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帶正確使用及注意事項
1.用手握住搭扣鎖和鎖舌,緩慢地拉出安全帶。
2.肩部安全帶從肩部鎖骨劃過,舒服的與身體貼合,腰部安全帶經過髖骨,與身體貼合。
3.將安全帶卡扣插入扣鎖中,直至聽到卡塔聲。
正確地使用安全帶要注意以下幾點:
1、腰部安全帶應當系在緊貼在髖骨的下部,與股骨部位正好接觸上。在碰撞時,碰撞力作用在盆腔的骨骼上,避免安全帶勒緊腹部導致嚴重傷害。
2、肩部安全帶應當系在肩部,跨過胸腔。人體的這些部位能夠很好地承受安全帶的束縛力。
3、為了使腰部安全帶系緊,在搭扣端向下拉腰部安全帶的同時向上拉肩部安全帶。
4、系上了安全帶,卻沒有正確使用,安全帶所系位置不當或過于寬松。
5、上高速公路時才系安全帶,城區(qū)行駛時不系。
6、不是起步前系好,而是邊開車邊系。
7、為應付檢查把安全帶斜跨于胸前,等檢查完再把安全帶放下。
鎖骨骨折繃帶固定以后應這樣注意避免骨折再次移位:(1)對有移位的外1/3及中1/3骨折重疊較嚴重者,可最后在 患側腋窩部再加纏1~2個棉墊,加大肩外展,利用棉墊的支點及上肢 的下垂重力以維持骨折對位。
(2)骨折復位固定后,睡眠時取仰臥位,在兩肩胛骨之間縱向墊一 窄軟枕,使兩肩后伸,胸部挺起,利用上肢向后垂的重量對骨折對位進 行維持。(3)功能鍛煉方面常是骨折再移位的主要原因。
早期應適當限制肩 后伸及擴胸活動等;后期方可逐漸做肩關節(jié)的各種活動,尤其是肩外展 和外旋活動。在骨折愈合前,嚴禁做抬臂聳肩動作,以免產生剪力,影 響復位效果及骨折愈合。
鎖骨骨折護理要點及措施有:1。
開放骨折的患者需觀察出血情況,如 有進行性出血應及時通知并配合醫(yī)生處理。2。
協(xié)助患者做好術前檢查:如影像學檢 查、心電圖檢查、X線胸片、血液檢查、尿便檢查等。3。
做好術前指導(1) 備皮、洗澡、更衣,做好胃腸道準備、抗生素皮試等。 (2) 術前1d晚22:00后禁食水,術晨取 下義齒,貴重物品交家屬保管等。
(3) 囑患者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過度緊張 焦慮,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藥物,以保證充足的睡眠。4。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包括 體溫、血壓、脈搏、呼吸,并準確記錄生命體征。 觀察手指末梢血供和感覺運動。
5。 基礎護理:協(xié)助患者生活護理,指導 并鼓勵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
6。 飲食護理: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 鈣及粗纖維飲食。
7。疼痛護理:評估疼痛程度,采取相應的措施。
可采用局部冷敷、肢體固定等物理 方法減輕傷肢腫脹,起到減輕疼痛的作用。 必要時按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藥物,并注意觀察藥 物效果及有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8。 心理護理:青少年及兒童鎖骨骨折 后,因擔心肩、胸部畸形,影響發(fā)育和美觀,常會發(fā)生焦慮、煩躁心理。
應告知其鎖骨 骨折只要不伴有鎖骨下神經、血管損傷,即使是在疊位愈合,也不會影響患側上肢的 功能,局部畸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輕甚至消失,治療效果較好,以消除患者心理 障礙。
頸托的正確使用方法一、頸托的使用方法:1、使受傷者呈仰臥后,救生員首先要小心地將其頸部置于“正中位”,即頭部仰至嘴角和耳垂的連線與地面垂直,鼻尖與肚臍呈一直線;2、救生員用手指度量受傷者由下頜骨角下方到鎖骨的距離,然后選擇適合受傷者的頸托;3、將頸托小心地穿入后頸,然后。慢慢地將下頜墊小圓點與受傷者的下頜吻合;4、小心綁緊頸托,注意避免移動受傷者的頭頸和脊椎。
二、注意事項:1、移動受傷者頭至“正中位”時,如遇到阻力或受傷者感到疼痛時,應立即停止移動;2、固定之后,在進行搬運等其他動作時,仍應該經常留意受傷者頸部的姿勢是否保持“正中位”;3、切記頸托只能協(xié)助防止頸椎移動,并不能完全將頸椎固定在安全位置。
普通繃帶繃帶借助物理作用,達到固定與治療患部的目的。
如固定敷料、出血傷口的加壓包扎、肢體支持與懸吊以及和夾板、石膏一同應用固定骨折等等。運用繃帶包扎機體的各個部位,要求牢固、舒適、整齊、美觀并符合節(jié)約的原則。
包扎繃帶是臨床外科最常用的基本技術之一。一、繃帶包扎注意事項(一)繃帶包扎前的準備:包扎部位必須保持清潔干燥,對皮膚皺襞處,如腋下,乳下,腹股溝等處應用棉墊、折疊紗布遮蓋,骨隆突處用棉墊保護。
(二)繃帶包扎的體位:在滿足治療目的的前提下,病人位置應盡量舒適。對肢體應保持功能位或所需要的體位。
(三)繃帶選用:根據包扎部位選用不同寬度的繃帶。手指需用3厘米寬,手、臂、頭、足用5厘米寬,上臂、腿用7厘米寬,軀體用10厘米寬的繃帶。
(四)包扎操作:一般應自遠心端向近心端包扎,開始處作環(huán)形兩周固定繃帶頭,以后包扎應使繃帶平貼肢體或軀干,并緊握繃帶勿使落地,包扎時每周用力要均勻適度,并遮過前周繃帶的1/3~1/2,太松易滑脫,太緊易致血運障礙。一般指、趾端最好暴露在外面,以觀察肢體血循環(huán)情況。
包扎完畢,要環(huán)形包繞兩周用膠布固定,或將繃帶端撕開結扎,但注意打結處不應在傷處及發(fā)炎部、骨突起處、四肢內側面、病人坐臥受壓部位及易受摩擦部位。(五)繃帶拆除:拆除繃帶應先自固定端,順包扎相反方向松解,兩手相互傳遞繞下,在緊急和繃帶已被傷口分泌物浸潤干涸時,可用繃帶剪剪開。
為了節(jié)約起見,如果繃帶還干凈,可重新卷起再用。二、繃帶基本包扎方法(一)環(huán)形包扎法:用于肢體較小或圓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額部,亦用于各種包扎起始時。
繃帶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將繃帶展開約8cm(圖1),左拇指將繃帶頭端固定需包扎部位,右手連續(xù)環(huán)形包扎局部,其卷數(shù)按需要而定,用絞布固定繃帶末端。(二)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周徑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
從遠端開始先環(huán)形包扎兩卷,再向近端呈30°角螺旋形纏繞,每卷重疊前一卷2/3,末端膠布固定(圖2)。在急救缺乏繃帶或暫時固定夾板時每周繃帶不互相掩蓋,稱蛇形包扎法。
(三)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周徑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開始先做二周環(huán)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帶上面正中處,另一手將卷帶自該點反折向下,蓋過前周1/3或2/3。每一次反折須整齊排列成一直線,但每次反折不應在傷口與骨隆突處(圖3)。
用于肩、肘、腕、踝、等關節(jié)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鎖骨骨折。以肘關節(jié)為例,先在關節(jié)中部環(huán)形包扎2卷,繃帶先繞至關節(jié)上方,再經屈側繞到關節(jié)下方,過肢體背側繞至肢體屈側后再繞到關節(jié)上方,如此反復,呈“8”字連續(xù)在關節(jié)上下包扎,每卷與前一卷重疊2/3,最后在關節(jié)上方環(huán)形包扎2卷,膠布固定(圖4~8)。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