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能遲疑,患得患失?;馂闹校攀亲钪匾?,要爭分奪秒地逃離火災現(xiàn)場。遲疑不決、患得患失,容易耽誤最佳逃生和救助時機。
2.防止被濃煙嗆到。如果手頭有個滅火器或者防毒面具,那是最好不過了。如果沒有,就將毛巾用水打濕捂在嘴上作為口罩,逃生過程中盡快能貓下身子。
3.不能乘坐一般電梯。高樓起火后容易斷電而造成電梯“卡殼”,這樣逃生者會被困在電梯中,反而處于更危險的境地,給救援工作增加難度;另外,電梯口直通大樓各層,火場上煙氣涌入電梯井極易形成“煙囪效應”,人在電梯里隨時會被濃煙毒氣熏嗆而窒息。
4.不要幻想可以突破火點,因為火場中心溫度達1000度以上。如果你沒有浸濕的毛巾,你最多在滾滾濃煙中堅持3 分鐘,如果你有這塊毛巾,你最多能夠多堅持1.5分鐘。
5.不要呆在洗手間里?;馂闹写蟛糠秩瞬皇潜粺赖模侵舷⒍?,大廈的洗手間大多是在每一層的中間沒有窗戶。因此你必須找一間最靠主干道的房間(這樣你將成為消防員們最先施救的對象),這個房間必須有窗戶,并且沒有防盜網(wǎng)(火災中,由于消防員們繁忙異常,為了有效的在短時間內(nèi)救助最多的人,那些在防盜窗里的人永遠是最后被拯救的人)。進入這個房間之后,第一個動作是關閉房門,第二個動作是拿來你們最常用的膠帶封閉你能看見的所有空調出風口,第三個動作是打爛你這個房間的窗戶,當然如果人多,這些動作可以同時做。 大廈的窗戶是鋼化玻璃,鋼化玻璃的四個角是這些玻璃最薄弱的地方,用尖銳的器皿可以很容易鑿破他們。
4.不可鉆床底、衣櫥、閣樓。高層建筑火災中切記千萬不可鉆到床底下、衣櫥內(nèi)、閣樓上躲避火焰或煙霧。因為這些都是火災現(xiàn)場中最危險的地方,而且又不易被消防人員發(fā)覺,難以獲得及時的營救。
5.不可盲目跳樓。在得不到及時救援,又身居較高樓層的情況下切不可盲目跳樓,可用房間內(nèi)的床單、被里、窗簾等織物撕成能負重的布條連成繩索,系在窗戶或陽臺的構件上向樓下滑去,也可利用門窗、陽臺、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6.學會使用求救信號。除了撥打手機之外,也可從陽臺或臨街的窗戶向外發(fā)出呼救信號,比如向樓下拋扔沙發(fā)墊、枕頭和衣物等軟體信號物當,也可尋找色彩亮麗的衣服或者布條,從窗戶里向外大幅度晃動,引人注意。夜間則可用打開手電、應急照明燈等方式發(fā)出求救信號,幫助營救人員找到確切目標(打火機絕對不是好選擇,因為在火場中,打火機并不明顯,并且會導致可燃氣體的爆炸)。
7.分清滅火器類型。學會使用滅火器,"一提二拔三對準四噴",注意區(qū)分干粉和干冰滅火器,當你的同事或者家人身上著火的時候, 只能使用干粉滅火器對他們的身體進行噴射,否則干冰滅火器噴出的零下 70度的干冰,會讓他們著火的身體的肌肉 發(fā)生爆炸。
火災逃生自救九大要訣
第一訣:不入險地,不貪財物。生命是最重要的,不要因為害羞及顧及貴重物品,而把寶貴的逃生時間浪費在穿衣或尋找、拿走貴重物品上。
第二訣:簡易防護,不可缺少。家中、公司、酒家應備有防煙面罩,最簡易方法也可用毛巾、口罩蒙鼻,用水澆身,匍匐前進。因為煙氣較空氣輕而飄于上部,貼近地面逃離是避免煙氣吸入的最佳方法。
第三訣:緩降逃生,滑繩自救。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可利用疏散樓梯、陽臺、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身邊的繩索、床單、窗簾、衣服自制簡易救生繩,并用水打濕,緊拴在窗框、暖氣管、鐵欄桿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條等保護手心、順繩滑下,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
第四訣:當機立斷,快速撤離。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千萬不要盲目地跟從人流相互擁擠、亂沖亂撞。撤離時,要注意朝明亮處或外面空曠地方跑。當火勢不大時,要盡量往樓層下面跑,若通道被煙火封阻,則應背向煙火方向離開,逃到天臺、陽臺處。
第五訣:善用通道,莫入電梯。遇火災不可乘坐電梯或扶梯,特別是木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第六訣:大火襲來,固守待援。大火襲來,假如用手摸到房門已感發(fā)燙,此時開門,火焰和濃煙將撲來,這時,可采取關緊門窗,用濕毛巾、濕布塞堵門縫,或用水浸濕棉被,蒙上門窗,防止煙火滲入,等待救援人員到來。
第七訣:火已燒身,切匆驚跑。身上著火,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的衣物壓滅火苗。
第八訣:發(fā)出信號,尋求救援。若所有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nèi),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外發(fā)送求救信號,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
第九訣:熟悉環(huán)境,暗記出口。無論是居家,還是到酒店、商場、歌廳時,務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樓梯方位等,當大火燃起、濃煙密布時,便可以摸清道路,盡快逃離現(xiàn)場。
小學生也要記住和學會自救與救人
在火災中,被困人員應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保持鎮(zhèn)靜,不要驚慌,不盲目地行動,選擇正確的逃生方法。必須注意的是,火災現(xiàn)場的溫度是十分驚人的,而且煙霧會擋住你的視線。當我們在電影和電視里看到火災場面時,一切都非常清晰,那是在火場上的濃煙以外拍攝的。當處于火災現(xiàn)場時,能見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長期居住的房間里也搞不清楚窗戶和門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保持鎮(zhèn)靜,不能驚慌。
如果您被困火災中,您應當利用周圍一切可利用的條件逃生,可以利用消防電梯、室內(nèi)樓梯進行逃生,普通電梯千萬不能乘坐,因為普通電梯極易斷電,沒有防煙功效,火災發(fā)生時被卡在空中的可能性極大。同時,也可以利用陽臺、過道以及建筑物外墻的水管進行逃生。
發(fā)生火災后,會產(chǎn)生濃煙,遇到濃煙時要馬上停下來,千萬不要試圖從煙火里沖出,在濃煙中采取低姿勢爬行。火災中產(chǎn)生的濃煙由于熱空氣的上升的作用,大量的濃煙將漂浮在上層,因此在火災中離地面30公分以下的地方還應該有空氣,因此濃煙中盡量采取低姿勢爬行,頭部盡量貼近地面。
在濃煙中逃生,人體如果防護不當,容易將濃煙吸入人體,導致昏厥或窒息,同時眼睛也會因煙的刺激,導致刺痛而睜不開。此時,可以利用透明塑料袋,透明塑料袋不分大小都可利用,使用大型的塑料袋可將整個頭罩住,并提供足量的空氣供逃生之用,如果沒有大型塑料袋,小的塑料袋也可以,雖然不能完全罩住頭部,但也可以遮住口鼻部分,供給逃生需要的空氣。使用塑料袋時,一定要充分將其完全張開,但千萬別用嘴吹開,因為吹進去的氣體都是二氧化碳,效果適得其反。
如果是晚上聽到報警,首先應該用手背去接觸房門,試一試房門是否已變熱,如果是熱的,門不能打開,否則煙和火就會沖進臥室;如果房門不熱,火勢可能還不大,通過正常的途徑逃離房間是可能的。離開房間以后,一定要隨手關好身后的門,以防火勢蔓延。
總之,發(fā)生火災時,要積極行動,不能坐以待斃。
《消防安全知識》是2008年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鄭華、李建華和黃漢京。主要講述了消防安全基本知識及技術和消防法規(guī)知識。
《消防安全知識》以國家有關消防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定為依據(jù),介紹了消防安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全書分為火災危險、火災預防、火災撲救、火場逃生和消防管理共五個篇章,重點闡述了燃燒與爆炸、火災危險性分類、防火防爆原理與措施、滅火原理與方法、滅火器具使用、消防安全設施使用、初起火災撲救與緊急情況處置、火場逃生方法,以及基層消防管理、教育和培訓的基本知識。該書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實用性和操作性,采用問答的形式,力求做到通俗易懂。該書可作為企業(yè)法定代表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和重點工種人員的培訓教材,也可供企業(yè)班組工人學習和掌握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能使用。消防工作是一項知識性、科學性、社會性很強的工作,涉及到各行各業(yè)、千家萬戶,與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密切相關。只有在全社會普及消防法規(guī)和消防科技知識,提高全民消防意識,增強全民防范與撲救能力,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火災的危害[1]
消防安全知識培訓主要內(nèi)容有:火災發(fā)生的原因、如何預防火災、火災逃生基本知識、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如何報警。
1、火災發(fā)生的原因,辦公樓發(fā)生火災,主要原因是電器散熱不良、電壓不穩(wěn)、長時間未斷電源等。下班后要將飲水機、電風扇、空調等電源插頭拔掉或將電源開關關掉,這樣既安全又省電。
2、如何預防火災,比如抽煙后要及時熄滅煙頭,不要將未經(jīng)熄滅的煙頭扔到廢紙簍里。最好不要在辦公室抽煙。
3、火災逃生基本知識,如果被困火場,要冷靜自救。穿過濃煙時,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窒息。
可用濕棉被、衣物裹在身上,將身體浸在水中(利用浴缸)防熱。4、滅火器的使用,操作方法:先拔下保險銷,拉出噴管,然后對準火焰根部左右掃射,適用一撲救初期火災。
5、如何報警,報警時要講清著火單位所在區(qū)縣、街道門牌號; 要說清是什么東西著火和火勢大小,以便消防部門調出相應的消防車輛。
第一:熟悉環(huán)境,暗記出口。
當你處在陌生的環(huán)境時,為了自身安全,務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樓梯方位等,以便關鍵時候能盡快逃離現(xiàn)場。
第二:通道出口,暢通無阻。
樓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災發(fā)生時最重要的逃生之路,應保證暢通無阻,切不可堆放雜物或設閘上鎖,以便緊急時能安全迅速地通過。
第三:撲滅小火,惠及他人。
當發(fā)生火災時,如果發(fā)現(xiàn)火勢并不大,且尚未對人造成很大威脅時,當周圍有足夠的消防器材,如滅火器、消防栓等,應奮力將小火控制、撲滅;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地亂叫亂竄,置小火于不顧而釀成大災。
第四:保持鎮(zhèn)靜,明辨方向,迅速撤離。
突遇火災,面對濃煙和烈火,首先要強令自己保持鎮(zhèn)靜,迅速判斷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決定逃生的辦法,盡快撤離險地。
第五:不入險地,不貪財物。
身處險境,應盡快撤離,不要因害羞或顧及貴重物品,而把逃生時間浪費在尋找、搬離貴重物品上。已經(jīng)逃離險境的人員,切莫重返險地,自投羅網(wǎng)。
二、迅速撤離法。
逃生行動是爭分奪秒的行動。一旦聽到火災警報或意識到自己可能被煙火包圍,千萬不要遲疑,要立即跑出房間,設法脫險,切不可延誤逃生良機。1989年,吉林省東遼縣就曾發(fā)生過一位青年婦女已經(jīng)逃離險境又返回火場穿衣服、搶拿財物,導致喪命火場的悲劇。一般說,火災初期煙少火小,只要迅速撤離,是能夠安全逃生的。
三、毛巾保護法。
火災中產(chǎn)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的含量過1.28%時,即可導致人在1~3分鐘內(nèi)窒息死亡。同時,燃燒中產(chǎn)生的熱空氣被人吸入,會嚴重灼傷呼吸系統(tǒng)的軟組織,嚴重的也可致人員窒息死亡。逃生的人員多數(shù)要經(jīng)過充滿濃煙的路線才能離開危險的區(qū)域。逃生時,可把可以代替。要多疊幾層,使濾煙面積增大,將口鼻捂嚴。穿越煙霧區(qū)時,即使感到呼吸困難,也不能將毛巾從品鼻上拿開。 可以代替。要多疊幾層,使濾煙面積增大,將口鼻捂嚴。穿越煙霧區(qū)時,即使感到呼吸困難,也不能將毛巾從品鼻上拿開。
毛巾浸濕,疊起來捂住口鼻,無水時,干毛巾也可。身邊如沒有毛巾,餐巾布、口罩、衣服
原發(fā)布者:我我我6669
消防基本知識一、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包括哪些內(nèi)容提高檢查消除火災隱患的能力,提高撲救初起火災的能力,提高組織人員疏散逃生能力,提高消防宣傳教育培訓能力。二、“三懂三會”包括哪些內(nèi)容懂基本消防常識、懂消防設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會查改火災隱患、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三、滅火器如何使用提滅火器走到距火點3米左右;拔掉保險銷;將噴嘴對準火源根部;用力按下壓把來回掃射進行滅火。四、消防栓如何使用打開消火栓門,如有按鈕則按下內(nèi)部火警按鈕,一人接好槍頭和水帶奔向起火點,另一人接好水帶和閥門口,逆時針打開閥門水噴出即可。五、“第一滅火力量”和“第二滅火力量”的概念第一滅火力量是由起火部位附近的當班員工自發(fā)組成的,在1分鐘內(nèi)形成滅火力量。第二滅火力量是由不在起火部位的其他當班員工組成的,火災確認后,在3分鐘內(nèi)形成滅火力量。六、“第一滅火力量”和“第二滅火力量”應采取那些滅火措施第一滅火力量應采取如下措施:電話附近的員工,立即撥打電話通知值班人員;消防設施、器材附近的員工,使用消火栓、滅火器等設施器材滅火;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附近的員工,引導人員疏散。第二滅火力量應采取如下措施:火災確認后,單位值班人員能立即啟動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通訊聯(lián)絡組按照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要求通知員工趕赴火場,與公安消防隊保持聯(lián)絡,向火場指揮員報告火災情況,將火場指揮員的指令下達有關員工;滅火行動組根據(jù)火災情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nèi)容>
原發(fā)布者:勤奮的雪山松
消防安全培訓內(nèi)容一、培訓內(nèi)容:法律法規(guī)、管理制度學習 培訓目的及要求:學習《消防法》、熟知消防工作的方針、原則、任務、明確單位消防工作規(guī)定 1、《消防法》中明確指出:“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維護消防安全、保護消防設施、預防火災、報告火警的義務。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參加有組織的滅火工作的義務?!毕涝O施是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供水泵站)、自動滅火系統(tǒng)、消火栓系統(tǒng)、防煙排煙系統(tǒng)以及應急廣播和應急照明、安全疏散設施等 2、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除應當履行《消防法》中明確規(guī)定的職責外,還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 (一)確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組織實施本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建立消防檔案,確定消防安全重點部位,設置防火標志,實行嚴格管理; (三)實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記錄; (四)對員工進行崗前消防安全培訓,定期組織消防安全培訓和消防演練。 3、《消防法》明確規(guī)定: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損壞、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器材,不得埋壓、圈占、遮擋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間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人員密集場所的門窗不得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障礙物。 4、《消防法》第四十四條:任何人發(fā)現(xiàn)火災都應當立即報警。任何單位、個人都應當無償為報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攔報警。嚴禁謊報火警。 5、單位消防工作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