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有鐵嶺龍首山。
鐵嶺龍首山游覽區(qū)位于鐵嶺市銀州區(qū)內(nèi),1991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龍首山,東枕柴河,西窺城廓,橫貫銀州南北。東西寬1公里,南北長3公里,最高峰海拔156米。龍首山歷史悠久,是清康熙皇帝東巡駐蹕的地方。近年來,龍首山幾經(jīng)開發(fā)建設(shè),更加美麗壯觀。登臨其上,可觀賞諸多的文物古跡,品味古老的神話傳說,俯瞰騰飛的古城新貌。
(1)慈清寺
位于龍首山北部山頂。相傳始建于唐代,原名秀峰寺,后改為水湖寺,明代重修清代又更名為慈清寺,沿襲至今。寺前的《清靜阿若碑》上刻有“唐曰秀峰,明曰水湖,清曰慈清”的碑文。慈清寺古樸典雅,環(huán)境清幽。兩層套院,臺階相連。
整個寺由正殿,東西配殿組成一個四合院?,F(xiàn)在殿內(nèi)有“如來,觀音,托塔李天王,韋馱和十八羅漢”等29尊塑像。西側(cè)一間正房是三清觀,里面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塑像。東配殿為陳列室,西配殿為游樂室,其兩廓壁上都鑲有近代地方名人的題壁。如《補修浮屠記》,《慈清寺藏經(jīng)樓記》等。慈清寺為硬山式木結(jié)構(gòu),屋脊為龍背插劍,背坡走獸。院中有一株歷經(jīng)500余年的古松,院心青磚鋪地,門前兩側(cè)有石獅和碑亭各一座。
后院東側(cè)的半墻亭,留下了周恩來少年時代登臨的佳話,兩側(cè)的展望亭,保存著辛亥革命后維修龍山古跡的碑銘。慈清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遼北四大名勝之一,其已同龍首山一起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
?。?)醉翁樓
1921年由原慈清寺山門改建而成,為慈清寺住持僧去臺灣(日據(jù))取回大藏經(jīng)一套藏于此樓,故也曾改名為藏經(jīng)閣。
?。?)秀峰塔
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曾進行過多次維修。該塔為九級實心八角密檐式佛塔,塔高16.4米。每面各有浮雕佛象一尊及一個大字,八面合日:“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每級塔檐八角處各有一個獸頭和一個風(fēng)鈴,全塔上下共有72個風(fēng)鈴。陣風(fēng)吹過,塔叮哆作響,優(yōu)美動聽。
?。?)魁星樓
位于龍首山的最高峰,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原在城之東南角上,后因塌毀于1922年移至龍首山改建,幾度蒼桑,于1981年重修。該樓過去曾供有魁星神像,故此得名。魁星樓為四角形磚木結(jié)構(gòu),分上下兩層,樓體造型別致。四面有四塊雇工匾額,東面是岳琰所題“光照龍山”,南面和西面是閻暉所題“文煥離明”和“筆參造化”,北面是劉玉林所題“星輝斗極”,均為1870年所書。該樓的四周圍有兩層青磚花墻,二層建筑高矗云宵,登樓展望美景盡收。
?。?)星橋
據(jù)載,星橋這個地方原有一座木橋,后毀壞。龍首、龍尾被分為兩段,游人只能相望而不能相聚,1958年重新修建的星橋是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橋長42.5米,寬5米,高18米,可載重15噸。橋身兩側(cè)設(shè)有鐵柵欄和汞燈,橋體粗擴大方,美麗壯觀。相聲大師候?qū)毩?,書畫家王冠分別為星橋題寫了橋名。
?。?)滴翠亭
位于秀峰塔的兩側(cè),東觀柴河晚渡,群山疊翠,西望山廓朝煙,遼河泛波,正如亭上檻聯(lián)所詠:“兩水河流一市囂塵都洗去,萬山疊起十分爽氣盡飛來?!泵慨?dāng)雨過天晴和晨露初曉之時,滴瀝之聲如音似樂妙趣橫生。
?。?)知秋亭
進入北門抬級而上,知秋亭便映入眼簾,亭體建筑宏偉壯觀,四角飛檐粗獷大方。其下方立有碑林,碑上刻有地方名流撰寫的碑文。
(8)宿云亭
位于東南角上林木叢中,時聞鳥鳴聲。每逢秋季,天高云淡景天一色,滿山紅葉層林盡染,構(gòu)成優(yōu)美的畫面,確有紅葉勝春之感。
?。?)洗心亭
位于秀峰塔的東側(cè),臨崖危峻。六角密檐式建筑,彩繪畫染明油鮮艷。始建于民國初年,1979年重修。登亭俯瞰,稻田翻綠浪,柴河呈碧波。亭內(nèi)有鼉龍馱石碑,下刻碑文記敘著秀峰塔和洗心亭的史實。亭上的檻聯(lián):“此地風(fēng)光原秀美,出門泉水總澄清”。
(10)高鶚、高其佩詩碑亭
高鶚是《紅樓夢》后四十回作者,高其佩是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指頭畫創(chuàng)始人。為紀念鐵嶺歷史上這兩位名人。1986年在龍首山上修建了高鶚、高其佩詩碑亭。二高詩碑亭和稻香亭為一組景觀。三亭均為國角飛檐涼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高鶚詩碑選用了作者本人續(xù)完《紅樓夢》后寫的一首詩:“老去風(fēng)情減昔年,萬花叢中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禪?!备咂渑逶姳峡逃衅浔救擞H筆題寫的指頭畫詩:“天設(shè)津梁自有意,山開懷抱豈無心,等閑未許人輕到,不獨知音在一琴?!?/p>
?。?1)八景亭
位于星橋北側(cè),為兩級八角飛檐結(jié)構(gòu)。亭上“八景亭”三字出自當(dāng)代著名書法家沈延毅的手筆,亭四周繪有:八大仙人的兵器,八種名花,《封神演義》里面的八卦圖及歷史上鐵嶺著名的“八大景”(龍首尋秋,蓬渡風(fēng)帆,柴河晚渡,紅崖積雪,鴛湖泛月,白塔橫云,帽峰云樹,山郭朝煙)等30多個畫面。
?。?2)四望閣
位于龍山頂峰,由一座三層涼亭和一座閣樓組成。登上四望閣,西看銀洲,高樓林立,馬路縱橫,古城新貌;東望柴河,碧波蕩漾,恰似玉帶,纏繞龍山;近處溝壑交錯,花紅似錦,松林滿山;遠處山巒疊蟑,楓林成片,紅綠相間,別有情趣。
?。?3)太陽廟
坐落于龍首山腳下小嶺子,因廟中供奉太陽神,故名太陽廟。太陽廟為四合院,正殿及配房高出前庭甚多,中間由石階相連。太陽廟建筑方式獨特,窗、墻、頂、檐、梁、柱均由石頭雕砌而成。從整體造型到石階、石匾、石碑和石頭楹聯(lián)都匠心獨運,特色郁濃。廟內(nèi)浮雕構(gòu)思奇特,玲玫透剔,巧奪天工。該廟有22尊雕像,正殿供有太陽神、老祖,呂祖和財神,東西配殿是道人練丹參禪之所。
?。?4)龍門
該門是龍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正門,建于1987年,它是一座牌坊式中山門。門樓造型別致,氣勢雄偉,色彩斑斕,工藝精湛,為長方四角飛檐,分上中下三層,下面由四根石柱支撐。建筑材料多采用漢白玉和琉璃瓦,門樓高1.4米,三孔,寬13米。龍門正面上方是趙樸初題寫的四個大字:“龍首千秋”。大門兩側(cè)有一對漢白玉獅子,左側(cè)豎立一巨石,上面刻有出自當(dāng)代書法家王騁手筆的“龍首山”三個大字。
(15)龍園
此園是游覽龍首山的第一景點。其位于龍山山門前山腳下,建于1986年,占地面積1公頃,是一座仿諧趣園的古典建筑。園內(nèi)有仿清式角亭4個,中間由曲廓相連,亭子下面是座噴水池。龍園中央豎立一尊壯士柴義和郝氏女雕像,仿佛向人們講述龍山的傳說。半山坡有一對花崗巖雕刻的二龍吐水。每當(dāng)夏季,上有二龍向下吐水,下有龍池向上噴水,整個龍園噴霧彌漫,色彩絢麗,構(gòu)成一幅十分壯觀的景象。
?。?6)駐蹕塔
該塔位于龍尾山南部陡峭的山峰之上。相傳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為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所建,原名無考。后因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圣祖康熙皇帝東巡途經(jīng)鐵嶺并登上龍山于此駐蹕,從此得名。駐蹕塔為青磚結(jié)構(gòu)的九級空心八角密檐式佛塔,塔旁有駐蹕亭,塔下有康熙詩碑,上面刻有康熙當(dāng)年所作的《鐵嶺》一詩:“雨余塞草自綠,日出山花更紅,轍跡神洲近遠,驥鳴廣陌西東”。
?。?7)柴河水樂園
該園位于龍山腳下,柴河岸邊。銀州區(qū)城西,最高峰海拔240米,整個景區(qū)面積達6萬平方公里。山上火山巖。壁立如峰拔地而起,周圍群山烘托山巒疊嶂。北有古石洞新石器遺址,南有云峰洞貫穿山中,東山有山植園、葡萄園、鹿場,西山有南果梨、杏桃園、豬場,雞場。帽峰居群山之首,登山展望,鐵嶺城廓及龍山美景盡收眼底。帽峰山頂松林蒼勁植被豐富,幾株蒼松挺拔入云,身臨其境如在云霧中,帽峰云樹是鐵嶺八景之一。整個帽山、群山環(huán)繞帽峰獨峙,怪石橫生洞天府地,樹高林密果園遍布,引來三江四水人,游山嘗果夜忘歸。
不認為帽山是火山,我真沒聽過鐵嶺有火山,火勺還差不多!呵呵!鐵嶺風(fēng)景宜人帽山在鐵嶺的東南開車從市區(qū)到那用不了二十分鐘,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么多年沒有過度開發(fā),喜歡徒步的人可以去鍛煉,山腳下左右兩個工業(yè)園給鐵嶺創(chuàng)建多少稅收,這么多年環(huán)境越來越好!
簡介:鐵嶺華騰橡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13日,主要經(jīng)營范圍為橡膠制品、五金電料、機械加工銷售(依法須經(jīng)批準的項目,經(jīng)相關(guān)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jīng)營活動等。
法定代表人:王力成立時間:2014-11-13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工商注冊號:211200004031606企業(yè)類型:有限責(zé)任公司(自然人獨資)公司地址:遼寧省鐵嶺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帽山分場區(qū)外
經(jīng)查無k5519次列車,其他車次如下:
K519車次18:56從秦皇島始發(fā),08:01到終點站太原,歷時13時05分,全程距離943公里,共有13個??空荆謩e是:秦皇島、北戴河、昌黎、灤縣、唐山、天津、靜海、滄州、德州、衡水、辛集、石家莊北、太原。
K551車次06:47從牡丹江始發(fā),10:55到終點站溫州,歷時52時08分,全程距離3521公里,共有53個??空?,分別是:牡丹江、海林、橫道河子、亞布力、一面坡、尚志、帽兒山、玉泉、香坊、哈爾濱、扶余、德惠、長春、公主嶺、四平、開原、鐵嶺、沈陽北、大虎山、錦州、葫蘆島、唐山、塘沽、天津、靜海、青縣、滄州、東光、吳橋、平原、禹城、濟南、泰山、兗州、鄒城、滕州、徐州、蚌埠、滁州北、南京、馬鞍山、蕪湖、宣城、長興南、杭州、義烏、金華、武義、永康、縉云、麗水、青田、溫州。
附近有鐵嶺龍首山。
鐵嶺龍首山游覽區(qū)位于鐵嶺市銀州區(qū)內(nèi),1991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龍首山,東枕柴河,西窺城廓,橫貫銀州南北。東西寬1公里,南北長3公里,最高峰海拔156米。龍首山歷史悠久,是清康熙皇帝東巡駐蹕的地方。近年來,龍首山幾經(jīng)開發(fā)建設(shè),更加美麗壯觀。登臨其上,可觀賞諸多的文物古跡,品味古老的神話傳說,俯瞰騰飛的古城新貌。
(1)慈清寺
位于龍首山北部山頂。相傳始建于唐代,原名秀峰寺,后改為水湖寺,明代重修清代又更名為慈清寺,沿襲至今。寺前的《清靜阿若碑》上刻有“唐曰秀峰,明曰水湖,清曰慈清”的碑文。慈清寺古樸典雅,環(huán)境清幽。兩層套院,臺階相連。
整個寺由正殿,東西配殿組成一個四合院?,F(xiàn)在殿內(nèi)有“如來,觀音,托塔李天王,韋馱和十八羅漢”等29尊塑像。西側(cè)一間正房是三清觀,里面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塑像。東配殿為陳列室,西配殿為游樂室,其兩廓壁上都鑲有近代地方名人的題壁。如《補修浮屠記》,《慈清寺藏經(jīng)樓記》等。慈清寺為硬山式木結(jié)構(gòu),屋脊為龍背插劍,背坡走獸。院中有一株歷經(jīng)500余年的古松,院心青磚鋪地,門前兩側(cè)有石獅和碑亭各一座。
后院東側(cè)的半墻亭,留下了周恩來少年時代登臨的佳話,兩側(cè)的展望亭,保存著辛亥革命后維修龍山古跡的碑銘。慈清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遼北四大名勝之一,其已同龍首山一起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
(2)醉翁樓
1921年由原慈清寺山門改建而成,為慈清寺住持僧去臺灣(日據(jù))取回大藏經(jīng)一套藏于此樓,故也曾改名為藏經(jīng)閣。
(3)秀峰塔
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曾進行過多次維修。該塔為九級實心八角密檐式佛塔,塔高16.4米。每面各有浮雕佛象一尊及一個大字,八面合日:“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每級塔檐八角處各有一個獸頭和一個風(fēng)鈴,全塔上下共有72個風(fēng)鈴。陣風(fēng)吹過,塔叮哆作響,優(yōu)美動聽。
?。?)魁星樓
位于龍首山的最高峰,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原在城之東南角上,后因塌毀于1922年移至龍首山改建,幾度蒼桑,于1981年重修。該樓過去曾供有魁星神像,故此得名??菢菫樗慕切未u木結(jié)構(gòu),分上下兩層,樓體造型別致。四面有四塊雇工匾額,東面是岳琰所題“光照龍山”,南面和西面是閻暉所題“文煥離明”和“筆參造化”,北面是劉玉林所題“星輝斗極”,均為1870年所書。該樓的四周圍有兩層青磚花墻,二層建筑高矗云宵,登樓展望美景盡收。
?。?)星橋
據(jù)載,星橋這個地方原有一座木橋,后毀壞。龍首、龍尾被分為兩段,游人只能相望而不能相聚,1958年重新修建的星橋是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橋長42.5米,寬5米,高18米,可載重15噸。橋身兩側(cè)設(shè)有鐵柵欄和汞燈,橋體粗擴大方,美麗壯觀。相聲大師候?qū)毩?,書畫家王冠分別為星橋題寫了橋名。
?。?)滴翠亭
位于秀峰塔的兩側(cè),東觀柴河晚渡,群山疊翠,西望山廓朝煙,遼河泛波,正如亭上檻聯(lián)所詠:“兩水河流一市囂塵都洗去,萬山疊起十分爽氣盡飛來?!泵慨?dāng)雨過天晴和晨露初曉之時,滴瀝之聲如音似樂妙趣橫生。
?。?)知秋亭
進入北門抬級而上,知秋亭便映入眼簾,亭體建筑宏偉壯觀,四角飛檐粗獷大方。其下方立有碑林,碑上刻有地方名流撰寫的碑文。
?。?)宿云亭
位于東南角上林木叢中,時聞鳥鳴聲。每逢秋季,天高云淡景天一色,滿山紅葉層林盡染,構(gòu)成優(yōu)美的畫面,確有紅葉勝春之感。
?。?)洗心亭
位于秀峰塔的東側(cè),臨崖危峻。六角密檐式建筑,彩繪畫染明油鮮艷。始建于民國初年,1979年重修。登亭俯瞰,稻田翻綠浪,柴河呈碧波。亭內(nèi)有鼉龍馱石碑,下刻碑文記敘著秀峰塔和洗心亭的史實。亭上的檻聯(lián):“此地風(fēng)光原秀美,出門泉水總澄清”。
?。?0)高鶚、高其佩詩碑亭
高鶚是《紅樓夢》后四十回作者,高其佩是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指頭畫創(chuàng)始人。為紀念鐵嶺歷史上這兩位名人。1986年在龍首山上修建了高鶚、高其佩詩碑亭。二高詩碑亭和稻香亭為一組景觀。三亭均為國角飛檐涼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高鶚詩碑選用了作者本人續(xù)完《紅樓夢》后寫的一首詩:“老去風(fēng)情減昔年,萬花叢中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禪?!备咂渑逶姳峡逃衅浔救擞H筆題寫的指頭畫詩:“天設(shè)津梁自有意,山開懷抱豈無心,等閑未許人輕到,不獨知音在一琴?!?/p>
?。?1)八景亭
位于星橋北側(cè),為兩級八角飛檐結(jié)構(gòu)。亭上“八景亭”三字出自當(dāng)代著名書法家沈延毅的手筆,亭四周繪有:八大仙人的兵器,八種名花,《封神演義》里面的八卦圖及歷史上鐵嶺著名的“八大景”(龍首尋秋,蓬渡風(fēng)帆,柴河晚渡,紅崖積雪,鴛湖泛月,白塔橫云,帽峰云樹,山郭朝煙)等30多個畫面。
?。?2)四望閣
位于龍山頂峰,由一座三層涼亭和一座閣樓組成。登上四望閣,西看銀洲,高樓林立,馬路縱橫,古城新貌;東望柴河,碧波蕩漾,恰似玉帶,纏繞龍山;近處溝壑交錯,花紅似錦,松林滿山;遠處山巒疊蟑,楓林成片,紅綠相間,別有情趣。
?。?3)太陽廟
坐落于龍首山腳下小嶺子,因廟中供奉太陽神,故名太陽廟。太陽廟為四合院,正殿及配房高出前庭甚多,中間由石階相連。太陽廟建筑方式獨特,窗、墻、頂、檐、梁、柱均由石頭雕砌而成。從整體造型到石階、石匾、石碑和石頭楹聯(lián)都匠心獨運,特色郁濃。廟內(nèi)浮雕構(gòu)思奇特,玲玫透剔,巧奪天工。該廟有22尊雕像,正殿供有太陽神、老祖,呂祖和財神,東西配殿是道人練丹參禪之所。
?。?4)龍門
該門是龍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正門,建于1987年,它是一座牌坊式中山門。門樓造型別致,氣勢雄偉,色彩斑斕,工藝精湛,為長方四角飛檐,分上中下三層,下面由四根石柱支撐。建筑材料多采用漢白玉和琉璃瓦,門樓高1.4米,三孔,寬13米。龍門正面上方是趙樸初題寫的四個大字:“龍首千秋”。大門兩側(cè)有一對漢白玉獅子,左側(cè)豎立一巨石,上面刻有出自當(dāng)代書法家王騁手筆的“龍首山”三個大字。
(15)龍園
此園是游覽龍首山的第一景點。其位于龍山山門前山腳下,建于1986年,占地面積1公頃,是一座仿諧趣園的古典建筑。園內(nèi)有仿清式角亭4個,中間由曲廓相連,亭子下面是座噴水池。龍園中央豎立一尊壯士柴義和郝氏女雕像,仿佛向人們講述龍山的傳說。半山坡有一對花崗巖雕刻的二龍吐水。每當(dāng)夏季,上有二龍向下吐水,下有龍池向上噴水,整個龍園噴霧彌漫,色彩絢麗,構(gòu)成一幅十分壯觀的景象。
?。?6)駐蹕塔
該塔位于龍尾山南部陡峭的山峰之上。相傳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為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所建,原名無考。后因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圣祖康熙皇帝東巡途經(jīng)鐵嶺并登上龍山于此駐蹕,從此得名。駐蹕塔為青磚結(jié)構(gòu)的九級空心八角密檐式佛塔,塔旁有駐蹕亭,塔下有康熙詩碑,上面刻有康熙當(dāng)年所作的《鐵嶺》一詩:“雨余塞草自綠,日出山花更紅,轍跡神洲近遠,驥鳴廣陌西東”。
?。?7)柴河水樂園
該園位于龍山腳下,柴河岸邊。銀州區(qū)城西,最高峰海拔240米,整個景區(qū)面積達6萬平方公里。山上火山巖。壁立如峰拔地而起,周圍群山烘托山巒疊嶂。北有古石洞新石器遺址,南有云峰洞貫穿山中,東山有山植園、葡萄園、鹿場,西山有南果梨、杏桃園、豬場,雞場。帽峰居群山之首,登山展望,鐵嶺城廓及龍山美景盡收眼底。帽峰山頂松林蒼勁植被豐富,幾株蒼松挺拔入云,身臨其境如在云霧中,帽峰云樹是鐵嶺八景之一。整個帽山、群山環(huán)繞帽峰獨峙,怪石橫生洞天府地,樹高林密果園遍布,引來三江四水人,游山嘗果夜忘歸。
附近有鐵嶺龍首山。
鐵嶺龍首山游覽區(qū)位于鐵嶺市銀州區(qū)內(nèi),1991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龍首山,東枕柴河,西窺城廓,橫貫銀州南北。東西寬1公里,南北長3公里,最高峰海拔156米。龍首山歷史悠久,是清康熙皇帝東巡駐蹕的地方。近年來,龍首山幾經(jīng)開發(fā)建設(shè),更加美麗壯觀。登臨其上,可觀賞諸多的文物古跡,品味古老的神話傳說,俯瞰騰飛的古城新貌。
(1)慈清寺
位于龍首山北部山頂。相傳始建于唐代,原名秀峰寺,后改為水湖寺,明代重修清代又更名為慈清寺,沿襲至今。寺前的《清靜阿若碑》上刻有“唐曰秀峰,明曰水湖,清曰慈清”的碑文。慈清寺古樸典雅,環(huán)境清幽。兩層套院,臺階相連。
整個寺由正殿,東西配殿組成一個四合院。現(xiàn)在殿內(nèi)有“如來,觀音,托塔李天王,韋馱和十八羅漢”等29尊塑像。西側(cè)一間正房是三清觀,里面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塑像。東配殿為陳列室,西配殿為游樂室,其兩廓壁上都鑲有近代地方名人的題壁。如《補修浮屠記》,《慈清寺藏經(jīng)樓記》等。慈清寺為硬山式木結(jié)構(gòu),屋脊為龍背插劍,背坡走獸。院中有一株歷經(jīng)500余年的古松,院心青磚鋪地,門前兩側(cè)有石獅和碑亭各一座。
后院東側(cè)的半墻亭,留下了周恩來少年時代登臨的佳話,兩側(cè)的展望亭,保存著辛亥革命后維修龍山古跡的碑銘。慈清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遼北四大名勝之一,其已同龍首山一起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
?。?)醉翁樓
1921年由原慈清寺山門改建而成,為慈清寺住持僧去臺灣(日據(jù))取回大藏經(jīng)一套藏于此樓,故也曾改名為藏經(jīng)閣。
(3)秀峰塔
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曾進行過多次維修。該塔為九級實心八角密檐式佛塔,塔高16.4米。每面各有浮雕佛象一尊及一個大字,八面合日:“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每級塔檐八角處各有一個獸頭和一個風(fēng)鈴,全塔上下共有72個風(fēng)鈴。陣風(fēng)吹過,塔叮哆作響,優(yōu)美動聽。
?。?)魁星樓
位于龍首山的最高峰,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原在城之東南角上,后因塌毀于1922年移至龍首山改建,幾度蒼桑,于1981年重修。該樓過去曾供有魁星神像,故此得名??菢菫樗慕切未u木結(jié)構(gòu),分上下兩層,樓體造型別致。四面有四塊雇工匾額,東面是岳琰所題“光照龍山”,南面和西面是閻暉所題“文煥離明”和“筆參造化”,北面是劉玉林所題“星輝斗極”,均為1870年所書。該樓的四周圍有兩層青磚花墻,二層建筑高矗云宵,登樓展望美景盡收。
?。?)星橋
據(jù)載,星橋這個地方原有一座木橋,后毀壞。龍首、龍尾被分為兩段,游人只能相望而不能相聚,1958年重新修建的星橋是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橋長42.5米,寬5米,高18米,可載重15噸。橋身兩側(cè)設(shè)有鐵柵欄和汞燈,橋體粗擴大方,美麗壯觀。相聲大師候?qū)毩?,書畫家王冠分別為星橋題寫了橋名。
?。?)滴翠亭
位于秀峰塔的兩側(cè),東觀柴河晚渡,群山疊翠,西望山廓朝煙,遼河泛波,正如亭上檻聯(lián)所詠:“兩水河流一市囂塵都洗去,萬山疊起十分爽氣盡飛來。”每當(dāng)雨過天晴和晨露初曉之時,滴瀝之聲如音似樂妙趣橫生。
?。?)知秋亭
進入北門抬級而上,知秋亭便映入眼簾,亭體建筑宏偉壯觀,四角飛檐粗獷大方。其下方立有碑林,碑上刻有地方名流撰寫的碑文。
?。?)宿云亭
位于東南角上林木叢中,時聞鳥鳴聲。每逢秋季,天高云淡景天一色,滿山紅葉層林盡染,構(gòu)成優(yōu)美的畫面,確有紅葉勝春之感。
?。?)洗心亭
位于秀峰塔的東側(cè),臨崖危峻。六角密檐式建筑,彩繪畫染明油鮮艷。始建于民國初年,1979年重修。登亭俯瞰,稻田翻綠浪,柴河呈碧波。亭內(nèi)有鼉龍馱石碑,下刻碑文記敘著秀峰塔和洗心亭的史實。亭上的檻聯(lián):“此地風(fēng)光原秀美,出門泉水總澄清”。
?。?0)高鶚、高其佩詩碑亭
高鶚是《紅樓夢》后四十回作者,高其佩是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指頭畫創(chuàng)始人。為紀念鐵嶺歷史上這兩位名人。1986年在龍首山上修建了高鶚、高其佩詩碑亭。二高詩碑亭和稻香亭為一組景觀。三亭均為國角飛檐涼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高鶚詩碑選用了作者本人續(xù)完《紅樓夢》后寫的一首詩:“老去風(fēng)情減昔年,萬花叢中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禪。”高其佩詩碑上刻有其本人親筆題寫的指頭畫詩:“天設(shè)津梁自有意,山開懷抱豈無心,等閑未許人輕到,不獨知音在一琴。”
?。?1)八景亭
位于星橋北側(cè),為兩級八角飛檐結(jié)構(gòu)。亭上“八景亭”三字出自當(dāng)代著名書法家沈延毅的手筆,亭四周繪有:八大仙人的兵器,八種名花,《封神演義》里面的八卦圖及歷史上鐵嶺著名的“八大景”(龍首尋秋,蓬渡風(fēng)帆,柴河晚渡,紅崖積雪,鴛湖泛月,白塔橫云,帽峰云樹,山郭朝煙)等30多個畫面。
?。?2)四望閣
位于龍山頂峰,由一座三層涼亭和一座閣樓組成。登上四望閣,西看銀洲,高樓林立,馬路縱橫,古城新貌;東望柴河,碧波蕩漾,恰似玉帶,纏繞龍山;近處溝壑交錯,花紅似錦,松林滿山;遠處山巒疊蟑,楓林成片,紅綠相間,別有情趣。
?。?3)太陽廟
坐落于龍首山腳下小嶺子,因廟中供奉太陽神,故名太陽廟。太陽廟為四合院,正殿及配房高出前庭甚多,中間由石階相連。太陽廟建筑方式獨特,窗、墻、頂、檐、梁、柱均由石頭雕砌而成。從整體造型到石階、石匾、石碑和石頭楹聯(lián)都匠心獨運,特色郁濃。廟內(nèi)浮雕構(gòu)思奇特,玲玫透剔,巧奪天工。該廟有22尊雕像,正殿供有太陽神、老祖,呂祖和財神,東西配殿是道人練丹參禪之所。
?。?4)龍門
該門是龍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正門,建于1987年,它是一座牌坊式中山門。門樓造型別致,氣勢雄偉,色彩斑斕,工藝精湛,為長方四角飛檐,分上中下三層,下面由四根石柱支撐。建筑材料多采用漢白玉和琉璃瓦,門樓高1.4米,三孔,寬13米。龍門正面上方是趙樸初題寫的四個大字:“龍首千秋”。大門兩側(cè)有一對漢白玉獅子,左側(cè)豎立一巨石,上面刻有出自當(dāng)代書法家王騁手筆的“龍首山”三個大字。
(15)龍園
此園是游覽龍首山的第一景點。其位于龍山山門前山腳下,建于1986年,占地面積1公頃,是一座仿諧趣園的古典建筑。園內(nèi)有仿清式角亭4個,中間由曲廓相連,亭子下面是座噴水池。龍園中央豎立一尊壯士柴義和郝氏女雕像,仿佛向人們講述龍山的傳說。半山坡有一對花崗巖雕刻的二龍吐水。每當(dāng)夏季,上有二龍向下吐水,下有龍池向上噴水,整個龍園噴霧彌漫,色彩絢麗,構(gòu)成一幅十分壯觀的景象。
?。?6)駐蹕塔
該塔位于龍尾山南部陡峭的山峰之上。相傳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為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所建,原名無考。后因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圣祖康熙皇帝東巡途經(jīng)鐵嶺并登上龍山于此駐蹕,從此得名。駐蹕塔為青磚結(jié)構(gòu)的九級空心八角密檐式佛塔,塔旁有駐蹕亭,塔下有康熙詩碑,上面刻有康熙當(dāng)年所作的《鐵嶺》一詩:“雨余塞草自綠,日出山花更紅,轍跡神洲近遠,驥鳴廣陌西東”。
(17)柴河水樂園
該園位于龍山腳下,柴河岸邊。銀州區(qū)城西,最高峰海拔240米,整個景區(qū)面積達6萬平方公里。山上火山巖。壁立如峰拔地而起,周圍群山烘托山巒疊嶂。北有古石洞新石器遺址,南有云峰洞貫穿山中,東山有山植園、葡萄園、鹿場,西山有南果梨、杏桃園、豬場,雞場。帽峰居群山之首,登山展望,鐵嶺城廓及龍山美景盡收眼底。帽峰山頂松林蒼勁植被豐富,幾株蒼松挺拔入云,身臨其境如在云霧中,帽峰云樹是鐵嶺八景之一。整個帽山、群山環(huán)繞帽峰獨峙,怪石橫生洞天府地,樹高林密果園遍布,引來三江四水人,游山嘗果夜忘歸。
關(guān)于公墓使用年限及續(xù)費的問題,民政部發(fā)布的《公墓管理暫行辦法》第二章第十六條、第十七條是這樣規(guī)定的:
第十六條:經(jīng)營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費一次性收取最長不得超過二十年。
第十七條:凡在經(jīng)營性公墓內(nèi)安葬骨灰或遺體的,喪主應(yīng)按規(guī)定交納墓穴租用費、建筑工料費、安葬費和護墓管理費。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公墓使用年限到期后,喪主應(yīng)按照相關(guān)規(guī)定繳納一定金額的墓穴租賃費和護墓管理費(建筑工料費、安葬費在第一次購墓時已經(jīng)繳納),然后才能繼續(xù)使用當(dāng)初購買的墓位。
附近有鐵嶺龍首山。
鐵嶺龍首山游覽區(qū)位于鐵嶺市銀州區(qū)內(nèi),1991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龍首山,東枕柴河,西窺城廓,橫貫銀州南北。東西寬1公里,南北長3公里,最高峰海拔156米。龍首山歷史悠久,是清康熙皇帝東巡駐蹕的地方。近年來,龍首山幾經(jīng)開發(fā)建設(shè),更加美麗壯觀。登臨其上,可觀賞諸多的文物古跡,品味古老的神話傳說,俯瞰騰飛的古城新貌。
(1)慈清寺
位于龍首山北部山頂。相傳始建于唐代,原名秀峰寺,后改為水湖寺,明代重修清代又更名為慈清寺,沿襲至今。寺前的《清靜阿若碑》上刻有“唐曰秀峰,明曰水湖,清曰慈清”的碑文。慈清寺古樸典雅,環(huán)境清幽。兩層套院,臺階相連。
整個寺由正殿,東西配殿組成一個四合院?,F(xiàn)在殿內(nèi)有“如來,觀音,托塔李天王,韋馱和十八羅漢”等29尊塑像。西側(cè)一間正房是三清觀,里面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塑像。東配殿為陳列室,西配殿為游樂室,其兩廓壁上都鑲有近代地方名人的題壁。如《補修浮屠記》,《慈清寺藏經(jīng)樓記》等。慈清寺為硬山式木結(jié)構(gòu),屋脊為龍背插劍,背坡走獸。院中有一株歷經(jīng)500余年的古松,院心青磚鋪地,門前兩側(cè)有石獅和碑亭各一座。
后院東側(cè)的半墻亭,留下了周恩來少年時代登臨的佳話,兩側(cè)的展望亭,保存著辛亥革命后維修龍山古跡的碑銘。慈清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遼北四大名勝之一,其已同龍首山一起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
?。?)醉翁樓
1921年由原慈清寺山門改建而成,為慈清寺住持僧去臺灣(日據(jù))取回大藏經(jīng)一套藏于此樓,故也曾改名為藏經(jīng)閣。
(3)秀峰塔
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曾進行過多次維修。該塔為九級實心八角密檐式佛塔,塔高16.4米。每面各有浮雕佛象一尊及一個大字,八面合日:“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每級塔檐八角處各有一個獸頭和一個風(fēng)鈴,全塔上下共有72個風(fēng)鈴。陣風(fēng)吹過,塔叮哆作響,優(yōu)美動聽。
(4)魁星樓
位于龍首山的最高峰,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原在城之東南角上,后因塌毀于1922年移至龍首山改建,幾度蒼桑,于1981年重修。該樓過去曾供有魁星神像,故此得名??菢菫樗慕切未u木結(jié)構(gòu),分上下兩層,樓體造型別致。四面有四塊雇工匾額,東面是岳琰所題“光照龍山”,南面和西面是閻暉所題“文煥離明”和“筆參造化”,北面是劉玉林所題“星輝斗極”,均為1870年所書。該樓的四周圍有兩層青磚花墻,二層建筑高矗云宵,登樓展望美景盡收。
?。?)星橋
據(jù)載,星橋這個地方原有一座木橋,后毀壞。龍首、龍尾被分為兩段,游人只能相望而不能相聚,1958年重新修建的星橋是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橋長42.5米,寬5米,高18米,可載重15噸。橋身兩側(cè)設(shè)有鐵柵欄和汞燈,橋體粗擴大方,美麗壯觀。相聲大師候?qū)毩?,書畫家王冠分別為星橋題寫了橋名。
?。?)滴翠亭
位于秀峰塔的兩側(cè),東觀柴河晚渡,群山疊翠,西望山廓朝煙,遼河泛波,正如亭上檻聯(lián)所詠:“兩水河流一市囂塵都洗去,萬山疊起十分爽氣盡飛來?!泵慨?dāng)雨過天晴和晨露初曉之時,滴瀝之聲如音似樂妙趣橫生。
(7)知秋亭
進入北門抬級而上,知秋亭便映入眼簾,亭體建筑宏偉壯觀,四角飛檐粗獷大方。其下方立有碑林,碑上刻有地方名流撰寫的碑文。
?。?)宿云亭
位于東南角上林木叢中,時聞鳥鳴聲。每逢秋季,天高云淡景天一色,滿山紅葉層林盡染,構(gòu)成優(yōu)美的畫面,確有紅葉勝春之感。
(9)洗心亭
位于秀峰塔的東側(cè),臨崖危峻。六角密檐式建筑,彩繪畫染明油鮮艷。始建于民國初年,1979年重修。登亭俯瞰,稻田翻綠浪,柴河呈碧波。亭內(nèi)有鼉龍馱石碑,下刻碑文記敘著秀峰塔和洗心亭的史實。亭上的檻聯(lián):“此地風(fēng)光原秀美,出門泉水總澄清”。
?。?0)高鶚、高其佩詩碑亭
高鶚是《紅樓夢》后四十回作者,高其佩是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指頭畫創(chuàng)始人。為紀念鐵嶺歷史上這兩位名人。1986年在龍首山上修建了高鶚、高其佩詩碑亭。二高詩碑亭和稻香亭為一組景觀。三亭均為國角飛檐涼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高鶚詩碑選用了作者本人續(xù)完《紅樓夢》后寫的一首詩:“老去風(fēng)情減昔年,萬花叢中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禪?!备咂渑逶姳峡逃衅浔救擞H筆題寫的指頭畫詩:“天設(shè)津梁自有意,山開懷抱豈無心,等閑未許人輕到,不獨知音在一琴?!?/p>
?。?1)八景亭
位于星橋北側(cè),為兩級八角飛檐結(jié)構(gòu)。亭上“八景亭”三字出自當(dāng)代著名書法家沈延毅的手筆,亭四周繪有:八大仙人的兵器,八種名花,《封神演義》里面的八卦圖及歷史上鐵嶺著名的“八大景”(龍首尋秋,蓬渡風(fēng)帆,柴河晚渡,紅崖積雪,鴛湖泛月,白塔橫云,帽峰云樹,山郭朝煙)等30多個畫面。
(12)四望閣
位于龍山頂峰,由一座三層涼亭和一座閣樓組成。登上四望閣,西看銀洲,高樓林立,馬路縱橫,古城新貌;東望柴河,碧波蕩漾,恰似玉帶,纏繞龍山;近處溝壑交錯,花紅似錦,松林滿山;遠處山巒疊蟑,楓林成片,紅綠相間,別有情趣。
?。?3)太陽廟
坐落于龍首山腳下小嶺子,因廟中供奉太陽神,故名太陽廟。太陽廟為四合院,正殿及配房高出前庭甚多,中間由石階相連。太陽廟建筑方式獨特,窗、墻、頂、檐、梁、柱均由石頭雕砌而成。從整體造型到石階、石匾、石碑和石頭楹聯(lián)都匠心獨運,特色郁濃。廟內(nèi)浮雕構(gòu)思奇特,玲玫透剔,巧奪天工。該廟有22尊雕像,正殿供有太陽神、老祖,呂祖和財神,東西配殿是道人練丹參禪之所。
?。?4)龍門
該門是龍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正門,建于1987年,它是一座牌坊式中山門。門樓造型別致,氣勢雄偉,色彩斑斕,工藝精湛,為長方四角飛檐,分上中下三層,下面由四根石柱支撐。建筑材料多采用漢白玉和琉璃瓦,門樓高1.4米,三孔,寬13米。龍門正面上方是趙樸初題寫的四個大字:“龍首千秋”。大門兩側(cè)有一對漢白玉獅子,左側(cè)豎立一巨石,上面刻有出自當(dāng)代書法家王騁手筆的“龍首山”三個大字。
(15)龍園
此園是游覽龍首山的第一景點。其位于龍山山門前山腳下,建于1986年,占地面積1公頃,是一座仿諧趣園的古典建筑。園內(nèi)有仿清式角亭4個,中間由曲廓相連,亭子下面是座噴水池。龍園中央豎立一尊壯士柴義和郝氏女雕像,仿佛向人們講述龍山的傳說。半山坡有一對花崗巖雕刻的二龍吐水。每當(dāng)夏季,上有二龍向下吐水,下有龍池向上噴水,整個龍園噴霧彌漫,色彩絢麗,構(gòu)成一幅十分壯觀的景象。
?。?6)駐蹕塔
該塔位于龍尾山南部陡峭的山峰之上。相傳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為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所建,原名無考。后因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圣祖康熙皇帝東巡途經(jīng)鐵嶺并登上龍山于此駐蹕,從此得名。駐蹕塔為青磚結(jié)構(gòu)的九級空心八角密檐式佛塔,塔旁有駐蹕亭,塔下有康熙詩碑,上面刻有康熙當(dāng)年所作的《鐵嶺》一詩:“雨余塞草自綠,日出山花更紅,轍跡神洲近遠,驥鳴廣陌西東”。
?。?7)柴河水樂園
該園位于龍山腳下,柴河岸邊。銀州區(qū)城西,最高峰海拔240米,整個景區(qū)面積達6萬平方公里。山上火山巖。壁立如峰拔地而起,周圍群山烘托山巒疊嶂。北有古石洞新石器遺址,南有云峰洞貫穿山中,東山有山植園、葡萄園、鹿場,西山有南果梨、杏桃園、豬場,雞場。帽峰居群山之首,登山展望,鐵嶺城廓及龍山美景盡收眼底。帽峰山頂松林蒼勁植被豐富,幾株蒼松挺拔入云,身臨其境如在云霧中,帽峰云樹是鐵嶺八景之一。整個帽山、群山環(huán)繞帽峰獨峙,怪石橫生洞天府地,樹高林密果園遍布,引來三江四水人,游山嘗果夜忘歸。
附近有鐵嶺龍首山。
鐵嶺龍首山游覽區(qū)位于鐵嶺市銀州區(qū)內(nèi),1991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龍首山,東枕柴河,西窺城廓,橫貫銀州南北。東西寬1公里,南北長3公里,最高峰海拔156米。龍首山歷史悠久,是清康熙皇帝東巡駐蹕的地方。近年來,龍首山幾經(jīng)開發(fā)建設(shè),更加美麗壯觀。登臨其上,可觀賞諸多的文物古跡,品味古老的神話傳說,俯瞰騰飛的古城新貌。
(1)慈清寺
位于龍首山北部山頂。相傳始建于唐代,原名秀峰寺,后改為水湖寺,明代重修清代又更名為慈清寺,沿襲至今。寺前的《清靜阿若碑》上刻有“唐曰秀峰,明曰水湖,清曰慈清”的碑文。慈清寺古樸典雅,環(huán)境清幽。兩層套院,臺階相連。
整個寺由正殿,東西配殿組成一個四合院。現(xiàn)在殿內(nèi)有“如來,觀音,托塔李天王,韋馱和十八羅漢”等29尊塑像。西側(cè)一間正房是三清觀,里面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塑像。東配殿為陳列室,西配殿為游樂室,其兩廓壁上都鑲有近代地方名人的題壁。如《補修浮屠記》,《慈清寺藏經(jīng)樓記》等。慈清寺為硬山式木結(jié)構(gòu),屋脊為龍背插劍,背坡走獸。院中有一株歷經(jīng)500余年的古松,院心青磚鋪地,門前兩側(cè)有石獅和碑亭各一座。
后院東側(cè)的半墻亭,留下了周恩來少年時代登臨的佳話,兩側(cè)的展望亭,保存著辛亥革命后維修龍山古跡的碑銘。慈清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遼北四大名勝之一,其已同龍首山一起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
?。?)醉翁樓
1921年由原慈清寺山門改建而成,為慈清寺住持僧去臺灣(日據(jù))取回大藏經(jīng)一套藏于此樓,故也曾改名為藏經(jīng)閣。
?。?)秀峰塔
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曾進行過多次維修。該塔為九級實心八角密檐式佛塔,塔高16.4米。每面各有浮雕佛象一尊及一個大字,八面合日:“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每級塔檐八角處各有一個獸頭和一個風(fēng)鈴,全塔上下共有72個風(fēng)鈴。陣風(fēng)吹過,塔叮哆作響,優(yōu)美動聽。
?。?)魁星樓
位于龍首山的最高峰,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原在城之東南角上,后因塌毀于1922年移至龍首山改建,幾度蒼桑,于1981年重修。該樓過去曾供有魁星神像,故此得名??菢菫樗慕切未u木結(jié)構(gòu),分上下兩層,樓體造型別致。四面有四塊雇工匾額,東面是岳琰所題“光照龍山”,南面和西面是閻暉所題“文煥離明”和“筆參造化”,北面是劉玉林所題“星輝斗極”,均為1870年所書。該樓的四周圍有兩層青磚花墻,二層建筑高矗云宵,登樓展望美景盡收。
?。?)星橋
據(jù)載,星橋這個地方原有一座木橋,后毀壞。龍首、龍尾被分為兩段,游人只能相望而不能相聚,1958年重新修建的星橋是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橋長42.5米,寬5米,高18米,可載重15噸。橋身兩側(cè)設(shè)有鐵柵欄和汞燈,橋體粗擴大方,美麗壯觀。相聲大師候?qū)毩?,書畫家王冠分別為星橋題寫了橋名。
?。?)滴翠亭
位于秀峰塔的兩側(cè),東觀柴河晚渡,群山疊翠,西望山廓朝煙,遼河泛波,正如亭上檻聯(lián)所詠:“兩水河流一市囂塵都洗去,萬山疊起十分爽氣盡飛來。”每當(dāng)雨過天晴和晨露初曉之時,滴瀝之聲如音似樂妙趣橫生。
?。?)知秋亭
進入北門抬級而上,知秋亭便映入眼簾,亭體建筑宏偉壯觀,四角飛檐粗獷大方。其下方立有碑林,碑上刻有地方名流撰寫的碑文。
?。?)宿云亭
位于東南角上林木叢中,時聞鳥鳴聲。每逢秋季,天高云淡景天一色,滿山紅葉層林盡染,構(gòu)成優(yōu)美的畫面,確有紅葉勝春之感。
?。?)洗心亭
位于秀峰塔的東側(cè),臨崖危峻。六角密檐式建筑,彩繪畫染明油鮮艷。始建于民國初年,1979年重修。登亭俯瞰,稻田翻綠浪,柴河呈碧波。亭內(nèi)有鼉龍馱石碑,下刻碑文記敘著秀峰塔和洗心亭的史實。亭上的檻聯(lián):“此地風(fēng)光原秀美,出門泉水總澄清”。
?。?0)高鶚、高其佩詩碑亭
高鶚是《紅樓夢》后四十回作者,高其佩是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指頭畫創(chuàng)始人。為紀念鐵嶺歷史上這兩位名人。1986年在龍首山上修建了高鶚、高其佩詩碑亭。二高詩碑亭和稻香亭為一組景觀。三亭均為國角飛檐涼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高鶚詩碑選用了作者本人續(xù)完《紅樓夢》后寫的一首詩:“老去風(fēng)情減昔年,萬花叢中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禪?!备咂渑逶姳峡逃衅浔救擞H筆題寫的指頭畫詩:“天設(shè)津梁自有意,山開懷抱豈無心,等閑未許人輕到,不獨知音在一琴?!?/p>
?。?1)八景亭
位于星橋北側(cè),為兩級八角飛檐結(jié)構(gòu)。亭上“八景亭”三字出自當(dāng)代著名書法家沈延毅的手筆,亭四周繪有:八大仙人的兵器,八種名花,《封神演義》里面的八卦圖及歷史上鐵嶺著名的“八大景”(龍首尋秋,蓬渡風(fēng)帆,柴河晚渡,紅崖積雪,鴛湖泛月,白塔橫云,帽峰云樹,山郭朝煙)等30多個畫面。
?。?2)四望閣
位于龍山頂峰,由一座三層涼亭和一座閣樓組成。登上四望閣,西看銀洲,高樓林立,馬路縱橫,古城新貌;東望柴河,碧波蕩漾,恰似玉帶,纏繞龍山;近處溝壑交錯,花紅似錦,松林滿山;遠處山巒疊蟑,楓林成片,紅綠相間,別有情趣。
?。?3)太陽廟
坐落于龍首山腳下小嶺子,因廟中供奉太陽神,故名太陽廟。太陽廟為四合院,正殿及配房高出前庭甚多,中間由石階相連。太陽廟建筑方式獨特,窗、墻、頂、檐、梁、柱均由石頭雕砌而成。從整體造型到石階、石匾、石碑和石頭楹聯(lián)都匠心獨運,特色郁濃。廟內(nèi)浮雕構(gòu)思奇特,玲玫透剔,巧奪天工。該廟有22尊雕像,正殿供有太陽神、老祖,呂祖和財神,東西配殿是道人練丹參禪之所。
(14)龍門
該門是龍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正門,建于1987年,它是一座牌坊式中山門。門樓造型別致,氣勢雄偉,色彩斑斕,工藝精湛,為長方四角飛檐,分上中下三層,下面由四根石柱支撐。建筑材料多采用漢白玉和琉璃瓦,門樓高1.4米,三孔,寬13米。龍門正面上方是趙樸初題寫的四個大字:“龍首千秋”。大門兩側(cè)有一對漢白玉獅子,左側(cè)豎立一巨石,上面刻有出自當(dāng)代書法家王騁手筆的“龍首山”三個大字。
(15)龍園
此園是游覽龍首山的第一景點。其位于龍山山門前山腳下,建于1986年,占地面積1公頃,是一座仿諧趣園的古典建筑。園內(nèi)有仿清式角亭4個,中間由曲廓相連,亭子下面是座噴水池。龍園中央豎立一尊壯士柴義和郝氏女雕像,仿佛向人們講述龍山的傳說。半山坡有一對花崗巖雕刻的二龍吐水。每當(dāng)夏季,上有二龍向下吐水,下有龍池向上噴水,整個龍園噴霧彌漫,色彩絢麗,構(gòu)成一幅十分壯觀的景象。
?。?6)駐蹕塔
該塔位于龍尾山南部陡峭的山峰之上。相傳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為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所建,原名無考。后因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圣祖康熙皇帝東巡途經(jīng)鐵嶺并登上龍山于此駐蹕,從此得名。駐蹕塔為青磚結(jié)構(gòu)的九級空心八角密檐式佛塔,塔旁有駐蹕亭,塔下有康熙詩碑,上面刻有康熙當(dāng)年所作的《鐵嶺》一詩:“雨余塞草自綠,日出山花更紅,轍跡神洲近遠,驥鳴廣陌西東”。
?。?7)柴河水樂園
該園位于龍山腳下,柴河岸邊。銀州區(qū)城西,最高峰海拔240米,整個景區(qū)面積達6萬平方公里。山上火山巖。壁立如峰拔地而起,周圍群山烘托山巒疊嶂。北有古石洞新石器遺址,南有云峰洞貫穿山中,東山有山植園、葡萄園、鹿場,西山有南果梨、杏桃園、豬場,雞場。帽峰居群山之首,登山展望,鐵嶺城廓及龍山美景盡收眼底。帽峰山頂松林蒼勁植被豐富,幾株蒼松挺拔入云,身臨其境如在云霧中,帽峰云樹是鐵嶺八景之一。整個帽山、群山環(huán)繞帽峰獨峙,怪石橫生洞天府地,樹高林密果園遍布,引來三江四水人,游山嘗果夜忘歸。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5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