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出 處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裴駿從孫敬憲莊伯從弟安祖裴延俊》:"延俊從父兄宣明,位華州刺史,有惠政,謚曰簡。二子景鸞、景鴻,并有逸才,河?xùn)|呼景鸞為驥子,景鴻為龍文。景鸞位華州刺史。子文端,齊行臺郎。四子,愿、安志、弘、振。景鴻,齊和夷郡守。子叔卿,博涉有孝行,時人號曰"裴曾子"。隋貝丘令。子神舉、神符,而神舉最知名。"
【拼音】:jì zǐ lóng wén
【釋義】:驥子:千里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為佳子弟的代稱。后多比喻英才。
【出處】:《北史·裴延俊傳》:“延俊從父兄宣明二子景鸞、景鴻,并有逸才,河?xùn)|呼景鸞為驥子,景鴻為龍文?!?/p>
唐·高彥休《唐闕史·盧相國指揮鎮(zhèn)州事》:“一失其機,噬臍無及?!?/p>
后悔跟噬臍有什么關(guān)系?成語“噬臍莫及”字面義是咬自己肚臍夠不著(噬:咬,如“吞噬”),比喻后悔莫及。那么后悔為何要咬肚臍?原來該成語是以麝喻人。獵人常捕麝取麝香,麝為求自保,逃跑中會把臍下香囊咬破,這樣獵人就對它失去興趣。一旦被捉住關(guān)進牢籠,再“噬臍”就無濟于事了,此即該成語由來。
韋皋是中唐德宗時期的人物,他出生的時候就非常神奇,傳說他出生滿一個月的時候,家里擺了宴席,請了很多高僧,來為小寶寶祈福祝壽,但是有一個容貌丑陋的胡僧,并沒有受到邀請,也上門吃白食,結(jié)果受到了冷遇。
但是在韋皋的母親叫乳母抱出嬰兒,讓群僧祝壽的時候,胡僧卻對小寶寶說了一句:“別來無恙么?”韋皋似乎聽懂了胡僧的話一般,對著這個胡僧笑,大家都非常奇怪,于是在韋皋母親的一再追問之下,這個胡僧才說韋皋是諸葛武侯的轉(zhuǎn)世,以后要庇護蜀地的。以后韋皋的發(fā)展果然如這個胡僧所言,可以說韋皋從出生就被套上了一個神異的光環(huán)。
安史之亂之后大唐已經(jīng)是風(fēng)雨飄搖了,德宗時期,宰相張鎰被皇帝調(diào)做鳳翊隴右節(jié)度使,叫韋皋當(dāng)了營田判官,得殿中侍御史,權(quán)知隴州行營留后事。沒過多久,涇原節(jié)度使姚令言的5千軍隊嘩變,占領(lǐng)長安,朱泚被亂軍擁立,德宗不得已倉皇逃到奉天,誰知道禍不單行,朱泚的舊部鳳翔兵馬使李楚琳又把張鎰給干掉了,帶著亂兵投奔了朱泚。
這個時候我們的主角正在隴上這個城市,這個城市里面有個叫牛云光的,是朱泚的部將,看韋皋非常有才干,就想發(fā)動兵變劫持韋皋投奔朱泚,可惜這個計劃被人知道泄了密,于是牛云光慌慌張張的帶了人逃走,但是走到半路上的時候,遇見了朱泚的家僮蘇玉,被此人的一番言語說動,居然想掉頭說降韋皋,結(jié)果被韋皋效仿周瑜臨江會,把牛云光,蘇玉這一干人等殺了個一干二凈。這便是韋皋充滿智慧的第一次精彩表演,這個時候的韋皋的形象是什么呢?我想應(yīng)該是個白面書生吧,因為敵人在了解他的利害之前都是以“書生”這個詞評價他的,也許這個韋皋還真是帶點諸葛孔明的風(fēng)采呢。
在解決掉了牛云光這一干叛軍之后,又派了使者和吐蕃國聯(lián)絡(luò),讓局勢安穩(wěn)起來,這樣德宗皇帝才能夠還都。由于在本次事件中的活躍,韋皋被升為左金吾衛(wèi)將軍,遷大將軍,又在貞元初,替代張延賞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成為了封疆大吏,也應(yīng)了那個胡僧的語言,成為了蜀地的守護者,也在蜀地這個舞臺,開始了韋提督那華麗的征戰(zhàn)生涯。
熟悉唐朝歷史的都知道,唐朝的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并不是一個輕松的職位,蜀地的民風(fēng)強悍,少數(shù)民族眾多不說,南面有南詔,西面有吐蕃,天寶戰(zhàn)爭時期,唐軍和南詔的戰(zhàn)爭,總共十八萬精銳都覆沒在這片土地上。而吐蕃更是大唐開國以來的宿敵,在這樣一個腹背受敵的地方,年輕的智將韋皋開始了他的經(jīng)營。
中國歷代推崇的就是斗智而不斗力,韋皋不是一個只知道打仗的莽夫,自然不會干兩面作戰(zhàn)的蠢事,他到任以后,首先就安撫當(dāng)?shù)氐纳贁?shù)民族,然后又和南詔國同好,并且離間南詔與吐蕃的關(guān)系。于是經(jīng)過這一系列的努力,韋皋就可以專心對付唐朝最大的外敵-吐蕃。
貞元五年,韋皋在蜀地的第一次作戰(zhàn)開始了,和一般人想象不一樣,這一次作戰(zhàn)是韋皋主動發(fā)起的進攻。他派遣大將王有道率兩千精兵和東蠻聯(lián)手,破破吐蕃于臺登,殺青海大酋乞臧遮遮、臘城酋悉多楊朱及論東柴等,史書上說“虜墜死崖谷不可計,多獲牛馬鎧裝。
遮遮,尚結(jié)贊之子,虜貴將悍雄者也; 既敗,酋長百余行哭隨之。悍將已亡,則屯柵以次降定。”
算是稍稍為大唐出了一口長安被占領(lǐng)的惡氣,韋皋因為這個功勞被升為檢校吏部尚書。 中國有史以來西南少數(shù)民族問題一直讓人非常頭疼,民族叛亂簡直就是家常便飯,韋皋自然也碰到了這樣的問題,剛剛安撫了蜀地的幾個少數(shù)民族頭目,誰知道還沒過多久,其中的一個叫夢沖的舊反叛投靠了吐蕃,韋皋并沒有學(xué)他的“前世”諸葛武侯那樣對夢沖七擒七縱,大搞感情攻勢。
而是非常干脆的在琵琶川下將他斬首,另立這個部落的二頭目為首領(lǐng),從此蜀地少數(shù)民族紛紛震服,韋皋也從此將蜀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貞元九年,朝廷筑鹽州城,這座城就在吐蕃的眼皮底下,吐蕃當(dāng)然不會看著它就這樣完工,為了保證城池的安全竣工,韋皋又一次主動進攻,攻破吐蕃峨和、通鶴、定廉城,逾的博嶺,包圍維州,搏棲雞,攻下羊溪等三城,還把吐蕃的定廉城一把火燒了。
吐蕃的南道元帥論莽熱來援救,也被擊敗,殺傷數(shù)千人,于是鹽州城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順利筑好。 到了貞元十三年,韋皋又光復(fù)了原來失去的巂州。
此時的韋皋對于吐蕃而言,簡直如同眼中釘肉中刺一般的可恨了,于是大兵壓境,屢屢進攻,但是韋皋不但進攻是一把好手,防守同樣穩(wěn)健,吐蕃的進攻連連吃鱉。 以上的情形持續(xù)到了貞元十五年,在這一年,韋皋的分化政策取得了成效,在帝國西南形成了以韋皋為代表的大唐帝國-南詔國和吐蕃國-阿拉伯阿拔斯帝國的兩大聯(lián)盟集團,大小沖突不斷。
但是在韋皋的領(lǐng)導(dǎo)下,失敗的一方總是吐蕃國。斷續(xù)的戰(zhàn)爭在貞元十七年終于形成了一場大戰(zhàn),鑒于帝國西南的形勢越來越不利于吐蕃,吐蕃贊普向北方發(fā)動了總攻擊,進攻靈、朔二州,并且攻破了麟州,想這樣來彌補吐蕃的損失。
韋皋再一次主動出擊,在帝國西南,他將軍隊分成了十路,大舉向吐蕃腹地進攻,真是大膽而又華麗的作戰(zhàn)風(fēng)格,分散的軍隊并沒有被各個擊破,反而在一開始就擊破了吐蕃和阿拉伯阿拔斯帝國的聯(lián)軍,于是“康、黑衣大食等兵及。
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p>
劉禹錫因參與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動被貶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還”,回到長安。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觀賞桃花,寫下了《玄都觀桃花》:“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以桃花隱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這樣的詩自然有人不滿,他又因“語涉譏刺”而再度遭貶,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詩人再游玄都觀,寫下了《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币廊蝗绻?,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發(fā)了自己不怕打擊、堅持斗爭的倔強意志?!扒岸葎⒗山裼謥怼钡牟恍付窢幘瘢恢睘楹笕司磁?。劉禹錫的詩化為成語:前度劉郎。 安公子是~,何小姐是司空見慣,倒也用不著十分羞澀,便舉案齊眉,同吃了一頓飯。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八回
楚霸王項羽攻占咸陽后,有人勸他定都,可因為思念家鄉(xiāng),項羽急于東歸,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后人便延伸出了‘錦衣夜行’這個成語,確切地說是“衣錦夜行”。
根據(jù)最新版《新華成語詞典》,把“衣”字讀音做了修改,“衣”發(fā)第一音。項羽認(rèn)為,富貴后不回故鄉(xiāng),就象身穿錦繡在夜間行走,沒有人能看見。
后遂用“衣繡夜行、衣錦夜行、夜行披繡、錦繡夜行、夜繡行、宵錦”等謂不能向人顯示榮華富貴;又用“衣錦還鄉(xiāng)、錦衣還里、衣錦還、錦還、衣錦晝游、錦衣行晝、晝錦、晝繡”等指富貴后回鄉(xiāng),表示炫耀富貴榮華。 【衣繡夜行】《漢書·朱買臣傳》:“上(漢武帝)謂買臣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今子何如?’買臣頓首辭謝?!?/p>
【衣錦夜行】黃小配《廿戴繁華夢》第二十回:“古人說:‘富貴不還鄉(xiāng),就如衣錦夜行?!怯兄??大人不如趁滿任回來?!?/p>
【夜行披繡】蘇武《報李陵書》:“語曰:夜行披繡,不足為榮。” 【錦繡夜行】辛棄疾《臨江仙·昨日得家報特丹漸開》詞:“風(fēng)流人不見,錦繡夜間行。”
【夜繡行】趙翼《朝衣》詩:“出游未共春衣典,起早翻如夜繡行?!?【宵錦】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奠豪書》:“故鄉(xiāng)如此,誠為衣繡;故人不見,還同宵錦?!?/p>
【衣錦還鄉(xiāng)】《南史·柳慶遠傳》:“出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烏于新亭謂曰:‘卿衣錦還鄉(xiāng),朕無西顧憂矣。
’”黃滔《送翁員外承贊》詩:“衣錦還鄉(xiāng)翻是客,車謁帝卻為歸?!睆垏e《薛仁貴》第四折:“你孩兒三箭定了天山……今日衣錦還鄉(xiāng),控望父母來了。”
【錦衣還里】廬《童子軍》第二出:“著甚的肘后懸金印,錦衣還里想?!?【衣錦還】李白《送張遙之壽陽幕府》詩:“勖爾效才略,功成衣錦還?!?/p>
【錦還】周亮工《送王將軍還里暫遲湖上》詩:“一曲臨江仙自好,錦還未必勝生還?!?【衣錦歸】劉兼《宣賜錦袍設(shè)上贈諸郡客》詩:“深冬若得朝丹闕,太華峰前衣錦歸。”
歐陽修《謝致士表》:“頭垂兩鬢之霜毛,腰束九環(huán)之金帶,雖異負薪之里,何殊衣錦之歸?!?【錦衣歸】顧炎武《班定遠投筆》詩:“封侯來萬里,老見錦衣歸?!?/p>
【衣錦】李白《送外甥制班從軍》詩:“丈夫賭命報天子,當(dāng)斬胡頭衣錦逥?!?【晝錦還鄉(xiāng)】王維《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詩序》:“游宦三年,愿以君羹遺母;不居一國,欲其晝錦還鄉(xiāng)。”
姚勉《沁園春·送友人歸蜀》:“晝錦還鄉(xiāng),油幢佐幕,誰道青天行路難。” 【著繡晝行】《三國志·魏志·夏侯元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念足下震華鼓,建朱節(jié),楞本州所謂著繡晝行也?!?/p>
陳師道《贈鄭戶部》詩:“著繡晝行真細事,下車磬折得深衷?!?【衣繡晝行】《三國志·魏志·張既傳》:“〔張既〕出為率領(lǐng)州刺史,太祖謂既曰:‘還君本州,可謂衣鄉(xiāng)晝行矣?!?/p>
【衣錦晝游】《新唐書·張士貴傳》:“〔士貴〕從征伐有功,賜爵新野縣公,又從平洛,授虢州刺史。帝曰:‘李令卿衣錦晝游耳。
’” 【錦衣行晝】辛棄疾《水龍吟·次年南澗用前韻迷仆壽再和以壽南澗》詞:“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錦衣行晝?!?【晝錦】李清照《長壽樂·南昌生日》詞:“有令容淑質(zhì),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范成大《晝錦行送陳鈣矮判信州》詩:“晝錦聲名兩榮耀,惟有信州如相州?!编嵉螺x《倩女離魂》第四折:“嗅如今富貴還鄉(xiāng)井,方信道耀門閭、晝錦榮?!?/p>
【晝繡】《陳書·陳寶應(yīng)傳》:“起家臨郡,兼晝繡之榮;裂地置州,假藩麾之盛。” 〖釋義〗說者(韓生)見項羽攻占咸陽后不圖建立霸業(yè),一心要衣錦還鄉(xiāng),便嘲笑他不過是個戴著帽子的沐猴而已。
后遂用“沐猴而冠、沐猴冠、沐冠猴、楚沐猴、笑沐猴”等謂人目光短淺、徙有儀表,成不了大事?!俱搴锒凇俊稘h書·伍被傳》:“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發(fā)沐猴而冠耳!”《晉書·張戴傳》:“茍不能匡化輔政,佐時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榮求利,厚自封之資,豐私家之積,此沐猴而冠耳,尚焉足道哉!” 【沐猴冠】蘇軾《次韻答章傳道見贈》:“達人千鈞弩,一弛難再彀;下士沐猴冠,已系猶跳驟?!?/p>
又《錦溪》詩:“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賢。” 【沐冠猴】沈鯨《雙珠記》第十三出:“文身虜,沐冠猴,那知罪惡重山丘?!?/p>
【楚沐猴】蘇軾《代書答梁先》詩:“強名太守古徐州,忘歸不如楚沐猴?!?【笑沐猴】黃遵憲《己亥續(xù)懷人詩》之五:“優(yōu)孟衣冠笑沐猴,武靈胡服眾人咻?!?/p>
孫原湘《題仲瞿祭霸王墓詩后》詩:“時來雉亦烹功狗,事去人爭笑沐猴。”董必武《重慶辦事處五周年紀(jì)念》詩:“曾聞制苞驅(qū)狂狗,莫訝韓生笑沐猴?!?/p>
當(dāng)年從軍時穿過的那件“舊貂裘”,積滿灰塵,還掛在墻上,作為“匹馬戍梁州”的紀(jì)念。陸游對這件“舊貂裘”十分珍視,因為他曾穿著它在前線沖鋒陷陣:“貂裘半脫馬如龍,舉鞭指麾氣吐虹。”(《醉歌》)還穿著它在荒灘上親手剌死過一只猛虎:“百騎河灘獵盛秋,至今血濺短貂裘”。(《醉歌》)所以當(dāng)他離開南鄭后,一直把它藏在身邊,保存至今?!芭f貂裘”是本篇中唯一展現(xiàn)在作者眼前的物象,雖然詞中只用一句輕輕帶過,但卻是理解此詞的關(guān)鍵。原來詩人是睹物傷情,因見貂裘而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和感慨。也可以說,“舊貂裘”是這首詞靈感的觸媒。
"瘦西湖”的由來:
揚州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相傳在清乾隆年間,揚州的鹽業(yè)興盛,瘦西湖由于年長日久,湖心淤塞,鹽商便出資疏浚,并在東西岸興建起許多亭臺樓閣,這一來,湖上的風(fēng)景便顯得格外優(yōu)美秀麗了。
當(dāng)時,鹽商中首富有三家,他們附庸風(fēng)雅,經(jīng)常到湖上游玩、宴客。這年春二月,三個鹽商來到湖上鳧莊小宴,他們一面飲酒,一面欣賞湖面景色。大鹽商年齡最長,閱歷多,一向以長兄自居,他喝了幾杯酒,就說:“我們這個保障湖,風(fēng)景多好啊,一點也不比杭州的西湖差,可是卻叫保障湖未免有點不相配。”二鹽商慣于見風(fēng)使舵,見大鹽商發(fā)這通議論,立刻湊趣說:“高見,高見。我們揚州文人雖多,但卻沒有一個人關(guān)心這件事,實在叫人遺憾?!比}商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人,他接著說:“起個名字,還要文人?我看未免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fēng)。來,我們?nèi)怂剂克剂?,不信就想不出一個好名字來?!比齻€人酒不喝了,都在低頭沉思,過了好一會兒,大鹽商先開口,他說:“我們的保障湖在揚州城之西,不如也叫它‘西湖’,二位以為如何?”二鹽商馬上附和說:“妙,妙,把保障湖改為西湖,那太好了,太好了。”三鹽商看了二鹽商一眼,不以為然地說:“你們二位都到過杭州,杭州的西湖多大?。∥覀冞@個湖怎配稱西湖呢?依小弟之見,叫‘小西湖’還差不多。”大鹽商搖搖頭,心里有話:這個“小”字就比人家矮了大半截,不妥,不妥,但他又想不出一個好名字來,就說:“‘小西湖’還要斟酌斟酌。我看‘西湖’是可以用的,只要在它前面加一個合適的字來?!?/p>
就為這一個字,三個人又在苦苦思索了,過了好一會,二鹽商開口了,他說:“我們這個西湖,雖不及杭州的西湖大,但也有它的特點,就是湖身迂回曲折,有二十多里長,我看不如叫它‘長西湖’。大、三鹽商都搖頭,不同意。他們于是又想出一大堆名字來,什么“金西湖”、“銀西湖”、“綠西湖”、“藍西湖”、“美西湖”等等,可沒有一個中意的。這一來,他們才感覺到替湖起一個名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恰巧,鄰座有位書生,一直頗有興趣地聽他們爭論,只是笑而不語,大鹽商見了,就說:“那看著我們笑的是個讀書人,我們何不請他來起一個名字?!?/p>
這位書生并沒有過來,他站起來劈口說到:“三位的議論我都聽到了,我看揚州的這個湖是可以與杭州的西湖相媲美,但清瘦過之,依我之見,稱‘瘦西湖’可也。”“瘦西湖”三個字一出口,三個鹽商就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再邀請這個書生入座飲酒,可是,那個書生卻飄然而去。從此,“瘦西湖”的名聲就傳開了。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