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玉生煙”出自唐代李商隱的《錦瑟》,此典故源自南北朝干寶《搜神記》。楊伯雍因心善救了一個勞累過度的老人(太白金星),后太白金星送了一斗可種出玉石的碎石,楊伯雍在藍田的無終山一斗玉石,用用玉石做了5雙白璧做聘禮,娶了一位善良賢慧的徐姑娘的典故。
后來玉石被官匪掠走,太白金星托夢給楊伯雍,給予了詩句的提醒“晴天日出入南山,輕煙飄處藏玉顏?!币馑际乔缣烊粘龅臅r候再進入南山,到有煙霧輕繞的地方可以找到藍田玉的蹤跡。也就成就了“藍田日暖玉生煙”的詩句了。
擴展資料:
《錦瑟》
唐代: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譯文: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詩創(chuàng)作于李商隱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斷弦之意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jié),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莊周其實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靈和作為可以感動杜鵑。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淚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時彼地的藍田才能生成猶如生煙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憶之中了。而在當時那些人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并不知珍惜。
賞析:
詩運用象征、隱喻的手法,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傳統(tǒng)的“比興”方法?!板\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毕胂笠幌拢豪L有花紋的美麗如錦的瑟有五十根弦,詩人也一邊在感慨快到五十歲了,一弦一柱都喚起了他對逝水流年的喜悅追憶,暗示自己才華出眾而年華流逝。
詩的首聯(lián)以幽怨悲涼的錦瑟起興,借助對形象的聯(lián)想來顯現(xiàn)詩人內(nèi)心深處難于直抒的千般情懷以及詩人滄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萬種體驗,點明“思華年”的主旨,這是對傳統(tǒng)比興手法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錦瑟》詩中間兩聯(lián),最能體現(xiàn)李商隱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點。李商隱以“莊生夢蝶”的典故人詩,又巧妙地設計了兩個字:“曉”與“迷”,深層喜悅譬喻溢于言表。
“曉”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則是青年時代?!皶詨簟保呵啻好缐?,年輕時立下的宏偉大志,色彩斑斕的喜悅理想。“迷”迷戀,沉溺也不放棄,不可割舍,不懈地追求喜悅。詩人設字絕妙精巧,賦予典故以新的喜悅哲理,讓讀者有感于物,有悟于心。
使詩句產(chǎn)生了影視效應,再現(xiàn)了詩人為不可割舍的理想進行了不懈追求,無奈卻掙扎于權勢爭奪之中,左右為難受盡欺凌終不得志,到頭來只是一場悲苦的夢幻而已。
頸聯(lián)前一句把幾個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yǎng)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tǒng)之說。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
如此,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一筆而能有如此豐富的內(nèi)涵、奇麗的聯(lián)想的,實不多見。
后一句的藍田滄海,也并非空穴來風。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痹娭写司?,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
對于詩人 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他對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曠皓凈十分愛賞,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復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于言表。
此聯(lián)和上聯(lián)共用了四個典故,呈現(xiàn)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緒。莊生夢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尋的執(zhí)著;滄海鮫淚,具有一種闊大的寂寥;藍田日暖,傳達了溫暖而朦朧的歡樂。
詩人從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樣的神奇、空靈,他的心靈向讀者緩緩開啟,華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觸等皆融于其中,卻只可意會不可言說。
詩的尾聯(lián),采用反問遞進句式加強語氣,結束全詩?!按饲椤笨倲埶阒椋骸俺勺窇洝眲t與“思華年”呼應?!翱纱奔础柏M待”,說明這令人惆悵傷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難遣,此時當更令人難以承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錦瑟
才貌雙絕世,傾倒兩帝王——花蕊夫人
中國歷史上有四大美女與四大才女,早已深入人心。而要說起既有傾國傾城的容貌,又有超群絕倫的文才,美女與才女兼?zhèn)涞漠斒淄苹ㄈ锓蛉恕?/p>
花蕊夫人,五代時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這有著芳香四溢名字的女人在歷史上相傳曾傾倒兩朝帝王,一位是后蜀君主孟昶,王位是北宋開國君主趙匡胤。
明初學者陶宗儀在他的《輟耕錄》一書中說:“蜀主孟昶納徐匡璋女,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意花不足以喻其色。”
花蕊夫人聰慧賢淑,風情萬種,不但貌比天仙,而且才華出眾,擅長詩詞。她的詩風清麗婉轉(zhuǎn),且多詠嘆宮中瑣事,與王遂的《宮詞》有異曲同工之妙。她有百首詞流傳于后世,這就是有名的《花蕊夫人宮詞》。難怪況周頤在《蕙岡詞話》里說她才調(diào)冠時,非平常女子。
花蕊夫人生不逢時,紅顏薄命。相傳后蜀君主孟昶少年風流,為尋找不到美女而悶悶不樂。后來,有一心腹太監(jiān)在青城探訪得一位美女。這位美女風姿綽約,淡施粉黛,容顏絕世,給人一種空谷幽蘭、自然淡雅之感。孟昶如獲至寶,立即將其留在宮中,封為慧妃?;坼矚g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馬上為她修建了一座牡丹苑,還下令在城墻上種滿芙蓉花,就連尋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種。每到芙蓉花開時節(jié),成都城上花團錦簇,爭奇斗艷,紅如火,白似雪,遠看如朝霞絢爛,近旁則花香沁人,孟昶感慨萬千:“你真美呀!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艷,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為花蕊夫人?!敝链耍阌辛嘶ㄈ锓蛉说拿婪Q。
花蕊夫人的詩作雖然大都描寫宮廷生活雜事,但寫得清新脫俗,靈巧生動,既沒有胭脂氣,也沒有富貴俗氣。諸如:
龍池九曲遠相通,楊柳絲牽兩岸風。
長似江南好風景,畫船來往碧波中。
殿前宮女總纖腰,初學乘騎怯又驕。
上得馬來才欲走,幾回拋鞚抱鞍橋。
羅衫玉帶最風流,斜插銀篦慢裹頭。
閑向殿前騎御馬,橫邊摸過小橋頭。
然而由于孟昶整日游樂,不理朝政,公元964年,宋太祖趙匡胤發(fā)兵南襲后蜀,蜀軍不堪一擊,很快就被攻破。孟昶只得自縛請降,成了北宋的階下囚?;ㄈ锓蛉艘苍谒y免,與孟昶一同被押解進京。一路上顛簸跋涉,苦不堪言,花蕊夫人在一處驛站的墻上提筆寫到:
初離蜀道心將碎,
離恨綿綿。
春日如年,
馬上時時聞杜鵑。
三千宮女皆花貌,
共斗嬋娟,
髻學朝天,
今日誰知是讖言。
寫罷,她已是泣不成聲,淚下如雨,惶惶間棄筆而去。
到了汴京,宋太祖假意安撫孟昶,把他封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
宋太祖一見花蕊夫人,喜愛不已,便將她收入宋宮。7天后,孟昶無緣無故暴死于宅第?;ㄈ锓蛉吮从^,在宮中掛上了孟昶的畫像,以示紀念。后來,花蕊夫人懷著對孟昶的刻骨懷念和別離之悲在宋太祖面前口占一絕: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宋太祖聽了,非但不惱怒,反而擊節(jié)稱賞,連聲贊道:“卿真可謂是錦心繡口了!”后來,宋太祖死,趙光義繼位,他早就對花蕊夫人垂涎三尺,此時就想逼她就范?;ㄈ锓蛉四目显俣仁硗瞪?,因此寧死不從,竟被惱羞成怒的趙光義一箭射死。
關于她的死,還有一種說法。她被宋太祖納入后宮,依然懷念前夫孟昶,把孟昶的畫像供奉在內(nèi)宮,騙宋太祖說是《張仙送子圖》(據(jù)說后人盛行供奉《張仙送子圖》就是由此而來)。后來,她年老色衰,最后郁郁而死。一代艷后香銷玉殞。
相傳在堯舜的時代,九重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巖洞里,經(jīng)常到湘江里來戲水作樂,弄得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連天。
舜帝十分關心百姓的疾苦,看見老百姓的苦況,不禁寢食難安,於是動身前往南方,要幫助百姓消滅惡龍。舜帝一去數(shù)年,音訊全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及女英擔心不已,於是兩人便冒著風雨,攀山涉水,前往南方尋找丈夫舜帝。
她們來到九重山,尋遍山里的每一個角落,問盡山上山下的居民,卻都得不到舜帝的下落。一天,她們來到一個三塊大石頭聳立的地方,名叫三峰石。
那里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殼疊成的高大墳墓,她們感到十分驚異,心想:「是誰的墳墓這樣壯觀美麗呢?三塊石頭為什麼如此險峻地拔地而起呢?」於是,住在墳墓附近的鄉(xiāng)親向她們介紹說:「美麗的姑娘啊!這珍珠疊成的墳墓便是舜帝的墳墓。舜帝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里,幫助老百姓斬除了九條惡龍,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但他卻受苦受累,病死於此。
鄉(xiāng)民感激帝舜的恩情,特地為他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墳墓,而九重山上的仙鶴亦深受感動,它們到南海銜來一顆一顆閃爍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墓。至於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
」娥皇和女英知道舜帝已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絕,不禁抱頭痛哭,足足哭了三日三夜,把眼睛哭得腫了,嗓子哭啞了,眼淚流乾了,最后也悲痛地死在這里。兩位妃子的眼淚,灑在九重山的竹子上,竹子上便呈現(xiàn)出點點淚斑,有些竹子上像印有指紋,便是兩位妃子在竹子上抹眼淚時印上的;而有些竹子上有鮮紅的血斑,就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后世為了紀念這兩位妃子,便稱這種竹子做湘妃竹。
永巷長年:永巷,別宮名,又名長門,是幽禁失勢或失寵妃嬪的地方。長門宮怨之淚。
綺羅:借指那些受寵的宮人
湘江竹上痕無限:舜之二妃事,舜娶堯之二女—— 娥皇、女英為妻,后舜南巡死,二妃淚灑湘竹后,投湘江。自傷孀獨之淚。
峴首碑前灑幾多:《晉書.羊祜傳》載:“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毖蜢锼篮?,為紀念他的政績,“襄陽百姓于峴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廟,歲食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有懷睛德之淚。
人去紫臺秋入塞:昭君入塞事,身陷異域之淚。
兵殘楚帳夜聞歌:楚霸王四面楚歌事, 國破之淚。
朝來灞水橋邊問: 唐人送行多于灞水橋上。
未抵青袍送玉珂:青袍寒士送玉珂貴胄 青袍借指寒士,玉珂借指貴客。
見于《禮記·檀弓上》。
泣血,人哭泣必因悲聲而出淚。但流血卻不因聲而出。
故以無聲出淚為泣血?;?,叩。
顙,讀sang,額?;E,磕頭時腦門著地。
舊時父母之喪,叩謝來賓的一種禮節(jié)。多用于舊時訃告(訃聞)。
無聲流淚,叩頭至地,表示極度悲痛與感謝。據(jù)《禮記·檀弓上》記載,先秦時代孔子有一個學生姓高名柴字子皋,對他的父母雙親非常孝順。
雙親去世后,他懷著極其悲痛的心情向前來吊喪的親朋好友跪拜,行稽顙之禮。居喪三年期間,他經(jīng)??奁捎趥倪^度,哭不出聲音來,流淚像流血一樣只流而無聲,哀慟至極。
“泣血”也單用,指十分痛心。如舊題漢代李陵《答蘇武書》:“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少卿)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p>
良玉生煙
中唐人戴叔倫曾以“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詩景(見司空圖《與極浦書》):“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極品玉,溫度異于常玉,有冷暖之分,但不管冷暖玉表面都會形成一層氳!這氳在光下會有流動的感覺,象煙云流動,古人又稱之"良玉成煙"!
現(xiàn)在很多人用那詞形容就是人才本身就會給人一種氣質(zhì)!
鮫人泣珠
“滄海月明珠有淚”說的是“鮫人泣珠”的故事:
晉張華《博物志》:“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
“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綃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予主人。”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鮫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虾S旋埥媽m,泉先織紗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
又,郭憲《別國洞冥記》說:“味勒國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寶,宿于鮫人之宮,得淚珠,則鮫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
蜀后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發(fā)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zhàn)爭。
他命令趙云、鄧芝為疑軍,占據(jù)箕谷(今陜西漢中市北),親自率10萬大軍,突襲魏軍據(jù)守的祁山(今甘肅),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zhèn)守戰(zhàn)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東北)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系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
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并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扎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
馬謖到達街亭后,不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卻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想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當時,副將王平提出:“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zhàn)自潰。
請主將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瘪R謖不但不聽勸阻,反而自信地說:“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得請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接著又洋洋自得地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布于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p>
王平再次諫阻:“如此布兵危險?!瘪R謖見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說:“丞相委任我為主將,部隊指揮我負全責。
如若兵敗,我甘愿革職斬首,絕不怨怒于你?!蓖跗皆俅瘟x正辭嚴:“我對主將負責,對丞相負責,對后主負責,對蜀國百姓負責。
最后懇請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瘪R謖固執(zhí)己見,將大軍布于山上。
[編輯本段]發(fā)展 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將馬謖占領街亭,立即派驍勇善戰(zhàn),曾多次與蜀軍交鋒蜀大軍張合領兵抗擊,張合進軍街亭,偵察到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圍困于山上,然后縱火燒山。蜀軍饑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zhàn)自亂。
結果,張命令乘勢進攻,蜀軍大敗。馬謖失守街亭,戰(zhàn)局驟變,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
[編輯本段]結果 諸葛亮總結此戰(zhàn)失利的教訓,痛心地說:“用馬謖錯矣?!睘榱藝烂C軍紀,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
臨刑前,馬謖上書諸葛亮:‘‘丞相待我親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這次我違背節(jié)度,招致兵敗,軍令難容,丞相將我斬首,以誡后人,我罪有應得,死而無怨,只是懇望丞相以后能照顧好我一家妻兒老小。
這樣我死后也就放心了?!敝T葛亮看罷,百感交集,老淚縱橫,要斬掉曾為自己十分器重賞識的將領,心若刀絞;但若違背軍法,免他一死,又將失去眾人之心,無法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宏愿。
于是,他強忍悲痛,讓馬謖放心去,自己將收其兒為義子。而后,全軍將士無不為之震驚。
[編輯本段]影響 馬謖被推走了。諸葛亮拭干眼淚,又宣布一道命令:對力主良謀,臨危不懼,英勇善戰(zhàn),化險為夷的副將王平加以褒獎,破格擢升為討寇將軍。
善于自省的諸葛亮斬馬謖,升王平之后,多次以用人不當為由,請求自貶三等,一品丞相為三品右將軍,仍盡心竭力輔佐后主劉禪,欲圖中原,成就大業(yè)。
“紅淚”的典故,或者叫“血淚”,詩句有“君看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傳說魏文帝喜歡的一個女子叫做薛靈蕓,她被入選進宮時,在離開父母,上車就路,被人用了一個玉壺接她的淚水,淚水滴在壺上,就出現(xiàn)了紅色,等到了京城,再看那個壺,居然“壺中淚凝如血”。
這個典故出自于王嘉《拾遺記》中。不過《眼花錄》里有另外一個故事,有一個商人和某少女相戀愛,因為不能如愿,所以商人離去了,少女思念成疾,終于憔悴而死。少女的父親焚化尸首時,見女兒心中有一個像鐵一般的東西不能焚化,一經(jīng)磨拭,能從中照見女子與商人相對著的人形。商人回來目睹此物,淚下成血,滴到物上就化成了灰。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