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年限法:公式:(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使用年限
2.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率:2/固定資產使用年限
公式:第一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折舊率
第二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第一年折舊)*折舊率
第三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第一年折舊-第二年折舊)*折舊率
第四、第五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第一年折舊-第二年折舊-第三年折舊-預計凈殘值)/2
3.年數(shù)總和法(假設是5年的折舊年限):
第一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5/15
第二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4/15
第三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3/15
第四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2/15
第四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1/15
呵呵,不知道以上公式可不可以幫助你。
1.平均年限法(直線法)
月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2
2.工作量法
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固定資產原價*(1-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3.雙倍余額遞減法
月折舊額=賬面凈值*2/預計的折舊年限/12
4.年數(shù)總和法
月折舊率=(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12
要計算折舊的話 首先要確定折舊方法,折舊方法一經確定 不得隨意變更。
然后確定折舊年限 稅法規(guī)定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為3年
以直線法為例 假定該電腦原值3000元,預計經殘值率為4%
則月折舊額=3000*(1-4%)/3/12=80元
分錄:
借:管理費用-折舊費 80
貸:累計折舊 80
1、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4、年數(shù)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shù)總合 * 100 %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一般企業(yè)使用較多的是直線法。企業(yè)計提折舊可以個別計提,也可分類計提。
我國會計準則中可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shù)總和法。
1、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最簡單并且常用的一種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除以預計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舊費用。在各年使用資產情況相同時,采用直線法比較恰當。
2、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是根據(jù)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理論依據(jù)在于資產價值的降低是資產使用狀況的函數(shù)。根據(jù)企業(yè)的經營活動情況或設備的使用狀況來計提折舊。假定固定資產成本代表了購買一定數(shù)量的服務單位,然后按服務單位分配成本。
3、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最后兩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得出各年應提折舊額的一種加速折舊的方法。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低于其預計凈殘值以下。
4、年數(shù)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額乘以一個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shù)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shù)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擴展資料:
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公式
1、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年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折余價值*年折舊率。
2、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3、月折舊額=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月折舊率。
4、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
5、最后兩年每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凈殘值)/2。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平均年限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雙倍余額遞減法
1。
平均年限法:公式:(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使用年限 2。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率:2/固定資產使用年限 公式:第一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折舊率 第二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第一年折舊)*折舊率 第三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第一年折舊-第二年折舊)*折舊率 第四、第五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第一年折舊-第二年折舊-第三年折舊-預計凈殘值)/2 3。
年數(shù)總和法(假設是5年的折舊年限): 第一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5/15 第二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4/15 第三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3/15 第四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2/15 第四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1/15。
這個問題很大,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很多,而且要區(qū)分會計標準和稅法標準,我羅列一下有以下幾種:
1、會計折舊:標準、折舊年限、預計凈殘值、折舊方法由企業(yè)自行確定。停用設備也要計提折舊。 2、稅法標準:不得低于下列折舊年限,一般預計凈殘值5%: 房屋建筑物20年;火、輪、主要設備10年;汽車、電子設備、工具等5年 辦公桌椅等可以計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或是經營費用.但是在帳簿中要分別寫清楚各種辦公設備的價值,作為備查登記帳簿.便于公司財產的管理。
會計分錄:購入時:
借:待攤費用 貸:現(xiàn)金\銀行存款 攤銷時:借: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等) 貸:待攤費用3、常見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及年數(shù)總和法。 多種的折舊計算方法,但是一種固定資產一旦選定了折舊方法后,只有在本會計期間允許修改,以后期間將不再允許修改,只能通過變動單調整,請務必慎重。 4、不計提折舊:對于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可以不計提折舊。 (一)平均年限法: 月折舊率=(1-凈殘值率)/使用年限*12 月折舊額=原值*月折舊率 (二)平均年限法:月折舊率=月折舊額/(原值-凈殘值) 月折舊額=(原值-累計折舊-凈殘值)/(使用年限-已計提月份) (三)工作量法:
工作量發(fā)是根據(jù)實際的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居嬎愎綖椋?每一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凈殘值率)/預計工作總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四)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jù)每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余額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凈殘值)平均攤銷。 (五) 年數(shù)總和法:
年數(shù)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的減低的分數(shù)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shù)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shù),分母代表使用年數(shù)的逐年數(shù)字總和。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shù)/預計使用年數(shù)的年限總和或者 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購入時, 借:固定資產 貸:現(xiàn)金\銀行存款 會計分錄:借: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等) 貸:累計折舊 別忘記了,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計提折舊 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不計提折舊
1。
平均年限法:公式:(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使用年限 2。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率:2/固定資產使用年限 公式:第一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折舊率 第二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第一年折舊)*折舊率 第三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第一年折舊-第二年折舊)*折舊率 第四、第五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第一年折舊-第二年折舊-第三年折舊-預計凈殘值)/2 3。
年數(shù)總和法(假設是5年的折舊年限): 第一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5/15 第二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4/15 第三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3/15 第四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2/15 第四年折舊:(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1/15。
我國會計準則中可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shù)總和法。
1、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最簡單并且常用的一種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除以預計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舊費用。
在各年使用資產情況相同時,采用直線法比較恰當。2、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
是根據(jù)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理論依據(jù)在于資產價值的降低是資產使用狀況的函數(shù)。
根據(jù)企業(yè)的經營活動情況或設備的使用狀況來計提折舊。假定固定資產成本代表了購買一定數(shù)量的服務單位,然后按服務單位分配成本。
3、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最后兩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得出各年應提折舊額的一種加速折舊的方法。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低于其預計凈殘值以下。
4、年數(shù)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額乘以一個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shù)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shù)計算每年的折舊額。擴展資料: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公式1、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年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折余價值*年折舊率。
2、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3、月折舊額=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月折舊率。
4、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5、最后兩年每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凈殘值)/2。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平均年限法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雙倍余額遞減法。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共四種,其中包含兩種加速折舊的方法(即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shù)總和法),而且只有雙倍余額遞減法在計算折舊額時不考慮固定資產的凈殘值,在最后兩年計算折舊額時才考慮需要扣除的凈殘值,其余的三種方法在計算時都需要考慮凈殘值;現(xiàn)對四種方法分別列示如下:###(一)固定資產折舊的定義 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tǒng)分攤。
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如果已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二)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 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固定資產原價,指固定資產的成本。 2.預計凈殘值,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并處于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tài),企業(yè)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后的金額。
3.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指固定資產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后,應當在剩余使用壽命內根據(jù)調整后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固定資產賬面余額扣減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準備后的金額)和預計凈殘值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
4.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指企業(yè)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shù)量。企業(yè)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時,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1)該項資產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 (2)該項資產預計有形損耗,如設備使用中發(fā)生磨損、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蝕等; (3)該項資產預計無形損耗,如因新技術的出現(xiàn)而使現(xiàn)有的資產技術水平相對陳舊、市場需求變化使產品過時等; (4)法律或者類似規(guī)定對該項資產使用的限制。
某些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可能受法律或類似規(guī)定的約束。如對于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根據(jù)《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規(guī)定,能夠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將會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資產使用壽命內計提折舊;如果無法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能夠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期與租賃資產使用壽命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計提折舊。
(四)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企業(yè)應當根據(jù)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xiàn)方式,合理選擇折舊方法??蛇x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shù)總和法等。
企業(yè)選用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將影響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期間內不同時期的折舊費用,因此,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如需變更應當符合固定資產準則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相等。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折舊率= *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采用年限平均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雖然比較簡便,但它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局限性。 首先,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經濟效益是不同的。
一般來講,固定資產在其使用前期工作效率相對較高,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也就多;而在其使用后期,工作效率一般呈下降趨勢,因而,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也就逐漸減少。年限平均法不考慮,明顯是不合理的。
其次,固定資產在不同的使用年限發(fā)生的維修費用也不一樣。 固定資產的維修費用將隨著其使用時間的延長而不斷增加,而年限平均法也沒有考慮這一因素。
當固定資產各期負荷程度相同時,各期應分攤相同的折舊費,這時采用年限平均法計算折舊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固定資產各期負荷程度不同,采用年限平均法計算折舊時,則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提取的折舊數(shù)與固定資產的損耗程度也不相符。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jù)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jù)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后的余額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有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應用這種方法計算折舊額時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賬面折余價值降低到其預計凈殘值以下,即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的固定資產,應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平均攤銷。 4.年數(shù)總和法 年數(shù)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額乘以一個以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shù)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shù)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shù)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一)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范圍 除以下情。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