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
在大多數(shù)的時間內,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以致沒有對他的家庭和氣一點,甚至也沒有關心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起初,善良的祖父還使這個家庭免于受太多的苦,而且看到他的最大的孫子是有音樂才能的,也許使他很快樂。
但是當小貝多芬只有四歲時,他就去世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那里,讓他在那里艱苦的練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都打他的耳光。
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的聲音。不久,不一個沒什么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zhèn),被帶到貝多芬家里。
他和老貝多芬在外面一個酒店里喝酒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維拉下來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 為了使他看上象一個神童,他的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所以當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
但是神童都是天生的而不是造成的。盡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成另一個年輕的莫扎特。
貝多芬與莫扎特相比,他的童年就不幸多了。首先,莫扎特受的教育較好,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著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鐘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xiāng)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還不夠令人興奮。
二、良師 父親把這個男孩子帶到一個老師又一個老師那里,讓他學習不同的樂器和作曲的藝術。這些老師中沒有一個好的,直到他落到宮廷琴師和波恩劇的經(jīng)理尼費(Neefe) 的手里。
他是一位良好的音樂教師,也是一個友好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這對貝多芬說來是一個幸運。
但雖然波恩城里有最好的學校——連善良的老巴赫都會高興送他的許多孩子們去學習的那種學?!秦惗喾腋赣H從來也不認為值得送貝多芬去學習兩三個月以上,因為讀書不如學音樂那樣能掙錢。 年輕的貝多芬有生第一次發(fā)現(xiàn)上課是愉快的。
尼費先生對他很慈愛,不僅教音樂,而且還教他世界上的許多別的事情。為了付他的學費,當尼費先生很忙或離開市鎮(zhèn)的時候,貝多芬就代替老師做風琴師。
當他已十四歲的時候,他被任為劇場的助理宮廷風琴師和古鋼琴師。當那不幸的父親看到他兒子的音樂終于掙了一些錢的時候,他一是多么高興啊! 三、訪問莫扎特 大約在這個時候,他頭一次訪問維也納,為他最崇拜的偶像莫扎特演奏。
莫扎特認為這個孩子只是在演奏一首為這場合練過很久的賣弄技術的展品,只是有禮貌而冷淡地稱贊他。貝多芬生氣了,要求那給他一個主題,然后他在它上面用了那么多的感情和天才加以即興變奏,以致莫扎特走到隔壁房間門口告訴在里面聚會的一群朋友說:“注意這位年輕人,”他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會聽到他!” 四、貝多芬和海頓 貝多芬終于明白,他在家鄉(xiāng)里是不能有進展的,于是決定再到維也納去尋求他的幸運。
此時莫扎特已經(jīng)去世了,但是海頓老爸爸剛獲得他第一次在倫敦的勝利,正處于盛名的高峰。在經(jīng)過波恩的時候,海頓已經(jīng)聽過并且贊賞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貝多芬首先轉向海頓學習。
海頓這時早已過了他的青年時代最初一段時期,并且在作曲和指揮自己的最偉大作口中比過任何時候都理勤奮。難怪他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去改卷子。
由于他要求究學生們每一堂課只交兩毛錢,他大概覺得自己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在練習稿紙上。但是當貝多芬發(fā)現(xiàn)他的練習中有些未改正的錯誤時,他很生氣。
當那年老的教師出發(fā)到倫敦進行第二次訪問時,貝多芬轉轉向一位天才較低但教對位很嚴格的教師學習。后來他常常大聲宣告他從海頓那里什么也沒學到,不久,他一定會逐漸覺得:假如他沒有從改正練習方面得到什么的話,他卻從海頓那里獲得了靈感,因為他把他最初的幾首鋼琴奏鳴曲獻給了海頓。
而且當海頓為他的《創(chuàng)世紀》的演出最后一次在臺上露面,被他的幾個仆人扶出去的時候,貝多芬彎下腰來親切地吻了這位衰弱的老人。 五、我行我素 貝多芬不愿意做一個客廳里的寵兒,他寧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自己高興進進出出、起床、穿衣和吃東西。
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為了他房間里的瑣事瞎忙;有一次為了空氣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特意把窗戶3砍掉一塊。 他總是同房東們發(fā)生糾葛,總是不斷搬家。
每當他處于作曲的熱潮時,他總是把一盆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這樣頻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而是坐在地板上彈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
這大概就是為什么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是總是沒吸多少錢的原因。 六、失聰 當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耳朵真正越來越聾時,他就絕望了。
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是一切不幸中最不幸的事情,甚至比眼睛瞎了還糟。
起初,只有威格勒醫(yī)生和斯蒂芬.馮.勃羅伊寧等幾個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棄到各王宮去聽他如此喜愛的歡快的音樂會。
他怕人們注意到他的耳聾,以為一個聽不見聲音的音樂家是寫不出好作品來。
一、童年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
在大多數(shù)的時間內,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以致沒有對他的家庭和氣一點,甚至也沒有關心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起初,善良的祖父還使這個家庭免于受太多的苦,而且看到他的最大的孫子是有音樂才能的,也許使他很快樂。
但是當小貝多芬只有四歲時,他就去世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那里,讓他在那里艱苦的練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都打他的耳光。
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的聲音。不久,不一個沒什么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zhèn),被帶到貝多芬家里。
他和老貝多芬在外面一個酒店里喝酒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維拉下來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 為了使他看上象一個神童,他的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所以當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
但是神童都是天生的而不是造成的。盡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成另一個年輕的莫扎特。
貝多芬與莫扎特相比,他的童年就不幸多了。首先,莫扎特受的教育較好,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著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鐘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xiāng)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還不夠令人興奮。
二、良師 父親把這個男孩子帶到一個老師又一個老師那里,讓他學習不同的樂器和作曲的藝術。這些老師中沒有一個好的,直到他落到宮廷琴師和波恩劇的經(jīng)理尼費(Neefe) 的手里。
他是一位良好的音樂教師,也是一個友好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這對貝多芬說來是一個幸運。
但雖然波恩城里有最好的學?!B善良的老巴赫都會高興送他的許多孩子們去學習的那種學校——但是貝多芬父親從來也不認為值得送貝多芬去學習兩三個月以上,因為讀書不如學音樂那樣能掙錢。 年輕的貝多芬有生第一次發(fā)現(xiàn)上課是愉快的。
尼費先生對他很慈愛,不僅教音樂,而且還教他世界上的許多別的事情。為了付他的學費,當尼費先生很忙或離開市鎮(zhèn)的時候,貝多芬就代替老師做風琴師。
當他已十四歲的時候,他被任為劇場的助理宮廷風琴師和古鋼琴師。當那不幸的父親看到他兒子的音樂終于掙了一些錢的時候,他一是多么高興??! 三、訪問莫扎特 大約在這個時候,他頭一次訪問維也納,為他最崇拜的偶像莫扎特演奏。
莫扎特認為這個孩子只是在演奏一首為這場合練過很久的賣弄技術的展品,只是有禮貌而冷淡地稱贊他。貝多芬生氣了,要求那給他一個主題,然后他在它上面用了那么多的感情和天才加以即興變奏,以致莫扎特走到隔壁房間門口告訴在里面聚會的一群朋友說:“注意這位年輕人,”他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會聽到他!” 四、貝多芬和海頓 貝多芬終于明白,他在家鄉(xiāng)里是不能有進展的,于是決定再到維也納去尋求他的幸運。
此時莫扎特已經(jīng)去世了,但是海頓老爸爸剛獲得他第一次在倫敦的勝利,正處于盛名的高峰。在經(jīng)過波恩的時候,海頓已經(jīng)聽過并且贊賞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貝多芬首先轉向海頓學習。
海頓這時早已過了他的青年時代最初一段時期,并且在作曲和指揮自己的最偉大作口中比過任何時候都理勤奮。難怪他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去改卷子。
由于他要求究學生們每一堂課只交兩毛錢,他大概覺得自己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在練習稿紙上。但是當貝多芬發(fā)現(xiàn)他的練習中有些未改正的錯誤時,他很生氣。
當那年老的教師出發(fā)到倫敦進行第二次訪問時,貝多芬轉轉向一位天才較低但教對位很嚴格的教師學習。后來他常常大聲宣告他從海頓那里什么也沒學到,不久,他一定會逐漸覺得:假如他沒有從改正練習方面得到什么的話,他卻從海頓那里獲得了靈感,因為他把他最初的幾首鋼琴奏鳴曲獻給了海頓。
而且當海頓為他的《創(chuàng)世紀》的演出最后一次在臺上露面,被他的幾個仆人扶出去的時候,貝多芬彎下腰來親切地吻了這位衰弱的老人。 五、我行我素 貝多芬不愿意做一個客廳里的寵兒,他寧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自己高興進進出出、起床、穿衣和吃東西。
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為了他房間里的瑣事瞎忙;有一次為了空氣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特意把窗戶3砍掉一塊。 他總是同房東們發(fā)生糾葛,總是不斷搬家。
每當他處于作曲的熱潮時,他總是把一盆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這樣頻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而是坐在地板上彈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
這大概就是為什么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是總是沒吸多少錢的原因。 六、失聰 當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耳朵真正越來越聾時,他就絕望了。
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是一切不幸中最不幸的事情,甚至比眼睛瞎了還糟。
起初,只有威格勒醫(yī)生和斯蒂芬.馮.勃羅伊寧等幾個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棄到各王宮去聽他如此喜愛的歡快的音樂會。
他怕人們注意到他的耳聾,以為一個聽不見聲音的音樂家是寫不出好作品來。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是歐洲音樂史上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國的波恩,在貝多芬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對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莫扎特式的音樂神童。
在貝多芬才4歲的時候,父親便把一堆的曲譜放在貝多芬面前讓他彈奏,有時候貝多芬把小手都練腫了還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鐘聲都已經(jīng)敲了12下了,貝多芬還在練習,他必須等到父親回來檢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覺,母親看著眼睛瞇成一條縫的貝多芬,垂憐的對他說:“孩子,都12點了,先去睡覺吧?!?/p>
“不行,爸爸等會回來看見我沒有練琴,會打我的?!?媽媽對這個酒徒的丈夫也沒有辦法,只好抱著貝多芬在琴邊流淚,很快,貝多芬在母親的懷抱睡著了,媽媽便把他抱上了床。
當鐘聲再次敲響的時候,貝多芬的酒徒父親回來了,“那個小兔崽子呢,怎么不練琴了?” “你不看看都幾點了,還讓孩子練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罷休?。俊?“對,你說的對”貝多芬父親一邊說著,一邊來到貝多芬床邊,把貝多芬提了起來,母親怎么攔也攔不住。 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邊彈,一邊閉著眼睛,盡管如此,貝多芬的琴聲還是十分流暢自然。
“行,這還有點莫扎特的樣子。”父親在一邊高興的說。
一晃幾年過去了,貝多芬從4歲長到了8歲,經(jīng)過4年的刻苦練習,他的鋼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親也感到滿意,于是便讓他在音樂院舉行了一次獨奏音樂會,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親享受到了兒子成功的喜悅。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是歐洲音樂史上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國的波恩,在貝多芬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對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莫扎特式的音樂神童。
在貝多芬才4歲的時候,父親便把一堆的曲譜放在貝多芬面前讓他彈奏,有時候貝多芬把小手都練腫了還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鐘聲都已經(jīng)敲了12下了,貝多芬還在練習,他必須等到父親回來檢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覺,母親看著眼睛瞇成一條縫的貝多芬,垂憐的對他說:“孩子,都12點了,先去睡覺吧?!?/p>
“不行,爸爸等會回來看見我沒有練琴,會打我的。” 媽媽對這個酒徒的丈夫也沒有辦法,只好抱著貝多芬在琴邊流淚,很快,貝多芬在母親的懷抱睡著了,媽媽便把他抱上了床。
當鐘聲再次敲響的時候,貝多芬的酒徒父親回來了,“那個小兔崽子呢,怎么不練琴了?” “你不看看都幾點了,還讓孩子練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罷休???” “對,你說的對”貝多芬父親一邊說著,一邊來到貝多芬床邊,把貝多芬提了起來,母親怎么攔也攔不住。 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邊彈,一邊閉著眼睛,盡管如此,貝多芬的琴聲還是十分流暢自然。
“行,這還有點莫扎特的樣子?!备赣H在一邊高興的說。
一晃幾年過去了,貝多芬從4歲長到了8歲,經(jīng)過4年的刻苦練習,他的鋼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親也感到滿意,于是便讓他在音樂院舉行了一次獨奏音樂會,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親享受到了兒子成功的喜悅。
貝多芬,全名 路德維希 , 凡 , 貝多芬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稱為“維也納三杰”。
祖籍荷蘭(亦說波蘭),出身科隆選侯宮廷歌手世家。他出生于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從父親學音樂。
很早就顯露了音樂才能,八歲開始登臺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
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chuàng)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yōu)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曲》、《暴風雨》、《熱情》等等。典型事例: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30歲時,貝多芬愛上了一個伯爵小姐朱麗葉.琪查爾迪,但她父親嫌貝多芬出身低賤,硬是把女兒許配給一個伯爵。
這給了貝多芬極大的精神刺激,據(jù)說他的名曲《致愛麗絲》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創(chuàng)作的。失戀固然令他傷心,但更令他傷心的是他的耳朵開始發(fā)聾。
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要是干別的職業(yè),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里,這是最可怕的遭遇!”貝多芬曾竭力治療,卻無濟于事,他搬到維也那鄉(xiāng)下去療養(yǎng)了兩年。結果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了,就連窗口對面的教堂鐘聲都聽不到了。
絕望中,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堅信只有音樂才能拯救他。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它毀掉我!”貝多芬立志要在余生中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
從此,維也那的官廷樂會少了一位出色的鋼琴彈奏家,但世界樂壇卻誕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貝多芬從32歲起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在近兩年的彷徨與探索后,他終于創(chuàng)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作品--《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音調跌宕起伏,時而沉靜凝思,時而憤慨咆哮,令人情緒激憤。
貝多芬創(chuàng)作《英雄交響曲》,本來是想獻給拿破侖的,但他聽到拿破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稱帝的消息時,怒不可遏,憤而涂去原來的獻詞,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作。
兩百多年前,德國有一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zhèn)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抑宦爠e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惫媚镎f∶“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p>
貝多芬聽到這里,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里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p>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貝多芬的故事 父親把這個孩子帶到一個又一個老師那里,讓他學習不同的樂器和作曲者藝術。
這些老師中沒有一個可以成為好的,知道他落到宮庭琴師和波恩劇院的經(jīng)理尼費(Neefe)的手里。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音樂教師,友善、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
這對于貝多芬來說實在是一個幸運。因為雖然波恩城里有最好學校,連善良的老巴赫都會高興地送他的許多孩子們去學習的那種地方,但使貝多芬的父親從來也不認為值得送貝多芬去那里學習哪怕是兩三個月,在他眼里讀書遠不如學音樂那樣能掙的錢。
年輕的貝多芬有生以來第一次發(fā)現(xiàn)上課是愉快的。尼費先生對他很慈愛,不僅較音樂,而且教他世界上許多別的事情。
為了付他的的學費,當尼費先生很忙或離開市鎮(zhèn)的時候,貝多芬就代替老師作風琴師。于是當他剛滿十四歲時,他就被任命為劇場助理宮庭風琴師和古鋼琴曲師。
那可恨而又不幸的父親看到他兒子的音樂終于掙了一些錢的時候,他是多么得意??!<童年〉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在大部分時間里,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沒有對家庭和氣過一點,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
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當小貝多芬只有四歲時,祖父就去世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鋼琴鍵盤前,讓他在那里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
不久,一個沒什么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zhèn),被帶到貝多芬家里。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維希拖下床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
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神童,盡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就成另一個年輕的莫扎特。
與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著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鐘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xiāng)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象莫扎特那樣引起世人的驚嘆。
〈我行我素〉 貝多芬不愿做一個客廳里的寵兒,他寧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己意進進出出、起床、穿衣和吃東西。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為房間里的瑣事瞎忙。
有一次,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發(fā)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
每當他處于創(chuàng)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
這大概就是為什么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總是沒有多少積蓄的原因吧! 〈失聰〉 當他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耳朵越來越聾時,他幾乎絕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更不幸的事情嗎!起初,只有威格勒醫(yī)生和斯蒂芬.馮.勃羅伊寧等幾個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
他放棄到各王宮去聽他如此喜愛的歡快的音樂會,他怕人們注意到他的耳聾,以為一個聽不見聲音的音樂家是寫不出好作品來的。不!他想起他想寫的一切音樂,“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也許對他來說,在耳聾的時候創(chuàng)作音樂并沒有別的音樂家那么難。
在他看來,音樂不僅是用迷人的聲音安排各種主題或音型,它也是表現(xiàn)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種語言。 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
一天,公爵家里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侖派駐占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
貝多芬不明就里,帶著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占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
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貝多芬為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
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憑偶爾出生得來的。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
公爵現(xiàn)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 也許實際情形比資料所載的更為暴烈,但貝多芬的朋友們設法把事情掩蓋過去。魏格勒資料庫中的《魏格勒和布魯林家族的朋友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里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沒有奧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場,恐怕免不了發(fā)生毆斗,貝多芬已經(jīng)舉起一張椅子準備想里奇諾夫斯基親王迎頭痛擊,因為貝多芬躲在房間里拴上門,親王卻把門撞開。
幸虧奧普斯多夫擋在他們兩人之間?!背臣艿钠鹨蚴秦惗喾揖芙^里奇諾夫斯基為他召晚宴的幾個法國軍官演奏。
但貝多芬愛。
路德維?!し病へ惗喾?(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一七九二年,二十二歲的路德維?!し病へ惗喾覐牟ǘ鱽淼骄S也納,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從未離開過這座對音樂家特別有吸引力的城市。
貝多芬的絕大部分作品是在這里創(chuàng)作的。他的九部交響曲全都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演式。
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劇創(chuàng)作《費德里奧》也在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舉行了首演。貝多芬被后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響曲作家。
他的《英雄交響曲》充滿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響曲取材於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如今已經(jīng)成為歐盟的盟歌。
輝煌的創(chuàng)作并不能掩飾貝多芬多難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貝多芬由於逐漸喪失聽力,悲憤之余,寫下了一封可能是給他兄弟的遺囑。
激情滿腔的稟性迫使他頻繁地搬家。他在維也納市區(qū)北部有溫泉的地方留下了幾十處居所。
但是溫泉最終還是無法挽救他的失聰,一八一九年,貝多芬的聽力徹底喪失了。一八二七年,人們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一八八八年,貝多芬的遺骨被安放到維也納中央陵園。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