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畫派由唐伯虎、沈周等人開創(chuàng),畫技精湛,徒子徒孫遍布江南。
為了生計,不少吳門畫派的畫師開始為蘇繡設計、描畫底本。 雖說沈壽最終婉拒了張謇,可她還是剪下長發(fā),繡出張謇的手跡“謙亭”二字相贈……種種情愫欲說還休,全都隱去在蘇繡鼎盛的時代。
短短幾年里,鎮(zhèn)湖鎮(zhèn)聚集了超過10萬的刺繡女工,每天收工時間,鎮(zhèn)湖街道上萬人攢動——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女性! 蘇繡,簡單說來就是蘇州地方刺繡,它最初起源于蘇州吳縣一帶,后來慢慢發(fā)展,如今已遍及常州、無錫、揚州、宿遷等地。 蘇繡產(chǎn)生的時間,最早一說是春秋時代。
據(jù)西漢劉向《說苑》記載,春秋吳國貴族“繡飾華麗”,日常衣物甚至陳設飾品都用絲繡點綴。但這種“絲繡”是否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蘇繡?由于缺乏實物,現(xiàn)已無法追溯。
迄今為止,蘇繡可以看到的歷史大約在1100年——上世紀70年代出土于蘇州的幾幅南宋蘇繡經(jīng)袱就是明證。南宋以后數(shù)百年,蘇繡進入鼎盛,無數(shù)的蘇繡名家如群星璀璨,金淑芳、凌杼、薛素素、沈壽……每個名字都是蘇繡的一段歷史、一段傳奇。
民國時期,蘇繡盛極而衰,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見起色。今天,蘇州鎮(zhèn)湖“十萬繡娘”,以及收藏界“藏金不如藏繡”的說法就見證了蘇繡的新歷程 《紅樓夢》里的蘇繡故 蘇繡和江南,是兩個割裂不開的詞匯。
蘇繡承載了江南的溫婉柔美,而所謂江南,一幅幅蘇繡就是它最直觀的表現(xiàn)。 最早的蘇繡只是女紅,待嫁閨中的少女,足不出繡閣一步,母教女、嫂教姑,代代相傳。
蘇繡是女孩子的必修課,即使豪門大家的女子也不例外。在古時的蘇繡發(fā)源地——蘇州、常州等地,每逢女孩談婚論嫁,婆家總要先向媒人求取姑娘的繡品,從繡品的圖案針腳就能判斷未來媳婦是否靈巧和賢淑,蘇繡也因此成為了衡量一個姑娘賢淑內(nèi)秀的標準。
作為女兒家的私物,在明代以前,蘇繡一直深藏繡閣,極少示人。它們通常只有兩個用途,一是作為嫁妝陪嫁,二是“賧佛之物”——上世紀70年代,人們曾在蘇州瑞光塔、虎丘塔基址中發(fā)現(xiàn)了蘇繡經(jīng)袱,經(jīng)袱繡于南宋,精美絕倫,它們是當時信士為禮佛而貢獻的。
到了明代以后,隨著蘇州以及臨近的常州、無錫成為江南絲織中心,蘇繡終于走出閨閣,扛起了“江南繡魁”的大旗。 明清兩朝是蘇繡發(fā)展的鼎盛時段,在《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中,作者曹雪芹就提到了它——“原來繡這瓔珞的也是個姑蘇女子,名喚慧娘。
凡這屏上所繡的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從雅,本來非一味濃艷匠工可比;每一枝花側(cè)皆用古人題此花之舊句,或詩詞歌賦不一,皆用黑絨繡出草字來,且字跡勾踢、轉(zhuǎn)折、輕重、連斷皆與筆草無異……”曹雪芹借著慧娘所繡瓔珞,筆鋒一轉(zhuǎn),道出了蘇繡的神韻,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蘇繡“平、齊、和、光、順、勻”的工藝特色最終定型。
從明朝中葉開始,中央政府在蘇州設置染織局,專業(yè)管理蘇繡經(jīng)營;到了清代,蘇州更被時人稱作“江南繡市”,各路刺繡高手同城競技,熱鬧非凡。在最繁榮的時期,蘇州共有大型繡莊百余家,繡工數(shù)萬人,這些繡莊大多集中在今天蘇州老城的東中市、西中市和湯家巷一帶,幾乎左右毗連,對門即是。
然而,當時經(jīng)營一個大繡莊可不容易——它首先要求經(jīng)營者要有雄厚的資金,因為所有蘇繡原料(包括底料和真絲花線)全都價格不菲;其次,蘇繡的紋樣必須隨時推陳出新,引領“時尚”。在這段蘇繡大發(fā)展的浪潮中,“新安商幫”與“吳門畫派”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新安商幫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有錢。明清之交,新安商幫迅速崛起,商人們?yōu)榕d辦繡莊投入巨量資金,吸引了江南一帶的蘇繡好手云集蘇州,他們加入各大繡莊,計件取酬。
這些蘇繡被生產(chǎn)出來以后,借助新安商幫無孔不入的銷售渠道,不僅迅速行銷全國,甚至還飄洋過海,進入西方王室宮廷。 蘇繡火了起來——蘇州本地的吳門畫派同樣功不可沒。
吳門畫派由唐伯虎、沈周等人開創(chuàng),畫技精湛,徒子徒孫遍布江南。為了生計,不少吳門畫派的畫師開始為蘇繡設計、描畫底本,將傳統(tǒng)山水畫的精髓引入到蘇繡當中,通過對這些書畫技巧的描摹和借鑒,蘇繡更趨精美雅致,從民間藝術一舉登上大雅之堂。
狀元與繡女的愛情傳說 蘇繡有“平、齊、和、光、順、勻”六大特色,所謂“平”就是指繡面平展;“齊”指刺繡圖案邊緣齊整;“細”指用針細巧,繡線精細;“密”指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和”指設色適宜;“光”指光彩奪目,色澤鮮明;“順”指絲理圓轉(zhuǎn)自如;“勻”指線條精細均勻,疏密一致。這六大特色的形成,為后世蘇繡躋身“中國四大名繡”奠定了基礎。
然而,一門技藝要更精更深地發(fā)展,僅有基礎是不夠的。明清兩朝,蘇繡行業(yè)出現(xiàn)了許多杰出繡工,她們不斷錘煉本領,將蘇繡技藝逐漸引入化境。
在這一時期,最著名的蘇繡藝術家就有金淑芳、丁佩、凌杼、薛素素、薛文華、沈壽等人。 要成為蘇繡行業(yè)的佼佼者,吃苦是頭一位的,蘇繡大師金淑芳就曾與弟子講:“余幼時學繡,三更則起,飲食起臥皆于繡案之側(cè)……隆冬亦織繡不輟,十指(凍)裂,血從絲線下也”。
金淑芳的學。
姑蘇,就是蘇州。
蘇州古稱平江,又稱姑蘇,位于江蘇省東南太湖之濱,長江三角洲中部,是中國著名的歷史 文化名城。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命大臣伍子胥在此筑城建都,迄今已有2500余年的歷史。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币彩侵v的蘇州! 姑蘇的由來 大禹時代畢竟太久遠,他在太湖地區(qū)治水的事跡,古代文獻留下的記載不多。
只知道當時他有兩名主要助手,一位叫“胥”,是舜的農(nóng)業(yè)大臣棄的兒子,另一位叫“冥”,是舜的民政大臣契的兒子。金友理《太湖備考》說,冥“勤其官而水死”,即是在治水工程中不幸殉職了,胥則在水災弭平后,被尊為“水平王”。
舊時消夏灣和馬跡山分水嶺都有他的祠廟,消夏灣廟內(nèi)的幾案都是石頭做的,可見其古老?!短淇肌芬杜曛尽氛f了奉祀他的原因: 水平王,后稷庶子,佐禹治水,至會稽,誨人浚導,歿而祀之。
漢王符《潛夫論》也說到了他: 蓋胥者,舜臣名,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吳者也。 胥被封于當?shù)?,想來是洪水退后,需要得力干部領導災民重建家園。
胥是高干子弟,又經(jīng)歷了這次抗洪考驗,于是被任命為當?shù)夭柯涫最I。自后這一地區(qū)就以胥為名,稱“姑胥”。
“姑”的發(fā)音為輔音G,這是當?shù)赝琳Z的發(fā)聲詞,無意義,常作專用名詞的前綴詞。姑蘇山又名姑胥山,東山莫厘峰舊稱胥毋山(見王鏊《姑蘇志》),其得名都與他有關。
《潛夫論》說“范蠡收債于故(姑)胥”,也即指此地。 姑胥,《國語》、《史記》皆作“姑蘇”,有人認為是“后世轉(zhuǎn)音”(見《紅蘭逸乘》卷一),還有人認為“蘇”的原字含“魚”“禾”,表明此地是魚米之鄉(xiāng),這都不確。
姑胥又作姑蘇,是因為古代吳、楚“胥”“蘇”同音,如《左傳》所稱的楚國大臣申包胥,《戰(zhàn)國策》作“勃蘇”,就是例證。現(xiàn)在蘇州人仍把“髭須”叫作“租蘇”,也是古語的遺留。
這就是姑蘇的由來。 禹繼舜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后,分天下為九州,姑蘇屬于九州之一的揚州。
這個揚州不是今天的揚州市,《爾雅·釋地》說:“江南曰揚州”,地方大得很,包括今日江蘇、安徽長江以南地區(qū)和浙江、福建兩省以及江西的大部。 古揚州的情況《禹貢》有介紹,說那里到處長著竹子,青草繁茂,樹木高大。
不過土質(zhì)潮濕,作為耕地是最差的,屬“下下”等,即最末等,因此賦稅也低,是“下上上”等,即第七等。關于繳稅情況《禹貢》也有描述: 貢物有黃銅、青銅、紅銅、美玉、美石、小竹、大竹、象牙、獸皮、鳥羽以及木材,沿海夷人穿草編織的衣帽鞋子,用筐裝著錦絲織品,把橘子、柚子包裝起來,待命而貢。
進貢的船只從長江、黃海直達淮河、泗水(李民、王健語譯)。 說的雖是全州,但也可看出當時蘇州地區(qū)的水土環(huán)境、物產(chǎn)和運輸情況。
其中提到的沿海夷人原文為“島夷”,姑蘇先民即包括在內(nèi)。 禹約死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初。
他在位時,大法官皋陶被推舉為繼承人。皋陶死在禹前,于是又推舉皋陶之子伯益為繼承人。
可是禹去世后,伯益沒有接上班,給禹的兒子啟打跑了。啟自立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
自此原始公社制度解體,我國進入奴隸社會。姑蘇地區(qū)也是如此,這從張陵山、草鞋山遺址發(fā)掘的墓葬中可以看到,幾處墓內(nèi)都有大量玉琮、玉璧等禮器,有的還有多名殉葬者的顱骨,表明墓主生前是擁有權力和財富的奴隸主。
同時也表明姑蘇人已告別生產(chǎn)力低下、必須抱成團才能生存的原始公社,進入了有私有財產(chǎn)的階級社會。 夏啟四傳到少康,少康封庶子無余于會稽,建立越國。
當時的會稽在今山西茅津渡(見何天行《仲雍之國》),經(jīng)無余的武力開拓,深入到今錢塘江以南,把古揚州變成了越的領地。自此,姑蘇地區(qū)歸越王室的領主管轄。
約前十六世紀,商湯滅夏。商朝建立后,殷文化南漸,這從南京北陰陽營出土的商代卜骨和卜甲,也可得到證明。
占卜術是當時的高級文化,但非中原所獨有,姑蘇地區(qū)也有人研究,而且青出于藍勝于藍。這位研究者名“咸”,海隅山(今常熟虞山)人。
他首創(chuàng)用蓍草占卜的筮法,比龜甲占卜來得方便,因此受到當局的重視。其時最高政務官是伊尹之子伊陟,他推薦咸擔任“巫”,故稱巫咸。
“巫”是執(zhí)掌祭祀和占卜的官,《周禮筮人》說:“凡國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可知巫咸是中樞決策人之一。
其時商帝太戊當政,王綱不振,諸侯都自行其是,不買太戊帝的賬。經(jīng)伊陟、巫咸的整頓,才恢復了中央的權威。
可是三傳到戔甲時,王權又衰落了。戔甲之子祖乙繼位后,任巫咸之子賢為最高政務官。
巫賢大概得到父親的傳教,經(jīng)他設法加強中央權力,商王朝又得以振興。這兩位政治家死后都歸葬故鄉(xiāng)。
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說: 巫咸及子賢冢,皆在蘇州常熟西海虞山上,蓋二子本吳人也。 這與《吳地記》所載基本一致,后者說巫咸墓在蘇州平門外“東北三里”。
平門最早叫“巫門”,即來源于此。 約前十三世紀,武丁即位。
他曾南擊“荊蠻”,把青銅文化帶到了長江流域。當時姑蘇地區(qū)已廣有人煙,部落眾多,如石湖越城、長青金雞墩、高景山茶店頭、橫塘魚城、車坊澄湖、新郭小巷上、東渚寶山等地都有商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或是灶坑、土井,或是墓葬和隨葬的玉器、陶器陶片,。
第一套 勝戰(zhàn)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①;常見則不疑。
陰在陽之內(nèi),不在陽之對②。太 ③陽,太陰。
①備周則意?。悍纻涫种苊?,往往容易讓人斗志松懈,削弱戰(zhàn)力。 ②陰在陽之內(nèi),不在陽之對:陰陽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哲學和文化思想的基點,其 思想籠罩著大千宇宙、細末塵埃,并影響到意識形態(tài)的一切領域。
陰陽學說是把宇 宙萬物作為對立的統(tǒng)一體來看待,表現(xiàn)出樸素的辯證思想。陰、陽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現(xiàn)過,但作為陰氣、陽氣的陰陽學說,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國人老子所倡 導,并非《易經(jīng)》提出。
此計中所講的陰指機密、隱蔽;陽,指公開、暴露。陰在 陽之內(nèi),不在陽之對,在兵法上是說秘計往往隱藏于公開的事物里,而不在公開事 物的對立面上,就是說非常公開的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
③太:極,極大。此句意同上。
古人按語說:陰謀作為,不能背于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 非謀士之所為也。
這是說“瞞天過?!敝\略決不可以與“欺上瞞下”、“掩耳盜鈴”或者諸如 夜中行竊、拖人衣裘、僻處謀命之類等同,也決不是謀略之士所應當做的事情。雖 然,這兩種在某種程度上都含有欺騙性在內(nèi),但其動機、性質(zhì)、目的是不相同的, 自是不可以混為一談。
這一計的兵法運用,常常是著眼于人們在觀察處理世事中, 由于對某些事情的習見不疑而自覺不自覺地產(chǎn)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虛而示假隱 真,掩蓋某種軍事行動,把握時機,出奇制勝。 見《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御駕親征,領三十萬 大軍以寧東土。
一日,浩蕩大軍東進來到大海邊上,帝見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 無窮,即向眾總管問及過海之計,四下面面相覷。忽傳一個近居海上的豪民請求見 駕,并稱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業(yè)已獨備。
帝大喜,便率百官隨這豪民來到海邊。只 見萬戶皆用一彩幕遮圍,十分嚴密。
豪民老人東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內(nèi)更是繡幔彩 錦,茵褥鋪地。
百官進酒,宴飲甚樂。不久,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杯盞傾側(cè),人 身搖動,良久不止。
太宗警驚,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已,一看愕然。滿 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橫無際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軍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 上了! 原來這豪民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 這“瞞天過海”計策就是他策劃的。
“瞞天過?!庇迷诒ㄉ希瑢崒僖环N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用來作戰(zhàn)役偽裝,以期 達到出其不意的戰(zhàn)斗成果。 公元589年,隋朝將大舉攻打陳國。
這陳國乃是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建國,定 國號為陳,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戰(zhàn)前,隋朝將領賀若弼因奉命統(tǒng)領 江防,經(jīng)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diào)防。
每次調(diào)防都命令部隊于歷陽(也就是今天安徽 省和縣一帶地方)集中。還特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大列旗幟,遍支警帳,張揚聲勢, 以迷惑陳國。
果真陳國難辨虛實,起初以為大軍將至,盡發(fā)國中士卒兵馬,準備迎 敵面戰(zhàn)??墒遣痪?,又發(fā)現(xiàn)是隋軍守備人馬調(diào)防,并非出擊,陳便撤回集結的迎戰(zhàn) 部隊。
如此五次三番,隋軍調(diào)防頻繁,蛛絲馬跡一點不露,陳國竟然也司空見慣, 戒備松懈。直到隋將賀若弼大軍渡江而來,陳國居然未有覺察。
隋軍如同天兵壓頂, 令陳兵猝不及防,遂一舉拔取陳國的南徐州(今天的講蘇省鎮(zhèn)江市一帶)。
一、先看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代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典故及作用:
1、三處典故:
①親射虎,看孫郎:《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凌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p>
②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朝廷何日派遣馮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漢時的郡名,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區(qū))太守。他愛惜士卒,優(yōu)待軍吏,匈奴遠避。匈奴曾一度來犯,魏尚親率車騎出擊,所殺甚眾。后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shù)字與實際不合(虛報了六個),被削職。經(jīng)馮唐代為辨白后,認為判的過重,文帝就派馮唐“持節(jié)”(帶著傳達圣旨的符節(jié))去赦免魏尚的罪,讓魏尚仍然擔任云中郡太守。蘇軾此時因政治上處境不好,調(diào)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③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名,一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里引指西夏?!冻o·九歌·東君》:“長矢兮射天狼?!薄稌x書·天文志》云:“狼一星在東井南,為野將,主侵掠。”詞中以之隱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
2、作用:
借歷史典故抒發(fā)了作者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體現(xiàn)了為了效力抗擊侵略的豪情壯志,并委婉地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fā)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詞的上闕敘事,下闕抒情,氣勢雄豪,淋淳酣暢,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讀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后轉(zhuǎn)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過片以后,敘述獵后開懷暢飲,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起衛(wèi)國守邊的重任。結尾直抒胸臆,抒發(fā)殺敵報國的豪情:總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滿月一樣,射掉那貪殘成性的“天狼星”,將西北邊境上的敵人統(tǒng)統(tǒng)一掃而光。這首詞在偎紅倚翠、淺斟低唱之風盛行的北宋詞壇可謂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對南宋愛國詞有直接影響。作者對此闋也頗感自豪,在《與鮮于子駿書》中,他曾說此詞“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自是一家”??梢娺@首詞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詞的嘗試。
四、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帝女花指長平公主,講明末崇禎皇帝(莊烈帝)的女兒長平公主故事。
○莊烈帝六女 坤儀公主,周皇后生。追謚。
長平公主,年十六,帝選周顯尚主。將婚,以寇警暫停。
城陷,帝入壽寧宮, 主牽帝衣哭。 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 仁殿。
越五日,長平主復蘇。大清順治二年上書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 緇空王,稍申罔極?!?/p>
詔不許,命顯復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錢車馬錫予有加。 主涕 泣。
逾年病卒。賜葬廣寧門外。
余三女,皆早世,無考。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義大軍攻進北京,崇禎皇帝知道大勢已去,一切都已不可挽回,于是賜黃綾與皇后,令其自盡,又舉劍殺死了自己最心愛的長平公主,自己也在煤山自縊而亡。
但也有人傳說長平公主只是受傷,沒有死,而是在一位師太的幫助下出家學習武功,致力于為父王報仇,但這只是寄托了人們對她的同情。 長平公主名叫朱徽足(有女字旁)(1629或1630——1646),是明末極著名的人物,〈〈帝女花〉〉的主人公。
她身為末代公主,并沒有過人之處,也沒有什么作為,然惟其國破家亡,身世悲慘,為人熟知。順治二年上書清帝(“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緇空王,稍申罔極”)要求出家為尼。
清帝為籠絡人心未許,將其下嫁崇禎生前選好的駙馬周顯。因公主非男兒身,不會有人擁立她為帝,造成對清廷的威脅,所以對她賞賜有加。
但公主身心都受到極大創(chuàng)傷,婚后僅一年多就去世了,死時尚有五個月的身孕。公主一生沒有做過什么好事,但也沒干過什么壞事。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她也許會像明朝絕大多數(shù)公主一樣,在富足與尊榮中安然度過一生。然而時運不濟“生于末世運偏消”,明朝二百多年來列代帝王造的罪孽全部壓在了這最后一代帝王之家的頭上,除了認命,還能怎樣?救得傷,救不了命??!她有點像〈〈紅樓夢〉〉里的巧姐,然而誰又能救贖她呢? 長平公主誄 松江張宸 長平公主者,明崇禎皇帝女,周皇后產(chǎn)也。
甲申之歲,淑齡一十有五,皇帝命掌禮之官,詔司儀之監(jiān),妙選良家,議將降主。時有太仆公公子周君都尉名世顯者,將筑平陽以館之,開沁水以宅之,行有日矣。
夫何蛾賊鳩張,逆臣不誡,天子志殉宗社,國母嬙嬪慷慨死焉。公主時在稚齡,御劍親揮,傷頰斷腕,頹然玉折,損矣蘭摧!賊以貴主即殉,授“尸”國戚,覆以錦茵,載歸椒里。
五宵旦,宛轉(zhuǎn)復生。泉途已宮,龍髯脫而劍遠;蘭熏罷殿,蕙性折而神枯。
順治二年,上書今皇帝:“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緇空王,稍申罔極?!鄙喜辉S,詔求元匹,命吾周君,故劍是合。
土田邸第,金錢牛車,賜予有加,稱備物焉。嗟夫!乘凰扇引,定情于改朔之朝。
金犢車來,降禮于故侯之第。人非鶴市,慨紫玉之重生,鏡異鸞臺,看樂昌之再合。
金枝秀發(fā),玉質(zhì)含章,逢德曜于皇家,迓桓君于帝女。然而心戀宮闈,神傷輦路。
重云筆墨,何心金榜之門;飛霖轂林,豈意玉蕭之館!弱不勝悲,溘然薨逝。當扶上仙之日,距儂李下嫁之年。
星燧初周,芳華未歇,嗚呼悲哉!都尉君悼去鳳之不留,嗟沈珠之在殯。銀臺竊藥,想奔月以何年;金殿熏香,思返魂而無術。
越明年二月之吉,葬于彰義門之賜莊,禮也。小臣宸薄游京輦,式睹遺容。
京兆雖阡,誰披柘館?祁連象冢,只叩松關,擬傷逝于子荊;朗香空設,代悼亡于潘令。 遺掛獨存,敢再拜為誄云。
又宸記事曰:甲申春,上議降主時,中選者兩周君,其一都尉君也,其一人,內(nèi)臣糾家教失謹,即掖群內(nèi)侍,環(huán)都尉歡曰:‘貴人!貴人!是無疑矣?!樦味?,召故選子弟,都尉君應詔起。
是時有市人子張姓者,冒選應,詭得之矣。 召內(nèi)廷給筆札,各書所從來。
是人子書祖若父皆市儈,則大叱去,曰:‘皇帝女配屠沽兒子?!’命都尉書,則書父太仆公,祖儀部公,高曾以下皆簪纓。遂大喜,曰:‘是矣!’即故武清侯之第,賜金錢牛車,莊一區(qū),田若干頃。
具湯沐,成吉禮焉。時乙酉六月上浣事也。
公主喜詩文,善針飪,視都尉君加禮。御臧獲,陽笑語,隱處則飲泣,呼皇父皇母。
泣盡繼以血,是以坐羸疾,懷娠五月,于丙辰八月十八日薨。淑齡十有七耳。
都尉藏所遺容,右頰三劍痕,即上所擊也。老內(nèi)侍見,輒拜曰‘眉似先帝’云。
孫承澤《春明夢余錄》曰公主名徽 足(有女字旁,音“綽”,意為謹慎),甲申年十五,傷后臂肩際。 明年九月成婚。
丁亥(1647)卒(誤,當為丙辰年[1646年]八月十八日薨)公主葬周氏宅旁。今地賜豐盛王,垣之不可入。
在廣寧門內(nèi)。周世顯,父國輔。
千金小姐——長平公主 長平公主在《碧血劍)出現(xiàn)過,后來又在《鹿鼎記》再出現(xiàn)。 在《碧血劍》星 的長平給人最強烈的印象是長得相貌極美及氣質(zhì)高貴。
照說,故事的女主角必然是 全書最美的女子,但《碧血劍》中最美的卻不是溫青青,而是化名阿九隨師父青竹 幫頭子程青竹劫鏢的長平,連男主角袁承志都是這樣想,雖然他不敢說出來。 劫鏢 那次,長平作鄉(xiāng)下姑娘打扮,已掩不住高華氣度,第二次碰到袁承志時卻是在京城 外打獵途中,那時耳垂明珠,襟鑲寶石,又帶著一干隨從,頤指氣使,更是氣派非 凡。
只道袁承志會迷戀上公主,誰料。
很早以前,在一個寸草不生,荒無人煙的地方,一群白鷺南歸飛到這里,領頭的大白鷺發(fā)現(xiàn)這里食物充足,于是他便率領這群白鷺定居下來,一些白鷺開鑿了許多泉眼,清澈的泉水嘩嘩地流淌下來;另一些白鷺,則從大陸上銜來各種花籽、草籽,播撒在島上,島上便百花齊放,綠草蔥蔥。
山明水秀,花團錦簇引來許多鳥兒筑巢;頓時小島變得熱鬧非凡,五彩繽紛。 此番景象使盤踞在東海底下的蛇王異常嫉妒,于是率領蛇妖興風作浪,白鷺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與蛇妖展開殊死搏斗,領頭的大鷺帶領大家趕走了蛇妖,但它自己也身受重傷,躺在血泊之中。
后來,在大鷺灑過鮮血的那一片土地上,長出一棵挺拔的大樹,那樹的葉子,象大鷺一樣張開;那樹開的花,象大鷺的鮮血一樣火紅。這種樹木,人們稱為鳳凰木;這種花,人們稱為鳳凰花。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