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力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科學實驗和理論分析。科學實驗包括室內(nèi)試驗、野外試驗和原型觀測(監(jiān)控)。室內(nèi)試驗一般分為巖塊(或稱巖石材料,即不包括明顯不連續(xù)面的巖石單元)試驗和模型試驗(主要是地質力學模型試驗和大工程模擬試驗)。野外試驗和原型觀測是在天然條件下,研究包括有不連續(xù)面的巖體的性狀,是巖石力學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論研究的主要依據(jù)。理論分析是對巖石的變形、強度、破壞準則及其在工程上的應用等課題進行探討。在這方面,長期以來沿用彈性理論、塑性理論和松散介質理論進行研究。由于巖石力學性質十分復雜,所以這些理論的適用范圍總是有限的。近年來,雖然發(fā)展了一些新的理論(如非連續(xù)介質理論),但都不夠成熟。1960年代以來,數(shù)值分析方法和大型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給巖石力學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用這種方法和計算設備可以考慮巖石的非均質性,各向異性,應力-應變的非線性和流變性,粘、彈、塑性,等等。但是由于當前巖石力學的試驗方法較落后,還無法為計算提供準確的參數(shù)及合適的邊界條件,使計算技術的應用受到影響。
在研究中,一般應注意以下三個基本問題:①巖石是一種復雜的地質介質,研究工作都須在地質分析,尤其是在巖體結構分析的基礎上進行;②研究巖石力學的電要目的是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由于在工程實踐中巖石力學涉及地球物理學、構造地質學、實驗技術、計算技術、施工技術等學科,因此有關學科的研究人員以及工程勘測設計,施工人員的密切合作至關重要;③巖石性質十分復雜,目前使用的理論和方法還不能完全描述自然條件,因此強調(diào)在現(xiàn)場對巖石的性狀進行原型觀測,并利用獲得的資料驗證或修改理論分析結果和設計方案。對工程實踐而言,巖體中的非連續(xù)面和軟弱夾層往往是控制巖體穩(wěn)定的主導因素。它們的力學特性,特別是流變性及其對建筑物的影響,日益受到重視。
觀察巖石的結構、構造、礦物,使用一些常用的物理化學方法。
變質巖, 巖漿巖, 沉積巖, 晶體
第一步 判斷巖石是巖漿巖、變質巖還是沉積巖
巖漿巖
巖漿巖呈晶質結構,是由礦物晶體互相連結聚集而成。巖石里的晶體或無規(guī)律聚集,或是顯示出某種方向性。
巖漿巖沒有沉積巖的層理構造,也沒有變質巖的片理構造。有些熔巖充滿氣孔。不含化石。
變質巖
變質巖分為兩大類,區(qū)域變質巖有獨特的片理構造,常呈波浪狀,不像沉積巖層理面那樣干坦,
接觸變質巖晶體呈較不規(guī)則排列。
沉積巖
沉積巖有明顯的層理,顆粒連結松散,用手指可蹭下顆粒。石英是許多沉積巖的主要成分,
方解石是石灰?guī)r的重要組分,沉積巖含化石,依此可與巖漿巖和變質巖區(qū)別。
第二步
確定巖石成因類別之后,下一步就根據(jù)顆粒的大小進行劃分。
這里指的是組成巖石的顆粒的大小,而不是嵌生于其中的個別晶體的大小
第三步
通過上兩步你已確定手持標本屬于巖漿巖、沉積巖還是變質巖,并已確定其顆粒的大小,如果是巖漿巖,
那么下—步就是觀察顏色,酸性巖富含密度小的淡色硅酸鹽,顏色很淺,
基性巖和超基性巖富含密度大的鐵鎂礦物,顏色深,
中性巖恰如其名,其礦物含量處于前兩類之間,因此,顏色深淺也居中。
如果是變質巖,那么應觀察片理(某些礦物的定向排列)和無片理(結晶,無明顯的構造),確定手持標本的所屬,
然后按表中提供的巖石名稱,以獲取進一步的鑒定資料。
第四步
對沉積巖,首先觀察它的礦物成分,是由巖屑,即巖石碎屑組成的呢?還是主要由石英組成?
石英通常呈灰色,且很堅硬,易于辨認。
富含碳酸鈣的石灰?guī)r顏色淺淡,與稀鹽酸作用,起泡。
希望對你有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9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