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雯琿
黃文琬盈
黃文夕蕓
黃文曦嵐
黃文阮琪
黃文淑儒
黃文賢玲
黃文華嘉
黃文麗明
黃文雪彤
黃文子凌
黃文思南
黃文靜穎
黃文韻雅
黃文冠莉
黃文若菡
黃文嬡儀
黃文蕊旭
黃文思涵
黃文若鴻
黃文嘉孜
黃文雨雪
黃文淑諾
黃文二霞
黃文曉云
黃文婷婷
黃文梓宇
黃文小茹
黃文風篷
黃文夢斯
黃文若琪
黃文軍蘭
黃文紅琪
黃文香涵
黃文雪遙
黃文璐敏
黃文欣欣
黃文梅萱
黃文慧宇
黃文馨嘉
黃文昕珊
黃文恩穎
黃文文萱
黃文韻微
黃文欣喬
黃文陽云
黃文曉雯
黃文文池
黃文媛儀
黃文馨玉
黃文家楚
黃文馨涵
黃文云儀
黃文子平
黃文羽綺
黃文素妤
黃文裔伶
黃文曉萱
黃文妍麟
黃文瀟碩
黃文沁蓉
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因幫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調(diào)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被帝舜賜姓蠃氏。
傳說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黃氏,大約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
春秋時期,南方的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jié)果于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
亡國后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就是黃氏。 但是,有的譜牒學家則說黃姓是陸終的后代。
那么,陸終是何人,與上文所說的伯益又有甚么關系呢?據(jù)史料記載,伯益是顓頊之玄孫,陸終也是顓頊之玄孫,只是他們的三代近祖不同而已。因此,無論是黃姓出自伯益,還是陸終,總起來說是帝顓頊的后代,屬于以國為氏之類。
關于黃姓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這一支黃人,是顓頊時從河南黃水西遷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黃國,于春秋早期為晉國所滅,這也是黃氏姓源之一。
在歷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黃氏有一些人融入壯、瑤、侗、水、布依等少數(shù)民族。 亡國后的黃氏遺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遷到今湖北境內(nèi),有的在楚國做了官。
據(jù)說今黃岡、黃陂、黃梅等地,都是因為黃人遷來而得名的。 漢代以后,黃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陽。
黃氏入居福建,始于晉代。宋元之際,黃氏稱盛于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到臺灣,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黃姓為當今中國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較同。另外,黃姓在臺灣人中更為常見,與鄭姓共同享有"黃鄭排滿街"之美譽。
黃姓最早可追朔到東夷的黃夷部。炎黃時代,東夷活躍在今天燕山一代,相對于中原屬于少數(shù)民族,東夷以鳥作為圖騰和氏族徽標。
東夷主要有九大氏族(九夷),其中一族叫”黃夷“,崇拜黃鶯,活躍在河北、山東接壤的一帶地區(qū),后來隨著東夷的強大,遷徙到河南、山西一帶,夏朝,黃人的一支在山西建立黃國,最后被晉所滅,子孫以國為姓,這是最早的黃姓。 商朝的時候,黃人在河南建立了另外一個黃國,進入周朝后,被冊封子爵,后被楚成王所滅,子孫以國為姓,族人在河南湖北一帶蔓延開來,著名的楚國春申君黃歇就是黃人后裔。
秦漢時期,黃姓基本集中在湖北地區(qū),形成江陵、江夏兩個中心,并逐步往南遷移。在西晉末年的戰(zhàn)亂中,中原人民為避戰(zhàn)火紛紛南遷,黃姓開始進東南沿海地區(qū)。
隋唐時期,從江夏遷移的黃姓在浙江金華和福建邵武形成兩大黃姓中心。到了宋、元、明,黃已發(fā)展為典型的南方大姓,直至今天。
目前,長江以南主要以珠江三角洲為黃姓高密集區(qū),其次是四川東南部、湖南東部、江西南部。廣東為黃姓第一大省,占全部黃姓人口20%左右。
黃氏最遠的先祖,發(fā)源于今內(nèi)蒙古西拉木倫河流域因崇拜鳥中的黃鶯而自稱“黃族”、“黃人”。后來,黃人向東南遷徙進入山東半島,與當?shù)貣|夷部落聯(lián)盟的大首領少昊金天氏的部落聯(lián)姻,逐漸成為東夷部落里9支強族中的一支。
今天的黃姓人的起源大多從黃族融入少昊的東夷部落后說起。黃氏最主要的一支源于贏姓。
少昊的后人、東夷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伯益,因功被舜賜姓贏,他有14支后裔,其中一支為黃氏。黃氏祖先在商末周初建立黃國(今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被周朝封為子爵國,稱為“黃子國”。
春秋時期,黃子國是能與楚國抗衡的強國之一。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jié)果于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
亡國后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就是黃氏。 但是,有的譜牒學家則說黃姓是陸終的后代。
那么,陸終是何人,與上文所說的伯益又有甚么關系呢?據(jù)史料記載,伯益是顓頊之玄孫,陸終也是顓頊之玄孫,只是他們的三代近祖不同而已。因此,無論是黃姓出自伯益,還是陸終,總起來說是帝顓頊的后代,屬于以國為氏之類。
關于黃姓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這一支黃人,是顓頊時從河南黃水西遷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黃國,于春秋早期為晉國所滅,這也是黃氏姓源之一。
在歷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黃氏有一些人融入壯、瑤、侗、水、布依等少數(shù)民族。 亡國后的黃氏遺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遷到今湖北境內(nèi),有的在楚國做了官。
據(jù)說今黃岡、黃陂、黃梅等地,都是因為黃人遷來而得名的。 漢代以后,黃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陽。
黃氏入居福建,始于晉代。宋元之際,黃氏稱盛于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到臺灣,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黃姓為當今中國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較同。另外,黃姓在臺灣人中更為常見,與鄭姓共同享有"黃鄭排滿街"之美譽。
姓名朝代生卒年籍貫主要成就黃歇戰(zhàn)國前320年-前238年黃國(今河南省潢川縣)楚國大臣黃石公秦末漢初約前292年-前195年下邳(今江蘇睢寧)道家學者黃霸西漢前130年-前51年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官至丞相黃香東漢18年-106年江夏安陸(今湖北云夢)官員、孝子黃忠三國?-220年南陽(今河南南陽)封關內(nèi)侯黃蓋三國生卒年不詳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區(qū))赤壁之戰(zhàn),獻計火攻黃鳳麟隋朝555年-626年江夏郡黃岡縣黃姓第一位狀元黃巢唐朝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黃仁澤唐朝865年-945年福州侯官黃姓第一武狀元黃居寀五代933年-993年成都(今屬四川)翰林待詔黃筌五代約903-965年成都(今屬四川)畫家黃中庸北宋1030年-1110年福建興化(今莆田市)文學家,政治家黃庭堅北宋1045年-1105年分寧(今江西修水縣)江西詩派的開創(chuàng)人 [17] 黃道婆元朝1245年-1330年海南女工藝家黃公望元朝1269年-1354年江浙行省常熟縣(今江蘇)畫家黃道周明朝1585年-1646福建漳浦(今東山縣)書畫家、抗清英雄黃綰明朝1477年-1551年浙江省黃巖縣(今溫嶺市)禮部尚書黃宗羲明末清初 。
1、黃歇
黃國(今河南省潢川縣)人,楚國大臣,曾任楚相。黃歇游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黃歇為相,賜其淮河以北十二縣,封為春申君。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并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黃歇在前去奔喪,李園令人埋伏于棘門之內(nèi),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又據(jù)《越絕書》表明黃歇是在楚幽王之時為楚幽王所殺。
2、黃忠
南陽郡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后歸劉備,并助劉備攻破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軍山之戰(zhàn)中,黃忠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拜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加封后將軍,賜關內(nèi)侯。次年,黃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謚剛侯。
黃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xiàn)于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度龂萘x》里,劉備稱漢中王后,將其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而黃忠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3、黃巢
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黃巢與兄侄八人響應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黃巢率軍攻陷鄆州,殺死節(jié)度使薛崇。
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眾推黃巢為主,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兵進長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tǒng),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
在唐朝將領李克用、王重榮等人的猛烈進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在今山東萊蕪西南)。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nóng)民起義結(jié)束。
4、黃庭堅
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chuàng)者李志敏評價:“黃庭堅論書、鑒畫、評詩均以韻字為先,他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
作品有《山谷詞》,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書法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5、黃飛鴻
原名黃錫祥,字達云,號飛鴻,幼名飛熊。生于佛山市南??h,原籍南??h西樵嶺西祿舟村。清末民國武術家、中醫(yī)外科名醫(yī)、舞獅名家。1925年(民國十四年)4月17日,黃飛鴻病逝于廣州城西方便醫(yī)院,終年69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姓
黃帝英文名:(Yellow emperor;The huangdi;Mauslleum)姓氏:公孫,姬,有熊,軒轅歷史身份:華夏部落聯(lián)盟領袖神話身份:神界中央天帝妻子:螺祖臣屬:炎帝、應龍、風伯、雨師、天女、倉頡子孫:顓頊同炎帝并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華夏部落聯(lián)盟領袖。
黃帝出生、創(chuàng)業(yè)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鄭),衣冠冢葬于橋山(今陜西黃陵縣),所以中國自古有“拜祖到新鄭,祭祖到黃陵”之說。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相傳黃帝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名號軒轅(天黿)氏,在姬水生長成人,所以又以姬為姓,后來在有熊建立國家,故又稱有熊氏。他以土德為王,土是黃色,所以叫黃帝。
黃帝是古史傳說中的人物,關于他的傳說中最精彩的就要數(shù)黃帝與炎帝、蚩尤的戰(zhàn)爭了。最終黃帝取得了勝利,被各部落擁戴為部落聯(lián)盟領袖。
在黃帝時期,養(yǎng)蠶、舟車、文字、音律、醫(yī)學、算數(shù)都先行發(fā)明,并得到發(fā)展,他的功勞為后世所稱贊,被譽為華夏的“人文初祖”。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