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學是人的生活的教科書。
——車爾尼雪夫斯基2、文學就是用語言來創(chuàng)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語言來反映現(xiàn)實事件、自然景然和思維過程?!郀柣?、文學是社會的階級和集團意識形態(tài)——情感、意見、企圖和希望之形象的表現(xiàn)。
——高爾基4、文學使思想充滿血和肉,它比科學和哲學更能給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確性和說明性?!郀柣?、當文學變成半是商品半是藝術的時候,就會繁榮鼎盛。
——拉爾夫6、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郀柣?、社會向文學提供素材,文學向社會提供規(guī)范。
——郭沫若8、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懹?、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高爾基10、優(yōu)秀的作品無論你怎樣去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璧?1、異端是生活的詩歌,因此有異端思想是無傷于一個詩人的。
——歌德12、藝術是讓我們意識到真理的諾言?!狿icasso13、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巴爾扎克14、眼底江山皆凈域,毫端蘭竹見靈魂?!S乃釗15、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白居易16、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跑鼹Q17、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
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獝垡蛩固?8、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魯迅19、無論掌握哪一種知識,對智力都是有用的,它會把無用的東西拋開而把好的東西保留住?!_·芬奇20、我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
——達爾文21、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K軾22、知識不多就是愚昧;不習慣于思維,就是粗魯或蠢笨;沒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車爾尼雪夫斯基23、作家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為了掙錢而生活,寫作?!R克思24、是文學喚醒我們注意人類生活的準則,平息大火,抑制邪惡。
——圣皮埃爾25、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高士其26、只要人越來越墮落,文學也就一落千丈?!璧?7、只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風格。
——歌德28、志者詩之本也?!祆?9、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笛卡爾30、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是序。——劉勰31、事之博者其辭盛,志之大者其感……——梁肅32、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33、詩言志,歌詠言?!袝?4、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
——劉勰35、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祆?6、語言賦予人類是為了表達思想。
——Moliere37、知識本身并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喔?8、一首偉大的詩篇象一座噴泉一樣,總是噴出智慧和歡愉的水花。
——雪萊39、藝術不是一種觀察方式是什么?——ThomasBerger40、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燒起來!——奧斯特洛夫斯基41、弄文學的人,只要一堅韌,二認真,三韌長,就可以了?!斞?2、過于長時間鉆研一個狹窄的領域,則易使人愚蠢。
——貝弗里奇43、風格就是人品?!蜖栐?4、文學是社會的家庭教師。
——別林斯基45、文章均得江山肋。——王十朋46、真理和美德是藝術的兩個密友,你要當作家,當批評家嗎?請首先做一個有德行的人。
——狄德羅47、在一生中連一次詩人也未做過的人是悲哀的?!R丁48、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高爾基49、文學就像爐中的火一樣,我們從人家借得火來,把自己點燃,而后傳給別人,以致為大家所共同擁有?!前?0、閉門造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
——楊萬里51、一首好詩,能讓人如面對明鏡,覺得內與外都變得清明潔凈了?!饺?2、文學應該記載下過去所經歷的道路,追隨那行動著的群眾,沿著他們所走過的道路把那幅五光十色的歷史圖畫給展示出來。
——列夫·托爾斯泰53、世界上不可能用任何人力材料建筑的宮殿和城堡,原可以用文字作成功的?!驈奈?4、社會向文學提供素材,文學向社會提供規(guī)范。
——郭沫若55、文學——其實一向是教育的伙伴;文學的發(fā)展和受教育的要求的發(fā)展,一向是平行的?!挪_留波夫56、我以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于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魯迅57、文學用有教養(yǎng)者的莊重榜樣來激發(fā)我們的品德,它頌揚有教養(yǎng)者,把他們描寫為值得我們效仿的形象?!テぐ?8、弄文學的人,只要一堅韌,二認真,三韌長,就可以了。
——魯迅59、思想,在詩句中得到冶煉,立刻就具有了某種更深刻,更光輝的東西。——雨果60、任何文學,要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tài)的、不健康的文學。
——小仲馬61、文學使思想充滿肉和血,它比哲學或科學更能給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確性和說明性?!郀柣?2、文學是社會現(xiàn)象經過創(chuàng)造過程的反映:反過來,社會要受到文學的創(chuàng)造性的影響而塑造。
——郭沫若63、文學總是預示生活。它不是模擬生活,而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塑造生活。
——王爾德64、文學對人民的發(fā)展。
1:學會學習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2: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種子成長的乳汁。3:未來的世界是一個優(yōu)勝劣汰的時代,而你又處于一個非常時期,今后的考驗會越來越嚴峻,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夠得到回報。
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它只留給勇于吃苦、敢于拼搏、善于舍棄的人,留給已經準備好的人們。4:我平生從來沒有做過一次偶然的發(fā)明。
我的一切發(fā)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嚴格試驗的結果。5:半年的小學生毛丫長大了不少,也在老師的教導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好樣的。
你不是個特完美的孩子,爸媽只希望你能快樂地生活和學習,快樂地度過自己的童年。6:一時的挫折往往可以通過不屈的搏擊,變成學問及見識。
7:雷鋒,一個熟悉而又響亮的名字,他的一生打動人心。雷鋒,一個未滿七歲就成為孤兒的人;一個很小就當了兒童團團長的人;一個曾被記過無數(shù)功,做了無數(shù)件好事的人;一個年僅22歲就犧牲了的人,卻為人們留下了最寶貴的財富。
8: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9:當今時代,新知識、新科技、新理論以先人難以想象的速度增加和傳播,人類知識總量從過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增長一倍變成了現(xiàn)在三至五年甚至更快翻一番。
在這知識主宰經濟、知識支配世界、知識創(chuàng)造未來的時代,不努力學習新知識,不認真了解新科技,不深入鉆研新理論,不要說不可能當一個事業(yè)所真正需要、人民所真正擁護的領導干部,就是當一個真正的通過誠實勞動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農民都已經非常困難了。10:當年襁褓中的你已長大成人,十八年的點點滴滴父母已為你精心收藏,愿你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未來,為你的青春填上濃墨的一筆。
11:要成功,興趣很重要,理想也很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你可能不愿學習某一門課程,那是因為你對它還沒有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p>
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你就向成功跨了一大步。培養(yǎng)了興趣,還要有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勤奮的學習,努力學習,刻苦學習,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學業(yè)之精深就在于此。12:學習是為了追求高尚,追求完美,留下毫無遺憾的人生。
滿腹經綸,書富五車并不一定是一個真正懂得學習的人,真正懂得學習的人也不一定是完美的人,他們這些只會讀書的人,在此世道上,竟然自稱“有文化,有修養(yǎng),十全十美的人”。13: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要努力學習,就必須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從點點滴滴做起,上課認真聽講,回家后認真復習、預習,能得到良性循環(huán),得到卓有成效的學習效果,那將會是一個多么快樂的事情!14:read more read more less pain, less pain, until a little pain and no.讀書越少痛苦越多,讀書越多痛苦越少,直到一點痛苦也沒有。
15:你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老師很喜歡你!16:愿你像那小小的溪流,將那高高的山峰作為生命的起點,一路跳躍,一路奔騰,勇敢地、勇敢地奔向生活的大海。17:只要不放棄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點綴春天的價值。
18:真正的希望必須是現(xiàn)實的延伸,是一步步往前走的路,是不斷為美好的下一步作準備的實現(xiàn)。19:駑馬十駕: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
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好的。20:你長著一對翅膀。
堅韌地飛吧,不要為風雨所折服;誠摯地飛吧,不要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朝著明確的目標,飛向美好的人生。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只是用樸素的語言吟詠,感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訴說人生的愁恨。李煜處在人生的絕路上,已經看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回顧著滔滔江水一般流逝的時光,春花秋月,年復一年,四十年的往事涌現(xiàn)在心頭。小樓東風,春光又新,但可惜是最后的時日了;月色依舊,可惜已經不是舊時的家園。春花秋月觸發(fā)著內心無限的愁恨和悲哀。
書憤
年代:【宋】 作者:【陸游】 體裁:【七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首詩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家居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時所作。這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六十二歲的老人了。
陸游從小就立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壯志。他一生懷著一顆愛國赤心,日夜盼望著驅琢金統(tǒng)治者,收復失地??墒悄纤瓮醭冀K以茍且偏安為基本國策,以皇帝為首的整個統(tǒng)治集團久已安心于屈辱的生活,不想再圖振作。陸游處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底下,就使得他終生無法施展其懷抱,實現(xiàn)其理想。到了六十二歲閑居家鄉(xiāng)時,回顧過去的壯志,看看當前的現(xiàn)實,不能不感觸萬千而見之于此詩。正因為這樣,所以詩中一面追述他早歲的豪邁氣概和人民抗金的英雄事跡;一面感嘆自己報國的壯志為酬,朝中無人能象諸葛亮那樣堅持北伐,為國出力,從而使詩中充滿著蒼涼沉郁的情調。
【年代】:唐
【作者】:李煜
【 題 】:相見歡
【內容】: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秋夕①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②。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洽邸?/p>
這是一首宮怨詩。詩中“銀燭”指白蠟燭。燭光清幽,陳設華美而氣氛黯淡,襯托出宮女的孤寂。二句“輕羅小扇撲流螢”,可看出時已秋季,小扇已非驅熱之物,但宮女仍然用它來撲打流螢,可見她是多么百無聊賴。夜深階寒,夜涼如水,但被人遺忘的宮女仍然沒有入睡,久久仰望空中閃爍的繁星。而她所看的只是牽牛、織女二星。
納蘭性德《虞美人》——
回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
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賞析:容若故地重游,獨立于花陰月影之下,心潮起伏?;乩?,應是他和戀人昔日常常逗留約會的地方。而今天上明月依舊,地上人事已非。月華柔軟如水又怎樣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兩個人。
1,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
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
我們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fā),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人們吟誦這兩句詩時,不單是欣賞這難以言狀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而是從中領悟到它所蘊含的哲理思想的啟示——只要人們正視現(xiàn)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于開拓,發(fā)奮前進,那么,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
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夠天長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過月光來傳遞思念(或者共享這美麗的月光). 4。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說:我們分手之后,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既然老天造就了我這棟梁之材,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會重新得到。
接龍詩:《夜卷寒云冰輪懸》
數(shù)九寒冬枯葉紛,
晴光日暖懶曬陽。
漸晚臨窗燈闌珊,
夜卷寒云冰輪懸。
夜卷寒云冰輪懸,
他鄉(xiāng)異客心纏綿。
一封家書幾經讀,
不察淚落衣襟前。
不察淚落衣襟前,
遙望遠黛寄思念。
愧疚他鄉(xiāng)獨望月,
何處裊裊蕩炊煙。
何處裊裊蕩炊煙,
老母粗糝紅薯甜。
一疊烙餅涼拌菜,
一聲呼喚蕩溪畔。
一聲呼喚蕩溪畔,
難舍嬉鬧樂正酣。
一身汗跡花臉繡,
不知衣褲污斑斑。
不知衣褲污斑斑,
老父呵斥母埋怨。
讀書苦修礪大志,
虛度光陰自悔晚。
虛度光陰自悔晚,
聞雞起舞背詩篇。
數(shù)理英化樣樣精,
兼修文學莫等閑。
兼修文學莫等閑,
父輩期望重若山。
為國效力放眼量,
滿載佳績把家還。
1、冰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水為之而寒于水。
——戰(zhàn)國:荀子《勸學》譯文: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文天祥譯文: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3、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缎轮?》鄭燮譯文: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比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而新生力量的成長又須老一代積極扶持。
前兩句是回顧,既表達了“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又表達了后輩不忘前輩扶持教導之恩;后兩句是展望,用以表達新生力量將更好更強大。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二首》朱熹譯文:要問為什么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如果讀者拋開詩歌本身的描述對象,完全可以把這種道理引申開來。
比如,如果將“書”理解為“書本”,而且書本的內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諸如醫(yī)書、哲學書、史書、科技書等等。而是僅僅就文學內容諸如詩詞曲賦散文等等體現(xiàn)文學藝術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認為“源頭活水”表達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則表達了“文思勃發(fā)”等等。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墩撛娢迨住て涠汾w翼譯文: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shù)百年(流芳百世)。
6、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毒土x詩》夏明翰譯文:殺了我夏明翰,還會有后來的人繼承的未盡的事業(yè)。
7、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論詩》趙翼譯文: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不斷的運動發(fā)展,新事物,新思想層出不窮。即使能預支五百年的新意作詩,到了一千年又覺得陳舊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一】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
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jù)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
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fā)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于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tài)——“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并借用它來抒發(fā)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tài)。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賞析二】 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但正是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地位。
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队菝廊恕肪褪乔Ч艂髡b不衰的著名詩篇。
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按夯ㄇ镌隆边@些最容易勾起人們美好聯(lián)想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他劈頭怨問蒼天: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呢?一語讀來,令人不勝好奇。
但只要我們設身處地去想象詞人的處境,就不難理解了: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這些美好的事物只會讓他觸景傷情,勾起對往昔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今昔對比,徒生傷感。問天天不語,轉而自問,“往事知多少?!?/p>
“往事”當指往昔為人君時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為虛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來,為什么人生的春天卻一去不復返呢?“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p>
“東風”帶來春的訊息,卻引起詞人“不堪回首”的嗟嘆,“亡國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讓我們來想象:夜闌人靜,明月曉風,幽囚在小樓中的不眠之人,不由憑欄遠望,對著故國家園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頭,又有誰能忍受這其中的況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無奈、哀痛的感情!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沒有了結,還要繼續(xù);而自己仍須茍延殘喘,歷盡苦痛折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國”的倒裝?!安豢盎厥住?,但畢竟回首了。
回首處“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想象中,故國的江山、舊日的宮殿都還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懷想時,多少悲恨在其中。
“只是”二字以嘆惋的口氣,傳達出無限悵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結構上是頗具匠心的。
幾度運用兩相對比和隔句呼應,反復強調自然界的輪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暫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兩句春花秋月的無休無止和人間事的一去難返對比;三四兩句“又東風”和“故國不堪回首”對比;五六兩句“應猶在”和“改”對比。
“又東風”、“應猶在”又呼應“何時了”;“不堪回首”、“朱顏改”又呼應“往事”。如此對比和回環(huán),形象逼真地傳達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
最后,詞人的滿腔幽憤再難控制,匯成了曠世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水喻愁,可謂“前有古人,后有來者”。
劉禹錫《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些詩句或失之于輕描淡寫,或失之于直露,都沒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得打動人心,所謂“真?zhèn)娜苏Z”也。
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顯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漲溢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舍晝夜,無盡東流。
形式上,九個字平仄交替,讀來亦如滿江春水起伏連綿,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達出來了。以這樣聲情并茂的詞句作結,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書頁,讀者似也被這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了。
全詞抒寫亡國之痛,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清新;詞雖短小,。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