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出現的典故有:
1、火燒赤壁:三國時期,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軍的典故。通過全詩中的“三國周郎赤壁”和“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以看出是在引用火燒赤壁的典故。
2、儒將周瑜,少年英雄娶小喬:通過全詩中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可以看出此引用。
作品簡介: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zhàn)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yè)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yè)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白話譯文: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
在那久遠古戰(zhàn)場的西邊地方,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
四面石亂山高兩岸懸崖如云,驚濤駭浪猛烈地拍打著對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麗如圖又如畫,一時間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喬剛剛嫁給了他作為妻子,英姿雄健風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執(zhí)著羽扇頭上著著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閑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
如今我身臨古戰(zhàn)場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懷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鬢發(fā)斑白。
人生如同一場朦朧的夢似的,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于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樊籬,以詩為詞,開創(chuàng)豪放清曠一派,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
元嘉草草。
.倉惶北顧 文帝統(tǒng)治二十余年,府庫充盈,器杖精良,國家日久無事,也正應了那句"無事生非"之語,恰巧又有彭城太守王玄謨迎合文帝經略中原之意,不時慷慨進言,勾起劉義隆一腔熱血。
他對侍臣講,"觀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追慕漢朝霍去病伐匈奴,在狼居胥封山告天,以臨瀚海的雄圖偉業(yè)。
正如王夫之所言:"坐談而動遠略之雄心,不敗何待焉?"南朝自東晉謝玄以北府兵擊破苻堅,威振淮北;劉裕平廣固,入長安,盡有河南之地,破姚興,敗拓撥嗣,也是倚仗北府兵。接下來劉裕南返改朝換代,深覺自己的幾個兒子沒有蓋世英才,聽任王鎮(zhèn)惡沈田子等人內哄關中。
文帝即位后,深懼權臣,連一個檀道濟也容不得,大將凋零,原先北府兵老的老,少的少,青黃不接,已經沒有戰(zhàn)斗力。 攻略黃河以南之地后,宋軍只想守住這些地方。
而河南恰恰是四戰(zhàn)之地,攻易守難。沿千里黃河屯戍置守,戰(zhàn)線過長,每處即可輕松被擊破。
黃河雖是天險,冬天結冰后就成平地,無船即可沖殺過來。真正想攻敗北朝,是要有一鼓作氣進攻河北的雄心。
元嘉八年第一次北伐時,北魏謀臣崔浩根據宋兵分布早已判定宋軍不過是固河自守,沒有北渡的想法。宋朝只有青州剌史劉興祖有遠見,他上表進言,說應該進兵河北,堵塞太行山各個隘口,將北魏遏于山西之內,河北平定,河南自然歸宋所有。
可惜的是,劉義隆比起劉裕要差得多,沒有采納這一良策,難怪拓撥燾不無輕蔑地講:"龜鱉小豎,何能為也!"這位北魏太武帝拓撥燾是一代雄王,他擊滅赫連勃勃的大夏國,平滅北燕,又親自率軍八擊柔然,使得柔然極大削弱,西遷至歐洲,竄逃的敗軍后來成為威震歐洲的阿爾瓦人。 北伐未成,北魏大舉反擊。
秋高馬肥之際,北魏鐵騎不僅盡奪河南,還大舉南進,直抵長江北岸。十二月,魏王親自到達建康對面的爪步山上,軍鼓之聲震天蓋地,宋軍各線潰退,建康城內居民都"荷擔而立",值錢的東西都放在挑筐里,隨時準備逃亡。
幸虧性命交關之際,俯常碘端鄢得碉全冬戶南朝有薛安都、魯方平、張暢、臧質,沈璞等血性男兒,戰(zhàn)至流血凝肘而不退,保全了彭城、盱眙等重鎮(zhèn),堅壁清野,拖延到雨季,終于在付出巨大代價后,迫使魏兵北返。史載:"魏人凡破南兗、徐、兗、豫、壽、冀六州,殺傷不可勝計,丁壯者即加斬截,嬰兒貫于槊上,盤舞以為戲。
所過郡縣,赤地無余,春燕歸,巢于林木。
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
" 封狼居胥 原指 漢 大將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筑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稘h書·霍去病傳》:“票騎將軍 去病 率師躬將所獲 葷允 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 章渠 ,以誅 北車耆 ,轉系左大將 雙 ,獲旗鼓,歷度 難侯 ,濟 弓盧 ,獲 屯頭王 、韓王 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禪于 姑衍 ,登臨 翰海 ?!?/p>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廣地也。”后用以指建立顯赫武功。
生子當如孫仲謀 是曹操在一次和孫權交戰(zhàn)后發(fā)出的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演義里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三國演義》里曹操,指師南下,兵臨濡須,遙望東吳戰(zhàn)船,“各分隊伍,依次擺列,旗分五色,軍器鮮明”,不禁對年輕英俊、治軍有方的孫權發(fā)出的贊嘆。
這首詞中“年少萬兜鍪,坐短江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詞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對三國吳主孫權的贊揚。
而孫權也堪當此譽。 佛貍祠 “佛貍”是北魏魏文帝拓跋燾的小名,“佛貍祠”也就是他死后供奉他的廟宇的名字而已,沒有什么特殊的典故含義。
寄奴 滅掉后秦的劉裕的小名,米啥特別的典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具體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孫仲謀——懷念英雄,表達收復失地的理想。
這個典故不用說了吧,三國看看就知道。 寄奴——懷念古人,表現北伐決心。
南朝宋武帝劉裕故事,劉裕曾兩次率晉軍北伐(時未稱帝),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佛貍祠——今昔對照,不堪回首。魏太武帝拓拔燾小名佛貍,他曾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諷今,批歸納全詩。
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說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以至慘敗; 廉頗老矣——自發(fā)感慨,不忘為國效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5個典故
孫權的典故,劉裕的典故,宋文帝的典故,后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頗的典故~
生子當如孫仲謀
是曹操在一次和孫權交戰(zhàn)后發(fā)出的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演義里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三國演義》里曹操,指師南下,兵臨濡須,遙望東吳戰(zhàn)船,“各分隊伍,依次擺列,旗分五色,軍器鮮明”,不禁對年輕英俊、治軍有方的孫權發(fā)出的贊嘆。這首詞中“年少萬兜鍪,坐短江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詞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對三國吳主孫權的贊揚。而孫權也堪當此譽。
佛貍祠
“佛貍”是北魏魏文帝拓跋燾的小名,“佛貍祠”也就是他死后供奉他的廟宇的名字而已,沒有什么特殊的典故含義。
寄奴
滅掉后秦的劉裕的小名,米啥特別的典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具體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
孫權(182-252),字仲謀。東吳大帝,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
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 252年)。
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 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漢族,生于興寧元年三月。
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后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zhèn)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tǒng)帥.“想當年”三句:劉裕曾兩次領晉軍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chuàng)。佛貍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貍。
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里,兵鋒南下,五路遠征軍分道并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
廉頗: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通假字,假字為:屎)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懷古詠史詩,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表達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的詩歌.
用典抒情,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來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語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跡故事,借以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以抒發(fā)某種思想與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詩詞情意顯得含蓄,達到字少意豐的效果.借古諷今是詠史詩常見的表現手法,即詩人往往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詠嘆史實,憑吊古跡來達到感慨盛衰、托古諷今的目的.詠史懷古詩常用的歷史典故主要有哪些?晚唐詠史詩喜寫開元、天寶舊事,如唐玄宗、楊貴妃.以小見大,諷喻隋唐是晚唐詠史詩的一個基本特點.詩家懷古詠史,大致有三種情況,
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的思考,詩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意識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另一種情況是把史實與現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如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
還有一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題發(fā)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這么一首以古諷今的杰出之作.詠史懷古詩所抒發(fā)的主要情感有哪些1)懷人傷己 ①對比失落型 ②同病相憐型(2)以古映今 ①古盛今衰,興滄桑之感 ②借古諷今,敲警世之鐘 ③懷古傷今,抒家國之嘆
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一處,說的是孫權駐守江東創(chuàng)建吳國而后吳國又被吞并)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二處,說的是南朝宋武帝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氣勢如虹)
元嘉草草(三處,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chuàng)。),封狼居胥(四處,“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積土為壇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禪,古時用這個方法慶祝勝利。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命王玄謨北伐,玄謨陳說北伐的策略,文帝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五處,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貍。公元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里,兵鋒南下,五路遠征軍分道并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六處,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米飯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來報告趙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通假字,即屎)矣。”趙王以為廉頗已老,遂不用)
這首《念奴嬌》詞作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余。
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風景優(yōu)美,是文人清賞之地。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八載東坡語: 黃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
或曰非也。曹公敗歸,由華容路,路多泥濘,使老弱先行踐之而過,曰:'劉備智過人而見事遲,華容夾道皆葭葦,若使縱火,吾無遺類矣。
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zhèn),庶幾是也。然岳州復有華容縣,竟不知孰是。
今日,李委秀才來,因以小舟載酒,飲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弄。
風起水涌,大魚皆出,山上有棲鶻,亦驚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蘇軾這里所描述的風起水涌景象和對曹操、周瑜赤壁之戰(zhàn)的聯想,在這首《念奴嬌》詞和《赤壁賦》中都有鮮明生動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蘇軾對于黃州之赤壁是否三國時赤壁之戰(zhàn)的故地是頗存疑慮的。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