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陶瓷釉料的方法有兩種,一個是把土或巖石原樣不動的調和來用,另一個方法是將土或巖石混合用火使之熔融,然后驟然冷卻做成玻璃,成為熔塊。
這樣做的釉要碎為細粉混入水中,使之成為有粘性的汁液用來掛環(huán)。如果這種漿的粘力不足就不容易附著在坯上,可以在漿內混入糊精或者是其他有粘性的物質。
有的坯是露天干燥后立即掛釉,也就是所謂速燒后才掛釉的。為了防止釉熔化后產生氣泡氣體外溢,所以在釉開始融化前燒窯的溫度不要急速提高,要慢慢的煅燒,以待氣體出盡,這樣在氣體出盡以后再升溫,直到釉完全融化。
如果此時升溫過急就會導致產生坯泡或釉泡。 陶瓷色釉料從陶瓷生產企業(yè)分離出來成為一個陶瓷生產制造的上游行業(yè)僅20多年歷史,實際上這種分離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不完全的,特別是成釉與熔塊。
某些陶企所擁有的熔塊即成釉生產規(guī)模在陶瓷色釉料行業(yè)都可算上較大規(guī)模。目前估計約70%的成釉、40%的熔塊以及少量的的色料仍還是陶瓷企業(yè)自己生產制造自給自足。
1、混合配料:球磨→振磨→球磨→加膠→球磨;2、壓制坯體:陶瓷刀片的干粉壓制工序對粉體形貌、粉體表面電荷狀況以及混合粉體的造粒要求都很高,故壓制工藝難度較大;3、坯體排膠:陶瓷刀片的脫膠工藝與硬質合金刀具生產工藝相似;4、GPS+HIP處理:燒結工藝采用氣氛保護燒結(GPS)+熱等靜壓(HIP)處理技術;5、刀片刃磨:陶瓷刀片的刃磨質量對刀具使用性能影響很大;6、安裝手柄:有3大材質手柄,塑料手柄(ABS)、木手柄、陶瓷手柄。
使用最廣的是塑料手柄,其次是木手柄,木手柄手感中最好多用在高檔次的陶瓷刀中,陶瓷材質的手柄容易破碎。7、試刀:對于不同批次、不同時間生產的陶瓷刀片,除監(jiān)控其性能指標外,在出廠前還應進行試刀,以檢驗刀片的切削性能。
試刀一般在工廠的機床上完成;8、包裝檢驗:檢查產品中的破損、殘品,次品,合格,包裝。
1、料漿浸漬和熱壓燒結法
料漿浸漬和熱壓燒結法的基本原理是將具有可燒結性的基體原料粉末與連續(xù)纖維用浸漬工藝制成坯件,然后高溫下加壓燒結,使基體材料與纖維結合成復合材料 。
2、直接氧化沉積法
直接氧化沉積法最早被用于制備A12O3/A1復合材料,后推廣用于制備連續(xù)纖維增強氧化物陶瓷基復合材料。LANXIDE法工藝原理為:將連續(xù)纖維預成型坯件置于熔融金屬上面,因毛細管作用,熔融金屬向預成型體中滲透。由于熔融金屬中含有少量添加劑,并處于空氣或氧化氣氛中,浸漬到纖維預成型體中的熔融金屬與氣相氧化劑反應形成氧化物基體,產生的氧化物沉積在纖維周圍,形成含有少量殘余金屬的、致密的連續(xù)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此種方法適用于制備以氧化鋁為基體的陶瓷基復合材料,如SiC/A1203,在1200~C的抗彎強度為350MPa,斷裂韌性為18 MPa·m1/2 ,室溫時的抗彎強度為450 MPa,斷裂韌性為21 M Pa·m1/2
3、溶膠-凝膠法
溶膠一凝膠法(Sol—ge1)是用有機先驅體制成的溶膠浸漬纖維預制體,然后水解、縮聚,形成凝膠,凝膠經干燥和熱解后形成復合材料。此工藝組分純度高,分散性好,而且熱解溫度不高(低于1400~C),溶膠易于潤濕纖維,因此更利于制備連續(xù)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該工藝缺點是:由于是用醇鹽水解來制得基體,所以復合材料的致密性差,不經過多次浸漬很難達到致密化,且此工藝不適于部分非氧化物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制備。
1. 練泥:從礦區(qū)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鐵錘敲碎至雞蛋大小的塊狀,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狀,淘洗,除去雜質,沉淀后制成磚狀的泥塊。然后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渣質,用雙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勻。
2. 拉坯:將泥團摔擲在轆轤車的轉盤中心,隨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體的大致模樣。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縮率。拉坯不僅要注意到收縮率,而且還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較大尺寸的制品,則要分段拉制,從各個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師傅的技藝好壞和水平高低。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與其獨特的材質、工藝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3. 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體內形弧線旋削而成的,將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種上,均勻按拍坯體外壁,然后脫模。
4. 利坯:將坯覆放于轆轤車的利桶上,轉動車盤,用刀旋削,使坯體厚度適當,表里光潔,這是一道技術要求很高的工序。 利坯,也稱“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確定器物形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并使器物表面光潔、形體連貫、規(guī)整一致。利坯工不僅需要熟悉泥料性能,而且要熟練掌握造型的曲線變化和燒成時各部位的收縮比,以及各部分留泥的厚薄程度。一般來說,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坯體厚度各不相同,因為不同部位在高溫燒成時的收縮率和受力情況不一致,因而利坯時應控制不同部位的泥坯厚度,以防止其燒造時變形。利坯時對于坯體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識別方法,是掌握利坯技術和確保利坯質量的關鍵。按一般經驗,測定坯體厚薄是以手指上下?lián)崦⑤p輕彈叩,聽其不同部位的響聲。坯體較厚者,彈之發(fā)出“咯咯”之聲,修至中等厚度時則發(fā)出“咚咚”之聲;高檔瓷坯體修至適當薄度時,彈之則發(fā)出“卟卟”的脆聲。
5. 曬坯:將加工成型后的坯擺放在木架上晾曬。
6. 刻花:用竹、骨或鐵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體上刻畫出花紋。
7. 施釉:普通圓器采用醮釉或蕩釉。琢器或大型圓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經施釉后才能進窯燒造。施釉工藝看似簡單,卻是極為重要和較難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體各部分的釉層均勻一致,厚薄適當,還要關注到各種釉的不同流動性,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釉下裝飾是指直接在泥坯上進行藝術裝飾加工,并上釉燒成的瓷器,因其裝飾圖案位于瓷器釉層之下而得名,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紅和釉下五彩等。
8. 燒窯:首先把陶瓷制品裝入匣缽,匣是陶瓷制品焙燒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與窯火直接接觸,避免污染,尤其對白瓷燒造最為有利。燒窯時間過程約一晝夜,溫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窯門,點火燒窯,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術指導,測看火候,掌握窯溫變化,決定停火時間。
9. 彩繪: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燒成瓷的釉面上描繪紋樣、填彩,再入紅爐以低溫燒烘,溫度約700—800度。
10. 燒窯前即在坯體素胎上繪畫,如青花、釉里紅等,則稱為釉下彩,其特點是彩在高溫釉下,永不退色。
11. 瓷器的彩繪與一般繪畫不同。因為畫工在坯體素胎上施釉和作畫時所見的顏料色,在經過高溫燒制和烘烤后會發(fā)生很大變化??吹揭患伾档?、貌不驚人的半成品,經過爐火的燒煉竟會呈現(xiàn)出如此絢麗奪目的色彩,這本身是奇妙的;而與此同時也便可以得知,為瓷器作畫是需要怎樣的特殊經驗和想象力了。
一、陶藝的常用工具1、練泥機:電力傳動,煉制坯料,使坯料連系嚴密、平均。
2、轉輪(轉盤):大小規(guī)格視需求而定。3、碾錕:用潤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壓泥板和泥片,像搟面杖。
4、泥板機:壓制泥板的簡略機械設備,有兩個圓錕,可調理泥片的厚薄,泥料在兩者之間被擠壓成所需求的泥片。5、麻布和帆布:壓泥時隔離用(壓泥板和泥片時很適用,目標是使資料和泥片不會粘連)。
6、刮刀(鏟刀):大小寬度分歧,大約2cm——3.5cm寬。7、刮刀和修形刀:普遍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他資料制成,是手工成型的根本東西,這些東西因思索其功用的多樣性而具有各類外形(分歧的刀頭)。
8、環(huán)形雕塑刀:用于挖空實心的器皿,亦可平坦外表,把手(普通木制)上裝置各類外形的金屬環(huán),圓環(huán)用于削去多余的泥料,帶角的環(huán)用于平坦外表,如器皿的平底。9、陶拍:成型頂用于整形,或拍打泥板、泥面等。
常用木制(也可用方木替代)。10、鋼絲弓(鐵絲):用于切割泥塊,或拉坯成型的最終工序,從拉坯機上切割別離陶瓷作品(產物)。
11、杯、桶、盆、毛筆、毛刷、盛水、補水、涂抹、修坯、施釉用。12、陶藝拉坯機:用于以圓心軸為對稱的圓體器皿形拉坯。
二、陶藝的制作技法1、泥條盤筑成型法 ·取一塊過量的泥料,用雙手天然捏緊、轉變,使其成圓棒狀?!A泥棒橫放在任務臺上,用手指平均地搓動,邊滾邊搓,左右手指走動,從粗到細.·天然、平緩地搓泥條,依據需求搓成粗細一致、大小平均的泥條。
·將泥條放在轉盤上做一底部,然后將泥條邊轉邊接邊壓緊,邊轉變轉盤,順次加高,最終做成本人需求的造型?!っ刻砑恿艘粚有枨蟊砝飰浩?、壓密、壓勻以免枯燥時開裂。
·可用泥拍、手拍和手拉轉變調整造型,可用保存泥條盤筑的原始手跡結果。2、手捏(雕塑)成型法 手捏、雕塑成型法是制作陶藝最原始、最根本、最簡略的辦法之一,也是初學陶藝者體驗泥性一泥的厚薄、軟硬、干濕水平最根本的演習,可以不必東西,光用手捏,有較大的自在度,只需求用手把泥團捏成你本人想要造型的外形即可,這也是最陳舊的制陶辦法之一。
還可用雕塑刀等東西做成雕像,在泥半干時將雕像挖空。3、泥板成型法 泥板成型就是將泥塊經過人工或壓泥機滾壓成泥板,然后用這些泥板來進行塑造。
滾泥板時,應把泥塊放在兩塊布中心進行,從泥塊的中間向周圍分散(轉變布塊),留意泥的厚度,要契合所做陶藝作品的需求。制作時要應用泥的柔嫩性,可以像用布一樣成型,而應用泥板的堅固特點時又可把它當成木板一樣來成型。
泥板成型使用局限很廣,從平面到立體,都可以進行造型轉變,可應用泥板濕軟時進行彎曲、卷合,制作成天然、美好的造型,也可應用泥板半干時制作挺直的器物。4、印模(印坯)成型法 印模(印坯)成型法是應用石膏模具來進行成型的一種辦法。
自古以來。此法就普遍地運用在陶瓷出產中,普遍我們運用的是石膏模具,母??梢杂檬嗷蛱漳嘀谱鞒尚停缓笠罁煨头扇舾蓧K模具,待模具枯燥后,即可印制坯體,印模成型。
印模時要用力平均,壓緊,才干把造型完好的印制出來對造型復雜的作品,要分模印制,然后再組成,在接口處要用泥漿粘接好,坯體脫模后有殘損的要修補,多余的要刮失落。這種辦法可以多量量地復制產物,在陶瓷出產中帶來良多便當,依據小我需求可在模具上制作出分歧的肌理和其他裝飾結果。
5、拉坯成型法 拉坯是應用扭轉的力氣共同雙手的舉措,再拉坯機大將泥團拉成各類外形的成型辦法。也是陶瓷制作中一種經常見的和傳統(tǒng)的成型辦法。
但技能性十分強,要求很高,有些師傅一輩子從事拉坯任務。這種辦法需求花很長的工夫才敢把握,坯體可以先從簡略的碗、杯、盤開端,純熟后再拉瓶、罐等復雜的造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把握拉坯技能,非得下苦功夫不成。
6、泥漿鑄件成型法 泥漿鑄件成型法在日用陶瓷批量出產中使用普遍,也是陶藝成型的技法之一。先用泥或石膏做母模翻成石膏模(分塊),石膏模留有注漿口,模具枯燥后,把配制好的泥漿注入石膏模內,跟著石膏模的吸水速度,實時注滿泥漿,當石膏模吸漿到達必然厚度時,將模內多余的泥漿倒出,控干待泥坯離開模壁后,再從石膏模內掏出坯體即可,別的還要堅持(把握)必然的干濕度進行保濕,以便進行下一步修坯、粘接、裝飾等。
7、綜組成型法 綜合以上幾種方法,靈活運用即可。三、陶藝設計的根本順序1、構想,畫小構圖、小草圖,確定主題;2、畫紙上顏色結果圖;3、用硫酸紙畫實踐大小原圖,口角稿,標明尺寸,留意縮短率。
4、入手造型制作(依據需求選用恰當的成型法);5、造型完成枯燥后上釉,也有成心不上釉,只追求泥胎的肌理結果;6、(裝窯)燒成,分一次燒成或素燒后再上釉二次燒成。四、陶藝裝飾技法 陶藝造型完成后,就應該思索若何裝飾,裝飾手法分歧,結果也分歧。
有的采用在未燒的坯體長進行描寫、壓印、堆塑、鏤空等直接顯示手法,也有的采用在釉上裝飾,用陶瓷顏料彩繪的釉上裝飾手法,尚有釉上彩與釉下。
粉體名稱:滑石質電瓷粉體
制備方法:
一、滑石預燒:滑石裝匣缽入窯1300度高溫煅燒。
二、混合濕法球磨:按配方比例將滑石及其他各種陶瓷原料投入濕法球磨機,加水及減水劑、增塑劑等進行濕法球磨,約30小時(視工藝要求)。
三、噴霧干燥:料漿出球后經壓力式噴霧干燥塔進行噴霧干燥(噴霧造粒)
四、陳腐:噴霧造粒后粉料密封,按規(guī)定時間存放(24小時或以上),進行陳腐。
五、粉料制作完畢。
1、生料釉
釉用的全部原料都不經過預選熔制,直接加水調制而成漿。
2、熔塊釉
釉料制漿前,先將部分原料熔制成玻璃狀物質并用水淬成小塊(熔塊),再與其余原料混合球磨成釉漿。
3、鹽釉
此釉不須事先制備,而是在產品煅燒至高溫時,向窯內投入食鹽,鹽的揮發(fā)物使坯體表面形成薄層玻璃物質。
4、土釉
此釉是天然有色粘土經淘洗后直接作為釉料使用。
5、長石釉
此釉主要由石英、長石、石灰、和粘土配成,它的特點是硬度大,光澤較強,透明,有柔和感,燒成范圍寬。
6、石灰釉
此釉主要由氧化鈣作熔劑,且氧化鈣的分子數應占半數以上,石灰釉彈性好,光澤強,也可以燒成無光釉和乳濁釉,其缺點是燒成范圍較狹,制品易煙薰。
7、鉛釉
此釉部分引用鉛的氧化物作為熔劑,常和硼的氧化物一起使用,強烈地降低釉的熔融溫度,鉛及鉛硼釉的最大優(yōu)點是光澤度強,彈性好,能適用于多種坯體,并能加強色釉的呈色,但考慮到鉛毒的危害,目前應盡量少用。
1、混合 著色劑的最終色調,受加入著色劑中其它成分的很大影響。
因而,為了使每批色料發(fā)出同一色調,必須按照組成將質量相同的原料精細的稱量和混合。 2、煅燒 煅燒是制色料的重要工序,其目的是為了使之穩(wěn)定化。
在煅燒過程中,因原料性質的不同和希望得到色料的不同,而發(fā)生不同的反應。 煅燒溫度最低要和色料最終制品的使用溫度相同。
3、水洗 將煅燒后色料粉碎之,其后為了除凈所有的可溶性物質,應進行水洗。使用鉻酸鹽的色料必須用熱水洗,如剩有可溶性的鉻酸鹽,則在鉻色的周圍出現(xiàn)深淺不勻。
如不將硼酸鹽除凈,將在色上產生薄膜。 4、粉碎 水洗之后用碾盤式磨機或球磨機,用濕法粉碎所需要的細度。
色料的粒度要求雖無明文規(guī)定,一般要求全部通過300目篩。粉碎不足時會因粒度不均而難于使用,以及缺乏遮蓋力致使燒成后成斑點狀。
反之粉碎過度細如塵埃,則不能充分熔合于釉中而成為發(fā)生滾釉的原因。 。
參考資料:陶瓷色料制造制造工藝:1、原料原料的種類、質量都必須考慮。
所謂種類以氧化鋁作為原料來說,有氧化鋁、氫氧化鋁、明礬、高嶺土等。應用其中哪一種都可以。
原料種類甚多,又各有特性,主要是使其適應于使用的要求。在質量方面成問題的是化學組成(或純度),礦物組成與制造過程。
所謂制造過程是指以什么樣的工藝,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制造。礦物組成必須注意使用象高嶺土那樣的天然原料。
純度方面沒有必要使用特別純的物質。最重要的是經常使用質量穩(wěn)定的原料,且嚴格掌握成分,不應含有超過允許量的雜質。
原料加工粉碎時,最好不用鐵質器械,以免鐵粉滲入。此外,放置地方也應注意,不讓灰塵混入而影響色澤。
制造陶瓷色料所用的原料,大致分為土石原料,易熔原料與呈色原料三種。2、混合制造色料所用的一切原料,必須經過萬孔篩,無篩等。
其濕度不大于0.3%,方可進行配料,仔細混合。色料在混合中有繼續(xù)磨細的作用。
顏料的細度一般要求通過320目篩無篩等?;旌峡刹捎酶墒胶蜐袷絻煞N,普通在具有硬質瓷內襯的球磨機中進行。
但硬度特高的色料的粉碎和混合則必須采用剛玉質磨球及內襯的球磨機,以免瓷質球磨機的瓷質混入色料中。一般以濕式混合法為最常用。
在混合時決不能與鐵質器具接觸,以免鐵分混入。此點尤為重要。
干、濕二法混合方法,均以粉未混合,其粉未無論怎樣微細,總不及由物料的可溶性溶液彼此混合更為均勻。當溶液彼此混合后,在混合液中再加入氫氧化鈉或碳酸鈉使之中和成為沉淀。
當混合多種不同的金屬鹽類時,尤須采用溶液混合和化學沉淀法。這樣可使色料發(fā)色均勻,鮮艷。
在色料煅燒后,如需配加熔劑或其它添加物,仍可送入濕式球磨機中,進行精研。濕式球磨混合,一般多用清水,如遇特殊貴重顏料,在出磨后不應在空氣中或惡劣氣氛中干燥,或曝露過久,以免損害色澤。
為此可用酒精混研,出磨后置電熱或蒸汽干燥器中,瞬間即可完全干燥。溶液混合和化學沉淀法多在攪拌木桶中進行。
木桶的制造很簡單,通常以厚約50-70mm的硬木板制成。桶中插入氣管或橡皮管,以便通入蒸汽加熱。
木桶中并裝有供水管,在木桶不同高度上裝置截門,便于施行傾瀉洗滌操作。3、燒成(煅燒)將調制的生料混合均勻干燥后,裝于坩堝或匣缽內燒成。
燒成溫度、燒成時間、燒成氣氛必須分別適應各種不同的調制顏料,沒有必要用還原焰燒成,一般都采用氧化焰燒成。但鉻錫桃紅則必須規(guī)定用氧化焰燒成。
燒成溫度是1000-1300℃。也可以與陶瓷制品一起放在窯中共燒。
燒成時間愈長愈好,有時須煅燒2次到3次,如煅燒2次時其操作過程如下:①粉碎一次煅燒物,水洗后以相同溫度進行再一次煅燒。②最初以稍低溫度煅燒,再細粉碎混合均勻,然后進行第二次本燒。
這種情況下開始不加礦化劑,往往進行第二次煅燒再添加礦化劑。③第一次僅配入兩種或三種成分進行混合煅燒,然后以燒成物與其余部分混合而調之。
4、燒成物的處理燒成物的處理是根據煅燒過程的不同而異。如系加入熔劑后燒成的熔融物,則須立即流入冷水中,制成熔塊使之易于粉碎。
如果是低溫或高溫的燒成物,則須進行粉碎,并用溫水或稀鹽酸、稀硝酸溶液反復洗滌除凈可溶性物質,至洗滌水呈中性反應為止,最后再用清水洗滌,進行干燥。5、礦化劑和呈色補助劑所謂礦化劑就是具有一種作用幫助礦化物的生成。
它不僅能降低生成的溫度,在一定情況下能促使某種礦物的優(yōu)先形成,而且還能左右生成礦物的色,所以它的擇選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使用礦物有堿金屬化合物,鉛硼化合物等,如果其它要作用能控制顏料的色時,就稱為呈色補助劑。
6、成品超細度的研磨將成品進行超細度的研磨,使顏料的顆粒極為微細,從而適當地降低其燒成溫度,使之易于熔融,光亮色澤也不為熔劑沖淡。釉下顏料的細度愈小,發(fā)色愈強,與坯體結合愈緊密,不易發(fā)生變化。
實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般進料細度在2mm以內,出料細度在60um以下時,已非一般球磨機所能達到,因此顏料成品的最后研磨最好用高頻率振動磨機粉碎。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