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歷史典故的歇后語【一】
曹操作事--干干凈凈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yī)
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張飛戰(zhàn)關(guān)公--忘了舊情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曹操戰(zhàn)宛城--大敗而逃
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yè)著想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關(guān)于歷史典故的歇后語【二】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
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關(guān)于歷史典故的歇后語【三】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關(guān)公開鳳眼--要殺人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關(guān)羽賣肉--沒人敢來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對著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關(guān)云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關(guān)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關(guān)于歷史典故的歇后語【四】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魯肅宴請關(guān)云長--暗藏殺機
關(guān)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關(guān)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關(guān)公喝酒--不怕臉紅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關(guān)云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關(guān)于歷史典故的歇后語【五】
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關(guān)帝廟夫人--慌了神
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關(guān)帝廟里拜觀音--找錯了門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人在心不在
關(guān)帝廟里掛觀音像--名不符實
關(guān)勝戰(zhàn)李遣--大刀闊斧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關(guān)云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劉備三上臥龍崗--就請你這個諸葛亮(比喻請的就是你)
董卓進京--不懷好意
關(guān)云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關(guān)于歷史典故的歇后語【六】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關(guān)云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比喻來之不易)
周喻打黃蓋--裝樣子
關(guān)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愿
關(guān)公赴會--單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關(guān)于歷史典故的歇后語【七】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歇后語故事拾例 客話歇后語,除運用同音異義、諧音,以對比、暗喻、隱喻等修辭手法組成外,還有以特定故事組成者。
對這種歇后語,如不明其故事,就難解釋其寓意?,F(xiàn)舉例如下: “張三爺?shù)牟琛肼坊馗省薄?/p>
張三爺?shù)牟韬我园肼坊馗剩科涔适率牵河幸桓挥姓?,人稱張三爺。凡窮人來借貸,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飲后便問:“我的茶好嗎?”凡說“三爺?shù)牟枋巧系群貌琛闭撸钥色@借貸。
反之,不管怎樣苦求,皆不借不貸。有一窮人,不知三爺這一脾性,登門求借時,直說三爺之茶實為劣等粗茶,結(jié)果無論怎樣哀求,都未獲借貸,只好怏怏離開三爺家。
他一路走一路想:“為什么他人去三爺處可獲借貸,惟獨自己不能?!”想來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說他茶不好之故。因此決定復(fù)去三爺處弄個究竟。
于是,當他重到三爺家門時,便大聲呼叫:“三爺呀三爺,你快出來!”三爺聞聲而出,問:“你又來何事?”窮人忙說:“三爺,我是窮人見識短,早先到你家飲了你一杯茶,不覺得怎樣,所以錯說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進肚里,特別不同,我從你家出來后,走一步肚里濃甘茶味就涌現(xiàn)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腦,全身清爽?。∷晕姨氐鼗貋?,告訴你,三爺?shù)牟枋鞘篱g最好的上等茶?。?!”三爺一聽飄飄然,終于答應(yīng)借貸。
這一歇后語寓意兩層:一喻三爺為人虛偽,被人一拍馬屁,便飄飄然。二是喻凡辦事碰上挫折時,宜多思,找出癥結(jié),改變策略,往往能把事情辦成。
參考資料:更多/xsfc/xszp/web/%B9%CA%CA%C2%B4%F3%B9%DB/syzn.htm 歇后語故事—快刀斬亂麻一刀兩斷 在1482年7月23日,剛滿24歲的小伙子吳東勝準備去街上買二斤白菜。突然,看見了一個人群擁擠的地方。
他看見人群內(nèi)部似乎有一個擂臺。于是,他使用輕功飛過人們的頭頂,落在了擂臺的最前方。
原來,臺上正站著一位美麗的少女正在與一個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結(jié)。兩個人各拿了一個復(fù)雜的用麻繩捆的結(jié)。
粗一看去沒什么奇怪,細一看就不得了了,這個大結(jié)上至少有90個小結(jié)。小姑娘和大漢開始比賽誰先解開結(jié)了。
吳東勝明白了,這不是比武招親,也不是比文招親,而是比巧招親呢! 沒過5分鐘,少女就已經(jīng)把所有的結(jié)解開了。而那位中年漢子卻才解30多個結(jié)。
于是,那位少女對大漢說道:“對不起,失敗了。”中年漢子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了擂場。
接著,少女又對大家說道:“現(xiàn)在只剩兩個結(jié)了,如果也失敗的話,今天就到此結(jié)束了!” 吳東勝早就想好了:這位少女有著一對水靈靈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膚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條。吳東勝又想到:我也要到結(jié)婚的時候了,老母親也還沒有看見過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飛上了擂臺。
底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吳東勝上臺就問:“有沒有規(guī)則?”“有,誰先弄開誰就勝!”聽了規(guī)則后,吳東勝和少女的比賽正式開始。
吳東勝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結(jié)給砍斷了。因此也贏了這場比賽。
后來,此事被傳開了,就成了歇后語:——快刀斬亂麻——一刀兩斷。 歇后語 歇后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
歇后語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gòu)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后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例如: 一個巴掌打不響 -- ; 懶婆娘的裹腳 -- 。 在一般的語言中。
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lǐng)會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 最早出現(xiàn)"歇后"這一名稱的是在唐代。
《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有所謂"鄭五歇后體"(一種"歇后"體詩)。
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表現(xiàn),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xiàn)了。如《戰(zhàn)國策。
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說,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
這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語。 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當時流行在民間的俗語,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經(jīng)驗。
這類古代的歇后語,雖然很少見于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相信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恒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fù)齋所載宋時諺也。
"這類歇后語,直到今天還繼續(xù)為人們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xué)家和語言學(xué)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guān)名稱。
如陳望道在《修辭學(xué)發(fā)凡》中,將歇后語列入"藏詞"格一節(jié)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語源起于"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
關(guān)于歇后語的分類,向無定說。何況還有不少歇后語,一身兼有幾種性質(zhì),要劃分得十分科學(xué),是比較困難的。
為了便于查閱,我們將歇后語條目中凡帶有諧音字的歸入一類,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質(zhì)分為三類。 第一,諧音類。
如: 空棺材出葬 - 小蔥拌豆腐 - 這類歇后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個意義。這類歇后語,往往要轉(zhuǎn)幾個彎,才能領(lǐng)悟它的意思。
原發(fā)布者:付建
關(guān)于氣象的諺語:
1.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2.瑞雪兆豐年。
3.春雨貴如油。
4.一層秋雨一層涼。
5.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
6.云低要雨,云高轉(zhuǎn)晴。
7.燕子低飛要落雨。
8.青蛙叫,大雨到。
9.響雷雨不兇,悶雷下滿坑。
10.魚兒出水跳,風雨要來到。
11.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12.星星明,來日晴。
13.清明前后一場雨,豌豆麥子中了舉。
14.十霧九晴。
15.蜻蜓千百繞,不日雨來到。
16.螞蟻搬家,早晚要下。
17.蚊子咬得怪,天氣要變壞。
18.春天三場雨,秋后不缺米。
19.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0.冬天雪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關(guān)于哲理的諺語
21.人心齊,泰山移。
22.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23.人在人前闖,刀在石上蕩。
24.當家才知柴米貴,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
25.離家十里路,各處各鄉(xiāng)風。
26.辦酒容易請客難。
27.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28.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29.樹挪死,人挪活。
30.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31.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32.人無橫財不發(fā),馬無夜草不肥。
33.心慌吃不成熱粥,騎馬看不好《三國》。
34.一山不容二虎。
35.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36.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37.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說假話。56.
孟母三遷
孟子三歲喪父,由其母親撫養(yǎng)成人。小時候住山東鄒縣城北二十五里的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遠有一片墓地,出殯的人群常從孟子家門口經(jīng)過,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殯的人,孟母看見了,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國北部的廟戶營。可是這里街上相當繁華,東部住一個殺豬屠戶,孟子就學(xué)屠戶的樣子,整天嬉戲。孟母感到這里也不宜培養(yǎng)孩子,便又移居於「學(xué)宮之院」,即縣城南門外子思書院旁。從此,孟子被瑯瑯的讀書聲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進了這所學(xué)宮讀書,他勤奮讀書,終成大儒。
還有一個..嫦娥的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xué)藝,心術(shù)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jīng)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nèi)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zhuǎn)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shè)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常見的歷史典故歇后語20條:
楚河漢界 —— 一清二楚
袁世凱做皇帝 —— 短命
姜子牙賣面 —— 折了本
項莊舞劍 —— 意在沛公
周瑜謀荊州 —— 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幽王點烽火臺 —— 千金難買一笑
羅成的回馬槍 —— 往后看
林黛玉葬花 —— 自嘆命薄
楊家將上陣 —— 全家出動
孫悟空翻筋斗 —— 十萬八千里
許褚戰(zhàn)馬超 —— 赤膊上陣
關(guān)羽降曹操 —— 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guān)公舞大刀 —— 拿手好戲
關(guān)云長敗走麥城 —— 吃虧全在大意
劉備請諸葛亮 —— 思賢心切
死諸葛嚇退活仲達 —— 生不如死
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 —— 突如其來
八仙過海 —— 各顯神通;能行風的行風,能下雨的下雨
白骨精給唐僧送飯 —— 假仁假義;沒安好心
諺語故事: 1、孟母三遷 孟子三歲喪父,由其母親撫養(yǎng)成人。
小時候住山東鄒縣城北二十五里的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遠有一片墓地,出殯的人群常從孟子家門口經(jīng)過,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殯的人,孟母看見了,就把家搬到城國北部的廟戶營??墒沁@里街上相當繁華,東部住一個殺豬屠戶,孟子就學(xué)屠戶的樣子,整天嬉戲。
孟母感到這里也不宜培養(yǎng)孩子,便又移居於「學(xué)宮之院」,即縣城南門外子思書院旁。從此,孟子被瑯瑯的讀書聲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進了這所學(xué)宮讀書,他勤奮讀書,終成大儒。
2、頭懸梁,錐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xué),經(jīng)常關(guān)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
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孫敬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xué)習(xí),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
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xué)習(xí)。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3、瞎子打燈籠 一個盲人到親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親戚好心為他點了個燈籠,說:“天晚了,路黑,你打個燈籠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說:“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還給我打個燈籠照路,不是嘲笑我嗎?” 他的親戚說:“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錯誤了。你在路上走,許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著燈籠,別人可以看到你,就不會把你撞到了?!?/p>
盲人一想,對呀!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 4、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話說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為孫權(quán)設(shè)計了一尊報恩寺塔。
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份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可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
孫權(quán)被難住了,急得面黃肌瘦。后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
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終于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后,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一個大葫蘆的模型。
在澆銅水時,先將皮葫蘆埋在砂里。這一著,果然一舉成功。
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消息,立即向?qū)O權(quán)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叭齻€丑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故事,就這樣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諺浯。
5、此地無銀三百兩 古時候,有個叫張三的人,他費了好大的勁兒,才積攢三百兩銀子,心里很高興。但他總是怕別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兩銀子釘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
可是他還是不放心,怕別人到這兒來挖,于是就想了一個"巧妙"的半法,在紙張上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字,貼在墻角邊,這才放心地走了。 誰知道他的舉動,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
半夜,王二把三百兩銀子全偷走了。為了不讓張三知道,他在一張紙上寫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貼在墻上。
張三第二天早上起來,到屋后去看銀子,銀子不見了,一見紙條,才恍然大悟。 擴展資料: 1、諺語是民間集體創(chuàng)造、廣為流傳、言簡意賅并較為定性的藝術(shù)語句,是民眾的豐富智慧和普遍經(jīng)驗的規(guī)律性總結(jié)。
恰當?shù)剡\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 2、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
諺語內(nèi)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nóng)用諺語,如“清明前后,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屬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古今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nèi)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
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xué)、處世之道。
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諺語。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說的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該書第四十六回寫道:在赤壁之戰(zhàn)中,為了幫助周瑜早日打敗大兵壓境的曹操八十萬大軍,周瑜的部下黃蓋自告奮勇,使用了“苦肉計”,騙過了曹操派來的奸細蔣干,并誘使曹操上當。最后使用詐降之計火燒曹營,打敗曹軍,取得了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從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chǔ).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 劉備在新野時,徐庶化名單福,投效與劉備,被拜為軍師。<;三國志>;所寫,他在沒去曹營的時候已經(jīng)讓劉備去請諸葛亮,而且已經(jīng)請到.曹操南下攻劉備的時候,劉備棄新野,奔樊城,走當陽,收夏口的時候,庶于其母走散,其母為操所獲,逼庶投操,庶無奈,為其母,奔了曹操,當陽長坂坡的時候,趙云殺了個七進七出,為什么沒有掛,原因是徐庶出了很大的力,當時曹操看趙云如此厲害,就想生擒趙云,但是殺了很久沒擒到,謀士就說用弓箭射殺,徐庶說:丞相如果能生擒此人,庶定能將他說服,歸丞相所用,曹操當時下了一令箭:只要活趙云,不要死子龍。所以趙云和阿斗才能沖出長坂坡,要不是徐庶,10個趙云也離不開長坂坡。這是他給曹操出的第一策。第二:赤壁鏊兵之時,龐統(tǒng)獻連環(huán)計,出來后被徐庶抓住了手,說:黃蓋用苦肉計,XX下詐降書,你有用連環(huán)計,你們是唯恐曹營燒不盡啊?龐統(tǒng)把徐庶拉到一邊說,君當真要說破我計?庶曰:如果我說破你計我就不會來找你了。反正曹營要燒了,你教我一個脫身之計?龐統(tǒng)就告訴徐庶,你在軍中散布流言,說西涼馬騰,韓遂要發(fā)兵取長安。于是主動請命去散關(guān)防守馬騰、韓遂,逃過赤壁大火。好像終生就給曹操出這兩個計策,后來演繹里面就沒在寫到他了。
周瑜謀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 孫權(quán)想要回借給劉備的荊州,周瑜為孫權(quán)獻計,以娶親為名將劉備誘到東吳。但是諸葛亮早有安排,使劉備娶到了孫權(quán)的妹妹,并打敗了周瑜的水軍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人,他父親名叫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國的大權(quán)實際上落到司馬懿手里。司馬懿死后,大兒子司馬師輔助十三歲的皇帝曹髦,權(quán)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quán)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司馬昭總攬大權(quán)后,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鏟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干掉司馬昭。一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同我一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于是飛蛾投火,都勸他暫時忍耐。在場的一個叫王經(jīng)的對曹髦說:"當今大權(quán)落在司馬昭手里,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軟弱,莽撞行動,后果不堪設(shè)想,應(yīng)該慎重考慮。" 曹髦不接受勸告,親自率領(lǐng)左右仆從、侍衛(wèi)數(shù)百人去襲擊司馬昭。誰知大臣中早有人把這消息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殺掉了。 后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
龐統(tǒng)當知縣--大材小用 周瑜病死后,魯肅向?qū)O權(quán)推薦龐統(tǒng),孫權(quán)不用他。魯肅就推薦龐統(tǒng)去投奔劉備,龐統(tǒng)沒有交出魯肅及諸葛亮的薦舉信,以致劉備大材小用,誤任他為耒陽縣令。龐統(tǒng)不悅,他到了任上,"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一應(yīng)錢糧詞訟,并不理會。"劉備得知,特派張飛去荊南諸縣巡視。龐統(tǒng)衣冠不整,扶酒而至。張飛見狀大怒,"汝焉敢盡廢縣事?"龐統(tǒng)佯笑曰:"百里小縣,些小公事,何難斷決?"當著張飛的面處理積壓的公文,曲直分明,并無分毫差錯。不到半日,將百余日之事盡斷了畢。張飛回去細說龐統(tǒng)之才,劉備頓悟,遂拜龐統(tǒng)為副軍師中郎將。
故事: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側(cè)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已經(jīng)發(fā)生事。或者想象故事。
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后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guān)于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p>
成語(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yīng)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xiàn)成的話,跟習(xí)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qū)別。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
諺語是廣泛流傳于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shù)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而且一般都是經(jīng)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xiàn)成的話。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諺語內(nèi)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nóng)用諺語,如“清明前后,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屬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類別繁多,數(shù)不勝數(shù)。
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
俗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所創(chuàng)造,并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shù)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jīng)驗和愿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是同義詞。俗語一詞,已經(jīng)普遍用作語言學(xué)的術(shù)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莊子) ◇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fù)追。
(曾國藩) ◇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構(gòu)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荒廢時間等于荒廢生命。
(川端康成)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莎士比亞)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
(郭沫若)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華羅庚) ◇在所有的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要找出時間來考慮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號還是負號。
(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高爾基)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復(fù)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文嘉《今日詩》)。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