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地無塵金菊開,紫梨紅棗墮莓苔。
2. 白露皺紅棗,西風擺老荷。
3. 秋來紅棗壓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盤。
4. 小棗金絲系萬方,樂陵根抵藝名揚。
5. 秋日棗林片片紅,金絲無核貢稱雄。
6. 書林喜發(fā)新財路,梨棗爭開小品書。
7. 紅棗林繁欣歲熟,紫檀皮軟御春寒。
8. 嚼去馨生香,摘來露滿林。
9. 妙味宜天人,色香絕凡俗。
10. 觸齒甘欺骨,浮輝色凝晶。
11. 風苞墮朱繒,日顆皺紅玉。
12. 黑腰虛羨爾,紅皺豈為然。
13. 沛譙有巨棗,味甜蜜柑差。
14. 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
15.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能上樹千回。
1. 唐代杜甫《百憂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能上樹千回。
2. 唐代白居易《杏園中棗樹》: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視,君愛繞拮柔,從君憐柳杞;君術(shù)悅月艷,不敢爭桃李;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一些。 3. 宋代王安石: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
4. 明揭軌《棗亭春晚》:“昨日花始開,今日花已滿,倚樹聽嚶嚶,折花歌纂纂,美人浩無期,青春忽已晚;寫盡錦箋長,燒殘紅燭短;日夕望江南,彩云天際處”。 5. 宋代詩人梅曉臣在《豪州李蜜學寄御棗一篋》:“沛譙有巨棗,味甜蜜柑差。
其赤如君心,其大如王瓜。嘗供趨門,豈及貧儒家。
今見待士意,不異盧仝茶。食之天厭 ,詠德曾未涯” 6. 宋朝郭祥正的《詠棗》:“黑腰虛羨爾,紅皺豈為然”;范成大詩“紫爛山梨紅皺棗”;可那是曬過的干棗。
也有人把鮮棗比擬作“紅玉”,如王安石《賦棗》詩“風苞墮朱繒,日顆皺紅玉”;黃庭堅詩句“日顆曝干紅玉軟”。 7. 白居易所作《杏園中棗樹》一詩頗有趣,開篇先貶:“人言白果中,唯棗凡且鄙。
皮皴似鬼手,夜小如鼠耳。胡為不自知,生花此園里。
豈宜遇攀玩,幸免遭傷毀。二月曲江頭,雜英紅旖旎。
棗亦在其間,如嫫對西子?!苯Y(jié)語再褒:“君愛繞指柔,從君憐柳杞。
君求悅目艷,不敢爭桃李。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
宋代文人王安石也作《賦棗》詩盛贊:“種桃昔所傳,種棗予所欲。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p>
清代詩人張镠作《富平棗》詩贊曰:“何須珍異物,愛此一林丹。霧暗青虬隱,秋花亦玉寒。
吹豳常應(yīng)候,則壤不名酸。寄語安期叟,如瓜詎可餐?!?/p>
8. 清代詩人潘內(nèi)召還特作《詠棗花》詩盛贊棗花之美:“忽憶故鄉(xiāng)樹,棗花色正新。枝迎馌餉婦,香惹賣漿人。
纂纂飛輕雪,離離綴素珍。祗今秋漸好,頻撲任西鄰?!?/p>
清代慶云名士張咸五所作《晚行》一詩,描繪得頗有意境:“林棗離離豆綴花,綠槐村外夕陽斜?!?9. 宋.歐陽修《送襄陵令李君》綠發(fā)襄陵新長官,面顏雖老渥如丹。
折腰聊為五斗屈,把酒猶能一笑歡。紅棗林繁欣歲熟,紫檀皮軟御春寒。
民淳政簡居多樂,無苦思歸欲掛冠。
1、《秋游原上》——唐代白居易
新棗未全赤,晚瓜有余馨。
譯文:新的棗子還沒有完全成熟紅透,但快要下架收尾的西瓜卻仍然散發(fā)著浸人的香味。
2、《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唐代李白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饑。酸棗垂北郭,寒瓜蔓東籬。
譯文:別處宴席沒口味,此地的酒菜開心霏。村北酸棗累累,籬東寒瓜漫地。
3、《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宋代辛棄疾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
譯文:西風起了,山園里的梨、棗等果實都成熟了。一群嘴饞貪吃的小孩子,手握著長長的竹竿,偷偷地撲打著樹上的梨和棗。
4、《百憂集行》——唐代杜甫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譯文:八月份門庭前梨和棗成熟的時候,頻頻上樹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5、《又呈吳郎》——唐代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譯文:來堂前打棗我從不阻攔任隨西鄰,因為她是一個無食無兒的老婦人。
1、《又呈吳郎》唐·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白話譯文:
來堂前打棗我從不阻攔任隨西鄰,因為她是一個五食無兒的老婦人。若不是由于窮困怎會做這樣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懼反更該與她相親。見你來就防著你雖然是多此一舉,但你一來就插上籬笆卻甚像是真。她說官府征租逼稅已經(jīng)一貧如洗,想起時局兵荒馬亂不禁涕淚滿巾。
2、《國風·豳風·七月》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
白話譯文: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開始打紅棗,十月下田收稻谷。釀成春酒美又香,為了主人求長壽。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來摘葫蘆。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養(yǎng)活農(nóng)夫把心安。
3,《百憂集行》唐·杜甫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zhí)溟T東。
白話譯文:
年少之時,無憂無慮,體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氣蓬勃。當梨棗成熟之時,少年時能頻頻上樹摘取,一日至少千回??捎窒氍F(xiàn)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動不便,因此坐臥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來卻勉作笑語,迎奉主人。不禁悲從中來,憂傷滿懷。一進家門,依舊四壁空空,家無余糧,一貧如洗。老夫老妻,相對無言,滿面愁倦之色。只有癡兒幼稚無知,饑腸轆轆,對著東邊的廚門,啼叫發(fā)怒要飯吃。
4、《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宋·辛棄疾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白話譯文:
山園里一望無際的松林竹樹,和天上的白云相連接。隱居在這里,與世無爭,也該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頭的那甕白酒剛剛釀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場。
西風起了,山園里的梨、棗等果實都成熟了。一群嘴饞貪吃的小孩子,手握著長長的竹竿,偷偷地撲打著樹上的梨和棗。別叫家人去驚動了小孩子們,讓我在這兒靜靜地觀察他們天真無邪的舉動,也是一種樂趣呢。
5、《杏園中棗樹》唐·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唯棗凡且鄙。
皮皴似龜手,葉小如鼠耳。
胡為不自知,生花此園里。
豈宜遇攀玩,幸免遭傷毀。
二月曲江頭,雜英紅旖旎。
棗亦在其間,如嫫對西子。
東風不擇木,吹喣長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盡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視。
君愛繞指柔,從君憐柳杞。
君求悅目艷,不敢爭桃李。
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
白話譯文:
人們都說在各種果樹中,唯有棗樹既平凡,又粗鄙。
樹皮像開裂的凍手,樹葉像細小的鼠耳。
它為什么沒有自知之明,也來開花在這杏園里。
它怎能受到攀折賞玩,幸而沒有遇到傷害摧毀。
在二月的曲江江邊,各種花紅得風光旖旎。
棗樹也在它們中間,好像是嫫母對著西子。
春風對樹木倒沒有偏愛,它在溫暖的吹拂下成長,從不停止。
眼見得樹干將要合抱,得盡了生生不息的天理。
且讓我傳話給春游的客人,請回過頭來細細注視。
您如喜愛繞指的柔軟,聽憑您去憐惜柳和杞。
您如追求悅目的美麗,它不敢去競爭桃和李。
可是您要造一輛大車,那車輪車軸的取材必須在此。
唐代杜甫《百憂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能上樹千回。
唐代白居易《杏園中棗樹》: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視,君愛繞拮柔,從君憐柳杞;君術(shù)悅月艷,不敢爭桃李;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一些。 宋代王安石: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
明揭軌《棗亭春晚》:“昨日花始開,今日花已滿,倚樹聽嚶嚶,折花歌纂纂,美人浩無期,青春忽已晚;寫盡錦箋長,燒殘紅燭短;日夕望江南,彩云天際處”。 宋代詩人梅曉臣在《豪州李蜜學寄御棗一篋》:“沛譙有巨棗,味甜蜜柑差。
其赤如君心,其大如王瓜。嘗供趨門,豈及貧儒家。
今見待士意,不異盧仝茶。食之天厭 ,詠德曾未涯”。
1、《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宋代:蘇軾
原文: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譯文: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nóng)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水喝。于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2、《又呈吳郎》唐代:杜甫
原文: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譯文:來堂前打棗我從不阻攔任隨西鄰,因為她是一個五食無兒的老婦人。若不是由于窮困怎會做這樣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懼反更該與她相親。見你來就防著你雖然是多此一舉,但你一來就插上籬笆卻甚像是真。她說官府征租逼稅已經(jīng)一貧如洗,想起時局兵荒馬亂不禁涕淚滿巾。
3、《詠牡丹》宋代:王溥
原文: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譯文:棗花雖然很小,但能結(jié)果實,秋后有棗兒甜脆可口。桑葉雖然柔軟,卻能養(yǎng)蠶吐絲??尚δ档せù蟮孟穸?,卻什么也不能作,不過白白長一條枝子。
4、《百憂集行》唐代:杜甫
原文: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譯文:年少之時,無憂無慮,體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氣蓬勃。當梨棗成熟之時,少年杜甫頻頻上樹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5、《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宋代:辛棄疾
原文: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譯文:西風起了,山園里的梨、棗等果實都成熟了。一群嘴饞貪吃的小孩子,手握著長長的竹竿,偷偷地撲打著樹上的梨和棗。別叫家人去驚動了小孩子們,讓我在這兒靜靜地觀察他們天真無邪的舉動,也是一種樂趣呢。
宋.王安石《賦棗》種桃昔所傳,種棗予所欲。
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余甘入鄰家,尚得饞婦逐。
況余秋盤中,快噉取饜足。風包墮朱繒,日顆皺紅玉。
贄享古已然,豳詩自宜錄。沔懷青齊間,萬樹蔭平陸。
誰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廣庭觴圣壽,以此參肴蔌。
愿比赤心投,皇明儻予燭。唐.白居易《杏園中棗樹》人言百果中,唯棗凡且鄙。
皮皴似龜手,葉小如鼠耳。胡為不自知,生花此園里。
豈宜遇攀玩,幸免遭傷毀。二月曲江頭,雜英紅旖旎。
棗亦在其間,如嫫對西子。東風不擇木,吹照長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盡生生理。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視。
君愛繞指柔,從君憐柳杞。君求悅目艷,不敢爭桃李。
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
宋.歐陽修《送襄陵令李君》綠發(fā)襄陵新長官,面顏雖老渥如丹。
折腰聊為五斗屈,把酒猶能一笑歡。紅棗林繁欣歲熟,紫檀皮軟御春寒。
民淳政簡居多樂,無苦思歸欲掛冠。宋.王安石《賦棗》種桃昔所傳,種棗予所欲。
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余甘入鄰家,尚得饞婦逐。
況余秋盤中,快噉取饜足。風包墮朱繒,日顆皺紅玉。
贄享古已然,豳詩自宜錄。沔懷青齊間,萬樹蔭平陸。
誰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廣庭觴圣壽,以此參肴蔌。
愿比赤心投,皇明儻予燭。唐.白居易《杏園中棗樹》人言百果中,唯棗凡且鄙。
皮皴似龜手,葉小如鼠耳。胡為不自知,生花此園里。
豈宜遇攀玩,幸免遭傷毀。二月曲江頭,雜英紅旖旎。
棗亦在其間,如嫫對西子。東風不擇木,吹照長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盡生生理。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視。
君愛繞指柔,從君憐柳杞。君求悅目艷,不敢爭桃李。
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
贊美“大棗”的句子有:
1、銀地無塵金菊開,紫梨紅棗墮莓苔。
2、白露皺紅棗,西風擺老荷。
3、秋來紅棗壓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盤。
4、小棗金絲系萬方,樂陵根抵藝名揚。
5、秋日棗林片片紅,金絲無核貢稱雄。
6、書林喜發(fā)新財路,梨棗爭開小品書。
7、紅棗林繁欣歲熟,紫檀皮軟御春寒。
8、嚼去馨生香,摘來露滿林。
9、妙味宜天人,色香絕凡俗。
10、觸齒甘欺骨,浮輝色凝晶。
11、風苞墮朱繒,日顆皺紅玉。
12、黑腰虛羨爾,紅皺豈為然。
13、沛譙有巨棗,味甜蜜柑差。
14、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
15、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能上樹千回。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8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