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經(jīng)典語錄
1、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12、仁者無敵。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18、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經(jīng)典語錄 )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9、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孟子曰:水性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8、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3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32、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孟子認(rèn)為,君子立身處世,首先要有人格尊嚴(yán),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叭瞬豢梢詿o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保弧皭u之于人大矣!”人因為有羞恥之心,人們才會有所作為,積極發(fā)奮。
做人要有原則。孟子認(rèn)為做人應(yīng)當(dāng)耿介正直,不應(yīng)投機取巧。有人勸孟子像當(dāng)時那些策士說客一樣去拉關(guān)系,拜見諸侯以求重用,孟子就講了齊景公打獵時用旌旗召喚獵場的守護(hù)人,以及駕車能手王良奉趙簡子之命為其寵臣嬖奚駕車出獵這兩則故事,表明自己不能迎合他人。
與人為善,至誠動人。孟子說:“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保ā豆珜O丑上》);“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保ā措x婁上〉)
不畏威權(quán)。孟子說:“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薄八?,人也,我,亦人也”;“堯舜與人同耳”;“圣人與我同類者”。有別于孔子的“畏大人”。
做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君子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是任何外在的權(quán)勢都無法剝奪的?!熬犹煜轮畯V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保ā峨墓隆罚肮侍鞂⒔堤烊斡谒谷艘?,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
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 心上)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孟子·離 婁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孟子· 盡心上)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孫丑)
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孟子·梁惠王下)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名言。
君子通曉事理,故待人接物處世猶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君子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與此義同。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孔子名言。
《論語》凡四見,旨同而文小異?!秾W(xué)而》載:“子曰:‘不患人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為不必?fù)?dān)心別人不知我,該擔(dān)心的是我不知人。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孔子名言。
“罔”,迷惘?!按庇袃闪x:一為危殆,疑不能定。
一為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dāng)從前解。
此句可與“溫故而知新”章合參。孔子首倡學(xué)思并重,對孔門弟子有很深影響。
如子夏言博學(xué)近思,《中庸》言博學(xué)慎思,都認(rèn)為學(xué)思不可偏廢。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
語出《論語·學(xué)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論語·里仁》:“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義相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jǐn)慎 (1)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2)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5)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jìn)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咀g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yīng)該處于統(tǒng)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于統(tǒng)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xì)作,早除穢草。(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咀g文】每家給他五畝土地的住宅,四圍種植著桑樹,那么,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有絲棉襖穿了。
雞狗與豬這類家畜,都有力量去飼養(yǎng)繁殖,那么,七十歲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給他一百畝土地,并且不去妨礙他的生產(chǎn),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飽飽的了。
辦好各級學(xué)校,反復(fù)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大道理來開導(dǎo)他們,那么,須發(fā)花白的老人便會有人代勞,不致頭頂著、背負(fù)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譯文】搞好耕種,減輕稅收,可以使百姓富足。(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譯文】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17)仁則榮,不仁則辱。
【譯文】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有榮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18)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
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咀g文】有一定的產(chǎn)業(yè)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zhǔn)則,沒有一定的產(chǎn)業(yè)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zhǔn)則。
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zhǔn)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jì),什么事都干得出來。(19)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譯文】為爭奪土地而戰(zhàn),殺死的人遍野;為爭奪城池而戰(zhàn),殺死的人滿城,這就是帶領(lǐng)土地來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贖出他們的罪過。(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譯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dāng)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當(dāng)成路上遇見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會把君主看作仇敵。(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咀g文】魚是我所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歡吃的;如果兩者不能都吃的話,我便丟掉魚而吃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兩。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5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