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的典故源自戰(zhàn)國時期韓國·韓非子《韓非子·說林上》,典故內(nèi)容為:春秋時期,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庇谑欠砰_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里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終于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
“老馬識途”的典故告訴我們對于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經(jīng)驗的人求教學習,不管對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恥的事,要知道學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做事要動腦,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事物的規(guī)律,不了解的事應向有經(jīng)驗的人學習。
“老馬識途”本意為老馬認識曾經(jīng)走過的道路?,F(xiàn)比喻有經(jīng)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于經(jīng)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xiàn)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擴展資料:
”老馬識途“的近義詞有:識途老馬、輕車熟路、駕輕就熟、得心應手。
1、識途老馬[shí tú lǎo mǎ]
出處:戰(zhàn)國時期韓國·韓非子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p>
譯文: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庇谑欠砰_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解釋:比喻對某種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2、輕車熟路[qīng chē shú lù]
出處:唐·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后也。”譯文:就如同四匹馬駕駛著輕車走熟路,而歷史著名駕御高手王良、造父也與他不相上下啊。
解釋:趕著裝載很輕的車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3、駕輕就熟[jià qīng jiù shú]
出處:同“輕車熟路”。
解釋:趕著輕車去走熟路。比喻承擔熟悉、輕松的事。
4、得心應手[dé xīn yìng shǒu]
出處:春秋戰(zhàn)國·莊子《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弊g文:正是因為(我)為人穩(wěn)重,做事穩(wěn)當,不著急,所以(我)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我自己。
解釋:心手相應,運用自如。多形容技藝純熟。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老馬識途(成語)
恩德武威同時并用,是古來將帥、君王所重視的統(tǒng)御謀略之一。
《百戰(zhàn)奇法·愛戰(zhàn)》云:“凡與敵戰(zhàn),士卒寧進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將恩惠使然也。”《孫子兵法·地形篇》云:“視士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孫武認為,統(tǒng)御部卒,必須用恩威并施之謀?!昂穸荒苁?,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p>
典故1:李靖是唐初杰出的軍事家。當初李淵任隋朝官員鎮(zhèn)守太原時,與李靖有矛盾,李淵準備起兵反隋時,李靖曾想告發(fā)他。
后來,李淵占領(lǐng)長安捉住了李靖,差點把他殺了,因李世民求情才得以免死,可見李淵與李靖之間存在恩怨瓜葛。616年,李淵令李靖征討蕭銑,李靖初戰(zhàn)有功,李淵不計前嫌,論功行賞,使李靖深為感動。
后來李靖在戰(zhàn)爭中又有失利,李淵大怒,嚴斥李靖貽誤戰(zhàn)機,要將他處斬,這時,又有人為之求情,李淵又放了他一馬,使李靖對李淵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李靖決心戴罪立功,620年,李靖率800精銳大敗開州(今四川開縣)蠻族首領(lǐng)冉肇則,俘5000多人,乘勝收復開州、通州,為李淵奪取西南立下了汗馬功勞。
典故2: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也是運用恩威并施策略的典范。蜀后主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領(lǐng)兵聲討南中(今云南曲靖一帶),馬謖對諸葛亮說,南中一帶的軍民倚仗地勢險阻,一直不服蜀漢統(tǒng)治,我們現(xiàn)在攻破南中易如反掌,但是在我們離開之后,他們還是會叛變,所以,我們不如攻心為上,以心戰(zhàn)治之。
諸葛亮采納了馬謖的建議,當年5月份渡瀘水(今云南保山縣西北),擒拿了孟獲,為了徹底征服孟獲的心,諸葛亮故意把自己排兵布陣的方略擺給孟獲看,孟獲不以為然,說初次與諸葛亮打交道,不明虛實,只要像這樣的陣勢,我肯定能取勝,于是諸葛亮放了孟獲,孟獲不久又領(lǐng)兵來戰(zhàn),又戰(zhàn)敗而歸,被諸葛亮俘住,就這樣擒了放,放了擒,連續(xù)七次,直到第七次再放孟獲時,他卻不肯離去,說諸葛亮是天威,南中不再反了,孟獲的心被攻下了。然后,諸葛亮把南中各地的首領(lǐng)召集起來,宣布南中各地繼續(xù)為他們管轄,蜀軍不設(shè)官,不留兵,并將隨軍的衣物、糧草捐獻給了當?shù)毓俦匝a償連年戰(zhàn)爭給百姓造成的損失,得到了南中軍民的擁護。
從此,夷漢相安無事。
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jīng)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
作者韓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約前281年-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全文(節(jié)選)如下:
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譯文如下:
走到山里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庇谑峭诰蛏降兀K于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xiàn)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學習圣人的智慧,不也是過錯嗎?
擴展資料:
韓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約前281年-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
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揭示道理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經(jīng)驗的人求教學習,不管對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恥的事,要知道學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做事要動腦,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事物的規(guī)律,不了解的事應向有經(jīng)驗的人學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老馬識途
原文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財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著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
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zhí)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側(cè),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傾喟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喟乎!” 解釋 孔子到楚國去,經(jīng)過一片樹林,看見一位駝背的老人用竿子粘蟬,粘起來就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容易。 孔子鄧:“先生你是有技巧呢,還是這里面也有道?” 老人回答說:“我是有道啊。
我經(jīng)過五六個月的訓練,在竿頭上疊放著兩個泥丸,這兩個泥丸不掉下來了,然后在去貼蟬,那么跑掉的就很少了。后來在竿頭上疊放三個泥丸,然后在去粘蟬,失手的機會只有十分之一,再后來在竿頭上疊放五個泥丸,這五個泥丸仍不掉下來,然后在去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容易了。
我立定身子就像木樁那樣,我用手臂執(zhí)竿一動不動,就像枯槁的樹枝。雖然天地那么廣大,萬物眾多,但我心中卻只注意著蟬翼,我心無雜念,不去左顧右盼,不因紛雜萬物而分散對蟬翼的注意,為什么會得不到呢?” 孔子回過頭來對弟子說:“專心致志,聚精會神,這不就是說的這位駝背老人嗎!”。
見于《禮記·檀弓上》。
泣血,人哭泣必因悲聲而出淚。但流血卻不因聲而出。
故以無聲出淚為泣血。稽,叩。
顙,讀sang,額。稽顴,磕頭時腦門著地。
舊時父母之喪,叩謝來賓的一種禮節(jié)。多用于舊時訃告(訃聞)。
無聲流淚,叩頭至地,表示極度悲痛與感謝。據(jù)《禮記·檀弓上》記載,先秦時代孔子有一個學生姓高名柴字子皋,對他的父母雙親非常孝順。
雙親去世后,他懷著極其悲痛的心情向前來吊喪的親朋好友跪拜,行稽顙之禮。居喪三年期間,他經(jīng)常哭泣,但由于傷心過度,哭不出聲音來,流淚像流血一樣只流而無聲,哀慟至極。
“泣血”也單用,指十分痛心。如舊題漢代李陵《答蘇武書》:“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少卿)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p>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