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2、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翖壖病镀兴_蠻·書江西造口壁》 3、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4、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獜堭B(yǎng)浩《山坡羊》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6、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8、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guān)山月》 10、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鸥Α锻馈? 11、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1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K軾《題西林壁》 13、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14、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諟Y明《歸園田居》 15、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到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16、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白居易《憶江南》 17、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18、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蘇軾《赤壁懷古》 19、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王維《漢江臨眺》 20、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畎住秾⑦M酒》。
1、《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唐代: 杜甫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翻譯:留戀那芬芳花間時時飛舞的彩蝶,自由自在歡聲啼鳴的黃鶯。
2、《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翻譯:隨著春風(fēng)在夜里悄悄落下,無聲地滋潤著春天萬物。
3、《絕句》唐代: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翻譯: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lán)的天空。
4、《絕句二首·其二》唐代: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翻譯: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艷的野花似乎將要燃燒起來。
5、《絕句》唐代: 杜甫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翻譯:燕子銜著濕泥飛來飛去忙著筑巢,暖和的沙子上成雙成對的鴛鴦靜睡不動。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出自唐朝詩人李賀的古詩作品《夢天》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注釋】
1、齊州:中州,即中國?!渡袝び碡暋费灾袊芯胖荨_@兩句說在月宮俯瞰中國,九州小得就像九個模糊的小點,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2、泓:量詞,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解說】
俯視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滄海桑田,世間千年變幻無常猶如急奔駿馬。遙望中國九州宛然九點煙塵浮動,那一片海水清淺像是從杯中傾瀉。
【鑒賞】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兩段?!包S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是寫詩人同仙女的談話。這兩句可能就是仙女說出來的?!包S塵清水”,換句常見的話就是“滄海桑田”:“三山”原來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傳》記載說:仙女麻姑有一回對王方平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日會時略半耳。豈將復(fù)為陵陸乎?”這就是說,人間的滄海桑田,變化很快?!吧街蟹狡呷眨郎弦亚辍?,古人往往以為“神仙境界”就是這樣,所以詩人以為,人們到了月宮,回過頭來看人世,就會看出“千年如走馬”的迅速變化了。
最后兩句,是詩人“回頭下望人寰處”所見的景色?!褒R州”指中國。中國古代分為九州,所以詩人感覺得大地上的九州猶如九點“煙塵”。“一泓”等于一汪水,這是形容東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樣。這四句,詩人盡情馳騁幻想,仿佛他真已飛入月宮,看到大地上的時間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義的色彩是很濃厚的。
李賀在這首詩里,通過夢游月宮,描寫天上仙境,以排遣個人苦悶。天上眾多仙女在清幽的環(huán)境中,你來我往,過著一種寧靜的生活。而俯視人間,時間是那樣短促,空間是那樣渺小,寄寓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表現(xiàn)出冷眼看待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想象豐富,構(gòu)思奇妙,用比新穎,體現(xiàn)了李賀詩歌變幻怪譎的藝術(shù)特色。
山行--- 唐朝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古風(fēng)----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李白;古風(fēng))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陸游《后赤壁賦》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一個對聯(lián))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高谷為岸,深谷為陵。 (《詩經(jīng)》)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 (王維 《漢江臨泛》)
晉·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唐·司空圖: 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唐·王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韓愈: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jié),吾將此地巢云松。
唐·張錫: 山之妙在峰回路轉(zhuǎn),水之妙在風(fēng)起波生。
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元·張養(yǎng)浩: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回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釋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yuǎn)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fā)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6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