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義】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 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典 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伤r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古文】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 (選自>)
【道理】
想要成就事業(yè),就要努力。不經過努力奮斗,不能成就事業(yè)。
祖逖(226年-321年)是東晉范陽遒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人,據(jù)《晉書·祖逖傳》記述: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漢中山靖王之后)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后人用此典故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聞雞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p>
【翻譯】:半夜聽到雞叫,就起床了,說:“這不是讓人討厭的聲音。”所以起床舞劍。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然糠照薪、發(fā)奮圖強、鍥而不舍、雞鳴而起、廢寢忘食、自強不息、發(fā)憤圖強
擴展資料:
近義詞釋義:
一、發(fā)奮圖強 [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釋】: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出自】:《人民日報》1959.9.3:“發(fā)奮圖強、自力更生,對于落后隊貧困落后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p>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二、鍥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釋】: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自】:《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p>
【翻譯】:(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示例】:夫固謂一人鍥而不舍,則行美于本性矣。 章炳麟《菌說》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
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 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 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于 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 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 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 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 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 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 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祖逖被 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 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
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fā)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西晉時的祖逖,從小勤練武術,鉆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yè)。
劉琨也是個有報負的年輕人,兩人很快便成為好朋友。這天晚上,半夜過后,祖逖忽然被一陣雞鳴聲吵醒,他連忙把劉琨喚醒說:“這雞鳴聲把人吵醒,雖然很討厭,但我們可以趁此機會早些起床練習武藝?!?/p>
“好?。 眲㈢廊煌?。于是兩人來到院子里,專心地練起刀劍來。
從此,兩人每到夜半,一聽到雞鳴,便起床練劍。 當時,祖逖看到國家被匈奴軍隊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著急,立刻上書皇帝,請求率兵北伐,收復失地。
皇帝很高興,封祖逖為“奮威將軍”,帶領軍隊北上。由于祖逖和劉琨作戰(zhàn)英勇,不久便收復了很多北方的城池。
祖逖聞雞起舞 祖逖,字士稚,范陽遒(今河北省定興縣)人.父親祖武,任過上谷(今河北懷來縣)太守.父親去世時,祖逖還小,他的生活由幾個兄長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潑、開朗.他好動不愛靜,十四五歲了,沒讀進多少書.幾個哥哥為此都很憂慮.但他為人豁落,講義氣,好打不平,深得鄰里好評.他常常以他兄長的名義,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給受災的貧苦農民,可實際上他的哥哥們并沒有這個意思. 十八九歲時,祖逖像是突然開了竅,開始勵志讀書,四五年內,便已博通今古.他常到京城洛陽去,向有學問的人求教.凡是見到過他的人,都不由贊嘆說:“這個人將來定是個人才!” 祖逖24歲時,擔任了司州(治洛陽)主簿.主簿是主管文書簿籍的小官.他有一個同事,叫劉琨.劉琨是漢朝宗室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也是一個有志氣的青年.兩個人因為意氣相投,成了好朋友.他們經常談論時事,談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一談就是大半夜,于是同床抵足而臥.有一天,他們也是談得很晚,剛剛著枕,劉琨已是鼾聲如雷了.祖逖正蒙眬入睡,突然聽到了荒雞(古人把三更以前鳴叫的雞叫荒鳴.荒雞的叫聲被看作邪惡之聲,是兵起之象.)的叫聲.他猛然驚醒,用腳朝劉琨猛一登,叫醒劉琨說:“你聽,你聽,這不是荒雞的叫聲嗎?恐怕天下要大亂了,我們還能安穩(wěn)地睡覺嗎?”于是取過雙劍,就在庭院中舞起來.劉琨揉了揉眼,想了想,說:“對!應該居安思危!”也去取了雙劍,和祖逖對舞起來. 不久,果然爆發(fā)了八王之亂. 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漢國劉聰派大將王彌、劉曜攻陷洛陽,縱兵搶掠珍寶,焚燒宮室、廟宇,挖掘陵墓,殺晉太子銓及官吏、百姓3萬多人,晉懷帝被俘.京師一片混亂. 這時,祖逖帶領親族、鄰里幾百家人向南方逃難,幾經輾轉,來到淮泗(今安徽省境內).一路上,他讓老人和病人坐在自家的馬車上,他自己則步行.所有的糧食、衣服、藥物都作為公用.遇到散兵游勇搔擾,都是他帶人去和他們糾纏,遇到土匪槍劫,是他帶人去把他們打退.因此,他自然地成了這支逃難隊伍的“總領隊”,無論老少,都聽他指揮. 公元317年3月,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晉王,第二年稱帝,這就是東晉王朝.司馬睿聞知祖逖流亡到泗口(今江蘇銅山縣),便派人任命他為徐州刺史.不久,又任命他為軍諮祭酒,調他駐守丹徒之京口(今江蘇丹徒縣內).晉元帝司馬睿是個平庸的人.當時北方中原地區(qū)大部已為漢國占領,司馬睿只想偏安一隅,圖取眼前安樂,不思北伐.祖逖向晉元帝進諫,說:“中原大亂,兩京顛覆,都是因為藩王爭權奪利,自相殘殺,遂使戎狄有機可乘.現(xiàn)在中原百姓遭受異族擄掠,心懷激憤.大王如果能委派戰(zhàn)將北上,一定能得到中原百姓的響應,那時不僅失土可復,國恥可雪,大晉朝也能轉危為安了.請大王考慮.” 司馬睿采納了祖逖的建議,任命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支給他1000人的糧食,3000匹布,卻不發(fā)給他鎧甲,要他自己去招募兵士.祖逖只帶了跟隨他逃難而來的一百來個人家,租了幾只大船,橫渡長江北上.船劃到中流,祖逖站在船頭,望著滔滔江水,不禁感慨萬千.他已年過50,回想起青年時代與劉琨聞雞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沒有想到荒雞的惡聲竟然應驗,中原地區(qū)先是藩王混戰(zhàn),后受匈奴鐵騎的蹂躪,山河一片破碎.現(xiàn)在雖受命去收拾舊山河,但豫州刺史是一紙空文,3000兵士是一個空諾,所有的就是眼前這三四十個青壯,一百來老少.但是,頭可斷,志不可滅.只要有當年的志氣在,定能開辟一個新天地.祖逖拔出佩劍,敲著船槳,發(fā)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廓清中原,決不返渡!”言辭壯烈,同行者都深受感動. 渡江后,祖逖帶人停留在淮陰.他在這里鑄造兵器,招募壯士.很快,招募到2000人.祖逖然后帶領這支2000多人的隊伍北進,首先占領了譙城(今安徽毫縣).當時北方主要的軍事勢力是石勒.石勒是羯族人,先依附漢劉曜.公元319年,他自稱趙王,建都襄國(今河北邢臺縣).祖逖連續(xù)攻破了石勒軍支持的堡、塢等割據(jù)勢力,擊敗了石勒的援軍,派部將韓潛進駐封丘(今河南封丘),自己則進駐雍丘(今河南杞縣).這一來,整個黃河以南土地概都收復,重歸晉朝管轄. 祖逖行兵打仗,除了善于謀略,還嚴于律己.任何人,哪怕只有微功,立即獎賞,不等明天.他的生活非常節(jié)儉.在駐防地區(qū),不僅督促、幫助百姓搞好農業(yè)生產,還督促自己的子弟參加生產勞動,自己打柴燒.中原久經戰(zhàn)亂,到處有無主尸骨.祖逖派人收葬,還進行祭奠.所有這些,都使百姓深受感動.有一次舉辦酒會,請當?shù)馗咐蠀⒓?有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流著眼淚說:“我已經老了.我以為再也見不到國家安寧,百姓安居.現(xiàn)在見到了為民父母的祖將軍,我死了還有什么遺憾呢!” 可是,正當祖逖積谷練兵,準備進軍河北的時候,朝廷新任命戴若思為豫州都督.戴若思是南方人,力主偏安,不圖進取.朝廷派這樣的人來當都督,不是拿恢復當作玩笑?而且,祖逖又聽說朝廷中大將軍王敦與鎮(zhèn)北將軍劉隗矛盾很深,誓不兩立,如果內亂又起,那北伐豈不成了泡影?現(xiàn)有的成功也就功虧一簣了.祖逖憂心如焚,積勞成疾,終于病倒了. 祖逖在病中,矢志恢復中原的壯心仍不泯滅.他考慮到。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
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
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
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p>
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祖逖(266~321),字士雅。
河北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有傳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漢族。中國東晉初有志于恢復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將。
父親祖武,任過上谷(今河北懷來縣)太守。父親去世時,祖逖還小,他的生活由幾個兄長照料。
祖逖的性格活潑、開朗。他好動不愛靜,十四五歲了,沒讀進多少書。
幾個哥哥為此都很憂慮。但他為人豁落,講義氣,好打不平,深得鄰里好評。
他常常以他兄長的名義,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給受災的貧苦農民,可實際上他的哥哥們并沒有這個意思。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
313年,以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的身份進行北伐。當他北渡長江,船至中流之時,眼望面前滾滾東去的江水,感慨萬千。
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難的處境和壯志難伸的憤懣,豪氣干云,熱血涌動,于是劉琨祖逖 聞雞起舞敲著船楫朗聲發(fā)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ㄖ辛鲹糸┮馑际侨舨荒芷蕉ㄖ性?,收復失地,決不重回江東!祖逖所部紀律嚴明,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shù)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zhèn)西將軍。后因朝廷內亂,北伐失敗。
文天祥《正氣歌》有一句: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即是指祖逖。
劉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人。中國西晉時期名將。
漢中山靖王之后,美姿儀,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陽,“人稱洛中奕奕,慶孫越石”。廁身以帥哥才子聞名的文學政治團體“金谷二十四友”之中,因年紀最小,排名最后。
為司州主簿時,與祖逖聞雞起舞,八王之亂又經永嘉之亂,神州陸沉,北方淪陷,只有劉琨堅守在并州,是當時北方僅存的漢人地盤。后因愛慕劉琨發(fā)兵幫助的鮮卑首領拓跋猗盧被兄弟殺死,沒有兵力與各族爭斗,投奔遼北,后因遼北內部爭權而死。
詩僅存4首,卻與左思齊名。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
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 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 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于 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 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 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 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 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 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 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祖逖被 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 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
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fā)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5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