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酒名聲大振,還有一段趣聞: 傳說杜康在白水康家衛(wèi)開了一個酒店。
東晉“竹林七賢”中的名士劉伶,以飲酒聞名天下。一天,劉伶從這里路過,看見酒店門上貼著一幅對聯(lián):“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
橫批:“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這個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沒吃過,從未見過這樣夸海口的。
且讓我把你的酒統(tǒng)統(tǒng)喝干,看你還敢不敢狂?接著,劉伶進了酒店,杜康舉杯相敬。誰知,三杯下肚,劉伶只覺天旋地轉(zhuǎn),果然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
三年后,杜康到劉伶家要酒錢。家人說,劉伶已死去三年了。
劉伶的妻子聽到杜康來討酒錢,又氣又恨,上前一把揪往杜康,哭鬧著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杜康笑道:“劉伶未死,是醉過去了。”
他們到了墓地,打開棺材一看,劉伶醉意已消,慢慢蘇醒過來。他睜開睡眼,伸開雙臂,打了一個大呵欠,吹出一股噴鼻的酒香,得意地說:“好酒,真香啊!”這就是民間至今還流傳的“杜康造酒醉劉伶”的故事。
至今,在白水縣大楊鄉(xiāng)康家衛(wèi)村杜康墓對岸,一小溪之隔,便是劉伶之墓,石砌而就。古代流傳下來的《杜康造酒醉劉伶》一書中寫道:“天下好酒數(shù)杜康,酒量最大數(shù)劉伶,……飲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劉伶三年整。”
當然,這是夸張的民間傳說。但杜康酒確實有“開壇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美譽。
據(jù)記載,劉伶平日少言寡語,惟以飲酒為樂事。??v酒狂飲,數(shù)日不止,劉伶常帶著酒,并命人拿著鐵鍬跟在后面,囑令說,“我如果醉死了,就地把我埋掉?!?/p>
劉伶的妻子見他嗜酒如狂,苦苦勸說,劉伶對妻子說:“要我戒酒可以,但是我自己總下不了決心,只能向鬼神的力量才能戒掉,你快去置辦酒肉敬鬼神吧!”妻子聽了十分高興,馬上準備了酒肴,要劉伶對鬼神起誓,哪知劉伶在神前祝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罷取過酒肉大吃狂喝,頃刻間,喝得爛醉如泥。
某日,妻子釀制了一大缸酒,劉伶見了又要酒喝,妻子說:“待酒熟之后,讓你喝個大醉?!本剖炝耍拮訂緞⒘婧染?,劉伶興沖沖地揭開了酒蓋,酒香撲鼻,劉伶忍不住俯身就喝,妻子一把將他推進了酒缸,隨即壓上了蓋子,氣惱地對缸中的劉伶說:“這回叫你喝個夠!”三天以后,劉伶妻聽缸中寂然無聲,急忙打開缸蓋,發(fā)現(xiàn)缸中酒已見底,劉伶垂頭坐于酒糟上,妻以為劉伶死了,急得大聲呼叫,誰知劉伶慢慢地抬起頭,笑著對妻子說:“。
典故】 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驕傲。
杜康酒釀出了淳厚的風土人情,釀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國年間,白水燒鍋千家,酒坊四鄉(xiāng)。
三國時,曹操吟詠出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唐朝詩人杜甫寫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勞頻勸”的優(yōu)美詩句:晚唐詩人皮日休亦有“滴滴連有聲,空凝杜康語”的佳句傳頌,濃香的杜康酒將黃土高原的淳樸和熱烈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也有人說他原是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黃帝建立部落聯(lián)盟后,經(jīng)過神農(nóng)氏嘗百草,辨五谷,開始耕地種糧食。黃帝命杜康管理生產(chǎn)糧食,杜康很負責任。
由于土地肥沃,風調(diào)雨順,連年豐收,糧食越打越多,那時候由于沒有倉庫,更沒有科學保管方法,杜康把豐收的糧食堆在山洞里,時間一長,因山洞里潮濕,糧食全霉壞了。黃帝知道這件事,非常生氣,下令把杜康撤職,只讓他當糧食保管,并且說,以后如果糧食還有霉壞,就要處死杜康。
杜康由一個負責管糧食生產(chǎn)的大臣,一下子降為糧食保管,心里十分難過。但他又想到嫘祖、風后、倉頡等臣,都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立下大功,唯獨自己沒有什么功勞,還犯了罪。
想到這里,他的怒氣全消了,并且暗自下決心:非把糧食保管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發(fā)現(xiàn)了一片開闊地,周圍有幾棵大樹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樹干。
樹干里邊已空了。杜康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糧食裝在樹洞時,也許就不會霉壞了。
于是,他把樹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樹,都一一進行了掏空處理。不幾天,就把打下的糧食全部裝進樹洞里了。
誰知,兩年以后,裝在樹洞里的糧食,經(jīng)過風吹、日曬、雨淋,慢慢地發(fā)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糧食時,突然發(fā)現(xiàn)一棵裝有糧食的枯樹周圍躺著幾只山羊、野豬和兔子。
開始他以為這些野獸都是死的,走近一看,發(fā)現(xiàn)它們還活著,似乎都是睡大覺。杜康一時弄不清是啥原因,還在納悶,一頭野豬醒了過來。
它一見來人,馬上竄進樹林去了。緊接著,山羊、兔子也一只醒來逃走了。
杜康上山時沒帶弓箭,所以也沒有追趕。他正準備往回走,又發(fā)現(xiàn)兩只山羊在裝著糧食的樹洞跟前低頭用舌頭舔著什么。
杜康連忙躲到一棵大樹背后觀察,只見兩只山羊舔了一會兒,就搖搖晃晃起來,走不遠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飛快地跑過去把兩只山羊捆起來,然后才詳細察看山羊剛才用舌頭在樹洞上舔什么。
不看則罷,一看可把杜康嚇了一跳。 原來裝糧食的樹洞,已裂開一條縫子,里面的水不斷往外滲出,山羊、野豬和兔子就是舔了這種水才倒在地上的。
杜康用鼻子聞了一下,滲出來的水特別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嘗了一口。味道雖然有些辛辣,但卻特別醇美。
他越嘗越想嘗,最后一連喝了幾口。這一喝不要緊,霎時,只覺得天旋地轉(zhuǎn),剛向前走了兩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當他醒來時,只見原來捆綁的兩只山羊已有一只跑掉了,另一只正在掙扎。他翻起身來,只覺得精神飽滿,渾身是勁,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掙扎的那只山羊踩死了。
他順手摘下腰間的尖底罐,將樹洞里滲出來的這種味道濃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來后,杜康把看到的情況,向其他保管糧食的人講了一遍,又把帶回來的味道濃香的水讓大家品嘗,大家都覺得很奇怪。
有人建議把此事趕快向黃帝報告,有的人卻不同意,理由是杜康過去把糧食霉壞了,被降了職,現(xiàn)在又把糧食裝進樹洞里,變成了水。黃帝如果知道了,不殺他的頭,也會把杜康打個半死。
杜康聽后卻不慌不忙地對大伙說:“事到如今,不論是好是壞,都不能瞞著黃帝?!闭f著,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黃帝了。
黃帝聽完杜康的報告,又仔細品嘗了他帶來的味道濃香的水,立刻與大臣們商議此事。大臣們一致認為這是糧食中的的一種元氣,并非毒水。
黃帝沒有責備杜康,命他繼續(xù)觀察,仔細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倉頡給這種香味很濃的水取個名字。
倉頡隨口道 :“此水味香而醇,飲而得神?!闭f完便造了一個“酒”字。
黃帝和大臣們都認為這個名字取得好。 從這以后,我國遠古時候的釀酒事業(yè)開始出現(xiàn)了。
后世人為了紀念杜康,便將他尊為釀酒始祖。 釀酒,白水康家衛(wèi)人杜康首創(chuàng)于夏代,被稱為杜康酒,后世代相傳,民間釀酒業(yè)盛。
古時杜康造酒地址在縣城西北7km處的杜康溝。以秫作料,汲用泉水。
杜康死后,葬于造酒原址近旁,墓冢至今尚在,墓后側(cè)建有杜康廟,立有石碑、供奉、紀念、頌揚杜康造酒始祖杜康。 杜康釀酒用水,系杜康溝之杜康泉水。
《梁志》載:泉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xiāng)民謂此水有酒味?!岸趴等?jīng)陜西省輕工業(yè)局及縣防疫站化驗鑒定;水中性,硬度低,鈣質(zhì)少,易沉淀,宜釀酒。
水質(zhì)決定酒質(zhì),杜康泉水是杜康酒能夠成為美酒的先決條件。 杜康酒,古有美名,代有傳頌。
三國時,曹操詩《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后代詩人也多用杜康贊譽美酒。
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陽顯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關(guān)于杜康遺址的記載?!兑陵柨h志》中《水》條里,有“杜水河”一語,釋曰“俗傳杜康造酒于此”。
《汝州志》中說“杜康,在城北五。
杜康造酒劉伶醉某天,劉伶路過杜康酒坊門前,抬頭看見門上有副對聯(lián),寫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橫批寫著:不醉三年不要錢。
對于一向好酒的劉伶來說,這還了得。于是就進去喝了三碗,結(jié)果一回到家就醉了。
三年后,劉伶酒醒了,見如此好酒,就喝開了,左一碗,右一碗,一口氣一連喝了一百零八碗。夫人見狀也喝了杜康的酒,于是一起從此長眠。
孩子們便和杜康一起,把劉伶夫婦埋進地里,還立下了一個墓碑。上面寫著:劉伶之墓。
轉(zhuǎn)眼一百多年過去了。這一天,杜康來到了劉伶的墳上,挖開墳?zāi)?,推醒了劉伶夫婦,引著他們飄遙踏云而去。
從這以后,杜康就成了酒神,被造酒人供奉為師祖。而劉伶,也變成了品酒大師,所以民間才流傳著這么一句佳話,就是“杜康造酒劉伶醉”。
劉伶醉酒,一醉三年有一次,他的酒病又發(fā)作得很厲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余的酒灑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縱橫地勸他說:“你酒喝得太多了,這不是養(yǎng)生之道,請你一定要戒了吧!”劉伶回答說:“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的,必須在神明前發(fā)誓,才能戒得掉。就煩你準備酒肉祭神吧。”
他的妻子信以為真,聽從了他的吩咐。于是劉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來祝告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
婦人之言,慎不可聽?!闭f完,取過酒肉,結(jié)果又喝得大醉了。
嗜酒如命竹林七賢里的每一個人都喜歡喝酒,但劉伶卻獨以酒而聞名,可見他的酒量之多。他的喝酒,或許同阮籍一樣,是因為受逼于黑暗的政治,污濁的社會,但他確能沉醉在酒鄉(xiāng)的混沌世界中,不像阮籍、嵇康是充滿著憤懣之心的,阮籍甚至還在酒后吐了血。
他喝酒的方式也是極其豪邁的。伴隨著狂飲而來的,自然是行為上的放蕩。
他的家庭是很窮困的,但他并不以為意,反而嗜酒如命?!稌x書》本傳記載說,他經(jīng)常乘鹿車,手里抱著一壺酒,命仆人提著鋤頭跟在車子的后面跑,并說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
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見。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鎮(zhèn)上的人吵架,對方生氣地卷起袖子,揮拳就要打他,劉伶卻很鎮(zhèn)定從容地說:“我這像雞肋般細瘦的身體,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頭。”
對方聽了,笑了起來,終于把拳頭放了下來??v酒放達任建威參軍期間,有一次劉伶忽然來了興致,竟然在官邸脫光了衣服一絲不掛地飲酒。
有幾個客人來訪,他也不趕緊把衣服穿上,還繼續(xù)光著身子喝??腿艘娝绱瞬谎牛妥I笑他。
他卻一本正經(jīng)地反駁說:“天地就是我的房子,房子就是我的衣褲,你們進我的房子就是鉆到我褲襠里來了,誰讓你們鉆進來的?”劉伶(生卒年不詳,一說認為約221年-約300年),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稱為"竹林七賢" 。劉伶嗜酒不羈,被稱為"醉侯" ,好老莊之學,追求自由逍遙、無為而治。
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任參軍,因無所作為而罷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被劉伶拒絕,后卒。
劉伶現(xiàn)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頌》 和《北芒客舍詩》 。其作品生動的反映了魏晉名士崇尚玄虛、消極頹廢的心態(tài),也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蔑視及對自然的向往, 后世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號。
三槐王氏是當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聞名天下,枝繁葉茂,是太原王氏(或瑯琊王氏)的一衍派。三槐堂是王氏子孫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王氏家譜目錄中,冠以“三槐堂”堂號的家譜目錄,占有堂號的王氏家譜總數(shù)的40%左右。
三槐堂的由來 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縣(宋時屬大名府,今屬山東?。?,以文學見長。五代時先仕晉,后及漢、周,北宋建國后,宋太祖趙匡胤拜其為監(jiān)察御史,頗得賞識,官職不斷升遷,以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
乃舉家遷來京城,落戶開封。時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開寶二年(969年)之間。
王祜落戶開封的具體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遺跡志》說在仁和門外,清周城的《宋東京考》說在望春門外。這仁和門和望春門實際指的都是曹門,即今曹門關(guān)中街偏北一帶。
宋開寶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節(jié)度使符彥卿謀叛。魏州即大名(大名縣亦名魏縣),宋太祖乃派王祜權(quán)知大名府。
那個時候,莘縣一帶歸屬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祜衣錦還鄉(xiāng),許以“便宜”行事,并以趙普(一說王溥)相位相許的真實用心在于除符,王祜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祜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 開封府題名碑上有多位三槐堂族人姓名訪,卻查無實據(jù),數(shù)月無聞。
宋太祖乃驛召面問,王祜直言稟報,符彥卿無謀叛事實,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擔保。甚至直諫太祖吸取晉、漢(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濫殺無辜的教訓(xùn)。
太祖聽后很不以為然,乃把王祜改派知襄州。如此以來,王祜升遷宰相的許諾當然是落空了。
王祜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內(nèi),手植槐樹3棵,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币晕覀兘袢说乃枷氪Ф韧蹯锂敃r的心情,很可能對自己當不成宰相有點生氣,可能是“別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孫一定有能擔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氣話。
當然,也可以認為王祜這句話是他的自信或遠見。但他以三槐比擬三公確是無疑的。
后來的事實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兒子王旦在宋真宗時做了宰相,使他的預(yù)言變成了現(xiàn)實。三槐堂不僅成了王祜一支的堂號,而且成為整個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個分支——三槐王氏。
褒公西入咸陽,傳四世至綝公,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為潞州刺史,曒公八傳至言公,為唐滑州黎陽令,言公生徹,為后唐進士,官至左拾遺,徹公生佑,是為三槐王氏始祖。 開封東郊大邊村王旦墓佑公少篤志詞學,性倜儻,有俊氣。
后晉天福年中,以書見桑維翰,維翰稱其藻麗,由是名聞京師。鄴帥杜重威辟為觀察支使。
至后周,仕為魏縣、南樂二縣縣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監(jiān)察御史,后加集賢院修撰,轉(zhuǎn)戶部員外郎。
至宋太宗時,知河中、開封二府,以病請告,拜為兵部侍郎。佑公生逢五代戰(zhàn)亂,歷事后晉、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顯名。
佑公宦居于汴梁城東時,筑室于仁和門外,嘗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稱其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后來王佑裔孫因之而稱為“三槐王氏”。
三槐王氏自祜公以后,簪纓相繼,歷世為官,子孫分任各處,子孫散布于海內(nèi)外。
“因人成事”,是毛遂譏諷不頂用的同伴的話。
平原君一行到楚國后,平原君馬上求見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軍,和趙國聯(lián)合抗秦??墒浅鯌峙虑貒豢洗鹪?。兩個人從清早談判到中午,也沒談出結(jié)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階下,等得焦急起來。那十九人就對毛遂開玩笑說:“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錐尖吧!”毛遂二話不說,提劍登階,從容上殿,對平原君說:“趙楚聯(lián)合抗秦的利害關(guān)系,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為什么說了這么半天還決定不下來呢?”楚王問平原君:“這是什么人?”平原君說:“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隨員?!背醣戕D(zhuǎn)向毛遂呵斥道:“還不快給我下去!我正在同你們君主談話,你算個什么?”毛遂按劍而前,對楚王說:“你仗著楚國是個大國,就這樣隨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這十步之內(nèi),大國也沒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楚王不作聲了。毛遂接著說:“我聽說商湯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諸侯,難道他兵多嗎?只不過能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振奮他的威力罷了?,F(xiàn)在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雄兵百萬,這是稱霸天下的本錢。象楚國這樣盛強,天下各國都不能對抗。白起,小娃娃罷了,帶了幾萬兵來和楚國打仗,一戰(zhàn)就奪去了你們的鄢、郢等地;再戰(zhàn)就燒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戰(zhàn)干脆俘虜了大王你的先人,這是百輩的仇恨啊,連趙國都感到羞恥,而大王卻不知道好歹!軍事聯(lián)盟是為了楚國,不是為趙國。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么?!”楚王又害怕又慚愧,連連稱是,滿口應(yīng)承說,“確實象先生說的,愿意把全國的兵力參加同盟?!泵煊直茊枺骸奥?lián)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說:“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左右說:“快拿雞、狗、馬的血來!”血來了,毛遂捧著銅盤跪獻給楚王說:“請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邊,這是定盟的儀式;接著是我的主人,最后是我?!蓖客暄?,毛遂左手拿著血盤子,用右手招喚殿外的十九個人說:“喂!你們接著在堂下涂血吧。你們這些老爺碌碌無能,就象所說的依靠別人成事的!”
這件外交大事,就這樣靠著毛遂的口才而終于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因此很稱贊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鄲,感慨地說:“我不敢再鑒別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國一次,就使趙國的聲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長的舌頭,比百萬雄兵還強啊!”后把毛遂奉為上等門客。
以后,人們就把自己沒本事,而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用“三寸之舌”來形容人的能說會道、善于辯論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