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聽吹笛
作者:高適 朝代:唐代
原文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
譯文
冰雪融盡,侵略的胡兵已經悄然返還。月光皎白,悠揚的笛聲回旋在戍樓間。
試問滲透離情的《梅花曲》飄向何處?它似乎像梅花相同隨風落滿了關山。
注釋
塞上:指涼州(今甘肅武威)一帶邊塞。此詩題一作《塞上聞笛》,又作《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雪凈: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邊塞區(qū)域。胡是古代對西北部民族的稱謂。
牧馬:放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為生。牧馬還:牧馬歸來。一說指敵人被擊潰。
羌(qiāng)笛:羌族管樂器。
戍樓:報警的烽火樓。
梅花何處落:此句一語雙關,既指夢想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睹坊洹窔w于漢樂府橫吹曲,善述離情,這兒將曲調《梅花落》拆用,嵌入“何處”兩字,然后構思成一種虛景。
關山:這兒泛指關口山嶺。
賞析
汪中《述學·內篇》說詩文里數目字有“實數”和“虛數”之分,近世學者進而談到詩中顏色字亦有“實色”與“虛色”之分。高適在這首詩中寫景就有“虛景”與“實景”之分,他用明快、秀美的基調,豐富奇妙的夢想,實現了詩、畫、音樂的完美結合,描繪了一幅美麗悅耳的塞外春色圖,使這首邊塞詩有著幾分田園詩的風味。
此詩寫塞上聞笛而生鄉(xiāng)關之思,但首要卻展現出冰雪鋪凝的廣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與戍樓之間托出羌笛之聲,在荒漠塞外與故土春色的明顯反差之中透露出縷縷鄉(xiāng)思。但這鄉(xiāng)思卻略無哀怨,而是隨著一夜風吹滲滿整個關山,以可見的壯偉景象的實態(tài)體現出巨大的內在顯現力與藝術包容力。
前二句寫的是實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馬的時節(jié)了。黃昏兵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開篇就形成一種邊塞詩中不多見的和平寧謐的氣氛,這與“雪凈”“牧馬”等字面大有聯系。那大地凍住的春的消息,牧馬晚歸的開廓的情景使人聯想到《過秦論》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則“牧馬還”三字似還含另一重意味,這便是胡馬北還,邊烽暫息,所以“雪凈”也有了幾分象征危解的意味。這個初步為全詩定下了一個開朗壯闊的基調。
在如此蒼莽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樓吹起了羌笛,那是了解的《梅花落》曲調啊?!懊坊ê翁幝洹笔菍ⅰ懊坊洹比植鹩?,嵌入“何處”二字,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為羌笛聲,但似乎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詩的三四句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意近,是說風傳笛曲,一夜之間聲滿關山,其地步很悅耳。
三四句之妙不僅如此。將“梅花落”拆用,又構成梅花開滿關山的虛景,照顧雪凈月明的實景,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心里思念家鄉(xiāng)的劇烈愛情。似乎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這固然是寫聲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設問出之,虛之又虛。而這虛景又恰與雪凈月明的實景配搭調和,真假交織,構成夸姣闊遠的意境,這地步是任何高超的畫手也難以畫出的。一同,它仍包括通感,即由聽曲而“心想形狀”的成分。兵士由聽曲而想到故土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鄉(xiāng)的情調。不過,這種思鄉(xiāng)心情并不低沉,這不可是為首句定下的達觀開朗的基調所決定的,一同也有關乎盛唐氣候。詩人時在哥舒翰幕府,一同所作《登隴詩》云:“淺才登一命,孤劍通萬里。豈不思故土,歷來感至交”,正是由于懷著盛唐人一般有的那種豪情,筆下的詩方能感而不傷。
這首七言絕句,由雪凈月明的實景寫到梅花紛飛的虛景,真假相生,分配調和,一同營構出一種夸姣闊遠的意境。詩中的思鄉(xiāng)之情含蓄雋永,委婉深重,令人咀嚼不盡。
我們是專業(yè)的WordPress網站建設團隊,提供高品質的WordPress主題。新主題微信公眾號:www-xintheme-com,歡迎熱愛WordPress的每一位朋友關注!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4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