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止於至善
原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達到極完美、極完善的境界。注:止:達到;至:最,極。
個人心得:止于至善是我最喜歡的成語之一。無論是學習、做事,追求完美、完善,到任何年代都是錯不了的事情。
②正心誠意
原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意思: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治國),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齊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養(yǎng)好自己的德行(修身);要想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必須先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正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必先使自己的思想真誠無私(誠意);要想使自己的思想真誠無私,必先明白事物的道理(致知);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確的觀念(格物)。注:格者:正其不正。
個人心得:這是一個連環(huán)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講的是治國的方針。并從宏觀講到微觀,深入淺出。對古代國王、大臣是個非常有哲理的切實可行的治國方針。如果你能做到心正意誠,從國王到平民,誰不愿和你交往呢?自古以來做人就要講究誠信。只有講誠信的人在社會上才能立住腳。古今中外皆如此。正如原文所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臺是皆以修身為本。
③格物致知
參考正心誠意。
④無所不用其極
原文: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意思:無處不用盡全力。(極:窮盡。)
個人心得:從原文看來我覺得與止于至善有著相近的意思。這個成語逐漸演變成貶意。
⑤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原文: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p>
意思:個人的言論行動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心存僥幸去做壞事,做了也隱瞞不住。
個人心得:為人處世要處處小心謹慎。不要耍小聰明。做事之前要從他人角度考慮一下。這事能不能做?做了以后會有什么后果?最好不要做那些人讓人戳脊梁骨的事情。
⑥心廣體胖
讀音: xīn guǎng tǐ pán
原文: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意思:心胸開闊,外貌安詳。注:廣:寬廣,坦率;胖:安泰舒適。
此成語讀錯的人頗多。凡是讀錯了肯定就用得不對。
個人心得:我觀察過周圍的人。凡是心地寬廣的人,他的神情體態(tài)必定讓人看著舒服。凡是心地窄小的人,會讓你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⑦心不在焉
原文: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意思:心思不在此。注:焉:于此,在這里。
⑧悖入悖出
原文:“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意思:用非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物,也會被別人用非正當的手段拿走。
個人心得:比如賭博贏來的錢,一轉眼又輸掉了。其實悖入得來的錢財即使不悖出,也不是什么好事。現(xiàn)在那些貪官們悖入得來的錢財,又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呢?無非是牢獄之災。有道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⑨善以為寶
原文: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
意思:楚國沒有什么寶物。只有以美德作為珍寶。
⑩生財有道
原文: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
意思:這個成語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福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創(chuàng)建于1958年,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經、管、文、法、藝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大學。
進入新世紀,福州大學正致力于由教學主導型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變,努力把福州大學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學科相對優(yōu)勢,體現(xiàn)教學研究型辦學特色和開放型辦學格局的我國東南強校,為我國和福建省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學院設置學校設有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信息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管理學院、法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軟件學院、工藝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工程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至誠學院、陽光學院等21個學院。1個化學博士后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不含擬自增列專業(yè))、,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3個碩士點(不含擬自增列專業(yè)),3個專業(yè)學位授權點,即工商管理碩士(MBA)、法律碩士(JM)和工程碩士(含14個工程領域),1個國家重點學科,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5個國家級“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個“全國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23個省級重點學科,61個本科專業(yè)。
●辦學規(guī)模目前在校全日制學生30000多名,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3900多名,另有獨立建制學院學生7000余名,成人教育學歷類學生6000多名。建校以來,已為國家培養(yǎng)了博士、碩士研究生、本??飘厴I(yè)生64000余名。
學校為國家教育部批準可招收外國和港、澳、臺地區(qū)本科生、研究生的高校?!裥|h政領導校黨委書記王豫生研究員,校長吳敏生教授,校黨委副書記葉輝玲研究員、林翔研究員,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新民研究員,副校長陳國南教授、房貞政教授、付賢智教授、范更華教授。
●師資隊伍現(xiàn)有教職工3300多名,專任教師、專職科研人員1700多名,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700余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含雙聘院士2名),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8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名,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和優(yōu)秀專家32名,閩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4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選6名,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8名,博士生導師12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5名。●科研成果全?,F(xiàn)有1個化肥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分析測試中心,4個省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設計院。
近五年來共承擔科技項目2350多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1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重大貢獻獎1項,省部級一、二等獎41項。近年來發(fā)表論文數量和質量明顯提高,科學實驗技術論文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tǒng)收錄的有903篇,論文收錄和引用情況在全國高校排名穩(wěn)定在前49至66位。
●對外交流先后與美、英、德、法、日、韓等國家數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協(xié)作關系,與英國赫德福特大學、德國萊法州合作項目正式啟動,與英國Ulster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項目正在進行。積極開展中西文化交流,由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我校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施舟人先生()在校內設立了國內首個西方文獻典籍中心--“西觀藏書樓”。
同時充分發(fā)揮地處東南沿海,特別是面對臺灣的優(yōu)勢,積極開展對臺以及對港、澳地區(qū)科學技術文化交流,并已成為福建省與國際及港澳臺地區(qū)科技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窕A設施和公用服務體系學校目前有怡山校區(qū)、上街校區(qū)、銅盤校區(qū)以及廈門工藝美院校區(qū)四個校區(qū),占地5000多畝。
現(xiàn)有校舍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達14億元;校圖書館藏書146余萬冊,電子圖書70余萬冊,并引進EI、CA等中外全文數據庫近百種;校計算機網作為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福建省網主節(jié)點和福州網絡中心,已于1995年11月與國家教科網及INTERNET聯(lián)網,并免費開放對國內外網絡資源的訪問。
擁有多個世界級學府榮譽博士銜頭、年逾80的中國當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其15部經典著作早已成為全球華人家傳戶曉的巨著,所謂「凡有井水處,必有金庸書」,成就至此,夫復何求?然而他還剩下一個夢想,就是當上一個如假包換的學者。
五年半前金庸接受浙江大學聘任為文學院院長,滿以為可為自己的人生另創(chuàng)一高峰,豈料多年來金庸連遭內地學者炮轟,指他「沒有當學者的資格」,夢碎夢醒,金庸最后選擇辭退院長之職回港。究竟,內地學者何以質疑金庸的學術地位?實情又會否另有文章?文:王思澄、蔡靜雯 圖:本報資料室 上月21日,內地消息傳出,叱?中國文壇的武俠小說大師查良鏞(筆名金庸),正式辭任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一職;然而,浙江大學接受本報查詢時強調,尚未接納查良鏞的辭職申請,發(fā)言人說:「查教授仍然是該校文學院院長。
」 查良鏞以五年半時間和心血,投放在浙江大學的文學系,何以突然萌生去意?表面上看,查大俠以「年事已高」,以及希望在05年撥出更多時間,到英國牛津大學進行講學及研究工作,以履行在該所國際學府出任中國學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責任云云。 然而,據本報獲悉,一手把查大俠帶進浙大的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在04年7月正式離任浙大黨委書記后,對查良鏞的決意離去,可謂起?重大影響力,因為他在五年半前就任文學院院長時曾說過:「會與張浚生共進退」。
但另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內地學界對查良鏞的「狠狠批評」,令這名一代名家立足內地學術界的步伐,舉步維艱,意興闌珊。 事實上,當上學者乃查良鏞早年的心愿,多年前他接受傳媒訪問時,曾直言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再去研究學問,當一名學者」,反映這名當代小說大師好學不倦之心。
終於,99年3月,在好友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浙大黨委書記)穿針引線下,查良鏞一嘗多年來的心愿,當上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他自此以后,常以學者身份,在內地學府舉辦有關歷史的講座。殊不知內地學界對查良鏞當學者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并形成支持與反對兩大陣勢。
南大院長 質疑金庸 還記得94年8月,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王一川主編的《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小說卷》,將金庸在中國文壇地位,排在第四名,僅次於魯迅、沈從文、巴金三位文學大師,卻排在老舍、郁達夫、王蒙之前,事件引發(fā)學術界的評彈,認為金庸根本沒有這個資格;五年后,即99年浙江大學聘任查良鏞為文學院院長時,這股批評聲音,更愈演愈烈。 先說浙大校園內,有部分老師認為,以金庸在海內外的名聲,的確有助該所由工科轉變而來的綜合性大學,加添文墨氣;但有部分文科老師卻堅決反對金庸擔任院長職務,認為他始終是一位小說家,沒甚教學經驗,當他面對求知欲極強的大學生發(fā)問時,若沒有穩(wěn)固的學問根底,最終只怕會敷衍了事,所以,浙大聘任金庸當院長,乃一個錯位。
至於校園以外,除作家王朔發(fā)表公開文章,指罵金庸的作品為「四大俗」之一,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董健,也是較「激」的批評者。 董健教授接受本報訪問時說∶「這個排名只是他(王一川)個人主觀的評價,不能代表所有學者的意見,當時有很多學者都寫過文章,反對金庸的排名,因大家認為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只是通俗小說,不是文學,故他并不是學者,不應把他排上去,加上金庸歷年的成就,只限於創(chuàng)作上,卻不是學術研究上,(在其任職文學院院長五年半里)我沒見過他發(fā)表歷史或文學的研究,也沒見過他參加各種學術組織,他在內地學術界,其實沒有甚麼位置。
」 內地傳媒曾報道,指查良鏞曾在一個演講中,內容錯誤百出,令在場學生不停哄笑,場面尷尬。不過,董健院長卻說:「他(金庸)沒講錯甚麼,是傳媒報道錯誤而已,但演講會的確搞得不太成功。
」 原來,查良鏞在2000年,親自到南京大學進行交流,并舉辦演講活動,學生們都期望鼎鼎大名的名作家金庸,可以與人分享他寫武俠小說的技巧和心路歷程,然而,查良鏞卻婉拒學生的邀請,「他表示不愿講,反而要求講一個名為《南京歷史和政治》的題目,結果他的表現(xiàn),令一眾師生們大失所望。因為一個歷史講座的主講者,演講時除了要提及歷史史實外,也應透過講者自己的學術研究,表達獨特見解,但查良鏞的意見大部分都是其他學者曾經說過,并沒有自己的研究和發(fā)現(xiàn)。
」董健說。 中文教授 舉例批評 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彬彬也認同董健教授的講話,并強調這是內地「大部分學者的意見」,理由是查良鏞本身對歷史的認識并不足夠,根本沒有資格做學者,更遑論是文學院院長。
他引述其中一些事例,指04年夏天發(fā)生在查大俠身上的一件尷尬事,事后亦有內地傳媒報道,他說:「據報道稱,去年四川成都舉辦一個歷史講座,對象都是大學生,作為講者的查先生,在講座上自稱是研究少數民族的專家,當他提到一個位於四川的『羌族』時,竟然說『正在研究羌族的滅亡』,但其實這個民族還在,也無滅亡預兆,不明白他為何提出此言,不管如何,他(在大學生面前)說了出來,就成了謊言?!?王彬彬續(xù)說:「長江源頭(在沱沱河,即位於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
頭懸梁
孫敬是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視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里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頓時眼睛一亮。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粱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fā)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發(fā),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后,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fā)奮苦讀。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錐刺股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疲倦睡覺時。就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有典故,是從《大學》中的一句演化而來的。
“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是“從知止而后有定”演化而來的?!爸苟笥卸ā背鲎浴洞髮W》?!洞髮W》中云:“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敝熳佑凶ⅲ骸爸拐撸斨怪?,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靜,謂心不妄動。安,謂所處而安。”那么:知止,就是有明確的目標;有定,就是樹立堅定的志向。知至善的目標,立堅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動;心不妄動,則所處而安,不為外界影響所動了。
典故:在孫子兵法中: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計篇》)。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戰(zhàn)爭是國家的頭等大事,關系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觀察、分析、研究的。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戰(zhàn)略部署則是企業(yè)的靈魂,是引領企業(yè)未來發(fā)展的主心軸,對孕育并帶動企業(yè)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孫子兵法云:“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企業(yè)的決策如同作戰(zhàn)用兵,必須做到三思而后行,從而實現(xiàn)“未戰(zhàn)而廟算勝”。
注:“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的含義
謀劃準確周到而后行動,知道目的地才能夠有所收獲。知止:知道目的地。
1、懸梁刺股 懸梁的故事發(fā)生在楚國一位名叫孫敬的賢士,到洛陽求學,為了勤於學習, 怕受睡眠困擾,因而把頭發(fā)綁住懸於梁上,如果讀書疲累,眼睛一合上,頭低下 來,那懸在梁上的頭發(fā)一拉,必定痛得醒過來,而后他苦讀有成。
刺股的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蘇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兒學合縱連橫之術,學成后 到秦國游說,不被采用。
旅費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難過, 於是發(fā)憤苦讀。讀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錐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趕跑,又繼續(xù)苦 讀。
后來,再出發(fā)游說諸侯時,無不成功,身掛六國相印,好不威風。 2、囊螢讀書 車胤,晉代南平人,年輕時就愛讀書,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苦,沒錢買油 點燈。
日子久了, 車胤覺得長久下去,將不知浪費多少寶貴時光,一定要想辦法 解決才行。一晚,他見一群螢火蟲, 一閃一閃的飛來飛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 幾只螢火蟲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們所發(fā)出的光來讀書嗎? 此后,他就每晚靠 著螢火蟲的光來讀書,有時甚至看到天明。
3、映雪讀書 古時有一讀書人名叫孫康,也因家貧,冬夜經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來讀書。 隨月讀書 南齊有一讀書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時間讀書,但家貧買不 起燈,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讀書。
他每當讀到月光西斜時,就搬一張?zhí)葑訑R在 墻腳下,站在梯上讀,月光逐漸下墜,他也一級一級升高,一直爬到屋頂。 有時 ,讀累了,一不小心從梯上掉下來,他連忙爬起來,連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 爬到梯上,繼續(xù)讀下去。
4、牛角掛書 隋朝時的李密非常專心向學,分秒不愿浪費,有次他要去綏山,怕途中耽擱 太多時間,出發(fā)之前他用蒲草編織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閱讀的書掛在牛角上, 一邊騎牛一邊讀書,十分專注。 連當時大臣楊素經過,絲毫不覺。
勤學專注之功 令人敬佩。 5、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
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于他勤學苦練,后來終于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御史大夫。 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
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
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
一天夜里,他一覺醒來,忽然發(fā)現(xiàn)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
屋頂白了,地上白了,樹上也白了。整個大地披上一層銀裝,閃閃發(fā)光,使他眼花繚亂。
他站在院子里欣賞銀裝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fā)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
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于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6、懸梁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
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梁上,一頭系著頭發(fā)。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
后來,他終于成為儒學大師。 戰(zhàn)國時的蘇秦因為游說秦國失敗,家里人不理他,就發(fā)憤自學。
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后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
后人將兩人的事跡合在一起,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學。 7、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
可是家里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學習。家里沒有錢買燈油,怎么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墻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
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后來做了宰相。 比喻:在艱苦的條件下設法堅持學習的精神。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3秒