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鑫6633回答很詳細,我贊一個
在賽跑前一定要做好熱身準備,使身體各關節(jié)、肌肉都興奮起來。時間不要太長,30分鐘左右就行。賽前1分鐘可以壓壓腿、做幾個收腹跳,是自己興奮起來。
100米跑分為起跑---途中跑-----沖刺 3個部分。首先起跑時反應一定要快,占得先機。其次,途中跑時要加大步伐,加快步頻,以及擺臂速度。最后在沖刺時一定不能減速,在終點一定要做出壓線動作,搶時間。在平時可以多做一些高抬腿跑、后蹬跑,小步跑、30米、50米、120米跑等練習,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
聽到發(fā)令后,迅速用力蹬地,雙臂屈肘,前后、有力、迅速的擺動。前30米左右為起跑加速階段。這時步幅要小,后蹬要快而強。身體要保持較大的前傾度。
30米后身體基本直立,進入途中跑階段。途中跑是百米沖刺中距離最長,速度最快的階段。這時,兩臂有力的前后擺臂,前腿抬至水平位置,而后迅速下壓,前腳掌著地后扒,當腳的著地點運動至身體重心投影點后轉為后蹬。后蹬完成后折疊小腿,越緊越好,然后前提大腿,進行下一次邁步。在途中跑階段,步幅開闊,頻率快。
80米以后進入沖刺跑階段。這時,加大擺臂幅度和力度,加大后蹬力度和速度。重心前移。在終點線前3米左右時,上體迅速下壓,重心迅速前移,用胸口或肩膀撞線。撞線技術在普通比賽,沒有電子計時時沒什么用。 其實就一句話,想跑得快,你的步頻要快、步幅要大,而且擺臂要協(xié)調,因為那樣的話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體.
賽時注意2點:
1 啟動要快,壓槍跑。
2到終點的時候不減速,沖出去10米再停。
跑步的時候腳尖用力,腳后跟可以不著地。
從起跑就要全力加速,要注意呼吸,100是短跑,本身就是無氧運動,最好是一口氣跑完
暑假訓練計劃:
與短跑成績相關的因素有很多:步頻、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發(fā)力,以及肌肉、關節(jié)的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還有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等。其中有三個因素與提高短跑成績最相關。
(一)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
運動員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要領,是今后能否達到高水平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因為短跑是一項周期性的運動,全程要反復跑幾十步。一點微小的錯誤,反復出現(xiàn),就變成了大問題。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夠加長5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贏得2.5米的優(yōu)勢。因此,應花大力氣去改進技術。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合理主要表現(xiàn)在跑的動作結構上要更加符合運動生物力學的原理,使跑的技術更好地表現(xiàn)出節(jié)省化和效率化。具體在跑的技術形式上的表現(xiàn)是:跑的動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較??;上下肢動作配合協(xié)調,上肢擺臂積極有力,下肢蹬擺結合、以擺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線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節(jié)奏感等??傊?,能夠使運動員掌握好合理、正確的技術要領,我們在訓練中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專項力量能力
力量是基礎。幾乎所有的競技性體育項目都離不開基礎力量的訓練。在短跑運動的力量訓練中,教員 要把一次性力量練習(爆發(fā)力)和多次性力量練習(專項力量能力)有機地結合好。以往我們在力量訓練中,采用比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數(shù)少的絕對力量訓練。這種方法對爆發(fā)力的發(fā)展比較好。但在短跑運動中,我們更應該看重專項力量能力的發(fā)展。因為一般的力量訓練,重量次數(shù)不會超過10次。而根據(jù)項目的特點(短跑是一個周期性的運動項目),如果跑100米,至少也需要用45步~48步左右(男子),200米就更多了。因此,我們在短跑的訓練過程當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續(xù)作用于肌肉的能力,也就是專項力量能力。具體到訓練的方法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有:橡筋擺腿、負重高抬腿、100~200米段落的跨步跳等等。
(三)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就短跑而言,過去的觀點一般都認為速度訓練是核心。但我認為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終都需要緊緊抓住的核心。所謂速度能力,即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跟通常所說的速度耐力是有區(qū)別的。具體到訓練手段來講,速度能力是指以最大強度或者是接近最大強度來完成的100~200米段落跑;它的特點是重復次數(shù)不多,間歇時間較長,強度很大。而速度耐力是指強度稍低(80%~90%)的250~500米段落跑;其特點是重復次數(shù)較多,要求跑平均強度,間歇時間相對要短一些。有些運動員的后程能力不好,其結果是專項成績也不會很好,分析的結果是該運動員的步頻能力不好。但實際上很有可能該運動員50米以內的短程節(jié)奏很好,強度也很高。那么,該運動員的絕對步頻應該是不錯的;只不過是相對的步頻不好,也就是說他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夠好。如果該運動員通過針對性的系統(tǒng)訓練,速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前半程依然能夠保持他原有的步頻和速度;那么他的專項成績和全程的步頻指標也肯定就相應地上去了。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規(guī)定的距離。
比賽項目有100米、200米、400米,少年還有60米。短跑是人體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條件下完成最大強度的工作,屬于極限強度的運動。
短跑能有效地發(fā)展速度素質,因此,它是田徑運動的基礎項目,而且在其他運動項目的訓練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短跑技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體,為了便于分析,可把它分為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終點跑三部分。
■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速度很顯然是影響短跑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以90~95%的強度進行20~60m跑,每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鐘,進行2~3組,這將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
同時,改變短跑的起跑姿勢,采取站立式、轉身式和行進間起跑,這也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上面這種提高速度的訓練,應在質量良好的,即平坦、干燥、硬度適中的道面上進行。
溫暖的天氣將有利于提高這種訓練的效率。冷天氣不利于這種訓練,但在完成適當?shù)臏蕚浠顒雍笠部梢赃M行。
發(fā)展步頻:最佳時期11——13歲。側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與肌肉的放松能力。
訓練手段:[1]高速 大幅度擺動腿前后擺動聯(lián)系,要求在快速擺動中完成合理的折疊技術,擺動腿大小腿折疊得越緊,半徑越小,擺速越快。 [2]加快腳掌著地速度練習,要求盡可能地縮短騰空時間。
[3]快速擺臂 擺腿練習,要求腿 臂動作協(xié)調進行。 發(fā)展步長:步長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于跑時的后蹬力量 ,后蹬角度,擺動力量,擺動速度,以及髖關節(jié)的靈活性等。
著重發(fā)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jié)的靈活性。 方法: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臺階,跑臺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由前向后積極著地),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后蹬能力。
與此同時,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加強髖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 發(fā)展絕對速度:必須注重步長和步頻的最佳組合,及跑的技術動作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也空間的節(jié)奏。
訓練方法:(1)20—40米行進間快跑練習。(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趕跑練習。
(3)下坡跑練習。(4)順風跑練習。
(5)各種短段落的變速跑練習 (1)行時間跑30—60米,3—4次X2—3組。 (2)短距離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組。
(3)讓距離追趕跑60—100米,3—5次X3組。 (4)短距離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組。
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組。 (5)順風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組。
(6)短距離變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次X2—3組。 (7)膠帶牽引跑(30—60米,4—5次X2—3組。
(8)反復跑30—60米,4—5次X2—3組。 發(fā)展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 1?各種球類運動;(1)雙手推滾球→接著起跑追趕滾動球的練習 (2)雙手向前上拋出球→接著跑出追趕并接住球的練習 2?各種游戲性質的反應練習; 3?發(fā)令或聽信號(口令、掌聲等)的蹬起跑器的練習; 半蹲踞式姿勢,聽到槍聲迅速向上跳起并觸及高物。
4?最快速度的擺臂練習,持續(xù)時間5~10~20秒; 5?最高頻率的各種形式高抬腿跑,持續(xù)時間5~10秒; 6?最快頻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離30~40米; 7?快速后蹬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8?快速跨步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9?快速單足跑,完成距離30~60米(計時、計步)。 10 直立姿勢開始,逐漸各前傾斜接著快速跑出。
11 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練習,距離40—50米。
100米訓練方法 簡介:100跑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即起跑、加速跑、途中跑、沖刺跑。
我們以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對象,來談談100米跑的訓練方法一、起跑(加特林起跑)平時訓練注以下幾點: “各就位”的口令下達后,運動員抖抖身體,放松心情。 。
訓練方法 一、起跑 平時訓練注以下幾點: “各就位”的口令下達后,運動員抖抖身體,放松心情。調節(jié)好起跑器,把有力的腳放在靠近起跑線的后蹬器上,全腳掌著起跑器。
另一只腳放在另一個后蹬器上,前腳掌著起跑器。形成左、右手,左、右腳,力量稍微薄弱腿的膝蓋共五點著地。
動作要自然放松。 “預備”口令下達后,運動員身體前傾,兩臂自然下垂,身體重心低并稍前移,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應做到兩個動作,即重心前移,臀部高于肩部。
槍響后,靠腳的力量迅速蹬離地面,雙臂應迅速脫離地面,做有效而有力的擺臂,當兩腳蹬離起跑器后,雙腳做有力的側蹬,(就象速度滑冰的起跑一樣)側蹬可以使自己盡快達到最高速度,縮短加速時間,增強加速效果。不要過早的完全抬起上體,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國際大賽上,優(yōu)秀運動員一般是在30米之后才把上體完全抬起,在30米之內上體是逐漸往上抬的。
這樣做也是為了取得更好的加速效果。最后,雙臂的動作做到后擺的幅度與力量應超過前擺的幅度和力量。
這樣可以使大臂與三角肌充分用力,使擺臂的力量增加,有助于大腿快速交換,頻率加快。 二、加速跑 從起跑到達最高速度的過程稱為加速度跑過程,該過程的目的是使自己盡快達到最快速度。
常見的加速跑訓練方法如下 (1) 原地支撐快速高抬腿:這個練習既可以提高爆發(fā)力,又可以加快步頻; (2) 快頻跑樓梯:通過富有彈性的快速跑樓梯來提高步頻,步頻在加速跑中作用巨大。 (3) 30~60米計時跑:訓練動作速度體會側蹬和避免過早抬頭、抬體。
體會膝關節(jié)為“小發(fā)動機的”的肌肉用力感覺。 注意:以上三個練習,量不易安排過多,過多就成了練耐力,從而失去了訓練速度的效果。
比如:30~60米跑安排七、八組就綽綽有余了。 百米起跑的側蹬類似于短道速滑選手的側蹬 槍響后上體不要過早抬起 三、途中跑 途中跑是100米跑的主要部分,當我們的速度達到最高后,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放松、大步幅的、快頻率的往前沖。
現(xiàn)在世界100米跑的技術已明顯快速發(fā)展,表現(xiàn)在擺動腿抬的較高,并積極下壓“扒地”很快轉入后蹬。擺臂動作大而向前,因此,跑的動作給人有力、放松、快速而舒展的感覺。
在步幅與頻率的結合上,采用了保持高頻率的前提下,以放松、協(xié)調的動作去獲得更大的步幅,達到提高運動成績的目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該動作必然要求肌肉在單位時間內更快地收縮。
而使神經(jīng)處于肌肉高度緊張狀態(tài)時難以持久保持速度。因此,途中跑的過程需要放松跑。
途中跑的放松大步幅跑 下面是幾個放松跑的訓練方法: (1) 下坡跑 放松能力必須在高速跑中進行。利用下坡跑統(tǒng)共了一個高速條件,使運動員充分體會到肌肉的放松感覺,在下坡跑時,要求步子輕松,步幅要大。
(2) 順風跑 道理與上面相似,有利于提高運動員高速運動時的感覺能力,順風跑時要求風速在2~4米/秒以上進行。要求跑時動作大、放松,能跑出快的步頻的大的步幅。
(3) 勻速放松大步跑 通常,強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利于發(fā)展肌肉的放松能力。一般采用跑道或草地上進行80~120米中等強度的加速跑、重復跑來體會放松跑技術,建立放松跑的意識、概念。
要求用舒展、協(xié)調、富有彈性的動作,充分擺髖,適宜的快頻進行。 鮑威爾堪稱放松跑的典范 ( 4 ) 節(jié)奏跑 在訓練時利用洪亮有節(jié)奏的加速信號或跑的節(jié)奏來訓練運動員的快速放松能力,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如,根據(jù)教練擊掌頻率的快慢進行原地高抬腿練習;或者運動員按某一規(guī)律行的節(jié)奏跑動,使其產(chǎn)生韻律感,這種感覺既能發(fā)揮速度,又能節(jié)省體力,提高興奮性,達到技術的放松與合理化。例:一般采用變速跑(一段快一段慢)。
但在經(jīng)過慢跑的幾步放松調節(jié)之后,在高頻率的基礎上,要求快跑要更富有彈性和放松感,以提高運動員放松跑的感覺能力。 四、沖刺跑 沖刺跑也是100米跑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通常指百米跑的最后20米。
在該階段,要求保持步頻和步幅。 如何保持步頻和步幅,就需要大腿的力量,因此,沖刺跑弱的人多進行一些下肢力量練習。
比如:單足跳、深蹲杠鈴、拖物跑、快速蛙跳等。 快速蛙跳練習 此外多跑跑120~150米的重復跑,限制休息時間(一般每組休息2~3分鐘),提高速度耐力。
最后注意沖刺跑的壓線動作 終點壓線動作 以上便是百米跑四個階段的訓練方法,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訓練。每次訓練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避免受傷,訓練結束后,記得進行放松,使機體各方面能力得到恢復,利于更好的進行下一次訓練。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規(guī)定的距離。比賽項目有100米、200米、400米,少年還有60米。短跑是人體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條件下完成最大強度的工作,屬于極限強度的運動。短跑能有效地發(fā)展速度素質,因此,它是田徑運動的基礎項目,而且在其他運動項目的訓練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短跑技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體,為了便于分析,可把它分為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終點跑三部分。
■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速度很顯然是影響短跑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以90~95%的強度進行20~60m跑,每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鐘,進行2~3組,這將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同時,改變短跑的起跑姿勢,采取站立式、轉身式和行進間起跑,這也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上面這種提高速度的訓練,應在質量良好的,即平坦、干燥、硬度適中的道面上進行。溫暖的天氣將有利于提高這種訓練的效率。冷天氣不利于這種訓練,但在完成適當?shù)臏蕚浠顒雍笠部梢赃M行。
發(fā)展步頻:最佳時期11——13歲。側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與肌肉的放松能力。
訓練手段:[1]高速 大幅度擺動腿前后擺動聯(lián)系,要求在快速擺動中完成合理的折疊技術,擺動腿大小腿折疊得越緊,半徑越小,擺速越快。
[2]加快腳掌著地速度練習,要求盡可能地縮短騰空時間。
[3]快速擺臂 擺腿練習,要求腿 臂動作協(xié)調進行。
發(fā)展步長:步長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于跑時的后蹬力量 ,后蹬角度,擺動力量,擺動速度,以及髖關節(jié)的靈活性等。著重發(fā)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jié)的靈活性。
方法: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臺階,跑臺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由前向后積極著地),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后蹬能力。與此同時,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加強髖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
發(fā)展絕對速度:必須注重步長和步頻的最佳組合,及跑的技術動作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也空間的節(jié)奏。
訓練方法:(1)20—40米行進間快跑練習。(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趕跑練習。(3)下坡跑練習。(4)順風跑練習。(5)各種短段落的變速跑練習
(1)行時間跑30—60米,3—4次X2—3組。
(2)短距離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組。
(3)讓距離追趕跑60—100米,3—5次X3組。
(4)短距離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組?;颍?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組。
(5)順風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組。
(6)短距離變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次X2—3組。
(7)膠帶牽引跑(30—60米,4—5次X2—3組。
(8)反復跑30—60米,4—5次X2—3組。
發(fā)展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
1?各種球類運動;(1)雙手推滾球→接著起跑追趕滾動球的練習 (2)雙手向前上拋出球→接著跑出追趕并接住球的練習
2?各種游戲性質的反應練習;
3?發(fā)令或聽信號(口令、掌聲等)的蹬起跑器的練習; 半蹲踞式姿勢,聽到槍聲迅速向上跳起并觸及高物。
4?最快速度的擺臂練習,持續(xù)時間5~10~20秒;
5?最高頻率的各種形式高抬腿跑,持續(xù)時間5~10秒;
6?最快頻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離30~40米;
7?快速后蹬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8?快速跨步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9?快速單足跑,完成距離30~60米(計時、計步)。
10 直立姿勢開始,逐漸各前傾斜接著快速跑出。
11 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練習,距離40—50米
短跑絕殺---100米訓練方法 簡介:100跑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即起跑、加速跑、途中跑、沖刺跑。
我們以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對象,來談談100米跑的訓練方法一、起跑(加特林起跑)平時訓練注以下幾點: “各就位”的口令下達后,運動員抖抖身體,放松心情。 。
100米跑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即起跑、加速跑、途中跑、沖刺跑。我們以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對象,來談談100米跑的訓練方法 一、起跑 平時訓練注以下幾點: “各就位”的口令下達后,運動員抖抖身體,放松心情。
調節(jié)好起跑器,把有力的腳放在靠近起跑線的后蹬器上,全腳掌著起跑器。另一只腳放在另一個后蹬器上,前腳掌著起跑器。
形成左、右手,左、右腳,力量稍微薄弱腿的膝蓋共五點著地。動作要自然放松。
“預備”口令下達后,運動員身體前傾,兩臂自然下垂,身體重心低并稍前移,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應做到兩個動作,即重心前移,臀部高于肩部。 槍響后,靠腳的力量迅速蹬離地面,雙臂應迅速脫離地面,做有效而有力的擺臂,當兩腳蹬離起跑器后,雙腳做有力的側蹬,(就象速度滑冰的起跑一樣)側蹬可以使自己盡快達到最高速度,縮短加速時間,增強加速效果。
不要過早的完全抬起上體,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國際大賽上,優(yōu)秀運動員一般是在30米之后才把上體完全抬起,在30米之內上體是逐漸往上抬的。這樣做也是為了取得更好的加速效果。
最后,雙臂的動作做到后擺的幅度與力量應超過前擺的幅度和力量。這樣可以使大臂與三角肌充分用力,使擺臂的力量增加,有助于大腿快速交換,頻率加快。
二、加速跑 從起跑到達最高速度的過程稱為加速度跑過程,該過程的目的是使自己盡快達到最快速度。常見的加速跑訓練方法如下 (1) 原地支撐快速高抬腿:這個練習既可以提高爆發(fā)力,又可以加快步頻; (2) 快頻跑樓梯:通過富有彈性的快速跑樓梯來提高步頻,步頻在加速跑中作用巨大。
(3) 30~60米計時跑:訓練動作速度體會側蹬和避免過早抬頭、抬體。體會膝關節(jié)為“小發(fā)動機的”的肌肉用力感覺。
注意:以上三個練習,量不易安排過多,過多就成了練耐力,從而失去了訓練速度的效果。比如:30~60米跑安排七、八組就綽綽有余了。
百米起跑的側蹬類似于短道速滑選手的側蹬 槍響后上體不要過早抬起 三、途中跑 途中跑是100米跑的主要部分,當我們的速度達到最高后,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放松、大步幅的、快頻率的往前沖。 現(xiàn)在世界100米跑的技術已明顯快速發(fā)展,表現(xiàn)在擺動腿抬的較高,并積極下壓“扒地”很快轉入后蹬。
擺臂動作大而向前,因此,跑的動作給人有力、放松、快速而舒展的感覺。在步幅與頻率的結合上,采用了保持高頻率的前提下,以放松、協(xié)調的動作去獲得更大的步幅,達到提高運動成績的目的。
重要因素之一是,該動作必然要求肌肉在單位時間內更快地收縮。而使神經(jīng)處于肌肉高度緊張狀態(tài)時難以持久保持速度。
因此,途中跑的過程需要放松跑。 途中跑的放松大步幅跑 下面是幾個放松跑的訓練方法: (1) 下坡跑 放松能力必須在高速跑中進行。
利用下坡跑統(tǒng)共了一個高速條件,使運動員充分體會到肌肉的放松感覺,在下坡跑時,要求步子輕松,步幅要大。 (2) 順風跑 道理與上面相似,有利于提高運動員高速運動時的感覺能力,順風跑時要求風速在2~4米/秒以上進行。
要求跑時動作大、放松,能跑出快的步頻的大的步幅。 (3) 勻速放松大步跑 通常,強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利于發(fā)展肌肉的放松能力。
一般采用跑道或草地上進行80~120米中等強度的加速跑、重復跑來體會放松跑技術,建立放松跑的意識、概念。要求用舒展、協(xié)調、富有彈性的動作,充分擺髖,適宜的快頻進行。
鮑威爾堪稱放松跑的典范 ( 4 ) 節(jié)奏跑 在訓練時利用洪亮有節(jié)奏的加速信號或跑的節(jié)奏來訓練運動員的快速放松能力,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根據(jù)教練擊掌頻率的快慢進行原地高抬腿練習;或者運動員按某一規(guī)律行的節(jié)奏跑動,使其產(chǎn)生韻律感,這種感覺既能發(fā)揮速度,又能節(jié)省體力,提高興奮性,達到技術的放松與合理化。
例:一般采用變速跑(一段快一段慢)。但在經(jīng)過慢跑的幾步放松調節(jié)之后,在高頻率的基礎上,要求快跑要更富有彈性和放松感,以提高運動員放松跑的感覺能力。
四、沖刺跑 沖刺跑也是100米跑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通常指百米跑的最后20米。在該階段,要求保持步頻和步幅。
如何保持步頻和步幅,就需要大腿的力量,因此,沖刺跑弱的人多進行一些下肢力量練習。比如:單足跳、深蹲杠鈴、拖物跑、快速蛙跳等。
快速蛙跳練習 此外多跑跑120~150米的重復跑,限制休息時間(一般每組休息2~3分鐘),提高速度耐力。最后注意沖刺跑的壓線動作 終點壓線動作 以上便是百米跑四個階段的訓練方法,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訓練。
每次訓練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避免受傷,訓練結束后,記得進行放松,使機體各方面能力得到恢復,利于更好的進行下一次訓練。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