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應該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高山流水是兩個人友誼的典故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zhuǎn),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jīng)學了?!?/p>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边@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2、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意思: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仲:春秋時齊國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稱管敬仲。據(jù)說他早年經(jīng)營商業(yè),后從事政治活動。在齊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的斗爭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糾。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輔佐齊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齊國,并在國中設立各級軍事組織,規(guī)定士、農(nóng)、工、商各行其業(yè);在經(jīng)濟上,實行租稅改革,對井田“相地而衰征”(見先秦租稅),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發(fā)展的政策。
鮑叔牙:又稱鮑叔,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少時與管仲友善,曾一起經(jīng)商。齊襄公亂政,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國。齊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腹艄苤伲U叔牙知道管仲之賢,舉薦管仲替代自己的職位,而自己則甘居于管仲之下,齊國因為管仲的治理而日漸強盛。
1,高山流水
春秋時期有位出色的音樂家伯牙。他精于彈琴,據(jù)說他彈琴連吃草的馬也 會抬頭傾聽。而當時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過于鐘子期。
伯牙用琴表現(xiàn)高山情懷,鐘子期 聽后說:“善哉,峨嵋兮若泰山?!庇们俾暠憩F(xiàn)流水的情調(diào)時他聽后說:“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p>
后來,鐘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絕的摔破了琴,扯斷了弦,發(fā)誓終生不再 彈琴?!浪で僦x知音。
2,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
馬克思主義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結(jié) 識時起,兩個人共同為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努力奮斗,在斗爭中結(jié)下真誠而無私的友誼。
40年 間,他們精誠合作,親密無間在一切重大問題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寫了許多科 學社會主義經(jīng)典著作。
即使分居兩地,也通信聯(lián)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兩個人都為 結(jié)識對方而自豪,他們的友誼超越了一切古人,成為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上的佳話。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魯迅與瞿秋白相識于1932年春夏之間,彼此一見如故,十分相契 。從此后他們?yōu)橥苿痈锩幕\動而并肩戰(zhàn)斗,結(jié)下深厚友誼。在白色恐怖中,
瞿秋白避難 于魯迅家中,后魯迅為瞿秋白安置住處,讓他用白之的筆名發(fā)表雜文。魯迅曾親筆題寫了由 瞿秋白擬寫的對聯(lián)“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贈給瞿秋白。
在瞿秋白就義后 ,他仍堅持抱病為之友編印《海上述林》,以此表達深切的悼念。
4,管鮑之交
春秋時,齊國的管仲與鮑叔牙是好朋友,但是兩人各事其主。后鮑叔牙侍 奉的公子小白為被立為齊桓公,鮑叔牙卻向齊桓公薦管仲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
在管仲的輔 佐下,齊國日益強大,最終成為“九分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 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5,范仲淹與王質(zhì)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卷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
有個叫王質(zhì)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zhì)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
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阿拉伯傳說中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點他們吵架了,一個還給了另外一個一記耳光。
被打的覺得受蜃,一言不語,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彼麄兝^續(xù)往前走。
直到到了沃野,他們就決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點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
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币慌院闷娴呐笥褑栒f: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寫在沙子上,而現(xiàn)在要刻在石頭上呢?另一個笑笑的回答說: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要寫在易忘的地方,風會負責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處,那里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
朋友的相處傷害往往是無心的,幫助卻是真心的,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銘記那些對你真心幫助,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俗語說:你只需要花一分鐘注意到一個人;一小時內(nèi)變成朋友;一天讓你愛上他;一但真心愛上……你卻需要花上一生的時間將他遺忘,直至喝下那孟婆湯……朋友呀! 當你看到這里,你感受到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 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會有磨擦,我們也許會因這些磨擦而分開。 但每當夜闌人靜時,我們望向星空,總會看到過去瓣美好回憶。
不知為何,一些鎖碎的回憶,卻為我寂寞的心靈帶來無限的震憾! 就是這感覺,令我更明白你對我的重要! 在此,我希望你能更珍惜你的朋友。
阿拉伯傳說中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
在旅途中的某點他們吵架了,
一個還給了另外一個一記耳光。
被打的覺得受蜃,一言不語,在沙子上寫下:
“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p>
他們繼續(xù)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們就決定停下。
被打巴掌的那位差點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
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了:
“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問說:
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寫在沙子上,而現(xiàn)在要刻在石頭上呢?
另一個笑笑的回答說:
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要寫在易忘的地方,風會負責抹去它;
相反的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處,那里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
朋友的相處傷害往往是無心的,幫助卻是真心的,
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銘記那些對你真心幫助,
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俗語說:
你只需要花一分鐘注意到一個人;
一小時內(nèi)變成朋友;一天讓你愛上他;
一但真心愛上……
你卻需要花上一生的時間將他遺忘,
直至喝下那孟婆湯……
朋友呀!
當你看到這里,你感受到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
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會有磨擦,我們也許會因這些磨擦而分開。
但每當夜闌人靜時,我們望向星空,總會看到過去瓣美好回憶。
不知為何,一些鎖碎的回憶,卻為我寂寞的心靈帶來無限的震憾!
就是這感覺,令我更明白你對我的重要!
在此,我希望你能更珍惜你的朋友。
管鮑之交 春秋時候,管仲和鮑叔牙年輕的時候就成為朋友,鮑叔牙深知管仲才干非凡。
管仲家里很窮,經(jīng)常占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對他始終如一,從不曾有什么怨言,反而處處維護他。后來,鮑叔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
公子小白在與公子糾的王位爭奪中取勝,成為齊桓公,公子糾敗亡,管仲也被囚禁。 齊桓公即位后論功行賞,準備任命鮑叔牙當宰相。
鮑叔牙卻極力推薦管仲為相,齊桓公問緣由,鮑叔牙說:“我有五點不如管仲:寬厚仁慈,能安撫百姓;治理國家,能抓住根本;結(jié)交諸侯,能示以忠信;制定法禮,使國家有章可循;操練士卒,使將士勇氣倍增。要是管仲成為宰相,齊國一定可以很快強盛?!?/p>
齊桓公氣憤的說:“可是他阻擋我回來當國君,在交戰(zhàn)時又差點一箭射死我?!滨U叔牙辯解說:“當時兩軍對峙,他也只是各為其主?!?/p>
在鮑叔牙的再三勸說下,齊桓公終于不計前嫌,隆重禮拜管仲為相,并尊稱其為“仲父”。在鮑叔牙的協(xié)助下,管仲大展宏圖,使齊國迅速由亂轉(zhuǎn)治,由弱變強,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管仲也被后人稱為“春秋第一相”。
管仲感慨的說:“我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紅時自己總是多要,鮑叔并不認為我貪婪,他知道我家里窮;我曾替鮑叔謀劃事情,反而使他困頓不堪,鮑叔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我時運不濟;我多次當官而被國君驅(qū)逐,鮑叔不認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未遇明主;我多次在戰(zhàn)斗中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贍養(yǎng);公子糾失敗,我沒有為他殉難,鮑叔不認為我沒有廉恥,知道我不因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于天下而感到恥辱。生養(yǎng)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鮑叔??!” 鮑叔牙曾說,人生有兩大快事:一為食盾魚,二為飲玲瓏(一種茶名)。
管仲拜相后,為報答知遇之恩,專門為鮑叔牙建造了寬廣美麗的玲瓏園,供其一生享用。鮑叔牙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shù)是著名的大夫。
管仲病重后,齊桓公問他是否可以讓鮑叔牙繼任為相。管仲說:鮑叔牙善惡過于分明,以善待善尚可,以惡對惡則太偏激。
“他是位君子,但不可以委以國政?!奔槌家籽缆牶螅詾檫@是離間管仲與鮑叔牙的好機會,便到鮑叔牙面前挑撥。
沒想到鮑叔牙聽了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笑道:“管仲忠于國家,沒有私心,這正是我推薦他為相的原因。若讓我為相,哪里還能讓你們這些小人容身?”一番話說得易牙面紅耳赤,狼狽而逃。
待友以寬 朋友之間如何相處,兩千多年的古人給我們作了表率。要多理解朋友的難處,不要太計較他小的缺點和偶爾的錯誤;多給朋友表現(xiàn)才能的機會,不要害怕他會搶你的風頭;正視自己和朋友的優(yōu)劣,就能夠不受小人的挑撥,這樣的友誼才會很堅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益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水調(diào)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自河南 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yè)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jié)交深。俱懷鴻鵠志,昔有鶺鴒心。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成語】: 刎頸之交
【拼音】: wěn jǐng zhī jiāo
【解釋】: 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成語故事】:
藺相如因為立了大功,被升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因此懷恨在心,想要報復,藺相如知道以后,就處處避著他。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的望見廉頗的馬車開過來,連忙叫人把車轉(zhuǎn)到小巷子里避開,讓廉頗的車先經(jīng)過。隨從們很不滿意藺相如這種處處忍讓的行為,藺相如解釋說:“現(xiàn)在強橫的秦國不敢侵犯趙國,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個人,如果我和他鬧起來,秦國就可以趁機侵犯趙國了。我所以對廉將軍處處避讓,并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安全?!边@番話傳到廉頗的耳中,廉頗十分慚愧,就脫去了上衣,背上綁著一根荊杖,步行到藺相如的家跪著請罪,藺相如見了,親自為他拿掉荊杖,請他穿上衣服,兩人談得十分暢快,從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這是一則出自“史記”一書的故事,司馬遷在描寫廉頗請罪時的情況,曾經(jīng)用到“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這兩句話,后人就引用“刎頸之交”,來說明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
這個故事也教育我們,必須要先顧到國家的利益,忘卻私人的怨恨。像藺相如這種顧全大局,和廉頗勇于改過的行為,都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1、范仲淹和王質(zhì)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
當范仲淹卷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有個叫王質(zhì)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
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zhì)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2、生死之交的故事 詩人鄭少谷與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謀面,卻彼此傾慕,忽悠贈答。鄭少谷曾有詩贊王子衡:“海內(nèi)談詩王子衡,春風坐遍魯諸生?!?/p>
意思是:當王子衡講評詩歌時,就是魯國孔子的弟子聽了,也會如春風。后來鄭少谷死了,王子衡驚聞噩耗,哀傷至極,他不顧千里奔波,特地趕到福建,為他辦理喪事,寬慰親屬。
3、“元白”情深的故事 俗話說“文人相輕”,但在唐代文壇上,卻有兩個文人給后人留下了文人相親的佳話。他們是白居易和元稹。
兩人的友誼,是在共患難中建立起來的。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與元稹在長安久別重逢,兩人經(jīng)常暢談達旦,吟詩酬和。
但事隔不久,元稹因為直言勸諫,觸怒了宦官顯貴,在那年三月被貶為通州司馬。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鎮(zhèn)軍閥李師道勾結(jié)宦官暗殺身亡一案,被權臣嫉恨,憲宗聽信讒言,把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休戚相關的命運,把白居易與元稹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一生交誼很深,世人稱為“元白”。4、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 “管鮑”指春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鮑步牙兩個人。
管仲年輕時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賺了錢之后,鮑步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貧困,總是多分給管仲一些,絕不認為管仲貪心;管仲幫助鮑叔牙做事時,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鮑叔牙不認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觀條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鮑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得不出色,而是時機和運氣問題……管仲深情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鮑叔牙后來推薦管仲做了齊國之卿,幫助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齊國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
現(xiàn)在,人們常以“管鮑之交”形容友誼篤厚。5、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青年的馬克思就有著改造社會的強烈愿望并付諸行動,因而他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長期流亡在外。
1844年,馬克思在巴黎認識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馬克思長期的流亡,生活很苦,常??康洚敚袝r竟然連買郵票的錢都沒有,但他仍然頑強地進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動。恩格斯為了維持馬克思的生活,他寧愿經(jīng)營自己十分厭惡的商業(yè),把掙來的錢源源不斷地寄給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幫助馬克思,在事業(yè)上,他們更是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地合作。
他們同住倫敦時,每天下午,恩格斯總到馬克思家里去,一連幾個鐘頭,討論各種問題;分開后,幾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換對政治事件的意見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們之間的關懷還表現(xiàn)在時時刻刻設法給予對方以幫助,都為對方在事業(yè)上的成就感到驕傲。
馬克思答應給一家英文報紙寫通訊稿時,還沒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幫他翻譯,必要時甚至代他寫。恩格斯從事著述的時候,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編寫其中的某些部分。
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偉大的友誼,共同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正如列寧所說的“古老的傳說中有各種各樣非常動人的友誼故事,后來的歐洲無產(chǎn)階級可以說,它的科學時由兩位學者和戰(zhàn)友創(chuàng)造的。
他們的關系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6、周恩來和張學良 周總理和張學良將軍沒有見過幾面,可是他們卻結(jié)下了終生的友誼。
在西安事變后,他們才見過第一次面,不過他們卻是一見如故。當?shù)弥獜垖W良準備和一起回到南京時,周總理心急如焚,趕忙跑到機場勸阻,不過當他到機場時,飛機已經(jīng)起飛了。
在張學良被軟禁后,周總理曾想盡辦法營救,奈何沒有成功。在周總理生命的最后時刻,他依然沒有忘記張學良。
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們不能忘了兩位張先生啊,他們都對國家做過貢獻。7、魯肅和周瑜 魯肅(172-217),字子敬,東吳四英將第二位,文武全才。
魯肅少年看出世道將亂,便苦練箭術。其后周瑜帶了幾百人從魯肅門前過,向魯肅借糧。
魯肅當時前里有兩囤米,魯肅當時就借了一囤米給周瑜。周瑜十分感謝魯肅,后來向?qū)O權推薦了魯肅。
魯肅見了孫權,明確提出了與曹操、袁紹三分天下的想法,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孫權非常敬重魯肅,與他日夜交談。
208年,曹操南下,東吳分為主戰(zhàn)主和兩派。魯肅立主一戰(zhàn),并主動前往江夏請諸葛亮過江,使孫權看到了劉備聯(lián)吳抗曹的決心。
赤壁之戰(zhàn)中,魯肅以武將身份出戰(zhàn),總領三軍,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赤壁之戰(zhàn)后,魯肅立主將荊州借給劉備,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寫字的筆嚇得掉到了地上。
210年,周瑜病逝,臨死前向?qū)O權推薦魯肅繼任都督。魯肅任都督后不久,劉備取西川成功,于是魯肅開始和關羽就荊州問題展開了斗爭。
劉備大軍殺至公安,孫權也主張。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