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元旦的詩句6句如下:
1、元旦賜門神掛屏葫蘆等物歲以為常
[明] 于慎行
節(jié)啟青陽歲龠新,金人十二畫為神。韶華自合留天府,御氣誰期洽近臣。
彩勝仍分仙禁縷,云屏況借漢宮春。卻憐寂寞揚雄宅,門巷恩光接紫宸。
2、己卯元旦和牧翁韻
[明] 程嘉燧
不嫌朱戶有蒿蓬,且喜陽和轉(zhuǎn)谷中。人語半空山殿曉,佛香匝地洞門風。
酒隨天意留青縹,詩與春光斗碧紅。況值朋來好乘興,肯因瀼滑限西東。
3、元旦在鶴林偶作
[宋] 白玉蟾
東風吹鼓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
4、庚辰元旦試筆
[宋] 舒岳祥
數(shù)我初生歲,今為第二年。光陰六十過,行輩幾人全。
試把新詩寫,閑將好夢圓。兒孫扶出拜,蘇酒讓渠先。
5、元旦書事(甲辰)
[明] 吳兆
閩中風景麗,元旦百花開。有岸皆縈草,無波不染苔。
樹光搖粉堞,云彩照金罍。濃黛新年點,春衣隔歲裁。
夜壚藏宿火,曉燭剪殘灰。袖里分余蕙,釵邊罥落梅。
松枝當戶插,椒氣拂窗來。正好隨歡笑,那知客思催。
6、甲辰元旦
[明] 貝瓊
五十今朝過,談經(jīng)滯海濱。天陰不見日,地冷未知春。
染翰題新語,開襟待故人。宮花遍朝士,那上小烏巾。
1.《蝶戀花 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辛棄疾
誰向椒盤簪彩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往事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春未來時先借問。晚恨開遲。今歲花期消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
2.《青玉案 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生查子 元夕》——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關于元旦的詩詞還是有蠻多,上面只是元旦的詩詞其中的三首,其中兩首是辛棄疾的,一首是歐陽修的。
傾囊分遍買春錢。
鄰墻旋打娛賓酒。甲午元旦(清)孔尚任蕭疏白發(fā)不盈顛,稚子齊歌樂歲詩。
剪燭催干消夜酒。聽燒爆竹童心在,碧井屠蘇沉凍酒。
千門萬戶曈曈日;田家占氣候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鉤簾欲連新巢燕,柏葉椒花芬翠袖。
元日(玉樓春)——(宋)毛滂一年滴盡蓮花漏。旋了比鄰雞黍局。
元旦試筆(選一)——(明)陳獻章天上風云慶會時,守歲圍爐竟廢眠,荷鋤隨牧童,只與東君偏故舊,春態(tài)苗條先到柳,看換桃符老興偏,今朝歲起東。醉鄉(xiāng)深處少相知,春來更有好花枝,并無塵事到吾廬,廟謨爭遺草茅知;我年已強仕。
曉寒料峭尚欺人。桑野就耕父,稚子牽衣慰屏居。
老去又逢新歲月。丁卯元日——(清)錢謙益一樽歲酒拜庭除。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晚風何處江樓笛,占年更喜夢維魚,吹到東溟月上時,共說此年豐。
鼓角梅花添一部,無祿尚憂農(nóng)。奉母猶欣餐有肉,滌硯還疏舊著書。
佳人重勸千長壽,五更歡笑拜新年,春風送暖入屠蘇,總把新桃換舊符。
關于元旦的詩句有這些:
1、《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2、《除夜》
唐代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后,便是平頭六十人。
3、《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元旦》
明代張?zhí)?
天上寒星斂曙鐘,海隅佳氣溢晴空。
東華涌出瞳眬日,南極吹來長養(yǎng)風。
丹鳳歷端觀夏正,瑤華枝上見春工。
體元天子調(diào)元相,管領民歸玉燭中。
關于元旦的詩句:
1、《元旦》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里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嘗。
2、《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丁卯元日》清·錢謙益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并無塵事到吾廬。
4、《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5、《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1、《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近現(xiàn)代: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jié),遙祝延安景物華。
釋義:
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慶祝新年的到來,笑語喧嘩,十分熱鬧,紅巖村的年青同志送來梅花,更增添了節(jié)日氣氛。
大家在一起舉杯互相敬酒,表達著新年的祝愿,散席后眾人意猶未盡,又一起品嘗這勝利茶,談論當今時事。
只有精忠才能報答祖國,如今祖國正遭外侮,烽煙遍地,沒有地方去尋求一家安樂。
我們在陪都重慶載歌載舞地歡慶新年,但不要忘了延安,讓我們遙祝延安解放區(qū)繁榮昌盛。
2、《蝶戀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宋代:辛棄疾
誰向椒盤簪彩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
春未來時先借問。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今歲花期消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
釋義:
新的一年來臨,正當美好年華的整整等人,爭著從椒盤中取出春幡插上兩鬢,春風吹拂著她們頭上的幡勝,十分好看。我不是不喜歡春天,而是那種生活早已成為的遙遠回憶,往日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雖怨恨。
今年春未到時我就開始探詢花期,但花期短暫,開晚了讓人等得不耐煩,開早了又讓人擔心它很快凋謝。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應可定,可是開春之后風風雨雨尚難預料,誰知這一年的花開能否如人意?
3、《玉樓春·己卯歲元日》宋代: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沉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tài)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xiāng)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釋義:
蓮花滴水送走了舊的一年。在井懸凍酒,曉寒侵人之時,柳枝的苗條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氣息。雖有佳人歌女勸酒佐興,卻為早春的物候所驚,猶如見到了久別重逢的故舊。
4、《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釋義: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轉(zhuǎn)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
我已經(jīng)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nóng)事。
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里耕作的農(nóng)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
農(nóng)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5、《元日》唐代:李世民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
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
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釋義:
高高的軒臺輝映著春色,深邃的樓閣沐浴著朝陽。
紅色的宮墻內(nèi)飛舞著彩色的飾旗,翠玉珠簾映曜著宮女們的玉佩。
我效仿古代的明君們,恭謹而節(jié)制地治理著國家,終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了。
(現(xiàn)在)丹陛下排列著森森戟戈,長廊里回蕩著絲竹樂聲。
壯美的和煦之風浩蕩在華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運途正昌。
(我)將繼承周文王的事業(yè),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鑒古代帝王們成功與失敗的經(jīng)驗來治理國家。
春天來臨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樣沐浴在春風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樣綻蕊怒放。
我想渡過巨大的河流到達彼岸,但最終還要靠舟船才能渡過去(意思就是靠民眾的支持和大臣們的幫助才能治理好國家)。
共內(nèi)人夜坐守歲 南北朝·徐君倩 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棕里覓楊梅。 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
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摧。 守歲 唐·杜甫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尤?,总把芯G一瘓煞? 丁卯元日 錢謙益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并無塵事到吾廬 新年作 劉長卿 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蕭蔬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乾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關于元旦的詩句,不要全詩的有:
1、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劉長卿《新年作》
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3、宋伯仁《歲旦》
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
桃板隨人換,梅花隔歲香。
元旦的來歷、簡介如下:
元旦的來歷,可追溯到中國夏朝。在中國夏朝時產(chǎn)生了“夏歷”,就是現(xiàn)在的“農(nóng)歷”。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歲首”,歲首這天就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個早晨。
現(xiàn)在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并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nóng)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jié)”。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nóng)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guī)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jié),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lián),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lián)、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元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元旦節(jié)的習俗。在我國,元旦節(jié)還列入了法定假日。
由于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并是由春節(jié)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于春節(jié),或者說是春節(jié)的縮小版。沿用了部分傳統(tǒng)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