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張少府
王維 〔唐代〕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唯 一作:惟)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到晚年就特別喜好安靜,對人世萬事都漠然置之。
自思沒有高策可以報效國家,只要求歸隱家園的山林。
迎著松林清風解帶敞懷,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自由自在。
世事如此,還問什么窮通之理,不如去聽聽水浦深處漁歌聲音。
注釋
酬:以詩詞酬答。
張少府:名不詳。少府,唐人稱縣尉為少府。從“君問窮通理”句看,張少府亦是詩人同道之人。
晚年:年老之時。唯:亦寫作“惟”,只。
好(hào):愛好。
自顧:自念;自視。
長策:猶良計。
空知:徒然知道。
舊林:指禽鳥往日休息之所。這里比喻舊日曾經(jīng)隱居的園林。
吹解帶:吹著詩人寬解衣帶時的閑散心境。
解帶:表明熟不拘禮,或表明閑適。
君:一作“若”。
窮:不能當官。通:能當官。
理:道理。
漁歌:山人的歌。
浦深:河岸的深處。
賞析
這是一首贈友詩。全詩寫情多于寫景。此詩前四句滿是寫情,隱含著詩人巨大志向不能完成的對立苦悶心境。頸聯(lián)寫隱逸日子的情味,情形渾成,物我兩忘,以動寫靜,為高人達士作了傳神的描寫。末聯(lián)是即景悟情,以問答方式作結(jié),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宛轉(zhuǎn)而賦有神韻。全詩著意自述“好靜”之志向,寫自己對閑適日子的爽快,并表明自己對天地間的大道理有所領(lǐng)悟,現(xiàn)已能超然物外,從外表上看好像很曠達,但從詩意中,仍是透露出一點點丟失、苦悶的氣息。
詩開頭就說“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靜、萬事皆不關(guān)心的心態(tài),看似曠達,實則表露出詩人遠大志向無法完成的無法心情。說自己人到晚年,唯好清靜,對什么事情都漠然置之了,乍一看,日子情緒消沉之至,但這是外體現(xiàn)象。細心推求起來,這“唯好靜”的“唯”字大有文章。一是確實“只”好靜。二是“動”不了才“只得”好靜。三是顯示出極端消沉的日子情緒。既不寫中年、早年“唯好靜”,卻寫晚年變得“唯好靜”,耐人尋味。如細細品味,不難發(fā)現(xiàn)此中包含著心靈的隱痛。
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自顧無長策”道出詩人抱負的幻滅和思想上的對立、痛苦,在冷硬的實際面前,深感力不從心。既然抱負無法完成,就只好另尋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余出世一條路了。亦即跳出對錯場,放波山水,歸隱田園,“空知返舊林”。一個“空”字,包含著幾多酸楚與慨嘆!此兩句亦透露了一個中年消息。王維此時雖任京官,但對朝政現(xiàn)已徹底絕望,開始過著半官半隱的日子,“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正是他此時心里的真實描寫。
王維早年,懷有政治志向的大志,在張九齡任相時,他對實際充滿希望。但是,沒過多久,張九齡罷相貶官,朝政大權(quán)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貞正派之士一個個遭到排斥、沖擊,政治局面日趨漆黑,王維的抱負隨之幻滅。在嚴格的實際面前,他既不肯意同惡相濟,又感到自己力不從心?!白灶櫉o長策”,就是他思想上對立、苦悶的反映。他外表上說自己無能,骨子里隱含著怨言。雖然在李林甫當政時,王維并未遭到迫害,實際上還升了官,但他心里的對立和苦悶卻越來越加深了。對于這個正派而又脆弱、再加上長時間承受釋教影響的封建知識分子來說,出路就只剩余跳出對錯圈子、回來舊時的園林歸隱這一途了。“空知返舊林”意謂:抱負失敗,歸隱何益?但是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靜的外表下,心里深處的隱痛和慨嘆,仍是模糊可辨的。
頸聯(lián)寫的是詩人歸隱“舊林”后的通送適意。抱負失敗的悲哀被“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閑適所替代。擺脫了仕宦的種種壓力,詩人可以迎著松林清風解帶敞懷,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但是在這恬淡閑適的日子中,仍然可以感遭到詩人心里深處的隱痛和慨嘆。詩人必定、欣賞那種“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隱逸日子和閑適情味,實際上是他在苦悶之中尋求精神解脫的一種體現(xiàn)。這既含有消沉因素,又含有與官場日子相對照、隱示厭惡與否定官場日子的意味。
“松風”、“山月”均含有高尚之意。王維尋求這種隱逸日子和閑適情味,說他逃避實際也罷,自我麻醉也罷,無論如何,總比同惡相濟、隨波逐流好。詩人在前面四句表達胸臆之后,捉住隱逸日子的兩個典型細節(jié)加以描繪,展現(xiàn)了一幅明顯生動的形象畫面,將“松風”、“山月”都寫得似通人意,情與景相生,意和境相諧,主客觀融為一體,這就大大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
尾聯(lián)詩人借答張少府,用《楚辭·漁父》的結(jié)意現(xiàn)出詩人企羨漁父悠然煢居,不問人世窮通。歌入浦,以不答為咎,合不盡之意于言外?!熬龁柛F通理,漁歌入浦深”,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照顧了“酬”字;一起,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問我窮通之理,我可要唱著漁歌向河浦的深處去了。末句宛轉(zhuǎn)蘊藉,耐人咀嚼,好像在說:世事如此,還問什么窮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塊歸隱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畫面,用它來完畢全詩,可真有點“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的“神韻”。王維防止對當世發(fā)表議論,隱約其詞,好像在說:通則顯,窮則隱,曠達者無可無不可,何必以窮通為懷。而聯(lián)系上文來看,又好像在說:世事如此,還問什么窮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塊歸隱去吧!這就帶有一些與實際不協(xié)作的意味了。
從外表上看,詩人顯得很曠達。但是,這種對萬事不關(guān)心的情緒,正是一種郁悶不滿心情的體現(xiàn),字里行間流露出不得已的苦悶,說明晰詩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抱負幻滅的產(chǎn)物。“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兩句意義對錯常深永的。他沒有回天之力,又不肯同惡相濟,只能潔身隱遁。他又故意用輕松的筆調(diào)描寫隱居之樂,并對友人說“君問窮能理,漁歌入浦深”,大有深意,好像只有在山林日子中他才領(lǐng)悟了人生的真理,體現(xiàn)出詩人不肯與統(tǒng)治者協(xié)作的情緒,語言宛轉(zhuǎn)有致,發(fā)人深思。詩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畫面,宛轉(zhuǎn)而賦有神韻,耐人咀嚼,發(fā)人深思,正是這樣一種妙結(jié)。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維寫給張少府的著作。從題目冠以“酬”字看,當是張少府先有詩相贈,王維再寫此詩為酬。此詩反映了他既不想同惡相濟,只好潔身自愛,走隱逸之路。
我們是專業(yè)的WordPress網(wǎng)站建設(shè)團隊,提供高品質(zhì)的WordPress主題。新主題微信公眾號:www-xintheme-com,歡迎熱愛WordPress的每一位朋友關(guān)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4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