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鴻雁傳書
據(jù)《漢書·蘇武傳》記載:西漢蘇武曾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迫使他投降,蘇武不肯。被匈奴君主放到北海牧羊。蘇武忍辱負重十多年后,漢朝與匈奴和親修好。漢朝又派使節(jié)到匈奴,要求放蘇武回漢,但單于仍不愿放人,謊稱蘇武已死。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把真情告訴了漢使,并讓漢使這樣對單于說:漢朝皇帝打獵時,曾射到一只北方飛來的大雁,雁足上系著—封信,說蘇武沒有死,仍在北海牧羊。單于聽后,知道無法隱瞞,遂放蘇武歸漢。
鴻雁是大型的侯鳥,勇猛,每年秋季南遷。看到鴻雁,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后來,人們便把傳遞信件的使者稱為“鴻雁”?!傍櫻銈鲿币辉~也由此而來。
(二)鯉魚傳書
古代寫書信,寫完后,用兩個木板夾住,兩個木板都雕刻成鯉魚的形狀,這就是“鯉魚傳書”的來歷之一。
另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內(nèi)有尺素書?!边@可能就是“鯉魚燕傳書”的來歷之二吧!
"鯉魚"的"魚"與"余"諧音,有剩有余,是非常吉利的!因此這個典故也被廣東泛的運用!
(三)黃耳狗寄信
晉書陸機傳:“初,機有駿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家絕無書信,汝能赍書取消息不?犬搖尾作聲。機乃為書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頭,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后因以為常。”
這就是“黃耳狗寄信”的典故!不過這個典故在詩詞中用得很少,因為狗這種動物太俗,不雅觀,沒有“鴻雁”、“鯉魚”那么吉祥。
青鳥傳書、鴻雁傳書、飛鴿傳書、鯉魚傳書、竹簡傳書、木采傳書、風箏傳書、魚傳尺素、烽火傳信、黃耳傳書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飛鴿傳書、用烽火、用快馬、燈(孔明燈)等等,在這里提供一個有關于烽火的故事。
至于故事,最出名的莫過于“烽火戲諸侯”
西周被犬戎滅亡的導火線,而褒姒也因此成了紅顏禍水的代名詞,就是因為這一故事。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注愛妃褒姒一笑,點燃了在戰(zhàn)急是才會用上的烽火臺,不知情的諸侯以為有戰(zhàn)事,紛紛趕來。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后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概因如此,在犬戎來犯時,周幽王再點燃峰火也沒諸侯相信,致使嚴誤軍情而滅亡
青鳥傳書、鴻雁傳書、飛鴿傳書、鯉魚傳書、竹簡傳書、木采傳書、風箏傳書、魚傳尺素、烽火傳信、黃耳傳書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飛鴿傳書、用烽火、用快馬、燈(孔明燈)等等,在這里提供一個有關于烽火的故事。
至于故事,最出名的莫過于“烽火戲諸侯”
西周被犬戎滅亡的導火線,而褒姒也因此成了紅顏禍水的代名詞,就是因為這一故事。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注愛妃褒姒一笑,點燃了在戰(zhàn)急是才會用上的烽火臺,不知情的諸侯以為有戰(zhàn)事,紛紛趕來。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后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概因如此,在犬戎來犯時,周幽王再點燃峰火也沒諸侯相信,致使嚴誤軍情而滅亡
一百封信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個男孩子,他每天走在路上都能看到一個她心儀的女生,天天如此。
終于,有一天,男孩兒鼓足勇氣給女孩兒寫了第一封情書,約她去海邊玩,男孩子很害羞,把情書遞給女孩兒就轉(zhuǎn)身跑開了。 到了約定的日子,男孩兒緊張的到約定的地點等著女孩兒,女孩兒來了,和男孩兒盡情的玩了一整天。
到了晚上,男孩兒在送女孩兒回家的路上問她是否答應確認他們的關系,女孩兒將一封信遞給了他,轉(zhuǎn)身跑了,邊跑還邊說:" 如果有緣……。" 男孩兒打開信,里面是一張一個字也沒有的白紙。
他愕然了,思索著女孩兒的話,卻始終都不明白。 過了幾天,男孩兒又約女孩兒出來,用的是同樣的方法。
到了約定的時間,女孩兒來了,同樣的和他快樂的過了一天。分別的時候,女孩兒還是同樣的話:" 如果有緣……" 男孩兒得到的是第二封空白的信。
就這樣,男孩兒始終用情書來約女孩兒。 幾年過去了,男孩兒和女孩兒約會了99次,給了女孩兒99封情書。
但是,每次女孩兒給男孩兒的答案都是那句:" 如果有緣……" 和一封空白的回信。到了后來,男孩兒逐漸不耐煩了,他已經(jīng)不再看女孩兒給他的回信。
他覺的自己始終無法得到女孩兒的心。當他拿到女孩兒第99封回信的時候,他選擇了已經(jīng)追了他一段日子的另一個女孩兒結了婚。
新婚之夜,男孩兒為了表示對自己對妻子的忠誠,將以前他給女孩兒寫的信都拿了出來。并給妻子講了這件事。
妻子拿著女孩兒的信一封一封的看,果然如男孩兒所說都是白紙。到了最后的十幾封她發(fā)現(xiàn)都沒有拆開,就問男孩兒為什么。
男孩兒說,反正也是白紙,拆不拆開有什么關系呢。 妻子求得男孩兒的同意,一封一封的打開了女孩兒寫給男孩兒的最后十幾封信。
當她打開到第99封信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上面有一行字。她沉默了,將信遞給了男孩兒。
男孩兒接過信,驚訝的發(fā)現(xiàn)了這第99封回信上寫著一句話:" 我已準備好嫁衣,當你第一百封信來的時候,就做你的新娘。" 男孩兒拿著信楞了、呆了、傻了,他不能相信這個事實。
他拿起這99封信走到外面,任由刺骨的寒風將它們一一吹走。他的心也隨著飄飛的白紙飛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鴻雁
在古代,鴻雁可作書信的代稱。
據(jù)《史記》記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長期拘留,關押在北海(今貝加爾湖)苦寒地帶多年。后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于卻謊稱蘇武已死。與蘇武一同出使匈奴的?;菝孛艿匾姷搅藵h使者,告訴蘇武并沒有死,并讓他對單于說:漢天子在上林苑打獵,射到一只鴻雁,雁足上系著一塊帛書,上面說蘇武在一大澤中。這樣,匈奴單于再也無法詭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歸漢朝。民間還流傳一個故事是: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王寶釧苦守寒窯十數(shù)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寶釧正挑野菜,忽聞空中鴻雁連聲呼喚,遂請求代為傳書于平貴夫郎,然一時難尋筆墨,情急之下,撕下羅裙,咬破指尖,寫下血淚書信,傾訴對愛情忠貞和盼望夫妻團圓的心情。由于這些故事的流傳并成為千古佳話,因此,鴻雁也就成了郵使的美稱。
“鴻雁傳書”是中國古老的民間傳說,因為鴻雁屬定期遷徙的候鳥,信守時間,成群聚集,組織性強。古人當時的通信手段較落后,渴望能夠通過這種“仁義禮智信”俱備的候鳥傳遞書信,溝通信息。史載,漢武帝時出使匈奴的蘇武被反復無常的單于扣留達19年之久。昭帝即位后,了解到實情,讓新派出的漢使對單于說:“漢朝天子獵到一只北來的大雁,雁腿上系著一封信,寫著蘇武正在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單于見道破天機,無法隱瞞,遂放蘇武歸漢?!傍櫻銈鲿币辉~即由此而來。
一百封信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個男孩子,他每天走在路上都能看到一個她心儀的女生,天天如此。
終于,有一天,男孩兒鼓足勇氣給女孩兒寫了第一封情書,約她去海邊玩,男孩子很害羞,把情書遞給女孩兒就轉(zhuǎn)身跑開了。 到了約定的日子,男孩兒緊張的到約定的地點等著女孩兒,女孩兒來了,和男孩兒盡情的玩了一整天。
到了晚上,男孩兒在送女孩兒回家的路上問她是否答應確認他們的關系,女孩兒將一封信遞給了他,轉(zhuǎn)身跑了,邊跑還邊說:" 如果有緣……。" 男孩兒打開信,里面是一張一個字也沒有的白紙。
他愕然了,思索著女孩兒的話,卻始終都不明白。 過了幾天,男孩兒又約女孩兒出來,用的是同樣的方法。
到了約定的時間,女孩兒來了,同樣的和他快樂的過了一天。分別的時候,女孩兒還是同樣的話:" 如果有緣……" 男孩兒得到的是第二封空白的信。
就這樣,男孩兒始終用情書來約女孩兒。 幾年過去了,男孩兒和女孩兒約會了99次,給了女孩兒99封情書。
但是,每次女孩兒給男孩兒的答案都是那句:" 如果有緣……" 和一封空白的回信。到了后來,男孩兒逐漸不耐煩了,他已經(jīng)不再看女孩兒給他的回信。
他覺的自己始終無法得到女孩兒的心。當他拿到女孩兒第99封回信的時候,他選擇了已經(jīng)追了他一段日子的另一個女孩兒結了婚。
新婚之夜,男孩兒為了表示對自己對妻子的忠誠,將以前他給女孩兒寫的信都拿了出來。并給妻子講了這件事。
妻子拿著女孩兒的信一封一封的看,果然如男孩兒所說都是白紙。到了最后的十幾封她發(fā)現(xiàn)都沒有拆開,就問男孩兒為什么。
男孩兒說,反正也是白紙,拆不拆開有什么關系呢。 妻子求得男孩兒的同意,一封一封的打開了女孩兒寫給男孩兒的最后十幾封信。
當她打開到第99封信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上面有一行字。她沉默了,將信遞給了男孩兒。
男孩兒接過信,驚訝的發(fā)現(xiàn)了這第99封回信上寫著一句話:" 我已準備好嫁衣,當你第一百封信來的時候,就做你的新娘。" 男孩兒拿著信楞了、呆了、傻了,他不能相信這個事實。
他拿起這99封信走到外面,任由刺骨的寒風將它們一一吹走。他的心也隨著飄飛的白紙飛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1、立木為信
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
2、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p>
3、言而有信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干凈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后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后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母親一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里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大,說道:“家里只養(yǎng)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jié)時才殺的。
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jīng)常從父母那里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xiàn)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后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母親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痹拥钠拮佑X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于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4、曾子殺豬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后,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yǎng)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5、季布重諾
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諾言,講信用。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朋友的幫助,才幸免于難。而有信,自然會得到大家的。
韓信誠實守信的故事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
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p>
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后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jīng)給他幫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誠實守信故事-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后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p>
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
現(xiàn)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把豬殺了。
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
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fā)現(xiàn)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zhì),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jīng)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nèi)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
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jīng)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p>
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p>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
當時處于戰(zhàn)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fā)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
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
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梢?,“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
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
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保ㄟ@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