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夜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譯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過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蟲在竊竊私語著,山村周圍行人絕跡。我獨自來到前門眺望田野,只見皎潔的月光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滿地的蕎麥花簡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2、夜月
【作者】劉方平 【朝代】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譯文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里來了。
3、明月皎夜光
【作者】佚名 【朝代】漢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譯文
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深秋的夜,東壁的蟋蟀在低吟著。 此時夜空中玉衡、開陽、搖光 三星顯示時節(jié)已進入了初冬,那閃爍的星辰,把夜空輝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的草葉上,已沾滿晶瑩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
從那枝葉婆婆的樹影間,聽到了斷續(xù)的蟬鳴聲,往日的那些玄鳥都哪里去了?原來是此時已是秋雁南歸的時節(jié)。 和我一起攜手同游的好友中,有些已先飛黃騰達了。
可是他們不念同門攜手的情意,把我當作走路時的腳跡一樣,不屑一顧 ! 夜空中那叫作"箕星","斗星,"牽牛"的星辰,它們既不能顛揚,斟酌和拉車,為什么還要取這樣的名稱? 真是虛有其名! 想到當年友人說同門之誼“堅如磐石”,而今卻已蕩然無存,虛名又有何用呢?
4、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仿佛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xiàn),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5、入若耶溪
【作者】王籍 【朝代】南北朝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譯文
我駕著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閑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蕩悠。晚霞從遠處背陽的山頭升起,陽光照耀著蜿蜒曲折的水流。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格外寧靜;鳥鳴聲聲,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這地方讓我生了歸隱之心,我因多年來厭倦仕途卻沒有歸隱而悲傷起來。
3、繪蟲的詩句 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
——宋·樂雷發(fā)《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巍钊f里《小池》 馬寅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
——清·黃景仁《雜感》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啤⒎狡健对乱埂?無意帶將花數(shù)朵,竟挑蝴蝶下山來。
——清·朱景素《樵夫詞》 未悉前頭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驅?!巍钊f里《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園》 南窗一枕睡初覺,蝴蝶滿園如雪飛。
——明·華幼武《睡起》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啤ざ鸥Α肚瓕啤?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唐·杜牧《秋夕》。
●天寒知被薄,憂思知夜長。
漢·樂府古辭《古樂府》 天氣寒冷就感到被子單薄,心中憂愁就覺得夜特別漫長。 ●愁多知夜長。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謂憂愁得睡不著因而覺得夜特別長。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
漢·蔡琰《胡笳十八拍》 我內心的憂愁無盡,也象天地一樣無際無邊。 ●夜長愁更多。
南朝·宋·鮑照《擬古》 形容憂愁之重。 ●杞國無事憂天傾。
唐·李白《梁甫吟》 用杞人憂天的典故,表達對國事的憂慮?!拌饺藨n天”這一成語一般用來形容無端擔心,庸人自擾。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唐·李白《橫江詞》 橫江:即橫江浦,是長江下游的一個渡口。
一水:指長江。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唐·李白《將進酒》 五花、千金:俱喻馬、裘的名貴。 將:取。
銷:銷除。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形容愁情象水不能割斷,以酒也無法消解。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白發(fā)連起來有三千丈,愁緒象白發(fā)這樣長。
對著明亮的鏡子,不知道哪里來了這么多秋天的寒霜。
有關蜉蝣的詩句如下:
1、西漢 劉安《淮南子·說林訓》
鶴壽千歲,以極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盡其樂。
2、北宋 蘇軾《赤壁賦》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于一粟。
3、和尹景秀《過黃州步東坡韻感懷》
滄海蜉蝣非是夢,月宮仙府豈無郎。 東風十里黃州路,愿向先生借智囊。
4、《詩經 國風》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蜉蝣掘閱,麻衣如雪。
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5、曼景《我似蜉蝣》
際遇無緣亦有緣,蜉蝣憾樹限幽囹。 長江赴海魂飛雨,峰岫留云魄入冰。
蜉蝣是什么?
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形狀,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和蜻蜓目可同分為古翅次綱,他們的翅不能折疊。蜉蝣目昆蟲體形細長柔軟,體長通常為3-27mm,觸角短,復眼發(fā)達,中胸較大,前翅發(fā)達,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對很長的尾須,部分種類還有中央尾絲,稚蟲水生,成蟲不取食,壽命很短,最短僅一天而已,但它在這短短的生命中,綻放了最絢爛的光彩。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