會更加強大。
這種想法影響了他此后一生的命運。1913年,板垣征四郎被調(diào)回國,進入日本陸軍大學(xué)第28期學(xué)習(xí),同時晉升為步兵大尉。
1916年從陸大畢業(yè)。由于板垣征四郎自幼學(xué)習(xí)中國文化,深諳中國民情風俗,而且能夠講一口流利的漢語,因而畢業(yè)后的第二年,他就被日軍參謀本部以研究員的身份派往中國云南。
1919年,調(diào)任漢口派遣隊參謀。這幾年中,他輾轉(zhuǎn)于昆明、漢口等地從事間諜工作。
尤其是在漢口任職期間,與同任參謀的另一名日本帝國主義狂熱分子石原莞爾相識、一拍即合。結(jié)下了終身的友誼。
1922年,板垣調(diào)任參謀本部中國課課員,同時兼任陸軍大學(xué)教官。這期間,他仍非常關(guān)注中國問題,尋找各方面資料,從理論上進一步深入地探析了中國問題。
兩年后,板垣再度來到中國,任駐華公使館武官助理,在武官林彌三吉和本莊繁手下工作。1926年,升任參謀本部中國班班長。
1927年5月,出任岡山第33步兵旅團司令部參謀,同年7月任第10師團司令部參謀。1928年3月,晉升為大佐,出任天津第33步兵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
1929年3月率部調(diào)駐奉天,5月改任關(guān)東軍高級參謀。開始了他在中國的“黃金時代”。
從1904年第一次踏上中國這片土地,到1929年成為關(guān)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對中國的地理、政治、經(jīng)濟、軍事情況無不了如指掌,因而與土肥原賢二、磯谷廉介一起, 被奉為日本陸軍中的“三大中國通”。 在奉天,任關(guān)東軍高級參謀的板垣與舊識石原莞爾再度相逢,二人開始“聯(lián)袂”出演侵略中國東北的“大戲”了。
上任伊始,他就伙同石原莞爾,前后三次組織關(guān)東軍參謀 進行“旅行”演習(xí)。第一次是1929年7月3日至12日的“北滿參謀旅行”,由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爾帶隊,隨員有加藤憐三工兵大尉、高橋茂壽慶大尉、菅野謙吾大尉、崛內(nèi)一雄大尉、佐久間亮三大尉等5人,主要課題是研究日軍在哈爾濱附近地區(qū)進行攻防戰(zhàn)的問題,并且提出了就“有關(guān)統(tǒng)治占領(lǐng)地區(qū)問題研究”的研究課題。
第二次是1929年10月組織的“南滿遼西參謀旅行”,板垣、石原二人率隊。這次旅行的主要課題是,研究日軍在錦州地區(qū)進行作戰(zhàn)的問題。
第三次是1931年7月進行的“北滿參謀旅行”,仍由板垣、石原二人帶隊。研究 課題表面定作《對蘇作戰(zhàn)結(jié)局之研究》,實是為了對北滿地形進行實地軍事探測。
經(jīng)過參謀“旅行”,他們對長春、哈爾濱、海拉爾、洮南、山海關(guān)、錦州等地的地形和中國軍隊的軍情進行了刺探,以此為基礎(chǔ),暗中制定了侵略中國東北的作戰(zhàn)計劃。據(jù)他們估計,張學(xué)良的東北軍約有25萬,其中沈陽附近有兩萬精銳部隊,擁有飛機、坦克、大炮等武器裝備,而當時奉天附近的關(guān)東軍只有1.09萬人,從數(shù)量上處于絕對劣勢。
但由于中東路事件東北軍戰(zhàn)敗,石原輕蔑的說:我不用拔劍,只用竹刀就足以嚇退張學(xué)良。因此和板垣等人制定了一個“以寡制眾”的策略,決定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給中國軍隊以致命的打擊,從而迅速攻占奉天,并在其他國家的干涉尚未開始時,迅速占領(lǐng)東北其他戰(zhàn)略要地。
制定計劃后,板垣就開始著手實施。板垣的計劃得到了陸軍省軍事課課長永田鐵山大佐,參謀本部岡村寧次大佐、東條英機大佐的支持。
永田鐵山還親自到東北視察,表示支持板垣、石原制定的“關(guān)東軍武力解決東北問題的方針”,并答應(yīng)撥給關(guān)東軍兩門24厘米口徑的重炮。有了陸軍上層的支持還不足夠,板垣征四郎又在國內(nèi)四處演講,進行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的動員煽動。
板垣先在日本陸軍步兵學(xué)校發(fā)表題為“從軍事上所見到的滿蒙”的演講。他不加掩飾地鼓吹日本應(yīng)該侵略中國東北:“滿蒙對帝國的國防和國民經(jīng)濟生活有很深的特殊關(guān)系”,“‘滿蒙’權(quán)益是‘日清’、‘日俄’兩次戰(zhàn)爭中以十萬日本人鮮血取得的,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必須徹底確保。”
由于“滿蒙”戰(zhàn)略地位重要,這里可以作為日本帝國的。
【太公釣】孟浩然《冬至后過吳張二子擅溪別業(yè)》詩:“閑垂太公釣,興發(fā)子猷船?!笨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谑宄觯骸敖瘀椛香^,金鰲上鉤,好似太公一釣,享國千秋。”
【呂釣】陸游《雜感十首》之一:“呂釣渭水濱,說筑傅巖野?!?/p>
【渭釣】陳若水《沁園春·壽游侍郎》詞:“肯又拋渭釣,似周尚父,且來洛社,作宋耆英?!鳖櫻孜洹蹲拥吕钭勇動嘣陔y特走燕中告急諸友》詩:“相期非早暮,渭釣與莘耕。”
【子牙垂鉤】胡曾《詠史·渭濱》詩:“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獨垂鉤?!?/p>
【磻溪釣】杜甫《奉贈鮮于亦兆二十韻》:“脫略溪釣,操持郢匠斤?!表n愈《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韻》:“傅氏筑已卑,磻溪釣何激?!?/p>
【渭濱垂釣】劉禹錫《望賦》:“不作渭濱垂釣臣,羞為洛陽拜塵友。”
【釣周】李白《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詩:“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門,釣周獵秦安黎元,小魚鵕兔何足言?!?/p>
【釣渭】李白《梁甫吟》詩:“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韓愈《叉魚招張功曹》詩:“如棠名既誤,釣渭日徒消。”貫休《漁家》詩:“但得忘筌心自樂,肯羨前賢釣清渭?!?/p>
【垂釣溪】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二折:“我又不曾垂釣在溪岸口,大夫也,我可也無福吃你那堂食玉酒;我則待溪山學(xué)許由?!?/p>
【大釣無鉤】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作詩五百言》:“聞道磻溪石,猶存渭水頭。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鉤?!?/p>
【直鉤釣國】羅隱《題溪垂釣圖》詩:“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知?!?/p>
【溪直釣】徐夤《送王校書往清源》詩:“吟詩臺上如相問,與說磻溪直釣翁。”
【溪未遇】文及翁《賀新郎·西湖》詞:“余生自負澄清志,更有誰,磻溪未遇,傅巖未起?!?/p>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這有何妨,太公釣魚,愿者上鉤?!?/p>
【直鉤魚】楊億《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如諧曲朧臥,猶可直鉤魚?!?/p>
〖釋義〗呂尚在建立周朝大業(yè)之前,是垂釣在渭水溪的一位老人、隱者。后遂且“渭濱叟、渭上叟、渭叟、渭濱、溪姜叟、溪叟、溪老”等稱呼呂尚,或泛指隱者及具有賢德之才而未被征用的人。
【渭濱叟】劉琨《重贈盧諶》詩:“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晉書·王沈傳論》:“有莘之媵,殊北門之情;渭濱之叟,匪西山之節(jié)?!?/p>
【渭上叟】蘇軾《溪石》詩:“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骨骭?!?/p>
【渭叟】陸游《貧居即事》詩之一:“老雖齊渭叟,窮不減湘累?!?/p>
【渭濱】《宋書·周續(xù)之傳》:“渭濱佐周,圣德廣運;商洛匡漢,英業(yè)乃昌。”羅鄴《吳門再逢方干處士》詩:“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獨成周只渭濱?!?/p>
【溪姜叟】蘇軾《七月二十四日以入不雨出禱溪》詩:“欲向磻溪問姜叟,仆夫?qū)覉蠖疯純A?!?/p>
【溪叟】溫庭筠《渭上題三首》之三:“所嗟白首磻溪叟,一下漁舟更不歸?!薄峨S唐演義》第二十回:“朕聞磻溪叟,一釣而與周公八百之基,賢卿這功,何異于此。”柳亞子《漢家行》:“柄國惟聞歇后人,釣璜那見磻溪叟?!?/p>
【溪老】張九齡《驪山下逍遙公舊居游集》詩:“豈與磻溪老,崛起周太師?!?/p>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