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賈氏窺簾韓掾少:韓壽,晉人,司空賈充的僚屬,充每在家聚會,賈女從窗格中偷窺,見其貌美而愛之,與私通,充發(fā)覺后乃以妻壽。
2.李商隱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典故 “莊周夢蝶”語出《莊子*齊物論》,后多以“莊周夢蝶”比喻夢幻迷離,往事追憶,或夢中佳趣。李白《古風》云:“莊周夢蝴蝶,蝴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
追求自由境界的超然哲人莊子。某日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忽上忽下的翩翩飛舞,真是愉悅暢快無比,竟不知道這是在夢境中。
突然驚覺,原來莊周還是莊周??墒巧性诨貞浿械那f子還在懷疑:究竟是莊周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莊子與蝴蝶即“萬物與我為一”。
事物雖名稱不同,卻存在同一的“道”。這與佛學中的“佛我合一”思想很類似。
詩句中的“曉夢”,指天將亮時做的夢?!?迷蝴蝶”,指對自己與蝴蝶之間的關系迷茫。
面對群雄逐鹿,變化劇烈的戰(zhàn)國社會,莊周產(chǎn)生了人生虛幻無常的思想,而李商隱則是有感于晚唐國勢衰微,政局動亂,命運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 用此典故,還包含著他對愛情與生命消逝的傷感。
他似乎已預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與怨憤傾泄出來 。
李商隱《錦瑟》一詩中用了4個典故,分別是“莊周蝶夢”、“杜鵑啼血”、“良玉生煙”、“滄海珠淚”。
1、“莊周蝶夢”:借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年輕時沉迷的美好情境。
2、“杜鵑啼血”:以冤禽獸托寫很懷,來表達殷切的思念。
3、“良玉生煙”:借此構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一種復雜的惆悵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凈的愛賞,也有一絲的感傷。
4、“滄海珠淚”:借此具有極高美學意味的理想景色,來抒發(fā)一種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仇恨。
擴展資料:
錦瑟原文: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翻譯: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詩創(chuàng)作于李商隱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斷弦之意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jié),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莊周其實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靈和作為可以感動杜鵑。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淚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時彼地的藍田才能生成猶如生煙似的良玉。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憶之中了。而在當時那些人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并不知珍惜。
創(chuàng)作背景
李商隱天資聰穎,文思銳敏,二十出頭考中進士,舉鴻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從此懷才不遇。在“牛李黨爭”左右為難,兩方猜疑,屢遭排斥,大志難伸。中年喪妻,又因寫詩抒懷,遭人貶斥。
此詩約作于作者晚年,對《錦瑟》一詩的創(chuàng)作意旨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蛞詾槭菒蹏?,或以為是悼念追懷亡妻之作,或以為是自傷身世、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念待兒之筆。《史記·封禪書》載古瑟五十弦,后一般為二十五弦。
但此詩創(chuàng)作于李商隱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斷弦之意(一說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斷成兩半,即為五十弦)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jié),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
提李商隱,第一聯(lián)想就是他那些情意綿綿的愛情詩,在大伙的豐富想象力中,這家伙的拍拖波折不知有多驚心動魄、蕩氣回腸。
奇的是,除了原配,沒人知道李商隱究竟和誰怎么樣地轟轟烈烈、死去活來過。 千百年來,好事者對李商隱情詩的胡說八道可以堆滿半個圖書館,飛出來的口水足夠解決全球的缺水危機,但沒一個不是異想天開、自說自話。
李商隱身上越發(fā)散布著一股惆悵迷離、神秘幽邃、纏綿悱惻,要是統(tǒng)計一下李商隱的歌友會,估計女“粉絲”得占到七成強。 不過李商隱這廝重色輕友,對兄弟不太夠朋友。
他一輩子走背字,和他對哥們兒不仗義嚴重相關。 初次戀愛未遂 李商隱的情詩中不少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那Ч琶洌彩钦勥^戀愛的,不少人都拿來派過用場。
但他的情詩意思晦澀模糊,即便是那些名句,往往也不知具體所指。 好比王家衛(wèi)的電影,根本就不明白他老兄想拍什么,但好多人就是吃半夜戴墨鏡的這一套。
除了李商隱詩風隱僻幽遠之外,好像他也有難言之隱,因此有意遮掩。故此雖然關于李商隱的情史議論紛紛,但都是癡人說夢型的信口雌黃,和時下那些古裝電視劇是一個套路。
李商隱自己肯認賬的,是他年輕時候的一段未遂冒險。 女方叫柳枝,是一位17歲的姑娘,善解音律。
李商隱的一位堂兄李讓山和柳枝是鄰居,一天,李讓山偶爾吟誦李商隱的一首詩,柳枝聽見后問是誰寫的。李讓山照實說了,柳枝扯下衣帶打上結,請李讓山送給李商隱求詩。
第二天,李商隱和李讓山一起路過柳枝家門口,遇見柳枝頭挽雙髻、抱立扇下,看見李商隱后,就說3天后將焚香相待。 唐朝人確實夠開放,從素不相識到約會這樣迅速高效,比美國言情片還干凈利落。
誰知道和李商隱約好準備同去京城的一個哥們兒,不早不晚在這個時候搞了個惡作劇,偷了李商隱的行裝就先跑了。李商隱沒辦法,只得去追趕朋友。
后來李讓山也到了京城,說柳枝已經(jīng)被某大官僚娶走。 戰(zhàn)斗還沒打響,就草草收兵,按理說談不上刻骨銘心。
但李商隱回憶柳枝時,說她作海天風濤之曲,幽憶怨斷之音,看來很是動心,《柳枝五首》也寫得一如既往地情深義重。以他這樣不折不扣的多情種子,難怪大家猜測他的故事絕不會那么簡單。
其他的哀怨幽怨情節(jié),只能在他的詩里面胡思亂想了。 白居易想轉世當他兒子 李商隱確實有兩把刷子,他17歲拜見任職節(jié)度使的令狐楚時,令狐楚就對他青眼有加。
令狐楚不是一般角色,不僅身為一方諸侯,而且令狐楚的駢文、韓愈的古文、杜甫的詩歌當時被公認為“三絕”。皇帝老子對令狐楚的文字也極其推崇,到了只看奏章的文風就知道哪個是令狐楚大作的地步。
令狐楚這么一位大手筆,一見李商隱這么個無名的窮酸小子就把他收為門生,還鼓勵李商隱和自己的子侄令狐袊等人多多廝混,建立點人脈,對他才華的器重很不一般。 李商隱名聲在外后,因為當時沒有明星的電視采訪,時人對他只是聞名未見真容。
一次李商隱出門住店,旁邊有一幫客人喝得半醉,正以《木蘭花》為題賦詩。轉頭看見李商隱,就以唐朝人慣有的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的勁頭請他過來一起happy,李商隱當場也寫了一首,眾客看了大驚,忙問老兄是何方神圣,李商隱一報家門,眾客再驚,酒全醒了:原來是當紅一線明星李哥,難怪出手如此不凡,有眼不識金鑲玉,恕罪恕罪! 最離譜的是白居易對李商隱的稱道。
李商隱成名時,白居易早就告老還鄉(xiāng),看見李商隱的文章一下就成為他的老“粉絲”,對李商隱很酷地冒出來一句:我死后,能夠轉世投胎當你兒子就心滿意足了。對偶像的忠誠度簡直高得可怕。
白居易謝世后幾年,李商隱生了兒子,想起白居易的話,就給兒子起名字叫“白老”,大概算是對前輩遺愿的尊重。 不料白老長大后木訥蠢鈍,不怎么靈光,看來不像是白居易轉世,倒像是郭靖的前身。
著名的花花公子溫庭筠就拿白老開涮:你小子要是白居易的后生,那不是丟老白的臉嗎?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饒好賈,風波死湖上。
其母不念他兒子,獨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妝綰髻,未嘗竟,已復起去,吹葉嚼蕊,調(diào)絲擪管,作天海風濤之曲,幽憶怨斷之音。
居其旁,與其家接故往來者,聞十年尚相與,疑其醉眠夢物斷不娉。余從昆讓山,比柳枝居為近。
他日春曾陰,讓山下馬柳枝南柳下,詠余《燕臺詩》,柳枝驚問:“誰人有此?誰人為是?”讓山謂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斷長帶,結讓山為贈叔乞詩。
明日,余比馬出其巷,柳枝丫鬟畢妝,抱立扇下,風障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鄰當去濺裙水上,以博山香待,與郎俱過。”余諾之。
會所友有偕當詣京師者,戲盜余臥裝以先,不果留。雪中讓山至,且曰:“為東諸侯取去矣?!?/p>
明年,讓山復東,相背于戲上,因寓詩以墨其故處云。 女方叫柳枝,是一位17歲的姑娘,善解音律。
李商隱的一位堂兄李讓山和柳枝是鄰居,一天,李讓山偶爾吟誦李商隱的一首詩,柳枝聽見后問是誰寫的。李讓山照實說了,柳枝扯下衣帶打上結,請李讓山送給李商隱求詩。
第二天,李商隱和李讓山一起路過柳枝家門口,遇見柳枝頭挽雙髻、抱立扇下,看見李商隱后,就說3天后將焚香相待。 唐朝人確實。
典故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后來夢醒,莊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詩人借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年輕時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典故二:望帝春心托杜鵑
傳說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杜鵑,啼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詩人借此以冤禽托寫恨懷,亦表達殷切的思念。
典故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傳說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yǎng)其珠海,珠得月華,始極光瑩;又有南海鮫有泣淚,顆顆成珠的故事。計人借此把月珠淚合而為一,構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一種復雜的悵惘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凈的愛賞,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傷。
典故四:藍田晶暖玉生煙
藍田的玉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氣冉冉上騰,遠察如發(fā),近觀卻元。詩人借此具有極高美學意味的理想景色,抒發(fā)一種對于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悵恨。與典三所涵一致。
李商隱的無題
李商隱 無題尾聯(lián)用的兩個典故分別是蓬萊山和青鳥。
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出自《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此處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同出《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三危之山 ,三青鳥居之.”,此處意指作者相思之情的寄望.
無題 (其一)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閨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詩人。原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
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
生平李商隱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47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nóng)尉、佐幕府、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
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后李黨的王夢元愛其才將女兒嫁給他,他因此而遭到牛黨的排斥。從此,李商隱便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于各藩鎮(zhèn)幕僚當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終身。
晚唐唐詩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窮水盡的下滑趨勢,而李商隱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家世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
經(jīng)張采田考證,確認他是唐代皇族的遠房宗室。但是沒有官方的屬籍文件證明此事,因而可以認為李商隱和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系已經(jīng)相當遙遠了。
李商隱數(shù)次在詩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過,這并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的現(xiàn)實的利益。
李商隱的家世,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擔任過最高級的行政職位是美原縣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陽縣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獲嘉縣(今河南獲嘉縣)令。
早年在李商隱10歲前后,他的父親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親、弟妹們回到了河南故鄉(xiāng),生活貧困,要靠親戚接濟。在家中李商隱是長子,因此也就同時背負上了撐持門戶的責任。
后來,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時期曾“傭書販舂”,即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李商隱早年的貧苦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形成影響很大。
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實上,他也確實努力承擔起家族的責任。
成年后,李商隱曾利用為母親守孝的時間,將寄葬在各地的親屬靈柩遷葬到滎陽。陳貽焮認為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還由于從小孤貧,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
另一方面,早年的經(jīng)歷使他養(yǎng)成猶豫、敏感、清高的性格,這些特征既大量地從他的詩文中流露出來,也表現(xiàn)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李商隱的啟蒙教育可能來自他的父親,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則是他回到故鄉(xiāng)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這位堂叔父曾上過太學,但沒有做過官,終身隱居。據(jù)李商隱回憶,這位叔父在經(jīng)學、小學、古文、書法方面均有造詣,而且對李商隱非常器重。
受他的影響,李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大約在他16歲時,寫出了兩篇優(yōu)秀的文章(《才論》、《圣論》,今不存),獲得一些士大夫的贊賞。
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時任天平軍節(jié)度使的令狐楚。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駢體文的專家,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不僅教授他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與自己的子弟交游。
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進步非常迅速,由此他獲得極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憑借這種能力展開他的仕途。在這一時期(太和四年,830)的《謝書》中,李商隱表達了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躊躇滿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夜半傳書后,不羨王祥有佩刀?!笔送驹谔拼?,缺乏門第背景的知識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發(fā)展,主要的入口有兩個:科舉和幕府。
前者被認為是進入官場的資格,是官方對其行政能力的認可;后者是一些有勢力的官僚自己培養(yǎng)的政治團隊,如果表現(xiàn)出色,也往往可以通過這些官僚的舉薦成為朝廷正式的官員。中晚唐時期,很多官員都既考取科舉的資格,也有作為幕僚的經(jīng)歷。
李商隱青年時期得到令狐楚的賞識,并有機會跟隨他學習“四六文”(駢體文),從而自然而然地成為令狐楚的幕僚。但也正是由于這一段經(jīng)歷,使得他一生都被牽累在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中。
牛李黨爭源于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舉考試。時任宰相的李吉甫對應試舉子牛僧孺、李宗閔進行打擊,因為他們在試卷中嚴厲地批評了他。
由此,李吉甫與牛僧孺、李宗閔等人結怨,這筆恩怨后來被李吉甫的兒子李德裕繼承了下來。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領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領袖的“李黨”在數(shù)十年中互相攻訐,爭斗不休,成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隱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屬于“牛黨”,在他的幫助下,李商隱步入政壇。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協(xié)助李商隱中了進士。
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隱成為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賞識,娶了他的女兒為妻。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成員。
這樁婚姻使他被牛黨視為李黨中人。但李商隱本人可能原想置身于牛李黨爭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詩文中對兩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評。
然而,在政治斗爭中想要保持中立,顯然只能是一廂情愿。結果是李商隱兩邊不討好,令狐绹尤其厭惡他,認為他忘恩負義。
在令狐绹官居高位后,李商隱曾多次嘗試補救,包括寫了一些詩。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縣)人。是晚唐著名詩人。開成二年(八三七)進士。他年輕時受牛黨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后來又被李黨王茂元招為女婿,因此牛黨認為他背恩負德。當時牛李黨爭正在尖銳時期,牛黨掌權后,打擊一切與李黨有關的人,從此李商隱一直被壓抑而抬不起頭。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46歲時死在滎陽。李商隱的詩歌,有的抒發(fā)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諷今的詠史之作,還有一類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
★關于李商隱的小故事:
1、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議以木蘭為題作詩。于是眾人一邊飲酒一邊輪流賦詩。這時,突然出現(xiàn)一位貧窮的書生,口占一絕:“洞庭波冷曉侵云,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吟罷隱身而去。大家都感到驚奇,以為是詩人的鬼魂出現(xiàn),后來大家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就是李商隱。
2、白居易晚年非常喜愛李商隱的詩,曾經(jīng)開玩笑地說:希望我死后能夠投胎當你的兒子。后來李商隱兒子袞師出生,李商隱為他取小名叫“白老”。
3、唐開成三年春,李商隱參加了吏部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但錄取并擬官職后,卻意外地被中書駁下。這樣,開成三年暮春,應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邀請,來到離長安五百里的涇州,在涇原幕府為從事,擔任文字之役。就在這時,他與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七女兒相愛并成婚。從此開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有詩為證:
照梁初有情,出水舊知名。
裙衩芙蓉小,釵茸翡翠輕。
錦長書鄭重,眉細恨分明。
莫近彈棋局,中心最不平。
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經(jīng)考證確認李商隱是唐代皇族的遠房宗室。
但是沒有歷史文獻證明此事,因而可以認為李商隱和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系已經(jīng)相當遙遠了。李商隱在詩歌和文章中數(shù)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這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的利益。
李商隱的家世,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擔任過最高級的行政職位是美原(治今陜西富平西北)縣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陽(今屬河南)縣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臺)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獲嘉(今屬河南)縣令。
李商隱一門三進士,李家的第一位進士是安陽君李叔洪。李叔洪是李商隱的爺爺,年十九,一舉中進士第,與彭城劉長卿、虛清河張楚金齊名。
始命於安陽,年二十九逝世,葬於懷州雍店之東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關于李叔洪,史藉記載他的事跡很少。
與李商隱有關的傳說,散見于后世的史料筆記中。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中記載: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個重陽節(jié),李商隱拜訪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
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曾經(jīng)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陳訴舊情,希望得到提攜,都遭到對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題了一首詩在令狐绹家的廳里:“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
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
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蔽竦刂S刺令狐绹忘記舊日的友情。
令狐绹回來看到這首詩,既慚愧又惆悵,于是令人將這間廳鎖起來,終生不開。后來又有人說,這首詩使令狐绹惱羞成怒,很想鏟除題詩的墻壁,但由于這首詩里有出現(xiàn)了他父親的名字(“楚”),按照當時的習俗,他無法毀掉詩作,就只好鎖上門不看。
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隱。宋·姚寬《西溪叢語》中記載唐末流傳的一個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議以木蘭為題作詩。
于是眾人一邊飲酒一邊輪流賦詩。這時,突然出現(xiàn)一位貧窮的書生,口占一絕:“洞庭波冷曉侵云,日日征帆送遠人。
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币髁T隱身而去。
大家都感到驚奇,后來得知,這人就是李商隱的鬼魂。在另一個版本(宋·李頎《古今詩話》)中并沒有鬼魂出現(xiàn),是一群詩人在長安聚會時,有人朗誦這首詩,大家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就是李商隱。
宋·蔡居厚《蔡寬夫詩話》中說:白居易晚年非常喜愛李商隱的詩,曾經(jīng)開玩笑地說:希望我死后能夠投胎當你的兒子。后來李商隱大兒子出世取名叫白老,這個兒子卻十分蠢笨。
直到小兒子出世,小兒子倒十分聰慧,大家都笑說如果白居易投胎,小兒子才是。宋·李頎《古今詩話》中記載:北宋楊億、劉筠等人互相以詩唱和,創(chuàng)立“西昆體”,以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著名。
當時有一位職業(yè)演員扮演李商隱,穿著破爛的衣服,對別人說:楊億他們活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引起大家的笑聲。
有人用這個故事來諷刺“西昆體”詩派對李商隱的繼承是生吞活剝。 李商隱的啟蒙教育可能來自他的父親,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則是他回到故鄉(xiāng)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這位堂叔父曾上過太學,但沒有做過官,終身隱居。據(jù)李商隱回憶,這位叔父在經(jīng)學、小學、古文、書法方面均有造詣,而且對李商隱非常器重。
受他的影響,李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大約在他16歲時,寫出了兩篇優(yōu)秀的文章(《才論》、《圣論》,今不存),獲得一些士大夫的贊賞。
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時任天平軍節(jié)度使的令狐楚。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駢體文的專家,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不僅教授他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與自己的子弟交游。
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進步非常迅速,由此他獲得極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憑借這種能力展開他的仕途。在這一時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謝書》中,李商隱表達了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躊躇滿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夜半傳書后,不羨王祥有佩刀。”。
李商隱年少有為,而且關心國家大事,目睹唐朝國運衰微,憂心如焚,在事業(yè)上更有遠大抱負。13歲那年,他看到朝綱不振,君臣昏庸,就寫了一首《富平少侯》詩。
詩中寫一個富平少侯張放,13歲就承襲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驕奢豪侈,醉生夢死,不憂國事。實際上并無其人,只不過是李商隱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顯,寫作的目的是譏諷那些不謀國事的權貴的。13歲就有如此手筆,真是難能可貴!
良師益友
李商隱的啟蒙教育可能來自他的父親,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則是他回到故鄉(xiāng)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這位堂叔父曾上過太學,但沒有做過官,終身隱居。據(jù)李商隱回憶,這位叔父在經(jīng)學、小學、古文、書法方面均有造詣,而且對李商隱非常器重。受他的影響,李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大約在他16歲時,寫出了兩篇優(yōu)秀的文章(《才論》、《圣論》,今不存),獲得一些士大夫的贊賞。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時任天平軍節(jié)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駢體文的專家,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不僅教授他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與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進步非常迅速,由此他獲得極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憑借這種能力展開他的仕途。在這一時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謝書》中,李商隱表達了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躊躇滿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夜半傳書后,不羨王祥有佩刀?!?/p>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