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為: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其作者為唐朝詩人顏真卿,卿讀作:qīng。
《勸學》原文為: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顏真卿3歲喪父,家道中落,母親殷氏對他寄予厚望,實行嚴格的家庭教育,親自督學。顏真卿也格外勤奮好學,每日苦讀。這首詩正是顏真卿為了勉勵后人所作。
思想主題:
前兩句通過對學習環(huán)境描寫來表達年少讀書時應該勤奮,后兩句通過頭發(fā)顏色變化來表達年長時時讀書已晚。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
作者簡介:
顏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jiān)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權(quán)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
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后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chuàng)“顏體”楷書,對后世影響很大。
與趙孟頫、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勸學
古代的“勸學詩”,按其內(nèi)容大體可以分為六類: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明 楊繼盛《言志詩》) 二、勤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詩》)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三、惜時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萬事立業(yè)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明 文嘉《明日歌》) 四、方法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quán)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唐 韓愈《勸學詩》) 五、體會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 朱熹《觀書有感》)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 朱熹《觀書有感》) 六、樂趣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
(元 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語鶯歌希領(lǐng)悟,桃紅李白寫文章。(民國 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春)。
詩意: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jīng)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的詩意。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擴展資料:
該詩語言明白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夢未覺,階前梧桐忽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倍增勸勉的力量。
核心是“少年易老學難成,一雨光陰不可輕?!弊鳛橛兄練獾娜耍⒁庾ゾo時間讀書學習修身養(yǎng)性,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少年時期,不要等到老了才學,這樣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yè)的本領(lǐng)。
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后悔。詩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們重視后天學習,以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勸學詩
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三更燈火五更雞”這句閩南俗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叭鼰艋鹞甯u”這句閩南俗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還有第一句用客觀現(xiàn)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
第三、四句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
他勸導人們在有限的生命里,抓緊時間,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1、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勸學詩 / 偶成
宋代:朱熹
釋義: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
2、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釋義: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3、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讀書
宋代:陸游
釋義:歸鄉(xiāng)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4、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觀書
明代:于謙
釋義:我對書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無論清晨還是傍晚憂愁還是快樂總有它的陪伴。
5、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勸學
唐代:孟郊
釋義: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6、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貞白
釋義: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
7、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和董傳留別
宋代:蘇軾
釋義: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zhì)自然光彩奪人。
8、高齋曉開卷,獨共圣人語。
讀書
唐代:皮日休
釋義:在環(huán)境優(yōu)美安靜的書齋緩緩打開書卷,徜徉書海與圣賢心靈對話。
9、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勸學
唐代:顏真卿
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10、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游
釋義: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古人寫過不少勸學詩,從詩歌欣賞的角度看,未必有多少藝術(shù)性,但在老百姓中流傳很廣,所有的讀書人,童年時都學過這樣的詩句.譬如《神通詩》中的句子:“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當然,還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類.從前成人教子,在這些詩句中各取所需,讓孩子背誦.我小時候,就在日記本上抄過其中的句子.后來讀古詩多了,發(fā)現(xiàn)一些更有趣的勸學詩.勸學詩中,韓愈的《勸學詩》很有名:“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短短二十個字,講了很多讀書的道理,書要多讀,還要多思,要真正明白書中的道理,讀書不能滿足,要學以致用,要重實踐.說到讀書的境界,不得不提到朱熹的兩首《觀書有感》,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書讀到這樣的境界,當然是智者,是大學問家了.和勸學詩相類的,有不少提倡惜時的詩,譬如大書法家顏真卿寫過一首《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樣的詩,比空講道理的規(guī)勸有意思.陶淵明也寫過一首勸人珍惜時間的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說到惜時詩,很自然想起古人的《昨日歌》、《今日歌》和《明日歌》,這三首詩,出現(xiàn)在不同的時代,但如出一轍,都是用大白話,講了珍惜生命的道理.《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yè)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今日歌》:“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這三首詩,現(xiàn)在讀來,依然覺得生動曉暢,道理也講得通俗貼切,可以引起今人共鳴.唐 顏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韓愈《勸學詩》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宋太宗《勤讀》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宋 劉過《書院》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quán)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元 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明 楊繼盛《言志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