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了三國時期,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軍的典故。
原詞是蘇軾寫的,內(nèi)容如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 長江向東流去,波浪滾滾,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隨著長江水)逝去。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時候周瑜(作戰(zhàn)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擊著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麗的圖畫,那個時代匯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瑜,小喬剛嫁給他,他正年經(jīng)有為,威武的儀表,英姿奮發(fā)。(他)手握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就把)強敵的戰(zhàn)船燒得灰飛煙滅。
(此時此刻),(我)懷想三國舊事,憑吊古人,應該笑我自己多情善感,頭發(fā)早早地都變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場夢一樣,我還是倒一杯酒來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通過其中的“三國周郎赤壁”和“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以看出是在引用火燒赤壁的典故。
火燒赤壁:即赤壁之戰(zhàn)。是指東漢末年,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zhàn)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guī)模江河作戰(zhàn),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
孫劉聯(lián)軍最后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當時曹操因為北方士卒不習慣坐船,于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于船上如履平地。
周瑜部將黃蓋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長期相持。曹軍正把戰(zhàn)船連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擊敗曹軍?!?/p>
于是,選取蒙沖戰(zhàn)船十艘,裝上干荻和枯柴,在里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系在船尾。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謊稱打算投降。
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士艘戰(zhàn)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時升起船帆,其余的船在后依次前進。曹操軍中的官兵都走出營來站著觀看,指著船,說黃蓋來投降了。
離曹軍還有二里多遠,那十艘船同時點火,火烈風猛,船象箭一樣向前飛駛,把曹軍戰(zhàn)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shù)。
周瑜等率領輕裝的精銳戰(zhàn)士緊隨在后,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
這首《念奴嬌》詞作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余。
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風景優(yōu)美,是文人清賞之地。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八載東坡語: 黃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
或曰非也。曹公敗歸,由華容路,路多泥濘,使老弱先行踐之而過,曰:'劉備智過人而見事遲,華容夾道皆葭葦,若使縱火,吾無遺類矣。
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zhèn),庶幾是也。然岳州復有華容縣,竟不知孰是。
今日,李委秀才來,因以小舟載酒,飲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shù)弄。
風起水涌,大魚皆出,山上有棲鶻,亦驚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蘇軾這里所描述的風起水涌景象和對曹操、周瑜赤壁之戰(zhàn)的聯(lián)想,在這首《念奴嬌》詞和《赤壁賦》中都有鮮明生動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蘇軾對于黃州之赤壁是否三國時赤壁之戰(zhàn)的故地是頗存疑慮的。
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首詞寫的是:歷史上孫權(quán)聯(lián)合劉備共抗曹操的赤壁之戰(zhàn) 蘇軾任過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翰林學士知制誥,杭州當太守。
政績顯赫,深得民心。屬于宋朝的士大夫階層。
宋朝是士大夫的樂園。太祖誓不殺士大夫的律令,使宋朝文臣活得比其他任何一個朝代的文職官員都自由、瀟灑甚至大膽。
宋朝的政治斗爭相對溫和,大臣觸犯律令,絕少遭受殺戮,更多的是被貶官遠謫。因此,大臣可以拒見衣裝不整的皇帝,可以癡戀雛妓,可以和皇帝比酒量,這顯得多少有些不正常。
然而這種不正常,卻是現(xiàn)代人多所企慕的。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下,宋朝文臣一方面人世為官,尋求紅塵的樂趣;一方面出世做仙,探索野逸的風致,實現(xiàn)儒道互補的人生。
科舉入仕,士大夫大多是為稻粱謀;而他們真正想過的生活卻是一種回歸自然的逸趣人生,如魚兒游水,鳥兒歸林,自由散漫、詩意、真實。
戰(zhàn)爭日期:公元208年7月~12月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zhàn)役。
曹操基本統(tǒng)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訓練水兵,并對可能動亂的關(guān)中地區(qū)采取措施,隨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tǒng)南北。時孫權(quán)已自江東統(tǒng)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并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fā)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占荊、益,聯(lián)合孫權(quán),進圖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練水陸軍。
曹操軍勞師、水土不服、短于水戰(zhàn)、戰(zhàn)馬無糧等弱點,堅定了孫權(quán)抗曹決心。孫權(quán)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
曹操乘勝取江陵后,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tǒng)本部兵,鎮(zhèn)守漢川(今江漢平原)。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
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quán),聲稱要決戰(zhàn)吳地。冬,親統(tǒng)軍順長江水陸并進。
孫劉聯(lián)軍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擊曹軍,遇于赤壁。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zhàn)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zhàn)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lián)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zhàn)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zhàn)。周瑜鑒于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zhàn)。
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huán)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贊許。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后帶船數(shù)十艘出發(fā),前面10艘滿載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并系輕快小艇于船后,順東南風駛向烏林。
接近對岸時,戒備松懈的曹軍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此時,黃蓋下令點燃柴草,各自換乘小艇退走。
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邊營屯。聯(lián)軍乘勢攻擊,曹軍傷亡慘重。
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敗局,下令燒余船,引軍退走。 赤壁之戰(zhàn)遺址 聯(lián)軍水陸并進,追擊曹軍。
曹操引軍離開江岸,取捷徑往江陵,經(jīng)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并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圍甘寧。
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后還軍渡江屯北岸,繼續(xù)與曹仁對峙。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后,溯漢水欲迂回曹仁后方。
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戰(zhàn),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zhàn)敗。
孫權(quán)、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jié)盟抗戰(zhàn),揚水戰(zhàn)之長,巧用火攻,創(chuàng)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