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xué)為先,立學(xué)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jìn)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yuǎn),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jìn),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禮記》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器具質(zhì)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祖宗雖遠(yuǎn),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wù)期質(zhì)樸,教子要有義方。
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mào)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nèi)外,宜法肅辭嚴(yán)。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tài)者,賤莫甚。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fā)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dāng)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dāng)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jì),亦有余歡; 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
為人若此,庶乎近焉。其它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變?yōu)榈溦住?心好命不好,禍轉(zhuǎn)為福報。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實造于心,吉兇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
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
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xué)。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諸葛亮《戒子篇》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鄭燮《竹石》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蘗禪《上堂開示頌》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病起書懷》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軍歌應(yīng)唱大刀環(huán),誓滅胡奴出玉關(guān)。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徐錫麟《出塞》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趙翼《論詩五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易經(jīng)》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萬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陳眉公《幽窗小記》。
1.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xué)。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諸葛亮《戒子篇》
2.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3.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
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鄭燮《竹石》
5.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6.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蘗禪《上堂開示頌》
7.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病起書懷》
8.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9. 軍歌應(yīng)唱大刀環(huán),誓滅胡奴出玉關(guān)。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徐錫麟《出塞》
10.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趙翼《論詩五首》
1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易經(jīng)》
12.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3.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萬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4.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15.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外云卷云舒。----陳眉公《幽窗小記》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器具質(zhì)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祖宗雖遠(yuǎn),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wù)期質(zhì)樸,教子要有義方。
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mào)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nèi)外,宜法肅辭嚴(yán)。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tài)者,賤莫甚。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fā)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dāng)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dāng)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jì),亦有余歡;
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其它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yōu)榈溦住?/p>
心好命不好,禍轉(zhuǎn)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于心,吉兇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7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