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劑是為治療表證而設,凡風寒所傷或溫病初起,以及麻疹、瘡瘍、水腫、痢疾等病初起之時,以惡寒發(fā)熱并見、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等為主要表現(xiàn)者,均可用解表劑治療。
以解表藥為主要組分,具有宣散表邪、發(fā)汗解肌、透疹消瘡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證的一類方劑。主要治療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引起的各種表證,以及麻疹初期,瘡瘍初起,兼有發(fā)熱、惡寒、頭痛、身疼、脈浮等表證者。
根據(jù)外感疾病的寒溫性質不同,解表劑可分為辛溫解表劑和辛涼解表劑 。此外,由于表證有挾氣滯、挾風濕、體虛外感及麻疹初起而有表證等情況,因而又有理氣解表劑、解表潤燥劑、解表透疹劑及扶正解表劑等不同類型.解表劑多用辛散輕揚之品 ,不宜久煎 ,以免藥性耗散 ,攻效減弱。
解表劑取汗以微汗出為宜,若汗出不徹,則病邪不解;汗出過多,必致耗氣傷津。病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瘡瘍已潰,不宜使用解表劑。
在服法上一般適宜溫服,服后宜避風寒,或增衣被以助汗出。服藥期間應注意禁食生冷、油膩之品,以免影響藥物的吸收和藥效的發(fā)揮。
解表劑可分為,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及扶正解表三類.辛溫解表常用 : 麻黃湯,大青龍湯,桂枝湯,九味羌活湯,小青龍湯,止嗽散,香薷散;辛涼解表常用: 銀翹散,桑菊飲,麻黃杏仁石甘湯,越婢湯,柴葛解肌湯,升麻葛根湯扶正解表常用: 敗毒飲,參蘇飲,再造散等。
凡以解表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叫解表劑。
本類方藥主要用于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現(xiàn)的表證。癥見:惡寒發(fā)熱,頭身痛,脈浮。或用于疹透不暢或風濕痛有表證者。
臨床上,表證有風寒表證和風熱表證兩種,風寒者宜辛溫解表;風熱者宜辛涼解表。此外,若表證兼氣、血、陰、陽之不足,還須結合補益方藥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勝邪卻。故解表藥分為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扶正解表三類。
應用解表方藥注意事項:
1.該類藥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藥性耗散、功效減低。
2.服用解表藥后宜避風寒。如外感風寒之表證,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發(fā)汗,以微汗出為度,以免大汗傷陰耗氣。應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陽虛自汗、陰虛盜汗、瘡瘍久潰、失血者不宜單用解表劑,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達邪去而不傷正之目的。
應用解表藥時,注意服用解表藥后宜避風寒。
用藥量應根據(jù)四時氣候變化及患 者體質不同,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藥用量宜輕; 冬季腠理致密,不易出汗,解表藥用量宜重。
同樣,北方嚴寒地區(qū)用藥宜重;南方 炎熱地區(qū)用藥宜輕。 禁忌:解表藥不宜用于多汗及熱病后期津液虧耗、瘡癰、淋病和失血癥。
解表 發(fā)汗,應以微微汗出為度,汗出過多,可傷損正氣。應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陽虛 自汗、陰虛盜汗、瘡瘍久潰、失血者不宜單用解表劑,若需要,應加用扶正之品, 以達邪去而不傷正之目的。表邪發(fā)展已全部入里者,則不宜再用解表劑。
煎服時應注意:解表藥多有辛散之性,不宜久煎,以免藥性耗散功效減低。煎 煮時應武火急煎。
趁熱服,飲后服適量的熱開水,并加衣蓋被,使微微有汗,但不 宜大汗淋漓;藥后禁食生冷、油膩之品。
解表法運用失當,有耗陰、伐正之弊端。
所以,《傷寒論》提 出解表劑的若干禁忌證。 (1) 營氣不足。
《傷寒論》說:“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 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fā)汗。
何以知然?以營氣不足,血 少故也?!泵}浮緊,周身疼痛,病屬表實證,可以用麻黃湯解表發(fā)汗,但尺脈遲,是營血不足之征象,雖有表證,亦不可單純解表,以免 引起亡陽脫陰之變證。
此時當養(yǎng)血滋陰解表。 (2) 誤下里虛。
《傷寒論》說:“脈浮數(shù)者,法當汗出而愈, 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fā)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 脈微,此里虛,須表里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p>
脈浮為表證, 當用汗法而愈,醫(yī)者反用下法,損傷了患者正氣和津液,而出現(xiàn)身 重心悸、尺脈微等里虛證候。 此時雖有表證,亦不可用汗法,當待 正氣來復,津液自和,往往能夠自然汗出而愈,或者用補虛勝邪法 治療。
(3) 中虛里寒。《傷寒論》說:“病人有寒,復發(fā)汗,胃中冷, 必吐蛔?!?/p>
素來中虛里寒之人,雖有表證,仍應扶助胃陽為主。假 如單用汗法,表證不但不解,反而更傷里陽,使里寒加重,而引起 嘔吐,甚至吐出蛔蟲。
(4) 咽喉干燥。肺陰不足、咽喉干燥之患者,雖有表證,亦不 可強發(fā)其汗,由于陰液不足,發(fā)汗不但不能驅邪外出,反因表散而 耗傷陰液,使咽喉干燥加重,甚則引起咽喉疼痛、吐膿血等癥候。
所以,《傷寒論》說:“咽喉干燥者,不可發(fā)汗?!贝藭r可予以滋 陰解表,陰液得充,作汗表解,咽喉干燥亦可解除。
(5) 淋家?!秱摗分赋觯骸傲芗遥豢砂l(fā)汗,發(fā)汗必便血?!?/p>
小便淋澀不利、尿道疼痛的患者,為腎陰虧損,下焦蘊熱。此類患者, 即使有表證,亦禁解表發(fā)汗。
若誤用解表,表證不但不解,反而更 傷津液,陰液愈虧,邪熱逼血妄行,而發(fā)生尿血變證。 (6) 瘡家。
患瘡瘍的人,膿血淋漓,久不痊愈,必然陰血虧損, 雖患感冒表證,亦禁單純解表發(fā)汗。假如單純表散,不但達不到解 表驅邪外出之目的,反而耗散陰液,使陰液更虧,筋脈失于濡養(yǎng)而 發(fā)生痙攣的變證。
故《傷寒論》提出“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fā)汗, 汗出則痙”。 (7) 衄家。
《傷寒論》指出:“衄家,不可發(fā)汗,汗出必額上陷, 脈急緊,直視不能#,不得眠?!背1囚颊?,陰血虧損,雖有感冒, 亦禁單獨發(fā)汗。
因單純表散,汗出陰血更傷,大汗出則重傷其陽, 而犯虛虛實實之誡,陽虛者出現(xiàn)兩目直視,眼珠不能轉動,陰虛者, 引起煩躁和失眠等癥。 (8) 亡血家。
有吐血便血或崩漏失血之患者,陰血已虧,解表 發(fā)汗加重出血及損傷表陽,引起惡寒戰(zhàn)栗。故《傷寒論》強調指出: “亡血家,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寒栗而振。”
(9) 汗家。《傷寒論》云:“汗家重發(fā)汗,必恍惚心亂,小便 已陰痛。
”汗為心液,平素汗多,必致心虛,復患感冒,單純解表 發(fā)汗,使津液由毛竅而泄,以致津液更虧,出現(xiàn)精神恍惚、心中煩 亂和尿道干澀疼痛之變證。 總之,營陰不足,血液虧損,以及陽氣虛微之患者,雖有表證, 亦不可單純解表,以免犯虛虛之誡,引起變證。
必須權衡整體,配 以相應藥物,兼治內虛和兼夾病邪,既達到解表驅邪治療疾病的目的, 又不至于有耗傷人體正氣的副作用。正如《中醫(yī)治則研究。
治療方法》 所說:“《傷寒論》條文有汗多不可汗,是仲景諄諄告人勿妄用發(fā)汗藥, 不可汗者指較嚴重虛證,而一般虛證兼見并非禁用汗法,而應慎用, 或采用解表兼法。 如麻黃附子細辛湯即為陽虛外感者而設?!?/p>
所謂解表劑,是指可以解除表證的藥劑,具有發(fā)汗、解肌、透疹的作用,可分為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兩大類。
辛溫解表類的代表方有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等;辛涼解表類的代表方有桑菊飲、銀翹散、麻杏石甘湯等。在煎服這些藥劑時有一些講究,由于解表劑多為辛散輕揚的藥物,煎煮時加水要少,應大火急煎數(shù)沸,香氣大出即可,不宜久煎,以免藥性耗散,作用減弱。
解表劑應溫服,冬季可服熱粥、姜湯或紅糖水以助藥力,服藥后要臥床休息,并添加衣被,使身體微微出汗。冬季服藥后要避風,夏季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防止悶熱造成服用解表劑后大汗淋漓,因為汗出過多會耗傷津液,特別是年老體弱者更應注意,以免發(fā)生虛脫等癥。
此外,服用解表劑應忌食醋,因醋有收斂作用,會促進人體汗孔的收縮,使發(fā)汗解表作用下降。同時還應忌食生冷與魚腥蝦蟹等食物。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