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名酒典故
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產(chǎn)于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侗饼R書》中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于鄴酌兩杯”,宋《北山酒經(jīng)》記載?!疤茣r汾州產(chǎn)干釀酒”,《酒名記》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說的都是汾酒。宋代以后,由于煉丹技術(shù)的進步,在我國首次發(fā)明了蒸餾設備。一九七五年從河北省青龍縣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鋼制燒鍋,可證明至少在宋代我國已有蒸餾酒。
我國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優(yōu)白酒在內(nèi),都是由黃酒演變和發(fā)展起來的。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發(fā)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黃酒生產(chǎn),此時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餾酒,并蜚聲于世。杏花村汾酒以其清澈透明,清香純正,綿甜清爽,余味爽凈的清香風格而獨樹一幟,成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
劉伶自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酒譜》講述劉伶經(jīng)常隨身帶著一個酒壺,乘著鹿車,一邊走,一邊飲酒,一人帶著掘挖工具緊隨車后,什么時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飲酒更是不顧廉恥,他每次與宗人共飲,總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圍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
豬群來飲酒,不但不趕,阮咸還湊上去豬一齊飲酒。劉伶曾寫下《酒德頌》一首,大意是:自己行無蹤,居無室,幕天席地,縱意所如,不管是停下來還是行走,隨時都提著酒杯飲酒,惟酒是務,焉知其余。
其它人怎么說,自己一點都不在意。別人越要評說,自己反而更加要飲酒,喝醇了就睡,酲過來也是恍恍惚惚的,于無聲處,就是一個驚雷打下來,也聽不見,面對泰山視而不見,不知天氣冷熱,也不知世間利欲感情。
劉伶的這首詩,充分反映了晉代時期文人的心態(tài),即由于社會動蕩不安,長期處于分裂狀態(tài),統(tǒng)治者對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澆愁,或以酒避禍,以酒后狂言發(fā)泄對時政的不滿。另據(jù)史料記載,魏文帝司馬昭欲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馬昭沒有機會開口,逐作罷。
這些事在當時頗具有代表性,對后世影響也非常大。
我國酒的歷史,可以上到上古時期。
據(jù)考古學家證明,在近現(xiàn)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說明在原始社會,我國釀酒已很盛行。以后經(jīng)過夏、商兩代,飲酒的器具也越來越多。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銅酒器占相當大的比重,說明當時飲酒的風氣確實很盛。
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經(jīng)商周、歷秦漢,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fā)酵,壓榨而后才出酒的,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
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fā)展,釀酒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由原來的蒸煮、曲酵、壓榨、改而為蒸煮、曲酵、餾、最大的突破就是對酒精的提純。
數(shù)千年來,中國的釀酒事業(yè),在歷史的變遷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釀造出了許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應當?shù)仫L土人情的各類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禮酒俗,無不構(gòu)造出一個博大的淵深的名酒古國。
擴展資料:
種類
酒的種類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米酒,藥酒等。
1、白酒
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由淀粉或糖質(zhì)原料制成酒醅或發(fā)酵醪經(jīng)蒸餾而得。又稱燒酒、老白干、燒刀子等。
2、啤酒
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啤酒于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屬外來酒種。
3、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鮮的葡萄或葡萄汁經(jīng)發(fā)酵釀成的酒精飲料。通常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兩種。前者是紅葡萄帶皮浸漬發(fā)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發(fā)酵而成的。
4、黃酒
黃酒是中國的民族特產(chǎn),也稱為米酒(Ricewine),屬于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5、米酒
米酒,酒釀又名醪糟,古人叫“醴”。是南方常見的傳統(tǒng)地方風味小吃。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釀在北方一般稱它為“米酒”或“甜酒”。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酒
1、呂不韋 呂不韋在趙國邯鄲經(jīng)商,偶然遇到被當作人質(zhì)的秦國公子子楚,他覺得奇貨可居,便擬定了拿下的方案。
先是用酒結(jié)識監(jiān)視子楚的公孫乾,獲得與子楚喝酒的機會,偷偷地密謀回國舉措。他又通過酒,買通子楚父親太子安國君的華陽夫人,并認下本不是她生的子楚為親生子。
眼看子楚回國有期,呂不韋忍痛割愛,借著子楚醉意朦朧,把已懷上他骨血的小妾趙姬獻給子楚,換來子楚乘喜承諾:一旦繼位,必立趙姬為后。呂不韋見大勢已成,設計將公孫乾灌得爛醉如泥,趁夜色帶著子楚逃回秦國。
子楚登上王位,立趙姬為王后,她生下來的孩子,取名贏政,就是統(tǒng)一六國的秦始皇。 2、孫權(quán)借酒試英才 某次他召集部下們喝酒聊天,見魯肅欲言又止,等到宴席結(jié)束后,獨留魯肅坐在榻上繼續(xù)對飲,等喝到似醉非醉時開始問計。
魯肅趁著酒興祥陳時局: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能除掉,該依據(jù)長江之險建國稱帝了,然后圖謀天下。孫權(quán)聽從魯肅的建議,找到合適的機會取代了皇帝。
3、越王勾踐 按照“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復國大略,勾踐下令鼓勵人民生育,他想出用酒獎勵多生多育者的方法:“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此招果見真效,國力隨人力增長而增長,越王勾踐決定親自率兵伐吳。
出師之前,越中父老向勾踐獻美酒,勾踐舍不得獨飲,便命人將酒倒在河的上游,與將士一起迎流共飲。此舉出乎將士們的意料,大家痛飲過后士氣大振。
4、王愷 西晉時期有兩位大官石崇和王愷,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富人,彼此不服氣經(jīng)常斗氣,在一次的比斗中王愷被比下去,他開始尋找良策。過了幾天,他請宰相王導來家做客。
王導出了名的不善喝酒,王愷正是要利用王導的弱點。 王愷上來勸酒,王導沒喝,他又叫來女子勸酒,聲稱王導若不喝,他就殺了勸酒的女子。
王導依然不喝。王愷嬉笑著命人把勸酒女子殺掉。
一連殺了三個女子,王導都沒喝酒。 王愷又叫來第四個女子,挑戰(zhàn)王導的定力,說我有的是美女。
王導終于忍受不住了,把一杯酒全喝了,再喝就喝的酩酊大醉。王性斬美人勸酒的事不脛而走,石崇聽聞也說服了這喪心病狂的。
5、阮籍 阮籍他聽說步兵校尉的廚中存著數(shù)百斛酒,便主動要求去任職。阮籍生性謹慎,司馬昭一直拉攏他并請喝酒,他佯裝醉酒,從不發(fā)表意見。
阮籍有位漂亮的女兒,司馬昭想與他結(jié)為兒女親家,每次派員登門求親,阮籍不便直接拒絕,就天天喝酒,醉得不省人事。求親的人和醉漢無法溝通,掃興地回去復命。
就這樣他連續(xù)醉了兩個月,司馬昭沒有辦法,兒女婚事只好作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呂不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孫權(quán)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勾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阮籍。
1.茅臺酒:陳毅有詩:“金陵重逢飲茅臺,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杯。” 茅臺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公元前135年漢武帝“甘美之”的褒獎到1704年后清代大儒鄭珍“酒冠黔人國”的贊譽,從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到1996年榮獲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2.五糧液牌五糧液酒:著名科學家華羅庚賦詩曰:名酒五糧液,優(yōu)選味更醇;省糧五百擔,產(chǎn)量增五成.豪飲李太白,雅酌陶淵明;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
3.洋河大曲:始興于隋唐,隆盛于明清,為清皇室貢品,乾隆皇帝南巡時,品后盛贊:“酒香味純,真佳酒也!”明末清初,連獲巴拿馬和南洋博覽會金獎,遂聞名海內(nèi)外。
4.雙溝大曲 :“色清透明,香氣濃郁,風味協(xié)調(diào),尾凈余長”.
5.杜康酒:中國最古老的歷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距今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 史載:杜康牧羊于空桑澗(今汝陽縣杜康村),“余粥棄于桑,郁積成香,竟有奇味,杜康嘗而甘美,遂得釀酒之秘”,從此以釀酒為業(yè)。杜康被周平王封為“酒仙”,杜康酒被封為“宮廷御酒”,杜康造酒之處被封為“杜康仙莊”。因而才有魏武帝曹操“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感嘆,唐代詩圣杜甫“杜酒頻勞勸,張梨不外求”的自豪,宋代理學家邵雍“吃一輩子杜康酒,醉樂陶陶”的絕唱。
6.古井牌古井貢:《魏武集》載:曹操向漢獻帝上表獻過“九醞酒法”,說:“臣縣故令南陽郭芝,有九醞春酒……今僅上獻?!薄柏暰啤币蚨妹?。
7.劍南春牌劍南春酒:詩人李白曾于劍南“解貂贖酒”的典故,留下“士解金貂,價重洛陽”佳話。其酒又稱“燒香春”。作家劉心武賦詩:人間有酒香滿杯,難得劍南春滋味。艱幸獨留自己嘗,幸福贈予天下醉
8.瀘州老窖特曲:黃庭堅曰:“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余”。唐庚曰:“百斤黃鱸膾玉,萬戶赤酒流霞。余甘渡頭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楊慎曰:“江陽酒熟花似錦,別后何人共醉狂”,又曰:“瀘州龍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懷,橫舟自成趣”、張船山曰:“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
9.杏花村: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于鄴酌兩杯”,的記載;北周詩人庚信曾寫過:“三春竹葉酒,一曲鵾雞弦”的詩句,記載最早的竹葉青酒;唐詩人杜牧詩云:“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0.董酒:唯一使用上百種中草藥參與釀造,而沒有成為藥酒,卻具備了綜合保健功能的白酒,這在釀造業(yè)中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酒之典故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
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其后,許多人便以此為典,作詩撰文。
如宋代楊萬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詩之四中寫道:“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又,金代元好問在《留月軒》詩中寫道,“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
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杜甫在《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中寫道,“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張養(yǎng)浩在《普天樂·大明湖泛舟》中寫道,“杯斟的金濃滟滟”。
秬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據(jù)《詩經(jīng)。
大雅·江漢》記載,“秬鬯一卣”。〔傳〕:黑黍也。
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腹{」:秬鬯,黑黍酒也,謂之鬯者,芬香條暢也。
王賜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廟,告其先祖。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
據(jù)北魏《洛陽伽藍記·城西法云寺》中記載,“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于日中。經(jīng)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jīng)月不醒。
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于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
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赍酒之藩,路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
因此,后人便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
據(jù)《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緜鳌浚捍壕?,凍醪也。
宋代朱翼中在《酒經(jīng)》寫道,“抱甕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甕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內(nèi)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中寫道,“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后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白居易在《將至東都寄令孤留守》詩中寫道,“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壺中而得名。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
據(jù)《文選·左思》記載,“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張載在《酃酒賦》中寫道,“中山冬啟,醇酎秋發(fā)”。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后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問、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jù)《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赍我思成”。
〔傳」:酤,酒。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稱。
李白在《送別》詩中寫道,“借別傾壺醑,臨分贈鞭”。楊萬里在《小蓬萊酌酒》詩中寫道,”餐菊為糧露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將歸一絕》詩中寫道,“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甕醍醐迎我歸”。
黃封:這是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蘇軾在《與歐育等六人飲酒》詩中寫道,“苦戰(zhàn)知君便白羽,倦游憐我憶黃封”。
又據(jù)《書言故事·酒類》記載,“御賜酒曰黃封”。 清酌:古代稱祭祀用的酒。
據(jù)《禮·曲禮》記載,“凡祭宗廟之禮,……酒曰清酌”。 昔酒:這是指久釀的酒。
據(jù)《周禮·天宮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賈公彥注釋說:“昔酒者,久釀乃孰,故以昔酒為名,酌無事之人飲之”。
縹酒:這是指綠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啟》中寫道,“乃有春清縹酒,康狄所營”。
李善注:縹,綠色而微白也。 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
“平原督郵”是壞酒的隱語。據(jù)南朝宋國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術(shù)解》記載,“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
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
“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宋代蘇軾在《章質(zhì)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中,寫有“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的詩句。
曲生、曲秀才:這是酒的擬稱。據(jù)鄭棨在《開天傳信記》中記載,“唐代道士葉法善,居玄真觀。
有朝客十余人來訪,解帶淹留,滿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稱曲秀才,吭聲談論,一座皆驚。
良久暫起,如風旋轉(zhuǎn)。法善以為是妖魅,俟曲生復至,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墜于階下,化為瓶榼,美酒盈瓶。
坐客大笑飲之,其味甚佳”。后來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為酒的別稱。
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詩句。清代北軒主人寫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難忘曲秀才”的詩句。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八大王》一節(jié)中,也寫有“故曲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友”的詞句。 曲道士、曲居士:這是對酒的戲稱。
宋代陸游在《初夏幽居》詩中寫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黃庭堅在《雜詩》之五中寫道,“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曲蘗:本意指酒母。據(jù)《尚書·說命》記載,“。
1、魯酒薄而邯鄲圍 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說的是楚宣王會見諸候,魯國恭公后到并且酒很淡薄,楚宣王甚怒。
恭公說,我是周公之后,勛在王室,給你送酒已經(jīng)是有失禮節(jié)和身份的事了,你還指責酒薄,不要太過份了。 于是不辭而歸。
宣王于是發(fā)兵與齊國攻魯國。齊國的梁惠王一直想進攻趙國,但卻畏懼楚國會幫助趙國,這次楚國有求,便不必再擔心楚國來找麻煩了,于是趙國的邯鄲因為魯國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犧牲品。
2、清圣濁賢 三國魏初建時,曹操嚴厲禁酒,人們只好私下偷著飲酒,但諱言酒字,故用' 賢人'作為'白酒'(或'濁酒')的隱語,用'圣人'作為'清酒'的隱語。清賢濁圣演變成一個典故。
還有一個'青州從事,平原督郵'的成語,也是美酒和惡酒的隱語。 南朝人劉義慶在>中記載,桓溫手下的一個助手善于辯別酒的好壞,他則把好酒叫做'青州從事',青州是一個地名,青州的轄境內(nèi)有個地方叫齊郡,'齊'喻'肚臍',好酒叫做'青州從事',是因為好酒喝下去后,酒氣可以通到臍部; 他把壞酒稱做'平原督郵',是因為平原的轄境內(nèi)有個地方叫鬲縣,'鬲'喻'膈',意思是說壞酒喝下去,酒氣只能通到膈部。
3、杯酒釋兵權(quán) 這則故事說的是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一舉奪得政權(quán)之后,卻耽心從此之后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quán)。于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飲酒,叫他們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從此解除了他們的兵權(quán)。
在969年, 又召集節(jié)度使王彥超待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zhèn)兵權(quán)。宋太祖的做法后來一直為其后輩沿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diào)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diào)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zhàn)能力。
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zhàn)爭中,連連敗北。 4、鴻門宴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隊,劉邦先破咸陽(秦始皇的都城) ,但劉邦兵力不及項羽,項羽大怒,派當陽君擊關(guān),項羽入咸陽后,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
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guān)中稱王,項羽聽后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 一場惡戰(zhàn)在即。
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驚,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并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并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肴,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fā)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
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guān)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shù)弥獮閯畹膮⒊藭r,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后,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么值得推辭的。 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
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xiàn)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并向大將軍(亞父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卻撥劍將玉斗撞碎。
后人將鴻門宴喻指暗藏殺機。 5、文君當壚 據(jù)>,臨邛有一富家卓王孫之女文君新寡,因愛慕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四壁立,文君家開始又不予資助,兩人到臨邛,盡賣其車騎后,買了一酒舍酤酒。
而令文君當爐。司馬相如也與保庸雜作,滌器于市中。
這個故事后來成為夫婦愛情堅貞不逾的佳話。歷史上臨邛也成為釀酒之鄉(xiāng),名酒輩出。
文君酒成為歷史名酒,唐代羅隱的>詩曰:'數(shù)枝艷拂文君酒,'傳說中還有'文君井',陸游>詩曰:'落魄西州泥酒杯, 酒酣幾度上琴臺,青鞋自笑無羈束,又向文君井畔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圣濁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魯酒薄而邯鄲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杯酒釋兵權(quán)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鴻門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文君當壚。
翻開歷史的畫卷,酒伴隨著人類,走過了悠悠的歲月,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醞釀出了悠久燦爛的酒文化。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即愛酒,愛酒不愧天”,東方的詩仙李白這樣以不愧天為己任的去愛酒;這位斗酒詩百篇的嫡仙在酒給的靈感下,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沒有葡萄酒的日子就如同沒有陽光”,西方的葡萄酒之父巴斯德更是把葡萄酒比做賜予萬物生命的陽光,很難分出李白和巴斯德誰對酒更熱愛一些。
對酒的喜愛雖然相同,但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卻造成了中國人和西方人欣賞酒的角度有所不同,也就延伸出中西方酒文化的種種不同。 一、酒種的不同。
中國的酒文化淵遠流長,雖然歷史最長的當屬黃酒,但最能代表中國酒的莫過于白酒了,從某種角度可以說中國的酒文化酒是白酒文化。因為在中國的諸多酒種中,她歷史悠久、工藝成熟、至今為止仍是世界上產(chǎn)量最大的蒸餾酒。
中華文明產(chǎn)生在黃河流域,這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很早成為農(nóng)業(yè)大國,早在一萬多年前中國就與西亞、中美洲成為世界上最早的三個農(nóng)業(yè)中心。中國五谷類糧食產(chǎn)量大、品種多,糧食在滿足了人們食用的功能,還有剩余,這為糧食釀酒奠定了基礎。
而被稱為西方文明搖籃的希臘地處巴爾干半島,三面環(huán)海,境內(nèi)遍布群山和島嶼,土壤相對貧瘠,屬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不利于糧食作物的生長,谷類作物產(chǎn)量低,僅能滿足食用,很難有富余的用來釀酒。
而更喜歡沙礫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對地中海式氣候的適應性而在希臘廣泛種植,葡萄酒滿足了西方人對酒類的需求。 二、飲酒禮儀的不同。
從飲酒禮儀上來看,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大差異。仔細琢磨,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的一個規(guī)律,中國人飲酒重視的是人,要看和誰喝,要的是飲酒的氣氛;西方人飲酒重視的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國的飲酒禮儀體現(xiàn)了對飲酒人的尊重。誰是主人,誰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
敬酒時要從主人開始敬,主人不敬完,別人是沒有資格敬的,如果亂了次序是要受罰的。而敬酒一定是從最尊貴的客人開始敬起,敬酒時酒杯要滿,表示的也是對被敬酒人的尊重。
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敬酒要主動敬酒,而且講究的是先干為敬。而行酒令、劃拳等飲酒禮儀,也是為了讓飲酒人喝的更盡興而應運而生的。
顯然,中國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國尊卑長幼傳統(tǒng)倫理文化的影響,在飲酒過程中把對飲酒人的尊重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而西方人飲用葡萄酒的禮儀,則反應出對酒的尊重。
品鑒葡萄酒要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調(diào)動各種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飲順序上,講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紅葡萄酒、先品較淡的酒再品濃郁的酒、先飲年輕的酒在飲較長年份的酒,按照味覺規(guī)律的變化,逐漸深入地享受酒中風味的變化。
而對葡萄酒器的選擇上,也是圍繞著如何讓拼飲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來選擇的。讓香氣匯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腳杯、讓酒體充分舒展開的潷酒器、乃至為掌握葡萄酒溫度而為品飲專門設計的溫度計,無不體現(xiàn)出西方人對酒的尊重,他們的飲酒禮儀、飲酒文化都是為更好的欣賞美味而制定的。
三、飲酒的目的不同。 在中國,酒常常被當做一種工具。
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知心而寓之酒,人們更多的依靠飲酒而追求酒之外的東西。
青梅煮酒是為了論證誰是英雄;杯莫停的將進酒,為的是與爾同消萬古愁;竹林里狂歌的七賢,為的是借酒避難。酒在中國人眼里更多的是當作一種交際的工具,所以在中國的酒文化中缺乏對于酒本身進行科學而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和品評,更在意飲用他后帶來的美妙作用。
在西方,飲酒的目的往往很簡單,為了欣賞酒而飲酒,為了享受美酒而飲酒。當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際的功能,但人們更多的是追求如何盡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比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發(fā)現(xiàn),酒文化之間的差異其實就是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的大寫意式的發(fā)散思維;西方人則是工筆素描式的直線思維。
關(guān)于酒的起源有四中傳說,分別是:1上天造酒說 2猿猴造酒說 3儀狄造酒說 4杜康造酒說 考古資料對釀酒起源的佐證 谷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是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
以下幾個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情況對釀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裴李崗文化時期(公元前5000-6000年) (2)河姆渡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500年) 上述兩個文化時期,均有陶器和農(nóng)作物遺存,均具備釀酒的物質(zhì)條件。
(3)磁山文化時期 磁山文化時期距今7355-7235年,有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據(jù)有關(guān)專家統(tǒng)計:在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糧食堆積為100m3,折合重量5萬公斤"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形制類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
有人認為磁山文化時期,谷物釀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4)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地處四川省廣漢,埋藏物為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間的遺物。
該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 陶器和青銅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壺等。其形狀之大也為史前文物所少見。
現(xiàn)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1、酒是天然產(chǎn)物 最近科學家發(fā)現(xiàn),在漫漫宇宙中,存在著一些天體,就是由酒精所組成的。所蘊藏著的酒精,如制成啤酒,可供人類飲幾億年。
這說明什么問題?正好可用來說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種天然產(chǎn)物。人類不是發(fā)明了酒,僅僅是發(fā)現(xiàn)了酒。
酒里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學名是乙醇,分子式為C2H5OH),許多物質(zhì)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zhuǎn)變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轉(zhuǎn)變成酒精;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將某些物質(zhì)轉(zhuǎn)變成酒精。
大自然完全具備產(chǎn)生這些條件的基礎。2、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飲料酒 人類有意識地釀酒,是從模仿大自然的杰作開始的.我國古代書籍中就有不少關(guān)于水果自然發(fā)酵成酒的記載。
如宋代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曾記載山梨被人們貯藏在陶缸中后竟變成了清香撲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問在《蒲桃酒賦》的序言中也記載道某山民因避難山中,堆積在缸中的蒲桃也變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
古代史籍中還有所謂"猿酒"的記載,當然這種猿酒并不是猿猴有意識釀造的酒,而是猿猴采集的水果自然發(fā)酵所生成的果酒。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