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報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孝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jié)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無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0滿招損,謙得益?!渡袝? 1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峨x騷》 3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 5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jīng)》 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娊?jīng)》 7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 8言必信,行必果?!墩撜Z》 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凑撜Z〉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1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凑撜Z〉 1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1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凑撜Z〉 15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16多行不義必自斃?!醋髠鳌? 17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20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21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 22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疵献印?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疵献印? 2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2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2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jīng)〉 2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凑撜Z〉 29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31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3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凑撜Z〉 3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找了好久,給分吧!??!。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 《憫農(nóng)》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jīng)·小雅·蓼莪》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114.父慈而教。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115.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jīng)·天子》116.孝在于質(zhì)實,不在于飾貌。
——桓寬《鹽鐵論·孝養(yǎng)》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辖肌队巫右鳌?18.夫婦和而后家道成。
——《幼學瓊林·夫婦》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愖影骸蹲毅憽?20.父不慈則子不孝。
——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121.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孟子·離婁上》122.貧*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漢書·宋弘列傳》重 義123.多行不義必自斃?!蹲髠鳌る[公元年》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
——《國語·晉語》125.見利思義?!墩撜Z·憲問》126.見得思義。
——《論語·季氏》127.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jīng)說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nèi)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130.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盾髯印s辱》131.臨難毋茍免。
——《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茍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jié)。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133.義者,心之養(yǎng)也;利者,體之養(yǎng)也?!偈妗洞呵锓甭丁ど碇B(yǎng)重于義》134.君子義以為質(zhì),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
——陸九淵《與郭邦逸》尚 勇135.視死如歸。——《管子·小匡》136.率義之為勇。
——《左傳·哀公十六年》137.見義不為,無勇也?!墩撜Z·為政》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論語·憲問》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墩撜Z·憲問》140.義之所在,不傾于權(quán),不顧其利。
——《荀子·榮辱》141.知而好問者圣,勇而好問者勝?!段淖帧ぷ匀弧?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漢書·班超列傳》14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fā)?!祆洹端臅戮浼ⅰぞ矶?44.初生之犢不懼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好 學1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1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墩撜Z·為政》1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1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論語·泰伯》15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墩撜Z·衛(wèi)靈公》151.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并且聯(lián)系實際進行思考。15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孟子·離婁下》1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睹献印けM心下》154.學至乎沒而后止。
——《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1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15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論語·述而》1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呂氏春秋·用眾》16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鸥Α斗钯涰f左丞丈二十二韻》161.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進學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162.圣人無常師。
——韓愈《師說》16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普纭稘摃ぶv學》16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16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16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寫懷》167.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朱熹《勸學》168.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募巍睹魅崭琛穼?勢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的33章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独献印返?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1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独献印返?8章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64章173.圣人擇可言而后言,擇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勢解》174.三思而后行。
——《論語·公冶長》17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墩撜Z·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后句)17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墩撜Z·衛(wèi)靈公》17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17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俄n非子·喻老》17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zhàn)國策·楚策》180.差若毫厘,謬以千里?!抖Y記·經(jīng)解》18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182.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
——《管子·牧民》:只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
成語:感恩戴德;感恩圖報;寸草春暉。
諺語:善有善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結(jié)草銜環(huán)
可憐天下父母心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卅二年風雨浪澆,雨霽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勞,跪乳羊羔,還報今朝。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游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一、《病起書懷》宋代:陸游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譯文:病體虛弱消瘦,以致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單一人客居在萬里之外的成都江邊。
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xiàn)統(tǒng)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蓋棺定論。希望天地神靈保佑國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著君主御駕親征收復失落的河山。
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二、《塞上曲二首·其二》唐代:戴叔倫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譯文:我巍巍大唐的獵獵旌旗在陰山飄揚,突厥胡人膽敢來犯定叫他有來無還。
作為子民我愿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yè)何須活著返回家園。三、《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四、《過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側(cè)。
五、《石灰吟》明代: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作:千錘萬擊出深山 / 千鎚萬擊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渾不怕 / 粉身碎骨全不怕)譯文:(石灰石)只有經(jīng)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報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孝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jié)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無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0 滿招損,謙得益。 《尚書》 1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2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3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jīng)》 5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jīng)》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jīng)》 7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 8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9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1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1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1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15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16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20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21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 22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26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jīng)〉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 31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3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凑撜Z〉 33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找了好久,給分吧!??!。
1、《病起書懷》
宋代: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譯文:病體虛弱消瘦,以致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單一人客居在萬里之外的成都江邊。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xiàn)統(tǒng)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蓋棺定論。
希望天地神靈保佑國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著君主御駕親征收復失落的河山。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
2、《過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炭譃┑膽K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3、《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5、《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代: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北風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沙漠結(jié)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報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孝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jié)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無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0 滿招損,謙得益。 《尚書》 1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2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3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jīng)》 5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jīng)》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jīng)》 7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 8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9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1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1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1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15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16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蠢献印?19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20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21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 22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26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jīng)〉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 31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3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凑撜Z〉 33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