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馈耳Q沖天·黃金榜上》
2.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辖肌兜强坪蟆?/p>
3. 御筆封題墨未乾,君恩重許拜金鑾?!隆兜堑趫蠹胰恕?
4. 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程。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xiāng)情?!拙右住都暗谠姟?/p>
5. 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唐袁皓《及第后作》
6. 家園好在尚留秦,作明時失路人?!=ǖ摹堵涞陂L安》
7. 年年下第東歸去,羞見長安舊主人。——豆盧復《落第歸鄉(xiāng)留別長安主人》
8. 花繁柳暗九門深,對飲悲歌淚滿襟?!X起《長安落第》
知識延展: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王維
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
為客黃金盡,還家白發(fā)新。
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
知禰不能薦,羞為獻納臣。
譯文:
嘆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況在這柳條新綠的初春。
客游京城黃金全部用盡,回家時只落得白發(fā)添新。
太湖邊只有你三畝的田宅,遙遙萬里外凄涼涼一個婦人。
深知你禰衡卻沒能推薦,慚愧我空作一名獻納之臣。
這首詩當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或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維與丘為興味相投,交誼頗深,曾與他有詩唱和。作此詩時王維正在京城做官,對丘為落第表示同情和惋惜,并對自己雖為京官,但無力幫助丘為深表歉意。
1、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
2、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3、一本白卷交還你,狀元歸去馬如飛。
《鶴沖天·黃金榜上》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登科后》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登第報家人》 董德元
御筆封題墨未乾,君恩重許拜金鑾。
故鄉(xiāng)若問登科事,便是當初老榜官。
《省試湘靈鼓瑟》錢起
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diào)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湘,愁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
——《勸學詩》趙桓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后》孟郊一本白卷交還你,狀元歸去馬如飛。
清-馬世琪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漢-無名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琵琶記》高明《勸學詩》宋,趙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jīng)?!兜强坪蟆诽?,孟郊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杜糜洝吩?,高明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四喜》漢,無名久旱逢甘露,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1、霓旌絳節(jié)一群群,引見玉華君?!拼喉f莊《喜遷鶯·人洶洶》
譯文:彩色旌旗一隊隊絢爛如天上虹霓,絳紅色儀仗一排排壯麗如彩霞,引領(lǐng)著中舉的士子去拜見皇后。
2、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唐代孟郊《登科后》
白話譯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郁結(jié)的悶氣已如風吹云散,心上真有說不盡的暢快,真想擁抱一下這大自然。
3、夙駕送舉人,東方猶未明。自謂出太早,已有車馬行。 ——唐代:白居易《早送舉人入試》
譯文:晚上駕著馬車去送舉人,東方還沒有天明。自己以為自己出來的已經(jīng)夠早,沒想到路上已經(jīng)有了馬車行走。
4、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宋 歐陽修《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譯文:舉子們緊張肅穆地戰(zhàn)斗,如同銜枚疾走的士兵,只聽見筆在紙上沙沙作響,仿佛是春蠶嚼食桑葉的聲音。
5、時光似箭如流星,進京趕考求功名?!F(xiàn)代:盧青山《同前述其歌》
譯文:時間如射箭一般如流星一般劃過,急著進京趕考去求取功名。
科舉考試悲喜詩
--------------------------------------------------------------------------------
2006年06月14日 10:14
自隋一代開科取士以后,科舉考試成了讀書人踏入仕途的唯一通路,因為事關(guān)榮華富貴,無不夢寐以求金榜題名。然稱心如愿的畢竟極少數(shù),也因此有大悲大喜,往往表現(xiàn)了在字里行間。
舊有夸世間得意事,把金榜題名時與洞房花燭夜并列為特大喜事。人逢喜事精神爽,金榜題名者如沐春風,飄飄然得意之至,代表作要數(shù)唐孟郊的《登科后》了: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制,新科進士要舉行多種顯示其榮耀的慶賀活動,其中一項,是游覽京都長安著名花苑。詩人陶醉在美好前途中,過去的窮困潦倒也不值一提了。
唐朝詩人王建中舉后同樣的心花怒放,揮毫疾書: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的白居易二十七歲考取了進士,是十七名新科進士中最年輕的一個,參加了長安“雁塔題名”后,興奮得夜難成寢,書寫了《登第》詩,自豪之情洋溢: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又有《及第詩》,寫的也是題名金榜后的喜悅與意氣洋洋:
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程。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xiāng)情。
唐袁皓《及第后作》,自比蓬萊島上神仙,又如展翅高空九萬里的大鵬,自夸月宮折桂易哉勿難:
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侶,江?;厮几炄恕?/p>
九萬摶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風塵。
升平時節(jié)逢公道,不覺龍門是險驚。
宋代的梁灝屢試不第,但他并不氣餒,苦讀如新,有道是天道酬勤,終于在耄耋之年的八十二歲時中了進士,欽點頭名狀元,興奮之余寫道:
白首窮盡,少伏生八歲;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這位高齡狀元真是老當益壯,自稱較之傳授《尚書》的伏生還年輕八歲,比輔助周文王的開國功臣姜子牙只大了二歲!
對于大多數(shù)考生來說,逃不出名落孫山的命運,失望與痛苦可想而知。唐時眾多考生落榜后不回家,留在京都長安,既為下一次考試作準備,又因為無顏見江東父老,如常建的《落第長安》:
家園好在尚留秦,作明時失路人??址旯世嵇L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這首七律的大意謂:榜上無名感到羞?,回鄉(xiāng)恐怕黃鶯花草也會嘲笑,所以家園雖好還是留在長安再一年。
豆盧復《落第歸鄉(xiāng)留別長安主人》詩,也是自感羞愧,只是換了一個無顏面對的對象,意謂借住長安沉浸在憂愁中忘了春天到來,聽到鶯歌才知柳條發(fā)了新芽,年復一年落第后東回家鄉(xiāng),實在不好意思向長安客棧的店主告別:
客里愁多不記春,聞鶯始嘆柳條新。年年下第東歸去,羞見長安舊主人。
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因考場失意而悲泣者大有人在,更有屢試不第年年傷心落淚的,請看錢起《長安落第》:
花繁柳暗九門深,對飲悲歌淚滿襟。數(shù)日鶯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傷心。
還有為落榜寫下絕命詞一死了之的,據(jù)清代筆記《冷廬雜識》載,咸豐年間江南鄉(xiāng)試,一個浙江山陰(今紹興)的胡姓考生,在考卷上題寫云:
黃土叢深白骨眠,凄涼情事渺秋煙。何須更作登科記,修到鴛鴦便是仙。
未待放榜,這個考生已發(fā)瘋致死,原因是一次又一次榜上無名絕望到頂。無怪乎古人將科場落第列為人間四大失意事之一:
寡婦攜兒泣,將軍被敵擒,失恩宮女面,下第舉人心。
摘自百度網(wǎng)友,謝謝。
獨占鱉頭
鰲,是神話中的海中的大龜(一說為淡水中的大鱉。傳說上古時天塌地陷,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把天補好后,又砍下鰲的四條腿把天支撐起來,使天和地重新穩(wěn)固(見《淮南子.覽冥訓》及《列子.湯問》)?!读凶?湯問》中還記載了一個神話:渤海中有條大海溝,深得沒底,全世界的水都匯聚到這里,打著漩渦往下泄。渤海中的蓬萊、方丈等五座仙山,也都隨著下泄的波浪上下顛簸。上帝派15只大鰲舉起頭來把大山頂住,這五座仙山從此才安然聳立。唐宋時期的宮殿建筑者們把上述神話巧妙地與建筑藝術(shù)結(jié)合起來,在皇宮前面的石階的正中,鋪上一大塊雕刻著巨鰲的長方形巨石,象征皇帝的宮殿如同被巨鰲支撐著,永遠巍然屹立,而且有如神仙世界。在科舉考試最高級別的考試——殿試結(jié)束后宣布名次時,及第者都要站在皇宮前石階下面的兩側(cè)恭候。名次宣布完畢后,主持儀式的官員引領(lǐng)著分別站在東西兩邊最前面的狀元(殿試第一名)和榜眼(殿試第二名)向前走到雕有巨鰲的石階的下面,而狀元還要再向前跨,站在雕有巨鰲的石階上,迎接殿試榜。因此,把中狀元稱為”獨占鰲頭”?,F(xiàn)在,該成語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蟾宮折桂
《晉書.郗詵傳》記載,晉武帝有一次在東堂接見郗詵,問他:“卿自以為何如?”郗詵回答說:“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在這個故事中,郗詵以稀世的珍寶比喻出眾的才華。因為流傳著月亮中有桂樹、月亮是廣寒宮的神話,所以,此“桂林一枝”的“桂”被認為是月亮上的桂樹。又因為神話中說月亮中有只金蟾,月亮也被稱為蟾宮,因而古代科舉考試中進士也稱登蟾宮。于是,后來就形成了“蟾宮折桂”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應試得中。
金榜題名
“金榜”是封建科舉考試的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的排名榜,因為它書寫在黃紙上,也稱黃榜。又因為它是由皇帝批準,并蓋有“皇帝之寶”的大印,所以金榜又稱皇榜。后來,人們因其用紙的顏色,就美其名曰“金榜”。登上金榜,就意味著做官的開始,確實是捧上了金飯碗,從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貴。從這個意義上說,黃榜又確實稱得上是金榜。這樣,人們自然就稱殿試的錄取榜上有自己或某人的名字為“金榜題名”了。后泛指考試被錄取。
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時鄉(xiāng)試(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試,考中的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會試(由禮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稱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殿試(在皇宮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級別的考試,考中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也稱殿元)。一個人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都獲得第一名,稱“連中三元”。現(xiàn)用來比喻在一項考試或比賽中接連取得三科或三次優(yōu)異成績,或在三次考試或比賽中連續(xù)獲得優(yōu)勝。
沆瀣(hàng xiè)一氣
北宋錢易的《南部新書.戊集》記載,唐僖宗乾符二年的科考,主考官崔沆發(fā)現(xiàn)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認為他是本家人,盡管崔瀣的考試成績很差,仍然另眼相看,把他取為進士。于是一些考生嘲笑說,這場考試“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沆瀣,本來是夜間的水氣,夜間的水氣是在黑暗中飄蕩的,考生們把這對座主門生的名與字的本意相扣,比喻暗中勾結(jié),臭味相投,倒是非常貼切。后來就用這一成語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jié)在一起。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