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事例有:
岳飛抗金、愚公移山、夸父逐日,諸葛亮北伐。
1,知其不可而為之
[拼音]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
[釋義] : (1)石門:地名。魯國都城的外門。 (2)晨門:早上看守城門的人。
[譯文] : 子路夜里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從哪里來?”子路說:“從孔子那里來?!笨撮T的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出處] :《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痹唬骸笆侵洳豢啥鵀橹吲c?”
2,岳飛抗金
[拼音] :yuè fēi kàng jīn
[釋義] :一般指岳飛北伐,1127年靖康恥,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
[典故] :
1134年(紹興四年)春,岳飛卜書宋廷請求北伐,收復失地。
1136年(紹興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陽、洛陽,后因孤軍作戰(zhàn)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飛在是次北伐中壯志未酬,寫下《滿江紅》。1140年(紹興十年),金兀術(shù)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進至朱仙鎮(zhèn),離開封只有四十五里。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1141年(紹興十一年),結(jié)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岳飛亦被殺害。高宗和秦檜竟以“臨軍征討稽期”和“指斥乘輿”等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于風波亭。岳飛死時,年僅39歲。
[評價] :岳飛抗金是在女真貴族對南宋的戰(zhàn)爭中擄掠殘殺,對地方經(jīng)濟造成嚴重破壞的情況下進行的。他保衛(wèi)了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保衛(wèi)了中原地區(qū)較高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水平,符合廣大人民利益,是 正義的,功績不可磨滅。岳飛一生廉潔正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因此岳飛應該是一位具有優(yōu)秀品質(zhì)的杰出的抗金英雄。
2,愚公移山
[拼音] :yú gōng yí shān
[釋義]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3,夸父逐日
[拼音] :kuā fù zhú rì
[釋義]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夸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里面,于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干了黃河、渭水,準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于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鄧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夸父山。
4,諸葛亮北伐
[拼音] :zhū gě liàng běi fá
[釋義] :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長安),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從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間先后兵出漢中,對曹魏發(fā)動的五次戰(zhàn)爭。
論語 是說孔子的 子路宿于石門。
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與?” 【原文】 子路宿于石門①。
晨門②曰:“奚自?”子路日:“自孔氏?!痹唬骸笆侵洳豢啥鵀橹吲c?” 【注釋】 石門:魯國都城的外門。
②晨門:早晨看守城門的人。 【譯文】 子路在石門過夜。
守城門的人問:“從哪里來?”子路說:“從 孔氏那里來。”守門人說:“就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是要做的人 嗎?” 【讀解】 “明知不可而為之”,這對孔子的概括真是入木三分,深刻得 很。
顯然,這個守城門的人并不是一個等閑之輩,而是一個修養(yǎng) 很高卻隱身于市朝的大隱士。 回到“明知不可而為之”這句話本身來看,這是一個理想主 義者的形象勾畫。
一個人知道自己所從事的事情是可望成功的,于 是堅持干下去,最后果然取得成功他固然是一個成功的人,但 說來卻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了不起。而一個人明智自己所從事的事情 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還可能取得成功,但他不是一絲不茍地堅持 做下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p>
為自己的信念和 理想而獻身。這就非常不易而難能可貴了。
就像愚公移山,又像 西緒福斯把石頭推上山坡,圣人何嘗不知道“克己復禮”任重而 道遠,但卻周游列國,“累累如喪家之犬”而精神不改,晚年退居 講學,仍然以禮樂文化為核心內(nèi)容,為推行“仁道”而貢獻力量。 正如曾子所說:“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正是這一方面的精神,突現(xiàn)了儒家積極入世的特征,與知其 不可而不為的道家大相徑庭。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歷史故事有:文天祥寧死不屈,孔子周游列國,愚公移山,勾踐臥薪嘗膽,霸王別姬等。
具體故事如下:
1.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后改字宋瑞,自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
1276年,文天祥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jīng)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1283年1月9日在柴市從容就義,時年四十七。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后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生平事跡被后世稱許,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
2. 孔子明知道自己的理想無法得到實現(xiàn),但他還是帶著弟子們周游列國,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
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說成為中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曾受業(yè)于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周游列國期間困難重重,曾多次忍饑挨餓,一些弟子甚至凍餓而死,但孔子仍不屈服,堅定不移地實踐著自己的政治理想。
3.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zhàn)國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講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
4. 越王勾踐投降后,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墳墓和養(yǎng)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于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后,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jīng)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于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后打敗了吳國,把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復國任務變成了現(xiàn)實。
5. 西楚霸王項羽的軍隊被劉邦圍困,三面受敵,看不到出路,已是英雄末路之境地。
烏江亭長艤船待早在江邊,備好小船,等候項羽,勸他馬上渡江。過了江,項羽便能回到自己起事的家鄉(xiāng)了,然而他寧死也不回了:“當初我?guī)Ы瓥|八千子弟兵渡江,西去打天下,一直發(fā)展到幾十萬大軍,而今天,他們?nèi)炅耍∥矣泻晤伱婊厝ヒ娊瓥|父老鄉(xiāng)親!”
他跳下馬來,這匹烏騅戰(zhàn)馬載著他出生入死,所向無敵,他請漁夫?qū)ⅠR渡過江去,逃一條生路,烏騅哀鳴,拒不登舟,忽然揚蹄跳入江中,被波濤卷走。追兵已到,漢兵漢將多得像螞蟻抬螳螂一樣一層一層圍攏上來。項羽瞪著一雙電光閃爍的眼睛,拔出寶劍,大步迎敵,直至戰(zhàn)斗到死。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