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請示當時魯國的國君。得到魯國國君的批準后。排遣一輛二馬拉的馬車,一個書童,一個車夫,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東周。
老子見孔丘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徹夜長談之后,帶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看祭神之典,考查周國的教育基地和祭祀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在周國呆了數(shù)日??浊鹣蚶献愚o行。老子送孔子到當時的賓館之外,就說:“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愿以數(shù)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到了黃河的岸邊,看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勢如萬馬奔騰,聲如虎吼雷鳴??浊饋辛哆?,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聞孔丘此語,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笨浊鸾忉尩溃骸拔崮藨n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zhàn)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為于民之感嘆矣 ”
孔子問禮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于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于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笨浊鹇勓裕腥淮笪虻溃骸跋壬搜?,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崩献狱c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后進,善待時也。故圣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后,應去驕氣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于大街,誰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闭f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舍地向魯國駛?cè)ァ?/p>
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袄献雍螛??”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wǎng)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孔子學琴 眾所周知,孔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時也是一位音樂家,既會唱歌,又會彈琴作曲。
他在與人一同唱歌時,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請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聽,然后再和一遍。他的教育方針并不是培養(yǎng)一些死讀書的呆子,而是一些全面發(fā)展的英才。
孔子曾跟師襄學琴,某天師襄交給他一首曲子,讓他自已練習,他足足練了十來天,仍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師襄忍不住了,說“你可以換個曲子練練了。”孔子答到“我雖然已熟悉它的曲調(diào),但還沒有摸到它的規(guī)律”。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又說:“你已摸到它的規(guī)律了,可以換個曲子練了?!辈涣峡鬃踊卮稹拔疫€沒有領(lǐng)悟到它的音樂形象哩?!?/p>
如此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發(fā)現(xiàn)孔子神情莊重,四體通泰,好似變了人樣。這次不待師襄發(fā)問,孔了就先說道:“我已經(jīng)體會到音樂形象了,黑黝黝的,個兒高高的,目光深遠,似有王者氣概,此人非文王莫屬也?!?/p>
師襄聽罷,大吃一驚,因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對孔子講過。 孔子也可說是一流的音樂鑒賞家,《韶》相傳是堯舜時的樂舞,孔子在魯國一直沒有機會聽過,后在齊國的某次宮庭宴樂中終于欣賞到了,孔子完全被這莊嚴肅穆的音樂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以貌取人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 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后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 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
為此,孔 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叫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歲.子羽的體態(tài)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
孔子開始認為 他資質(zhì)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實踐, 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
后 來,子羽游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 都傳誦他的名字??鬃勇犝f了這件事,感慨他說:“我只憑言辭判斷 人品質(zhì)能力的好壞,結(jié)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 品質(zhì)能力的好壞,結(jié)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p>
孔子改錯 孔子帶領(lǐng)著子路、子貢、顏淵等幾個學生周游各地,講學傳道。一天,他們來到朐陽山下.師生們下了馬車,子貢在前,孔子隨后,子路、顏淵等幾個學生也都跟著登山。
孔子一鼓作氣攀到山頂,向東一看,只見天連水,水連天,一望無邊,好大的海喲!這時,天空中忽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迎面撲了過來。子路大聲叫道:"糟了糟了,到哪兒躲雨呀!"只見一個老漁民,左手提著漁網(wǎng),右手拿著漁叉,肩后背著漁簍,腰間系著葫蘆,迎著他們走過來,邊走邊說:"不要慌,跟我來!" 老漁民把孔子和他的學生領(lǐng)進了一個山洞。
這山洞面對著大海,是老漁民藏漁落腳的地方??鬃佑X得洞里有點兒悶熱,便走到洞口,觀看雨中的海景,看著看著,詩興大發(fā),不由地吟誦起來: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
老漁民聽了這兩句詩,忙道:"先生,你說的不對呀!"孔子問:"怎么不對呢?"老漁民說:"'千層浪','萬點坑',都不妥當。難道海水波浪滔滔只有千層,沙灘不多不少正好萬點?先生你數(shù)過嗎?"孔子有心聽聽高見,急忙問道:"老兄弟,你看怎么改呢?"老漁民說:"最好改成這樣:'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
'浪層層,坑點點,數(shù)也數(shù)不清,這才合乎情理。對不?" 孔子一聽,心服口服,正想贊嘆幾句,不料子路在一旁火了,沖著老漁民說:"哎哎,圣人作詩,你怎能亂改!"老漁民也火了,厲聲問道:"誰是圣人?"子路指著孔子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這就是孔夫子、孔圣人!"孔子阻止道:"子路,不可傲慢!不可無禮!"老漁民拍著子路的肩膀說:"小伙子,圣人有圣人的見識,但也不見得事事都比別人高明?。?孔子把學生招攏在一起,嚴肅地說:"我以前對你們講過'生而知之',這話錯啦!大家要記?。褐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說完,順口吟出小詩一首: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圣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從這以后,山里人就把朐(qu)陽山改名叫孔望山了。
后生可畏 孔子在游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 個小孩卻站在旁邊??鬃佑X得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么不和大 家一起玩。
小孩很認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 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么好處。所 以我不愿和他們玩。
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過了一會幾,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 出來,也不給準備動身的孔子讓路。孔子忍不住又問:‘你坐在里面, 為什么不避讓車子?”“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 要避車子的!”孩子說。
孔子非常驚訝,覺得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會說話,實在是了不 起,于是贊嘆他說:“你這么小的年紀,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卻回答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泳,兔生下 來,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跟著母馬行走,這些都 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感嘆他說:“。
有記載孔子曾問禮于老子。
《史記》載:孔子適周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p>
《史記》還記載,臨別時老子向孔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
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史記》還記述,當年孔子問禮于老子之后,對弟子們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
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見老子,其猶龍也!”但后來儒家得勢,認為這樣太抬舉道家,經(jīng)常不承認。
老子是周朝王室管理藏書的官員,知識廣博,深得孔子景仰??鬃涌赡懿恢挂淮我姷嚼献樱撕芸赡茉隰攪羞^交流,還可能曾經(jīng)在宋國相見。而對孔子影響最深的,應該是孔子45歲那年主動到周朝東都向老子問禮。
孔子與老子的此次相會是在公元前507年。孔子久聞老子大名,知道他博古知今,懂得禮樂的根本,洞悉道德的宗旨,也曾經(jīng)見到過老子,更知道老子的氣象非同一般,于是與弟子南宮敬叔一道去拜見老子。
敬叔是魯國貴族孟僖子的兒子,受父囑而師從于孔子。敬叔首先向魯國國君報告,請求魯昭公給孔子提供支持,還請求允許親自陪伴老師一同前去。他對昭公說:“孔子將要訪問宗周,學習先王遺留的政教制度,考察禮樂文化的最高境界,這是一項重大的事業(yè)啊,您為什么不以車馬資助他呢?”于是,昭公給了孔子一輛車,兩匹馬,以及童仆和駕車的人。敬叔與孔子一同到了宗周。
孔子向老聃學習了禮制,與萇弘交流了音樂知識,游歷了郊社之所,考察了宗周的明堂制度,了解了宗周的宗廟、朝廷的法度??鬃釉诼逡氐氖斋@是多方面的。參觀明堂時,孔子看到四門口墻上畫有堯、舜和桀、紂的肖像,昭示了善惡、興衰,以及有關(guān)王朝興盛與滅亡的誡語。還有周公輔佐成王,抱著年幼的成王背對屏風,面向南接受諸侯朝拜的圖像??鬃优腔灿^望之后對跟從的人說:“這就是周朝興盛的原因了。明鏡是用來審察形體容貌的,借助學習古代的東西可以了解當今。如果君主不能致力學習國家、個人生死存亡的根本東西,卻以忽視、怠慢的態(tài)度對待從而陷入危亡境地,這就如同向后跑卻想追上前面的人一樣,難道不是很糊涂嗎?”
孔子在宗周參觀,進入到太祖后稷的廟堂。廟堂右邊臺階的前面立有銅人,嘴巴被封了三層,而背上有這樣的銘文:“這是古時審慎說話的人,以此為戒!不要多說話,說話多則失敗多;不要多事,事情多則憂患多;安逸快樂時一定要警戒,不要做任何使自己后悔的事情;不要認為沒有什么損害,說不定禍患將一天天地增大;不要認為沒有別人聽到,神靈會暗暗地觀察著人的行為?;鹈绯跗鸬臅r候不去撲滅,等到烈火熊熊時又將怎么辦呢?涓涓細流不去堵塞,最終一定匯集成江河……如果確實能夠謹慎行事,也就確立了福佑的基礎(chǔ)。人的嘴巴有什么壞處呢?它是招禍之門。好勇斗狠的人不得好死,爭強好勝的人必定遇到強硬的對手……君子知道自己不能位居天下人之上,因此甘居人下;知道自己不能位列天下人之先,因此甘居人后。溫和恭敬,謹慎仁德,使別人傾慕自己的品德;示弱處下,也沒有人凌駕于自己之上。別人都有所改變,我只是堅守本分;別人都在轉(zhuǎn)移,我卻堅定不移。胸中埋藏著我的智慧,不向別人顯示我的技能。這樣,即使我位尊爵高,別人也不會傷害我,誰能做到這些呢……”
孔子讀完這段銘文回頭對弟子們說:“你們記住這些話!這些話實在中肯,合情可信?!对姟分姓f:‘戰(zhàn)戰(zhàn)兢兢,就像面臨深淵,就像腳踩薄冰。’如果這樣立身行事,怎么會因為說話招來禍患呢?”孔子特別強調(diào)“言忠信,行篤敬”,與老子言論的精神是相通的。
孔子困惑自己所執(zhí)守的大“道”難于實行,遂請教老子。他對老子說:“如今實行‘道’真是太難了!我本來執(zhí)守大道,現(xiàn)在請求當今的國君貫徹執(zhí)行,然而沒有被接受。如今實行‘道’真是太難了?!崩献诱f:“那些游說的人過失在于巧辯,聞聽游說的人又被浮華的言辭迷惑,在這兩種情況下,是不可以舍棄大道的。”實際上,優(yōu)秀思想學說得不到真正的貫徹實行,往往是由于“學者”們的論說過于宏闊、浮華、巧辯,使“聽眾”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所以孔子說“道不遠人”,認為“道”實際就在每個人的日常坐臥之間,布道的人首先應該著眼于“人”。
孔子離開宗周的時候,老子為孔子送行說:“我聽說在送行的時候,富貴的人送給人錢財,仁德的人送給人箴言。我不是富貴的人,姑且冒用仁者的稱號,讓我送給你幾句話吧:大凡當今的士人君子,聰明智能,認識深刻,卻陷入危險而瀕臨死亡境地的,是喜好譏諷、議論別人的人;博學雄辯,胸懷大志,卻自身陷入危難境地的,是喜好揭露、昭示別人隱惡的人。作為兒子不應該時刻惦記自己的存在,作為臣下不應該在君主憎惡自己時才知道離開。”孔子說:“謹從您的教誨?!?/p>
老子深遠的“虛無”之道,其特點是“在清靜無為中順應一切變化”。老子特別給孔子講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道理。又特意告誡孔子,認為人聰明深察卻不可“好譏議人”,博辯閎達卻不可“好發(fā)人之惡”??鬃邮指锌?,覺得老子就像“乘風云而上天”的蛟龍,認為老子的虛實之間隱含著太多的智慧!
從宗周返回了魯國,孔子學問精進,來跟從他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以至于孔子弟子竟有三千人之眾。他“學無常師”,從而積淀形成了深邃的智慧??鬃右簧性蛟S許多多的人請教學習,而老子是對孔子影響最大的一位。
以強凌弱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
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盜跖,是春秋末、戰(zhàn)國初時奴隸起義的領(lǐng)袖?!氨I”,是士大夫?qū)ζ鹆x奴隸的蔑稱。
盜跖部下有九千人,橫行天下,以武力侵犯諸侯。凡是經(jīng)過的地方,大國嚴守城池,小國閉城自保,百姓叫苦。
為此,有一次孔子對柳下季說:“做父親的一定能教誨他的兒子,做兄長的一定能教育他的弟弟。否則,父子兄弟的關(guān)系也就不可貴了。
如今,先生是當世才子,弟弟是強盜,卻又不能教育他,我真為你感到羞愧。我請求替先生去勸說他。”
柳下季為難他說:“如果弟弟不聽兄長的教育,即使有先生這樣的辯才,又有什么辦法呢?況且跖的為人,思想像泉涌一樣恣肆梭流,意氣如暴風一樣變化突然,順從他心意就高興,不順從他心意就發(fā)怒,容易用言語侮辱別人。我看先生不要去。”
孔子不聽柳下季的勸告,讓弟子顏回駕車,子貢當侍,前去會見盜跖。盜跖聽說孔子來見他,勃然大怒,對通報人說:“這個人,就是魯國的偽人孔丘嗎?替我告訴他:你不種地卻吃得很好,不紡織卻穿得很好,整日里搖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虛假地做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樣子,以求得封侯,得到富貴。
你罪大惡極,趕快滾回去!不然,我將用你的肝來加餐添菜?!笨鬃右辉僬埱蟀菀?,于是盜跖讓他進來。
孔子向盜跖行禮后,盜跖瞪大眼睛說:“孔丘,你所說的話,順從我心意的可以活命,違逆我心意的就讓你死?!笨鬃诱f:“將軍身軀魁梧,智慧能包羅天下,又勇猛、強悍,足可以南面稱王,而名字卻叫做強盜。
我很為將軍羞恥。將軍如果能聽從我的意見,我可以為您南面出使到吳國和越國,北面出使到齊國和魯國,東面出使到宋國和衛(wèi)國。
西面出使到晉國和楚國,讓他們?yōu)閷④娬?。盜跖逐漸向善?!?/p>
(出自《莊子·盜跖》)。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