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賞析】: 此詞為東坡貶謫黃州時所作,是他當時鄉(xiāng)間幽居生活的寫照。
詞中所表現的,是作者雨后游賞的歡快、閑適心境。 上片寫景,寫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圍的景色。
開頭兩句,由遠而近,描繪自己身處的具體環(huán)境:遠處郁郁蔥蔥的樹林盡頭,有高山聳入云端,清晰可見。近處,叢生的翠竹,像綠色的屏障,圍護一所墻院周圍。
這所墻院,正是詞人的居所??拷郝?,有一個池塘,池邊長滿枯萎的衰草。
蟬聲四起,叫聲亂成一團。這兩句詞中,既有遠景,又有近景;既有動景,又有靜景;意象開闊,層次分明。
作者運用擬人、擬物手法,傳神地運用“斷”、“隱”、“明”這三個主觀色彩極強的形容詞,把景物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三四兩句,含意更深邃。
宏廓的天空,不時地能看到白鳥飛上飛下,自由翱翔。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fā)出柔和的芳香。
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頗有些詩情畫意;并且詞句對仗,工整嚴密。芙蕖是荷花的別名。
“細細香”,描寫得頗為細膩,是說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撲鼻的濃烈香氣,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這兩句寫景有色有香,有動有靜,空中與地上兩組景象相得益彰,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麗圖卷。
過片寫作者太陽西下時手拄藜杖緩步游賞,表現他自得其樂的隱逸生活。這三句似人物素描畫,通過外部形象顯示其內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詞句的大意是:天公饒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時分下了一場好雨,使得他又度過了涼爽的一天。
“殷勤”二字,是擬人化手法?!案∩倍?,化用《莊子。
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這兩句,抒發(fā)了作者乘興游賞的盎然喜情。
這首詞先寫作者游賞時所見村景,接著才點明詞中所寫之游賞和游賞所見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發(fā)自己雨后得新涼的喜悅。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敘,讀來婉轉蘊藉,回味無窮 《夜飲東坡醒復醉》 蘇軾 一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賞析】: 這首詞作于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后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tài)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飲東坡醒復醉”,一開始就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當他回臨皋寓所時,自然很晚了。
“歸來仿佛三更”,“仿佛”二字,傳神地畫出了詞人醉眼朦朧的情態(tài)。 這開頭兩句,先一個“醒復醉”,再一個“仿佛”,就把他縱飲的豪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接著,下面三句,寫詞人已到寓所、家門口停留下來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p>
走筆至此,一個風神瀟灑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懷曠達、遺世獨立的“幽人”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其間浸潤的,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超曠的精神世界,一種獨特的個性和真情。
上片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聯翩,從而為下片當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鋪墊。 下片一開始,詞人便慨然長嘆道:“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嘆,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意味,是全詞樞紐。
以上兩句精粹議論,化用莊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之言,以一種透徹了悟的哲理思辨,發(fā)出了對整個存、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沉喟嘆。這兩句,既飽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達出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人生困惑與感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詞人靜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無法掌握命運,就當全身免禍。顧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闌風靜縠紋平”,心與景會,神與物游,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
于是,他情不自禁地產生脫離現實社會的浪漫主義的遐想,唱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彼么肆汲矫谰?,駕一葉扁舟,隨波流逝,任意東西,他要將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無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闌風靜彀紋平”,表面上看來只是一般寫景的句子,其實不是純粹寫景,而是詞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契合的產物。它引發(fā)出作者心靈痛苦的解脫和心靈矛盾的超越,象征著詞人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兩句,自是順理成章。
蘇東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后,思想幾度變化,由入世轉向出世,追求一種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他復雜的人生觀中,由于雜有某些老莊思想,因而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曠達不羈的性格。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這余韻深長的歇拍,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向往自由的心聲。 宋人筆記中傳說,蘇軾作了上詞。
1.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釋義: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
2.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 —————蘇軾《鵲橋仙·七夕》
釋義: 相逢之時對飲直到酩酊大醉,這續(xù)的是前緣,醉后卻依然免不了酒醒,各自上路亦如風吹雨散,又該去往何處。
3.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蘇武《結發(fā)為夫妻》
釋義: 如果我還活著,就一定會回來;如果不幸死去,也會永遠地思念你.
4. 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 ——————蘇軾《賀新郎·夏景》
釋義: 來日如等到美人來到,在花前飲酒也不忍去碰觸.
5: 秾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 蘇軾《賀新郎·夏景》
釋義: 細看這一枝濃艷的石榴,花瓣千層恰似美人芳心緊束.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
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
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后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
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
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嗪?。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
數峰青。
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幕。
那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縷。斂盡春山休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江城子 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